《我最爱读的微型小说:声名狼藉的小羊》由陈永林所着,分为《亲吻一棵树》、《鼓殇》、《拔不尽的杂草》、《歌王》、《湖边的错误》、《哭泣的青草地》、《幸福的疼痛》、《小偷父亲》、《画眉的悲剧》、《天使的微笑》等内容,供读者阅读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我最爱读的微型小说:声名狼藉的小羊
-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 页数:180页
- 开本:16
- 作者:陈永林 凌鼎年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9939803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我最爱读的微型小说:声名狼藉的小羊》由陈永林所着,作者藉助现代理性批判精神,立足鄱阳湖又超越鄱阳湖,突破了单一狭小的文化空间,走向了整个时代与社会,不仅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特定话语内涵,而且更成为创作主体生生不息的精神栖息地。作为个体的深层拷问,在心理层面上展开,掘出里面蕴含着的人性内容和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作家进入人物,用心灵去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物让人震惊。
作者简介
凌鼎年,1951年6月生于江苏太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作协微型小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文学报·手机小说选报》执行主编。在《人民文学》《香港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过3000多篇作品,出版《让儿子独立一会》等多部作品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德、韩、泰、荷兰、土耳其、维吾尔文等9种文字,16篇作品收入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土耳其大学教材,新加坡等地中学教材和汉语培训教材,还被国内多家大专院校选为教材与高中语文教材。小小说集《都是克隆惹的祸》荣获2009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蔡晓妮,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责编过《香港微型小说选》。
图书目录
第一辑 亲吻一棵树
一根玉米
摸秋
半小时的故事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亲吻一棵树
善之链
身后的门
堂嫂
藏在地洞里的小羊
第二辑 鼓殇
两个病人
洁白的木槿花
湖殇
鼓殇
灯殇
伴娘
杨梅的婚事
命运
土筐·土车
第三辑 拔不尽的杂草
怎样让局长生病
别再让我儿子当村长
传说
粗瓷花碗
村长,再踹我一脚
等待
笛声
地狱离天堂有多远
短命鬼,再踹我一脚吧
第四辑 歌王
疯婶
扶贫
感谢善良
歌王
鸽子
孤独的母牛
罐殇
广陵散
过门
贵人要来家做客
第五辑 湖边的错误
寒冬
喊魂
红围巾
红乌鸦
湖边的错误
花花的心愿
怀念一只叫阿黄的狗
回家的路有多远
结局
你是我的小宝宝
第六辑 哭泣的青草地
哭泣的青草地
快乐的二傻
买水
福兰做媒
那棵桃树
纳闷
情窦初开
三个女人
声名狼藉的小羊
一根玉米
摸秋
半小时的故事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亲吻一棵树
善之链
身后的门
堂嫂
藏在地洞里的小羊
第二辑 鼓殇
两个病人
洁白的木槿花
湖殇
鼓殇
灯殇
伴娘
杨梅的婚事
命运
土筐·土车
第三辑 拔不尽的杂草
怎样让局长生病
别再让我儿子当村长
传说
粗瓷花碗
村长,再踹我一脚
等待
笛声
地狱离天堂有多远
短命鬼,再踹我一脚吧
第四辑 歌王
疯婶
扶贫
感谢善良
歌王
鸽子
孤独的母牛
罐殇
广陵散
过门
贵人要来家做客
第五辑 湖边的错误
寒冬
喊魂
红围巾
红乌鸦
湖边的错误
花花的心愿
怀念一只叫阿黄的狗
回家的路有多远
结局
你是我的小宝宝
第六辑 哭泣的青草地
哭泣的青草地
快乐的二傻
买水
福兰做媒
那棵桃树
纳闷
情窦初开
三个女人
声名狼藉的小羊
序言
近年,中国大陆的微型小说出版呈现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势头,接连出版了《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21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等一系列有分量且权威的选本,并且微型小说个人集子的出版也出现井喷的态势,2009年5月《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在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2010年5月始,《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100本)在吉林出版集团与光明日报出版社陆续推出;2010年7月在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青少年必读的当代小小说丛书》;据了解,另一套《中国微型小说作家档案书系》(100本)也在出版之中。这样密集的出版,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微型小说、小小说有读者市场;二、微型小说、小小说有出版价值。
2010年2月份时,中国作家协会通过决议,把小小说、微型小说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选範畴。众所周知,鲁迅文学奖是目前中国文学的最高奖,这标誌着微型小说、小小说从民间进入官方视野,踏入了中国文学神圣的殿堂,这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人们对微型小说、小小说有了新的认识与新的评价,客观上也促进了微型小说、小小说的出版。
