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交界处,面积140平方公里,广东广西各70平方公里,由粤桂两省区共建,是中国唯一的横跨东西部省际流域合作试验区。
试验区肩负改革使命,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探索 “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开发的全新模式,打造两广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範平台,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和东西部合作示範区,为国家在更大範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提供“粤桂方案”,是两广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也是国家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部署和战略重点的具体体现。
进入“十三五”新时期,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以“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产业共创、资本共赢、基础共建”为开放合作导向,大力发展大生态、大智慧型、大物流等三大高端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与广大投资者共享良机、共同成长、共赢未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 外文名称:Guangdong-Guangxi Interprovincial Pilot Cooperation Special Zone
- 行政区类别:特别试验区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和广西
- 地理位置:梧州市东出口两省交界处粤桂大厦
- 面积:140平方公里
- 起源时间:2011年12月11日
发展历程
(一) 梦想孕育(2011.2—2012.11)
1.2011年12月11 日,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在北京签署 《“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 协定》,提出在广西梧州市与广东肇庆市交界区域共同设立产业合作示範区的构想,试验区建设开启梦想之旅。
2.2011年12月16 日,肇梧两市共同签署《肇庆—梧州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明确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设範围、战略定位等框架内容,试验区肩负落实“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的先锋使命。
3.2012年3月7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驻粤、驻桂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向大会提交了《加快发展西江经济带,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提案,试验区迈出通向国家战略第一步。
4.2012年4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州会见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飈,双方明确了加快推进试验区前期工作,试验区建设得到了两省(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5.2012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肇庆市调研时指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要立足长远,突出特色,高水平进行规划。
6.2012年9月24日,肇梧两市第一次市长联席会审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2012年24项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计画,开启了试验区梦想落地之旅。
7.2012年11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飈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海南举办的第八届泛珠大会上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标誌着试验区发展工作提升到两省(区)战略层面。
(二)绘就蓝图(2012.11—2014.10)
1.2013年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梧州调研时指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是一个创举,要加快落实指导意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自治区全力支持试验区建设。
2.2013年4月27日,肇梧两市在梧州市召开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试验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式铺开。
3.2013年5月20日,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交流座谈中表示,要从政府层面推动产业转移合作,务实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共同争取国家同意设立试验区、共同支持转移产业和投资项目优先落户试验区等事项列入了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签署的《关于深化两广合作的会谈纪要》。
4.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肇庆市封开县调研认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无论从总体思路、发展实际还是邻省关係的角度,都要积极去推进。
5.2013年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调研时表示,原则同意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试验区由此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
6.2013年7月18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肇庆市调研时表示,要联合广西方认真策划、优势互补,将试验区打造成为面向大西南、北部湾和东协自由贸易区的枢纽。
7.2013年8月18日,广西·广东合作交流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共同确认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列为深化两广合作的四大重大事项之一,并明确两省(区)儘快批覆总体发展规划,以推动试验区规划建设儘快实施。
8.2013年8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飈率重点督办提案调研组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调研,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抢抓机遇,进—步深化与广东省的合作,通过试验区开发建设,探索创新跨省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促进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
9.2013年10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深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调研考察,要求试验区紧紧抓住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大开放开发力度,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大对试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东西部区域合作、两广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10.2013年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深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考察调研,认为“这里区位优越,前景远大,一旦成了气候,越来越多的投资会滚滚而来”,要求试验区做好“大胆试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篇文章,打造东西部区域合作典範。
11.2014年4月17日,粤桂两省(区)政府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覆》(桂政函[2014]69号),标誌着两省(区)正式批准建设粤桂试验区,试验区规划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12.2014年4月17日,肇梧战略合作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在肇庆市召开,试验区共有31个建设项目列入《2014年肇梧战略合作重点工作计画》,总投资达到214.23亿元,试验区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展开。
13.2014年6月12日至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考察调研,主持召开试验区现场协调会,会见微软、国光电器、中兴通讯等企业高层,见证了国光电器、中兴通讯、粤创科技、一体投资控股集团等四家企业落户试验区签约仪式,并为试验区广西微软创新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揭牌。自治区党委常委、时任常务副主席黄道伟陪同调研。
