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是上海电影製片厂(天马电影製片厂) 拍摄的战争故事片,由汤晓丹执导,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等主演,于1963年5月1日上映。
该片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汤晓丹
- 编剧:瞿白音
-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
- 製片人:沈锡元
- 出品公司:上海电影製片厂
- 中文名:红日
- 外文名:THE RED SUN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剧情,战争
- 片长:109分钟
- 上映时间:1963年5月1日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色彩:黑白
剧情简介
1946年初冬,蒋介石帮对华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疯狂进攻。人民解放军某军沈振新部在苏北涟水城外,与国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敌整编七十四师猖狂万分,配合八十三师等20万人,又向我东临沂方向齐头并进。盘据在济南的敌军李部,也同时出动到达莱芜、新泰,企图南、北夹击我军。我野战军司令部决定留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分转头北上,决心首先消灭北面的李部。历史上着名的莱芜战役展开了。
解放军沈振新部的任务是拿下莱芜城北吐丝口镇,截断莱芜敌人的退路。由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带领的一个团被留下作为总预备队,而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急于求战,被留下后情绪有些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万敌人在解放军猛攻下,企图向吐丝口镇方向突围。吐丝口镇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野战军司令部指示必须迅速解决吐丝口镇的战斗。沈军长当即命令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率领部队投入战斗。刘胜事前已经了解了吐丝口镇敌人的情况,故用一支突击力量,越过前沿,插入敌人心脏,以最快的速度消灭了敌人的师部。吐丝口镇战斗结束,他们又立即掉转头来堵击莱芜溃逃敌人,抓了大批俘虏。巨大的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有些人——如连长石东根却被胜利沖昏了头脑,沈军长严厉地批评了他。
家乡沦陷,遭受敌人残酷迫害的苏北妇女阿菊,跋山涉水,来到山东找到丈夫杨军,再一次要求参军杀敌。并且带来故乡亲人的期望:要大军消灭国军七十四师,替乡亲们报仇。国军以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为先锋,又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振新军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在解放军东、西、北三路大军强大压力下,狼狈向南溃退。沈振新军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切断敌人的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陷入重围,惊慌失措,想以声东击西的诡计逃避被歼灭的命运:一边向540高地发动佯攻,一边却妄图从385高地突围出去。解放军识破敌人的阴谋,以强有力的攻势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战斗中,团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时,长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无路可退,便与众部自杀殉国。红日当空,碧云明丽,解放军各路大军在孟良崮上胜利会师。红旗如林,欢声雷动。
解放军沈振新部的任务是拿下莱芜城北吐丝口镇,截断莱芜敌人的退路。由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带领的一个团被留下作为总预备队,而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急于求战,被留下后情绪有些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万敌人在解放军猛攻下,企图向吐丝口镇方向突围。吐丝口镇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野战军司令部指示必须迅速解决吐丝口镇的战斗。沈军长当即命令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率领部队投入战斗。刘胜事前已经了解了吐丝口镇敌人的情况,故用一支突击力量,越过前沿,插入敌人心脏,以最快的速度消灭了敌人的师部。吐丝口镇战斗结束,他们又立即掉转头来堵击莱芜溃逃敌人,抓了大批俘虏。巨大的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有些人——如连长石东根却被胜利沖昏了头脑,沈军长严厉地批评了他。