但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一窝蜂出版对微型小说、小小说到底是利大于弊,是一次大规模的普及与推广,还是资源的一次性挖掘,这可能是把“双刃剑”。但微型小说正在走向红火,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0年2月初,江苏省第7次作家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文友马季与我聊起,说北京有家公司準备投资出版一套微型小说选本,有意与我合作。不久,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蔡晓妮来找我,说北京金色少年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準备投资出版一套微型小说丛书,邀我出任主编,我没有问是否与马季说的是一回事,对我来说,只要是微型小说的事,我都会积极参与,于是欣然答应。
蔡晓妮是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我收到过她寄赠的《香港微型小说选》,她是责任编辑,书出得很大气、精美,她还参与了多次微型小说界的活动,并且自己也写微型小说,应该讲,她对微型小说是有感情的,所以我信任蔡晓妮,相信我们的合作会很愉快。
北京金色少年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很有魄力,準备大手笔出版100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微型小说集子,我与蔡晓妮商量后,觉得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是什幺?就是我们与海外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广泛而深厚的人脉关係。
只要梳理一下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国出版界的出版情况,就可以看出,这20年来,我国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集子,但海外的微型小说作家的个人集子在我国出版还属起步阶段,海外的微型小说选本出版过多本,海外作家的个人微型小说集子,在我记忆中,唯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过日本星·新一与日本川端康成的集子,中间有很长的一段空白带,直到2008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新加坡黄孟文、泰国司马攻、马来西亚朵拉的三本海外作家的个人微型小说集子,还是我策划与组稿的。
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推进海内外微型小说界的双向交流作努力,一直在寻找一出版平台,以便让更多的中国读者读到海外微型小说作家的作品,让海外的读者读到中国大陆微型小说作家的作品。机遇来自于缘分。江苏文艺出版社愿意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我与蔡晓妮达成一个共识:我们这套丛书,以出版海外微型小说作家的集子为主,这样,既避免了与国内同行的选题撞车与无序竞争,又发挥了我们的优势,还给国内的读者推介了他们以前较为陌生的作品,有一种阅读的新鲜感,最重要的是,我们为海内外双向交流做了实事。
说起来我认识的海外微型小说作家是比较多的,但在组稿过程中,发现海外作家的创作量往往不能与中国大陆作家相比,在中国大陆,创作过100篇以上微型小说的作家可以找出几百个,但海外微型小说创作超过50篇的就凤毛麟角了。近年,中国大陆出版的微型小说个人集子,一般都超过20万字,要收80~100篇作品,按这标準,海外能拿得出20万字微型小说的作家不多,更麻烦的是不少海外老作家因年龄关係,至今不会电脑,无法提供电子版。为了整套书的统一,我们按目前出版界较为流行的一辑16本的做法,先组了16本,先集中推出,以飨读者。
这16位作家,吕顺是澳大利亚籍华人,他20世纪90年代移民到墨尔本,多年来出任澳洲多家中文报纸副刊与杂誌的主编,并任澳洲维州华文作协秘书长、澳洲华人作协会会长、名誉会会长等,他的中短篇小说、散文几管齐下,其作品在澳洲、中国的内地和台湾等地徵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近年对微型小说创作情有独钟,写澳洲移民的境遇与心路历程,给中国读者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现居住于英国的黎紫书,原本是马来西亚的女作家,其微型小说作品是最早介绍到中国大陆的海外作家之一,评论家对她的作品无不讚誉叠加。黎紫书的微型小说作品有自己的美学特质,那种人道主义精神,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愫都渗透于其作品中。
马来西亚的女作家朵拉是海外作家中写微型小说作品最多的一位,也是在中国大陆发表微型小说作品最多的一位海外华人作家,我曾给她的集子写过序,也给她的作品写过评论,她的观察力,她的想像力,她的以小见大,她的敏感细腻,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泰国的郑若瑟,我认识他有十五六年了,是个生意成功的珠宝商,偏爱好爬格子,永远是那样神定气闲,写得不急不躁,作品源源不断,如今已是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副会长,他是泰国写微型小说最多的一位,儒商的微型小说作品,不可不读。
泰国的女作家梦凌,我先认识他先生子帆,我给梦凌写评论时还不知她是女作家。其诗人丈夫子帆英年早逝后,梦凌接替子帆编起了泰国《中华日报》的副刊,一编好多年。梦凌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也是位有个性的作家——认识一个作家,读她的作品是最佳捷径。