14.2014年7月8日,国务院国函〔2014〕87号发布《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展规划的批覆》,试验区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的独立章节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15.2014年9月19日,肇梧战略合作第四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梧州市召开,肇梧两市专题研究试验区发展重大事项,落实了试验区联合开发的基础。
(三)扬帆起航(2014年10月至今)
1.2014年10月13日,在第十届泛珠大会上,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要精心打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标誌性合作项目。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正式签署《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试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23条支持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具体政策,标誌着我国目前唯一横跨东西部的省际流域合作特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正式启动。次日,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在试验区大园桥上举行试验区联合启动仪式。
2.2014年12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到试验区调研强调,要积极完善试验区的建设平台,努力把试验区建成珠西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和东西部合作示範区。
3.2015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试验区的李家庄码头调研“粤桂合作、党建先行”,了解试验区发展规划、机制创新、开发建设等情况,给予试验区建设充分肯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主席陈武陪同调研。
4.2015年4月25日,肇梧战略合作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在肇庆市举行,审议通过《2015年肇梧战略合作重点工作计画》,就组建试验区联合管委会并投入实体化运行等事宜做出了明确要求。
5.2015年4月28日,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规划建设,创新试验区管理体制,实现统一管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6.2015年11月12日至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率自治区政协常委视察团到试验区,视察《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充分肯定试验区开发建设成效,要求进一步抓紧珠西经济带发展的机遇,深化跨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创新发展。
7.2015年11月16日,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现场对接会在梧州召开,广东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共同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管委会揭牌,并提出要重点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共同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3条扶持政策落地。
8.2015年12月11日,在2015年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在福州召开,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提出要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共同指导和支持试验区联合管委会开展工作,逐步实现成立统一管委会的目标;共同创新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机制、金融服务、人才引进模式;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创新“政策叠加”,共同推动两省区有关部门落实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3条扶持政策;共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最佳化引进项目,促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到试验区投资兴业;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建设资金问题。
9.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5]3107号),明确支持省际交界地区开展合作试验,大力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建设,积极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
10.2016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8号),明确大力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区合作平台发展。
基本概况
(一)试验区产业概况
1.试验区重点产业
试验区重点围绕发展大生态(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林产林化、现代农业)、大智慧型(电子信息、智慧型製造、文化创意)、大物流(港口码头、商贸物流、电商金融)等三大高端产业链,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传统资源型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2.试验区产业发展平台
江南片区
江南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四区四基地组成。
(1)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园区)
(2)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範区
(3)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4)两广科教产业发展示範区
(5)中国—东协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範基地(广西生态产业园A区)
(6)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
(7)中小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8)现代农业基地
江北片区
江北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四个产业园区组成。
(1)食品医药产业园
(2)现代林产林化产业园
(3)枫大物流园
试验区重点围绕发展大生态(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林产林化、现代农业)、大智慧型(电子信息、智慧型製造、文化创意)、大物流(港口码头、商贸物流、电商金融)等三大高端产业链,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传统资源型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2.试验区产业发展平台
江南片区
江南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四区四基地组成。
(1)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园区)
(2)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範区
(3)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4)两广科教产业发展示範区
(5)中国—东协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範基地(广西生态产业园A区)
(6)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
(7)中小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8)现代农业基地
江北片区
江北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四个产业园区组成。
(1)食品医药产业园
(2)现代林产林化产业园
(3)枫大物流园
(4)文旅产业园
社学片区
社学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三个产业园区组成,即广西生态产业园B区。
(1)新加坡裕廊产业园
(2)新材料产业园
(3)粤桂生态科技产业园
平凤片区
平凤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二个基地组成。
(1)平凤装备製造基地
(2)平凤新材料基地
社学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三个产业园区组成,即广西生态产业园B区。
(1)新加坡裕廊产业园
(2)新材料产业园
(3)粤桂生态科技产业园
平凤片区
平凤片区产业发展平台由二个基地组成。
(1)平凤装备製造基地
(2)平凤新材料基地
(二)试验区主要特点
作为中国唯一跨省际合作、流域合作和东西部合作的试验区,试验区的建设主要体现“3344”特点,即“三大特色”、“三个作用”、“四大意义”、“四个定位”。
1.三大特色
一是特别区位。试验区位于“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交汇节点,是东西部边界、省际边界和流域边界交集叠加区域,是中国唯一横跨东西部两大区域的跨省际流域经济合作试验区。
二是特别政策。《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试验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广东广西两省区在管理许可权範围内共同赋予试验区同等的支持政策和先行先试政策,即东西部及两广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试验区在土地、财税、金融、合作开放、生态环保等方面享受23条优惠政策。