家乡沦陷,遭受敌人残酷迫害的苏北妇女阿菊,跋山涉水,来到山东找到丈夫杨军,再一次要求参军杀敌。并且带来故乡亲人的期望:要大军消灭国军七十四师,替乡亲们报仇。国军以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为先锋,又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振新军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在解放军东、西、北三路大军强大压力下,狼狈向南溃退。沈振新军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切断敌人的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陷入重围,惊慌失措,想以声东击西的诡计逃避被歼灭的命运:一边向540高地发动佯攻,一边却妄图从385高地突围出去。解放军识破敌人的阴谋,以强有力的攻势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战斗中,团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时,长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无路可退,便与众部自杀殉国。红日当空,碧云明丽,解放军各路大军在孟良崮上胜利会师。红旗如林,欢声雷动。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沈振新 | 张伐 | ---- |
丁政委 | 高博 | ---- |
朱参谋长 | 中叔皇 | ---- |
曹师长 | 李农 | ---- |
刘胜 | 里坡 | ---- |
陈坚 | 康泰 | ---- |
石东根 | 杨在葆 | ---- |
杨军 | 宋桂馥 | ---- |
秦守本 | 张子良 | ---- |
王茂生 | 李英 | ---- |
金立忠 | 李洪喜 | ---- |
张德来 | 于振寰 | ---- |
周凤山 | 史久峰 | ---- |
安兆丰 | 周志清 | ---- |
马步生 | 于明德 | ---- |
胡克 | 钱国民 | ---- |
姚月琴 | 史淑桂 | ---- |
李尧 | 冯笑 | ---- |
邓海 | 徐才根 | ---- |
李全 | 邹安祥 | ---- |
阿菊 | 张桂兰 | ---- |
杨父 | 李保罗 | ---- |
张灵甫 | 舒适 | ---- |
董参谋长 | 程之 | ---- |
黄旅长 | 于飞 | ---- |
周旅长 | 梁山 | ---- |
张小甫 | 董霖 | ---- |
吴团长 | 方伯 | ---- |
王副官 | 张云立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录音 |
---|---|---|---|---|---|---|---|---|---|---|
金兆元(製片主任) 沈锡元(製片) | 吴强 | 汤晓丹 | 汤化达 | 瞿白音 | 马林发 | 吕其明 萧珩 | 兰为洁 | 葛师承 | 达旭 | 丁伯和 |
烟火 | 夏存芳 |
副导演 | 汤化达 |
军事顾问 | 孙伯威 |
特技设计 | 姜亦素 |
特技摄影 | 孔基成、戴胜潮 |
演奏 | 上影乐团 |
指挥 | 陈传熙 |
独唱 | 任桂珍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曲名 | 词曲 | 演唱 |
---|---|---|
《谁不说俺家乡好》 | 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 | 任桂珍 |
幕后製作
拍摄过程
为了再现孟良崮战役激烈壮观的场面,《红日》剧组来到孟良崮进行实地拍摄。当时拍摄条件非常艰苦,剧组住在一所破旧的国小校里,床是用课桌拼起来的。
影片拍摄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缺少粮食,摄製组的成员们常常工作到半夜还饿着肚子。由于饥饿,许多演职员肠胃都不适。有时,演员演着演着就饿昏过去了。导演汤晓丹等人很着急。演员里坡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作物种植十分熟悉。他发现外景地附近的土质很好,便与杨在葆从集市上推回了一车萝蔔秧、茄子秧,準备在种蔬菜。剧组成员全来帮忙,在大家精心呵护下,地里蔬菜很快就可以食用了。拍了一天戏后,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地里拔萝蔔,摘茄子,享受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但萝蔔、茄子毕竟都是没有油水的东西,无论生、熟,吃到肚子里终有不顶事的时候。于是,大家又买了些农民刚刚摘下的还没成熟的梨,权当补充。
剧组是在盛夏时节拍摄冬天发生的剧情,拍摄时气温高达40摄氏度,可演员必须穿着大棉衣,拍完戏,演员们的内衣都被汗水湿透了。而且《红日》拍的是宽窄两个银幕,每个镜头都要拍两次,演职员为此都得受“二茬罪”。演员中叔皇曾因中暑而晕倒在拍摄现场。
片中有一个敌军过小木桥遭炮击落水的镜头,按要求,落水的人有的要在水面上挣扎,有的则不能再露出水面。由于参加拍摄的战士们都是旱鸭子,拍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一位战士自告奋勇跳进水里就不见了蹤影,正当大家为他担心时,他却从远处冒出头来,这位战士就是后来的性学专家陈恺。