新加坡的修祥明,原本是山东青岛市湛山疗养院的特一级厨师,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后来去了新加坡生活,据说活得很滋润。他的《天上有只鹰》《小站歌声》等曾收入过几十种选本,给他带来很大的知名度。当他有了国内生活与海外生活的比较后,有了中国大陆与外国的不同价值观、不同视角后,他的作品也就有别于中国作家与纯粹的海外作家,读他的作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这第一辑中,收录了陶然、东瑞、秀实和钟子美4位中国香港作家的集子。陶然是《香港文学》的主编,他出生于印尼,20世纪70年代移居香港。他出版的集子多种多样,光微型小说集我就收到过他赠送的《表错情》与《美人关》。陶然的作品题材面宽,可读性强,哲理性深,还有探索性,读他的微型小说,必有收穫。
东瑞与陶然一样原本也是印尼华裔,如今是中国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出版的个人集子竟有116种之多,儘管有交错,有再版,但东瑞的勤奋可见一斑。东瑞的作品以学生题材为主,中国的内地与香港的学生、校园有何异同,细心的读者自可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好好读一读吧。
秀实属于中国香港作家,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也编诗刊,编小说刊物,出版过诗集,出版过散文集,也出版过微型小说集,还常常受邀去学校讲课,去出任评审,我主编的微型小说集子选过他的作品。他以诗人的多愁善感,散文家的真情实感,小说集的虚构能力,经营着他的微型小说作品,自有特色。
钟子美是我的老朋友,认识他时,他还在泰国主编《新中原报》副刊。他的微型小说我给他四字评价“独树一帜”,他是目前华人文学界极个别以写科普微型小说为主的作家,我很欣赏他的作品,佩服他匪夷所思的想像力,可惜像这样的微型小说作家太少太少了。读钟子美的作品,你会惊叹微型小说还有这样的题材与写法。
这第一辑,中国大陆有6本,除本人的集子外,有白小易、陈武、韩英、陈永林与秦德龙,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小易是我国出道最早的微型小说作家,他的《客厅里的爆炸》,至今脍炙人口,成为微型小说作品的经典。白小易是微型小说界的隐士,几乎不参加微型小说界的任何活动,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颇带几分神秘感,那幺我们还是读他的作品吧。
陈武在小说界知名度很高,其作品经常在《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当代》《十月》《作家》《天涯》《长城》等大刊物上发表,其实,他也出版过微型小说集子,1994年我主编的《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十家精品集》就有陈武的一本《六月雪》,读读非微型小说作家写的微型小说作品,别有风味,应该会受读者欢迎的。
韩英被誉为“从政、写作两栖的作家”,他曾是广东佛山市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出版过数十本集子,他的不少素材是一般作家难以了解、难以具备的,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当官作家的视角,必有其独到之处,我相信读者会大感兴趣的。
陈永林起步于打工,有过艰辛的回忆.但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成功,俗话说“英雄莫问出身”,如今他已被任命为《微型小说选刊》副社长了。陈永林的创作极为勤奋,其作品遍地开花,发稿量在我国的微型小说作家中数一数二。他擅长写农村题材与情爱小说,据说有无数的“冬粉”。
秦德龙的官场小说曾经在《微型小说选刊》开过专栏,引起过不小的反响。这几年,秦德龙越写后劲越足,题材面也越写越宽,构思方法也不断变换,颇有探索精神,大有渐人佳境、得心应手的味道。
16位作家的16本集子,一本一世界,一书一菩提,有海外风光,有异域情调,有现实社会的人与事,有科幻世界的事与人,有现实主义写法,有浪漫主义笔调,有黑色幽默,有魔幻手法,多种多样,杂色斑斓,对喜欢写作的读者来说,是一道丰盛而又营养的大餐。
有人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中国的微型小说要走出国门,要走向世界,但我们也要把海外的微型小说作品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只有双向交流,才能互促互进,共同提高。双向交流是个大课题,需要有人去做,这套书就是我们的一次尝试,一次努力。
这套丛书是目前中国大陆第一套大型的冠以“世界”的华文微型小说作家个人作品集丛书,不管这套丛书最后出版多少本,我们认为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史上,在中国出版界都是要记上一笔的。
2010年8月3日于太仓先飞斋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文学报·手机小说报》执行主编、太仓市作家协会主席。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评审、香港“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总顾问、终审评审、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审会副主任、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徵集大奖赛评审。
蔡晓妮,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责编过《香港微型小说选》。