三是特别模式。试验区採取“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的机制模式,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合作共建、独立经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2.三大作用
一是改革示範作用。试验区建设体制机体属首创,对国家创新区域合作和改革发展将起到示範引领作用。
二是“铆钉”作用。试验区将经济发展水平落差较大的东西部两大板块紧密连线起来,有别于落差较小的东中部、中西部板块合作模式。
三是“孩子”作用。两广既有合作的历史基础,又有合作的现实需要,但两广联姻必须要有“孩子”才能牢固,而试验区正起到这个作用。
3.四大意义
试验区建设是两广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是国家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部署和战略重点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两广在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是两广一体化合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体现。
4.四个定位
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东西部合作示範区。
1.三大特色
一是特别区位。试验区位于“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交汇节点,是东西部边界、省际边界和流域边界交集叠加区域,是中国唯一横跨东西部两大区域的跨省际流域经济合作试验区。
二是特别政策。《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试验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广东广西两省区在管理许可权範围内共同赋予试验区同等的支持政策和先行先试政策,即东西部及两广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试验区在土地、财税、金融、合作开放、生态环保等方面享受23条优惠政策。
三是特别模式。试验区採取“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的机制模式,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合作共建、独立经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2.三大作用
一是改革示範作用。试验区建设体制机体属首创,对国家创新区域合作和改革发展将起到示範引领作用。
二是“铆钉”作用。试验区将经济发展水平落差较大的东西部两大板块紧密连线起来,有别于落差较小的东中部、中西部板块合作模式。
三是“孩子”作用。两广既有合作的历史基础,又有合作的现实需要,但两广联姻必须要有“孩子”才能牢固,而试验区正起到这个作用。
3.四大意义
试验区建设是两广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是国家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部署和战略重点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两广在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是两广一体化合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体现。
4.四个定位
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东西部合作示範区。
建设成效
试验区大力推进《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实施,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善于协同”的粤桂精神,创造了敢为人先的“粤桂方案”,创下了气势磅礴的粤桂速度。
(一)战略使命,聚焦粤桂
1.国家战略支持
试验区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列入国家《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档案,被赋予“打造两广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先行示範平台”的历史使命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範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示範区的先锋使命。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试验区建设。2013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表示支持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试验区作为独立章节列入规划。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试验区调研“粤桂合作、党建先行”,给予试验区建设充分肯定。2016年2月和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两次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落实好试验区各项支持政策,支持试验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两广战略支持
粤桂两省(区)政府联合批覆《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并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分别出台了《发展行动计画》和《实施意见》。试验区成为广西“三大定位”、“两个建成”、“双核驱动”和广东“四个全面”、“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等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成为两广一体化的旗舰项目及标誌性示範工程,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广西自治区重点园区以及加工贸易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生态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在试验区先后挂牌。
两省(区)领导多次到试验区考察和调研。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试验区调研时指出,试验区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试验区调研时指出,要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做好大胆试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篇文章,把试验区打造成为我国东西部区域合作典範。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要求,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为推动两广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经验。两省(区)分管领导徐少华、张秀隆等多次到试验区现场办公,召开专题对接会议推进试验区工作。
(二)粤桂方案,创新发展
1.协调机制创新
一是试验区实行“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的跨区域合作与开发管理机制模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两市市长联席工作会议、试验区联合管委会和投资开发公司等四个层面的工作机制已经开始有效运转。两省区各部门大力支持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实施方案》并积极支持出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总体工作方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深化工业用地市场配置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方案》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理办法》等改革档案。
二是试验区联合管委会挂牌成立,并创新“四统四分”(统一领导、分园区落实;统一招商、分产业落户;统一统计、分口径使用;统一政策、分园区管理)管理方式,有效解决试验区广东、广西两大片区实施统一管理过渡期间协调管理问题。
三是试验区广西片区梧州市还专门建立两区一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三年一工程”试验区项目统筹指挥部会议制度等,定期协调解决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全力推动试验区建设。
2.开放合作创新
一是创新“经停挂靠”模式,携手广州港开通“穿梭巴士”定期班轮,共享广州南沙港国际国内班轮航线。
二是创新“前店后厂”模式,与珠三角结成产业协作、高效分工、利益共享合作体系。
三是创新“前台后台”模式,以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作为跳板,推动入驻企业登入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开展业务交易。
四是创新“轻资入驻”模式,创新企业落户便捷化服务供给,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3.开发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低碳生态开发模式,贯彻绿色、低碳环保开发理念,出台十大禁投清单,婉拒30多个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
二是创新“园中园”开发模式,重点推进新加坡裕廊产业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枫大物流产业园、中盟世纪创业园等建设。
三是创新市场化开发模式,如股权投资、PPP合作、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引资开发。
4.金融改革创新