外景地的戏拍完后,剧组回到上海开始拍内景。由于一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没过多久,大家原来的那副塌架子脸便开始变圆了,导演汤晓丹担心影响片中前后形象的衔接,好在化妆师那双巧手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经过全剧组的努力,1962年8月,《红日》终于杀青了。片中有一场我军连长石东根醉酒纵马的场景,很有生活的情趣。当时不少人担心这样会有损解放军形象,主张删去,但汤晓丹坚决不同意,好在陈毅后来看了片子后对此也没有说什幺,于是保留了下来。
上映审查
影片拍完后,汤晓丹按规定,先将片子送到文化部和中央电影局送审。由于文化部领导此前并不看好剧本,汤晓丹等人心里也是忐忑不安。
果然,文化部电影局有关领导看了片子后很是不满,说:“人物性格不连贯,陈坚、刘胜、石东根都是时隐时现。团长与政委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够。总之,人物情绪没有展现。”好在军委方面对这部片子还是比较讚赏的,陈毅在审看了片子后激动地说:“我看《红日》影片拍得不错。这幺长的小说,能提炼成一部影片,很不容易,是部好片子,可以让全国的解放军都看看。告诉他们(指摄製组),片子能拍成这样,不容易了,可以公开发行。”陈毅发了话,电影局只得签发了审查通过令。汤晓丹那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他感激地说:“要不是陈毅副总理髮话,《红日》还升不起来。”
《红日》公映后,广大观众反响非常强烈,许多评论家撰文称讚说:“《红日》写了战争,也写了战争中的人物命运,确实是部好影片。”然而,江青看了影片后却大为不满,说了好些指责的话。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又将《红日》打成“大毒草”,小说作者吴强及导演汤晓丹等参与该片製作的许多人都遭到迫害。后来大家才知道,江青指责这部片子的理由就是由于陈毅肯定了这部影片,她这是成心要和陈毅唱对台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山东举行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回顾展,《红日》终于再见天日。
插曲创作
《红日》摄製组刚成立,汤晓丹就找到了曾创作《红旗颂》等许多歌曲的作者吕其明,要他为电影《红日》创作一首歌。
他对吕其明说:“孟良崮战役围攻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场面很大,战斗也是异常的激烈。在这场战役到来之前应该有一首歌来宣扬解放军战士爱家乡、爱部队、保卫胜利果实的情感……”吕其明领命后与词曲作家杨庶正、肖培衍一起立即投入了歌曲的创作。为了使歌曲与影片融为一体,吕其明先看了《红日》电影文学剧本,然后深入军队体验生活,并和汤晓丹等反覆研究,定下了歌曲的基调:这首歌既要反映出孟良崮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又要反映出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音调与节奏上要与后面表现孟良崮战斗场面的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至深的艺术感受。
音乐基调确定后,吕其明便进入了艰苦的创作中,不久,便拿出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三段歌词,汤晓丹还根据这首歌配合剧中情节拍了300多个场面。然而,当这首歌在胶东拍摄地给摄製组主创人员试唱时,儘管大家对这首歌很是喜欢,但许多人又觉得它太长了,应当缩短一些才好。然而,这三段歌词已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并且与所拍场面相互映衬,裁去哪一段都不太合适。当吕其明听说要裁歌曲的讯息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平时不发脾气的他立即跑到摄製组大发一通火气。对于吕其明的“发火”,汤晓丹却一点也没有动气。其实,他早已决定要完整地保留下这首歌。吕其明得知汤晓丹的想法后,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并专门就“发火”一事向汤晓丹道了歉。
歌曲完成了,吕其明和汤晓丹等人对当时的民歌手一一排队比照,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上海歌剧院的歌唱演员任桂珍身上。
任桂珍是个极善于博採众长的歌唱演员,她的演唱在吐字、声音控制、音色变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点;在行腔处理、表现人物等方面则汲取了我国传统戏曲的方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洋发声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她来唱这首新创作的民歌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于是,剧组立即将任桂珍接到剧组试唱,她那清纯、甜美的歌声如春风扑面般,立刻征服了整个剧组。片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演唱任务自然也非她莫属了。
影片评价
影片根据吴强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裁军事战争片。该片气势宏大,战役具有相当规模,战斗场面紧张激烈,非常具有感染力,是同类影片中少有的优秀作品。同时,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特点鲜明,对比强烈,塑造得非常成功,成为战争片中的经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