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转移中的利益关係研究

(2019-10-04 13:16:09) 百科综合

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转移中的利益关係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转移中的利益关係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the stakeholders’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allocation and transform of corporate control power
  • 论文作者:张广新着
  • 导师:侯荣华指导

基本信息

副题名
外文题名
Research on the stakeholders’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allocation and transform of corporate control power
论文作者
张广新着
导师
侯荣华指导
学科专业
国民经济学
学位级别
博士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2007
关键字
上市公司 持股公司 产权 企业管理
馆藏号
F276.6
馆藏目录
2009\F276.6\30

中文摘要

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转移中的利益关係调整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也有其特殊情况,包括股权分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等,这些特殊性使我国面临的上市公司控制权问题更为複杂。控制权是公司所有权的核心,而利益关係的调整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要试图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制度和证券市场制度。 本文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借鉴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对比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範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公司控制权的本质、来源及其利益,研究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转移中公司相关主体的利益关係调整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 一、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转移的理论基础。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与公司控制权相关的七个方面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包括:企业的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控制权市场理论、控制权併购理论、信义义务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认识公司控制权的本质、来源和利益,把握公司控制权的配置、转移和公司相关主体利益关係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转移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本部分内容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转移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为出发点,在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英美和德日两类典型的公司控制权模式,并探讨了国外典型上市公司控制权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主要结论为: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转移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转移所形成的公司控制权结构是研究公司治理及公司相关主体利益关係的出发点。 三、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现实考察和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利益关係研究。本部分内容以公司控制权结构为主线,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东制衡关係係数和控制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在行业和不同性质控制主体间的分布特徵;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实践,实证分析了控制权配置中公司相关主体利益关係中的两个方面: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从静态角度考察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中公司相关主体的利益关係。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控制权集中是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最大特徵;上市公司控制权在行业间的分布情况与国家行业管理政策、企业规模、行业进入壁垒等方面因素有关;(2)上市公司控制度、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向关係;在竞争性领域,民营控制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呈正向关係;(3)控制权集中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高度分离是上市公司隧道挖掘的充要条件,我国高度集中的控制权结构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加强对拟上市主体的改制辅导工作、鼓励公司整体上市、赋予监管部门更多的监管职权、加强对控制权与现金流权过于分离上市公司的监管等措施有利于规制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害行为。 四、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实践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利益关係探讨。本部分内容首先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实践特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害程度,从动态角度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利益关係调整。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在我国,政府不仅是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主体,也是推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主体;实施“国退民进”战略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的最佳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2)儘管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总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但对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我国宜保持政策上的中性;完善退出机制与加强控制权市场建设并举有利于提高制度效率、有助于以市场化手段规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加强对“资本系”的监管、加快民营经济直接上市的步伐有助于防止资本市场恶性事件的发生;(3)无论从资产溢价还是从再融资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使控制权受让方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角度思考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可能比其他角度更容易获得解释力;儘快制订相应的监管细则,通过银证合作,加强对“资本系”关联的上市公司的监管是规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取得了以下方面创新: 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借鉴了经济、金融、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并试图把它们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问题。在借鉴产权理论、管理理论、契约理论、代理理论以及法学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公司控制权的本质、来源和利益;依据产权关係、契约关係、管理关係界定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及其控制利益关係;按照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思路,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转移中的利益关係;在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利益关係时,本文借鉴金融理论,以经营绩效为标準考察利益协同效应,而以公司价值为标準考察利益侵害程度。 二是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中公司相关主体的利益关係研究上的创新,本文首次将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问题纳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分析和考察,认为政府作为主体以计画手段配置上市公司控制权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选择,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中,利益关係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在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利益关係进行实证考察时,本文首次对公司控制度的概念和计量属性进行了界定,认为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背景和特徵,控制度不能完全被股权集中度替代,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较股权结构更能反映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状态。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中,公司相关主体利益关係的调整主要是解决两方面利益冲突问题,即: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 三是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公司相关主体的利益关係研究上的创新,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特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害程度,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公司相关主体的利益关係。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利益协同效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证券市场运行规律是导致对西方成熟市场研究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而研究方法的不同是导致对国内研究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市场研究法不适合用来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利益协同效应但却适合用来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利益侵害程度,这在相关研究文献中尚属首次。 四是政策建议上的创新,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1)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高度集中是目前市场状况与法制环境完善程度而进行的现实合理的选择;(2)实施“国退民进”战略,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经济转轨时期利益调整的需要;(3)鼓励大型优质企业国内上市、整体上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公司治理、规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需要;(4)儘管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总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但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我国宜保持政策上的中性;(5)加强对“资本系”的监管,等等。这些建议澄清了过去一些模糊的认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