一是建设创新金融平台。“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并全力推进有关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促进国家、两省区赋予粤桂特区的创新金融政策落地,同时推进CEPA先行先试政策延伸至试验区,积极探索异地金融监管新模式。
二是创新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试验区,引导运用票据、债券、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和产品,积极申请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设立创业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等,为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试验区投资开发公司及其下属置地、园林、物业专业子公司顺利运营,粤桂投资开发银行及其股权基金等加快筹建。目前,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注册20家企业,梧州茂圣茶厂等企业在中心挂牌融资。
5.要素改革创新
一是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梧州市作为国家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为契机,试验区率先实施改革方案,在供地模式、节地模式、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二是推进人事制度管理创新,组建试验区战略发展中心、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谘询委员会、产学研联盟、法律服务团等智库机构,实行委员制、专员制、助理制、遴选制等人才使用机制,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梧州学院等进行“区校合作”,推进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全力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三)珠西华章,强音奏响
1.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外部互联互通建设初显成效。与试验区相连的省际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广高铁建成运营,梧州机场迁建工程试验段开工建设,广佛肇高速公路全线动工,肇庆—梧州3000吨级航道改造工作正开展前期工作,柳广铁路和广佛肇梧城际铁路已提上日程。
二是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塘源一路全线贯通;大园桥及南山公园建成投用,江南片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同时,江南片区路网、塘源污水处理厂、紫金村码头、中储粮码头和塘源防洪堤、给排水,江北片区食品医药产业园路网、给排水,以及拓展区平凤、社学片区道路、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全面推进建设。
2.产业项目建设
一是知名企业纷纷抢滩登入。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广西微软创新中心、中兴云数据中心、国光电子产业园、丰歌低碳科学建造生产基地等一批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国际知名企业入驻试验区,其中比亚迪、志冠、纳米膜等新入驻企业实现投产。目前,试验区“四上”企业达到4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食品医药、林产林化、高端装备製造等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二是产业项目支撑不断完善。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营造投资政商环境,扶持建立技术研发、人才智库机构,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切实发挥好重点项目建设的示範带动作用,确保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工作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3.生态流域建设
一是建立生态发展机制。按照绿色、低碳、智慧园区的理念,建立统筹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十大禁投清单,编制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报告。最佳化空间发展布局,加大土地集约利用,“依山就势、台地建设”,“低丘缓坡、工业上山”,“以租代让、租让结合”。积极开展跨区域党建合作,创建“西江党旗红”、“粤桂大讲堂”等品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协同作用更明显。
二是打造生态发展平台。规划布局建设中国东协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示範基地、广西生态产业园、中关村环境产业联盟、试验区环境交易所、低碳智慧体验和双创中心、中国绿色“O”谷等一系列生态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生态产业园区化”。
截至2018年11月,试验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260亿元,其中广西片区1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2亿元,广西片区205亿元,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试验区入驻重点企业达到350家,其中广西片区291家;新注册企业219家,其中广西片区215家;2017年新增注册企业19家。
发展展望
2017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最关键的一年。试验区将抢抓国家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粤桂两省(区)各项决策部署,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全面推进试验区开发建设工作。
1、突出体制优势,保持区域战略领先地位
体制机制创新是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就是改革和制度自主创新,制度的势能差能促进生产力要素按照市场规律正常流动而不受行政桎梏,比如东部产业、资本和先进的理念不受限制地向西部洼地流动,西部资源不受限制地向东部流动等等。所以,必须进一步巩固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区域合作共建管控创新发展模式,是实现“三个一体化发展”先行示範平台的重要保障。
2、突出区位优势,建设两广开放合作新高地
立足西江、服务两广、对接港澳、面向东协、放眼世界,把试验区打造成为对东协和粤港澳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视窗。
3、突出品牌优势,建成珠西经济新增长极
做好“大胆试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篇文章,突出打造中国绿色‘“O”谷’(注:‘“O”谷’表示试验区对外开放合作、发展完整产业链、智慧线上、两广同心共建以及两省区界河“O”岛中央核心区等五层含义),形成试验区独特的品牌特色,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迅速增强试验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4、突出环境优势,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範区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示範区
一是以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不断完善政策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各项专项规划,推进各项规划衔接与协调,实现试验区“多规合一”。创新低碳生态开发模式,抓好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积极推进试验区服务链与生产链同步建设,加快四个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围绕造地成片成形、并与产业开发形成综合配套,推动产城融合,促进试验区可持续发展。
三是深化推进金融创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人事管理改革,确保各生产要素在试验区内灵活高效流转。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完善项目审批办法,建立服务企业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是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大力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同时推进市场化人才引导观,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营造试验区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空间,打造人才特区。
禁投清单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出台十大“禁投清单”,禁止和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进入试验区,把试验区打造成为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禁投清单”包括禁止和限制两类目录。禁止类主要包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规定明确要求禁止新建或需要淘汰的,以及结合试验区实际需要在试验区禁止新布局的产业。限制类主要包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要求需要升级改造,以及按照《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30年)》中明确不得布局的产业。
