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于2012年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目前2015年第三届由重庆九龙坡区经信委,重庆文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
2012年、2013年两届 “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作品质量、数量和影响力位居全国同类赛事前列,吸引了国内外设计人才和设计机构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得到国内外工业设计业界的充分肯定,成为了评选和表彰设计创新、产业交流对接和设计资源引进的重要平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
- 外文名:CJIDA
- 所属国家:中国
- 创办时间:2012
基本介绍
现在已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设计奖项之一。
大赛以“智慧重庆 设计未来”为主题,激励设计创新,促进工业设计与製造业融合发展,通过营造发展氛围、搭建招商平台,努力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大赛向全球徵集优秀作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评审,力争把大赛办成一项国际化、专业、高水準的工业设计赛事,成为国内外工业设计资源展示、交流、合作平台。

大赛将对评选出的优秀设计作品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的同时,还将重点支持设计优秀作品产业化,推动设计公司、设计师与製造企业的交流对接,鼓励重庆製造企业及专业设计公司与大赛参赛设计师签约,集聚优秀人才,提升企业设计水平,努力把大奖赛办成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工业设计招商平台,“成果转化、产业招商”是大赛创新的一大亮点。
奖项设定
大赛评奖分初评、终评和公开答辩三个阶段。初评分别筛选30%的作品进入终评;终评分别选取前15名作品进行公开答辩;最终评选出至尊金奖、金奖和优秀奖。奖金最高可达人民币10万。
设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最佳团队奖各10名,颁发证书。

作品徵集要求
1、产品设计类产品要求:
参赛内容:已投产并批量销售的产品。
参赛对象:国内外製造企业、高校和专业设计机构。

2、概念设计类作品要求:
参赛内容:以图文(可提供模型、手板、多媒体)等方式体现的概念设计或创意设计。
参赛对象:企业、院校、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及设计爱好者。
3、同一件作品(或产品)只能由一家单位或个人进行申报。每一位参赛者可以申报多件作品(或产品)。往届“长江杯”大奖赛参赛作品不得重複参赛。

参赛类别
大赛作品徵集分为产品设计和概念设计2个组,包括电子信息、交通工具、装备製造、医疗和健康、新能源和环保、家电和娱乐、玩具、家居用品、服装服饰、五金建材、工业仪器、建筑装饰、互动与界面、办公用品、公共设施、产品包装、展览展示、工艺美术、旅游产品等19个类别。
赛事评审
国际评审专家
“长江杯”创办以来,大赛共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义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着名设计专家担任评审,包括清华美院鲁晓波院长、柳冠中教授、德国红点奖机构主席皮特·扎克、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盖瑞恩教授等,并制定了较为规範的评审标準和评审办法。