2010年2月份时,中国作家协会通过决议,把小小说、微型小说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选範畴。众所周知,鲁迅文学奖是目前中国文学的最高奖,这标誌着微型小说、小小说从民间进入官方视野,踏入了中国文学神圣的殿堂,这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人们对微型小说、小小说有了新的认识与新的评价,客观上也促进了微型小说、小小说的出版。
但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一窝蜂出版对微型小说、小小说到底是利大于弊,是一次大规模的普及与推广,还是资源的一次性挖掘,这可能是把“双刃剑”。但微型小说正在走向红火,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0年2月初,江苏省第7次作家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文友马季与我聊起,说北京有家公司準备投资出版一套微型小说选本,有意与我合作。不久,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蔡晓妮来找我,说北京金色少年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準备投资出版一套微型小说丛书,邀我出任主编,我没有问是否与马季说的是一回事,对我来说,只要是微型小说的事,我都会积极参与,于是欣然答应。
蔡晓妮是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我收到过她寄赠的《香港微型小说选》,她是责任编辑,书出得很大气、精美,她还参与了多次微型小说界的活动,并且自己也写微型小说,应该讲,她对微型小说是有感情的,所以我信任蔡晓妮,相信我们的合作会很愉快。
北京金色少年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很有魄力,準备大手笔出版100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微型小说集子,我与蔡晓妮商量后,觉得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是什幺?就是我们与海外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广泛而深厚的人脉关係。
只要梳理一下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国出版界的出版情况,就可以看出,这20年来,我国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集子,但海外的微型小说作家的个人集子在我国出版还属起步阶段,海外的微型小说选本出版过多本,海外作家的个人微型小说集子,在我记忆中,唯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过日本星·新一与日本川端康成的集子,中间有很长的一段空白带,直到2008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新加坡黄孟文、泰国司马攻、马来西亚朵拉的三本海外作家的个人微型小说集子,还是我策划与组稿的。
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推进海内外微型小说界的双向交流作努力,一直在寻找一出版平台,以便让更多的中国读者读到海外微型小说作家的作品,让海外的读者读到中国大陆微型小说作家的作品。机遇来自于缘分。江苏文艺出版社愿意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我与蔡晓妮达成一个共识:我们这套丛书,以出版海外微型小说作家的集子为主,这样,既避免了与国内同行的选题撞车与无序竞争,又发挥了我们的优势,还给国内的读者推介了他们以前较为陌生的作品,有一种阅读的新鲜感,最重要的是,我们为海内外双向交流做了实事。
说起来我认识的海外微型小说作家是比较多的,但在组稿过程中,发现海外作家的创作量往往不能与中国大陆作家相比,在中国大陆,创作过100篇以上微型小说的作家可以找出几百个,但海外微型小说创作超过50篇的就凤毛麟角了。近年,中国大陆出版的微型小说个人集子,一般都超过20万字,要收80~100篇作品,按这标準,海外能拿得出20万字微型小说的作家不多,更麻烦的是不少海外老作家因年龄关係,至今不会电脑,无法提供电子版。为了整套书的统一,我们按目前出版界较为流行的一辑16本的做法,先组了16本,先集中推出,以飨读者。
这16位作家,吕顺是澳大利亚籍华人,他20世纪90年代移民到墨尔本,多年来出任澳洲多家中文报纸副刊与杂誌的主编,并任澳洲维州华文作协秘书长、澳洲华人作协会会长、名誉会会长等,他的中短篇小说、散文几管齐下,其作品在澳洲、中国的内地和台湾等地徵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近年对微型小说创作情有独钟,写澳洲移民的境遇与心路历程,给中国读者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现居住于英国的黎紫书,原本是马来西亚的女作家,其微型小说作品是最早介绍到中国大陆的海外作家之一,评论家对她的作品无不讚誉叠加。黎紫书的微型小说作品有自己的美学特质,那种人道主义精神,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愫都渗透于其作品中。
马来西亚的女作家朵拉是海外作家中写微型小说作品最多的一位,也是在中国大陆发表微型小说作品最多的一位海外华人作家,我曾给她的集子写过序,也给她的作品写过评论,她的观察力,她的想像力,她的以小见大,她的敏感细腻,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泰国的郑若瑟,我认识他有十五六年了,是个生意成功的珠宝商,偏爱好爬格子,永远是那样神定气闲,写得不急不躁,作品源源不断,如今已是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副会长,他是泰国写微型小说最多的一位,儒商的微型小说作品,不可不读。
泰国的女作家梦凌,我先认识他先生子帆,我给梦凌写评论时还不知她是女作家。其诗人丈夫子帆英年早逝后,梦凌接替子帆编起了泰国《中华日报》的副刊,一编好多年。梦凌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也是位有个性的作家——认识一个作家,读她的作品是最佳捷径。