评审原则
(1)产品设计类:从创新程度、设计质量、工艺、材料运用、环保性、功能性、实用性、安全性、人体工学、通用设计、产品识别、品牌塑造等方面,对设计产品进行评审。
(2)概念设计类:从作品的需求分析、概念方向、功能套用、外观形态等创新因素,以及低碳环保、安全和可实现性等方面,对设计作品进行评审。
(3)获奖作品应适合市场发展需求,有可产业化基础,具备规模化效益及良好的市场前景。
赛事影响力
2012年、2013年由重庆市政府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连续主办了两届“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2013年参评数量已跃升到千余家企业近六千多件作品,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各国的作品参评,作品数量质量位居全国同类赛事前列。
通过历届赛事获奖发布等系列主题活动,汇集国际外设计界官、产、学、研、金顶级资源,吸引英国、义大利、丹麦、立陶宛等欧洲工业设计传统强国,日本、韩国等工业设计新兴国家,以及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等国际组织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市製造企业设计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加注重产品设计和平牌设计;比阳设计、蓝海时代等重庆本地设计公司获奖后,更加受到室内外製造企业的认可,设计收入快速增长;吸引了上海双杰、北京洛可可等一批国内知名设计公司落户重庆,推动了重庆市设计与製造融合发展。
第三届
第三届大赛特别单元
A、公益设计主题单元
设计主题:自闭症儿童、环境保护、留守老人、残障人士等公益内容
合作模式:大赛组委会、公益基金会、製造商三方合作
奖项设定 :2015年度公益个人/企业奖一名
大赛不设奖金,由主办方、合作单位提供获奖证书。获奖作品将获得研发生产赞助,成品后定向捐赠。
B、工业设计微电影展映
支持机构:重庆市电影集团、重庆市微电影基地
表现形式:故事片、剧情片、纪录片等。
展映主题:工业设计发展史、旧工业基地的新风采、设计师/设计公司成长史、产品创意的灵感与历程、创意成果的发布与展示、产品设计的意识形态等。
第三届大赛亮点
1、市场化
今年的第三届“长江杯”大赛是首次启动“市场化”模式的运作,由重庆文商投资控股集团承办。这是办赛史上第一次企业与官方力量联手,以更为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更为雄厚的社会力量,站在全球舞台上,汇聚更多优秀专才,营造更开放的工业设计发展氛围。
2、国际化
大赛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重庆各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作品徵集的领域拓宽到台湾、韩国、英国、香港等地区,在由清华美院鲁晓波院长、柳冠中教授、德国红点奖机构主席皮特·扎克、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盖瑞恩教授等30多名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专家组成的学术评审委员会的指导下,第三届“长江杯”大赛将继续深化激励产品设计创新,驱动製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製造2025”实现。
3、产业化
第三届“长江杯”大赛坚持以赛事活动为载体,以推动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赛事产业一体化,在学术高度,运营新度、产业力度上充分实现办赛模式的创新,除了举办“长江杯”、国际艺术与设计双年展、“长江杯”文化创新多产业高峰论坛及获奖作品颁奖典礼等主题活动,出版《2015长江国际创新设计年鉴》外,还将着手建立“工业设计与消费者数据”,打造“设计师梦想”创筹平台,逐步开发设计衍生品。
并且,本届大赛特增设“组委会特别单元”:“为公益而设计”主题单元、“工业设计微电影”展映单元;再配合一系列跨界活动,如工业产品时尚秀、当代艺术设计展、创新产品路演、设计与产业沙龙、电影观摩会、主题拍卖会、公益慈善活动等,让大赛更加时尚化、多元化、亲民化。

国际精英行动计画
1、重庆国际艺术与设计双年展
将获奖作品展览升级成重庆国际设计双年展,按照国际双年展的策展和办展标準打造。获奖者将有机会和自己的评审老师,及更多的国际顶尖大师齐亮相。
2、“长江杯”文化创新多产业高峰论坛
在国际双年展期间,举办一系列创新产业高峰论坛。主题板块跨“当代文化与艺术”、“当代设计与产业发展”、“电影与产业”、“网际网路时代的文化产业”等多领域探讨。并形成《2015长江杯高峰论坛》产业研究报告。
3、“设计师梦想”创筹平台
本次“长江杯”致力于创意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立属于“长江杯”创筹平台,创筹平台分为三个层级(自小而大):创意产品众筹、创意期权众筹、创新股权众筹。
4、《2015长江国际创新设计年鉴》
整合“重庆国际设计双年展”的参展作品和“长江杯”工业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出版《2015长江国际设计年鉴》。设计年鉴是一本内容广泛而引人入胜的文献,是大赛永久记录和关键元素,所有获奖作品都将发表在年鉴当中。这本精美年鉴是全球广泛使用的参考书籍,因此是每位参赛者极佳的广告工具。
5、《工业设计与消费者对话簿》
以网路运营方式推出规模化的消费者体验调研活动,挖掘用户需求,建立沟通平台,关注用户体验,定期发布沟通情况和结果,进而形成《工业设计与消费者对话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