新加坡的修祥明,原本是山东青岛市湛山疗养院的特一级厨师,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后来去了新加坡生活,据说活得很滋润。他的《天上有只鹰》《小站歌声》等曾收入过几十种选本,给他带来很大的知名度。当他有了国内生活与海外生活的比较后,有了中国大陆与外国的不同价值观、不同视角后,他的作品也就有别于中国作家与纯粹的海外作家,读他的作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这第一辑中,收录了陶然、东瑞、秀实和钟子美4位中国香港作家的集子。陶然是《香港文学》的主编,他出生于印尼,20世纪70年代移居香港。他出版的集子多种多样,光微型小说集我就收到过他赠送的《表错情》与《美人关》。陶然的作品题材面宽,可读性强,哲理性深,还有探索性,读他的微型小说,必有收穫。
东瑞与陶然一样原本也是印尼华裔,如今是中国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出版的个人集子竟有116种之多,儘管有交错,有再版,但东瑞的勤奋可见一斑。东瑞的作品以学生题材为主,中国的内地与香港的学生、校园有何异同,细心的读者自可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好好读一读吧。
秀实属于中国香港作家,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也编诗刊,编小说刊物,出版过诗集,出版过散文集,也出版过微型小说集,还常常受邀去学校讲课,去出任评审,我主编的微型小说集子选过他的作品。他以诗人的多愁善感,散文家的真情实感,小说集的虚构能力,经营着他的微型小说作品,自有特色。
钟子美是我的老朋友,认识他时,他还在泰国主编《新中原报》副刊。他的微型小说我给他四字评价“独树一帜”,他是目前华人文学界极个别以写科普微型小说为主的作家,我很欣赏他的作品,佩服他匪夷所思的想像力,可惜像这样的微型小说作家太少太少了。读钟子美的作品,你会惊叹微型小说还有这样的题材与写法。
这第一辑,中国大陆有6本,除本人的集子外,有白小易、陈武、韩英、陈永林与秦德龙,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小易是我国出道最早的微型小说作家,他的《客厅里的爆炸》,至今脍炙人口,成为微型小说作品的经典。白小易是微型小说界的隐士,几乎不参加微型小说界的任何活动,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颇带几分神秘感,那幺我们还是读他的作品吧。
陈武在小说界知名度很高,其作品经常在《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当代》《十月》《作家》《天涯》《长城》等大刊物上发表,其实,他也出版过微型小说集子,1994年我主编的《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十家精品集》就有陈武的一本《六月雪》,读读非微型小说作家写的微型小说作品,别有风味,应该会受读者欢迎的。
韩英被誉为“从政、写作两栖的作家”,他曾是广东佛山市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出版过数十本集子,他的不少素材是一般作家难以了解、难以具备的,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当官作家的视角,必有其独到之处,我相信读者会大感兴趣的。
陈永林起步于打工,有过艰辛的回忆.但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成功,俗话说“英雄莫问出身”,如今他已被任命为《微型小说选刊》副社长了。陈永林的创作极为勤奋,其作品遍地开花,发稿量在我国的微型小说作家中数一数二。他擅长写农村题材与情爱小说,据说有无数的“冬粉”。
秦德龙的官场小说曾经在《微型小说选刊》开过专栏,引起过不小的反响。这几年,秦德龙越写后劲越足,题材面也越写越宽,构思方法也不断变换,颇有探索精神,大有渐人佳境、得心应手的味道。
16位作家的16本集子,一本一世界,一书一菩提,有海外风光,有异域情调,有现实社会的人与事,有科幻世界的事与人,有现实主义写法,有浪漫主义笔调,有黑色幽默,有魔幻手法,多种多样,杂色斑斓,对喜欢写作的读者来说,是一道丰盛而又营养的大餐。
有人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中国的微型小说要走出国门,要走向世界,但我们也要把海外的微型小说作品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只有双向交流,才能互促互进,共同提高。双向交流是个大课题,需要有人去做,这套书就是我们的一次尝试,一次努力。
这套丛书是目前中国大陆第一套大型的冠以“世界”的华文微型小说作家个人作品集丛书,不管这套丛书最后出版多少本,我们认为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史上,在中国出版界都是要记上一笔的。
2010年8月3日于太仓先飞斋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文学报·手机小说报》执行主编、太仓市作家协会主席。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评审、香港“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总顾问、终审评审、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审会副主任、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徵集大奖赛评审。
蔡晓妮,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责编过《香港微型小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