禁投清单包括:一是禁止投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项目。淘汰类项目不得新建和改造升级。二是禁止新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项目(不包括现有企业升级改造或等量置换)。三是禁止新建、扩建有色金属冶炼、铁合金、电石、氯硷等高耗能类项目。四是禁止新建纸浆、酒精製造、製革、印染、澱粉、重化工等水污染严重的项目。五是禁止新建、扩建火电、冶炼、水泥、建材等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六是禁止新建、扩建排放重金属、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七是禁止新建、扩建主要使用煤和重油为燃料的工业项目。八是禁止新建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製造和多晶硅等产能过剩项目。九是禁止新建、扩建易破坏生态植被的採矿业等项目。十是禁止新建烟花爆竹等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民爆类工业项目。
大事记
◎2011年12月11日,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在北京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提出在梧州市与肇庆市交界区域共同设立产业合作示範区,推动两广经济一体化。
◎2011年12月16日,广西梧州市和广东肇庆市签署《肇庆—梧州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明确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设範围、战略定位等构想。
◎2012年3月2日,广西梧州市和广东肇庆市同时成立推进肇梧战略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验区各项工作。
◎2012年3月7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驻粤、驻桂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向大会提交了《加快发展西江经济带,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提案,试验区迈出通向国家战略第一步。
◎2012年4月8日,广西梧州市和广东肇庆市共同委託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开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州会见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飈,双方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前期工作,促进两广经济一体化发展。
◎2012年5月7日,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关于肇庆封开与梧州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调研报告》上批示,同意将产业转移园纳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按照有关产业转移园区认定和扶持机制,从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2012年9月24日,肇梧战略合作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在肇庆市召开,会议审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肇梧战略合作24项年度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计画。
◎2012年10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同意成立粤桂产业合作示範区规划建设广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明确领导小组研究规划建设重大事项、政策措施等,并明确加强与广东省政府对接,设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理机构。
◎2012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加快推进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範区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进一步深化与广东的战略合作,推动两省区政府签署关于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框架协定,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列为粤桂战略合作的重大事项,积极推动落实。
◎2012年11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飈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海南举办的第八届泛珠大会上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
◎2013年1月8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研究报告通过广东、广西两省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013年2月5日,广东、广西两省区发改委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情况的报告》,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设立背景、战略意义、工作进展、建设构想等7个方面汇报。
◎2013年3月3日,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两市市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共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工作,并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推进两广一体化,培育珠江—西江流域发展开放新高地的建议》议案和建议。
◎2013年4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会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时,请求同意设立两省区直管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并牵头编制试验区发展规划;同时,请求批覆试验区先行先试,共享东西部叠加优惠政策。
◎2013年4月28日,肇梧战略合作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梧州市召开,会议就两市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磋商,审议并原则通过《2013年肇梧战略合作工作计画》和《2013年肇梧战略合作工作计画》。
◎2013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主席陈武率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彭清华均表示,将试验区由两市共管升格为两省区直管,务实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共同争取国家同意设立试验区,共同支持转移产业和投资项目优先落户试验区。陈武和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签署《关于深化两广合作的会谈纪要》。
◎2013年5月31日,广东肇庆市和广西梧州市分别调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成立实体化运作的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6月17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30)》通过广东、广西两省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013年7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调研时指出,原则同意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将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载体优先发展,试验区建设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3年8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广西·广东合作交流座谈会上明确,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列为深化两广合作的4大重大事项之一,建议两省区儘快批覆总体发展规划,推动试验区规划建设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3年8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向全国政协调研组汇报时,请求国家支持把试验区作为《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先行区和两广经济一体化示範区,并在试验区範围内实施两省区优惠政策叠加。
◎2013年9月9日,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贵阳市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作了题为《合作构建新的战略支点携手开创泛珠合作新局面》的演讲,提出要共同规划建设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产业园、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範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合作平台,鼓励和引导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
◎2013年9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文(桂政办电[2013]129号)明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列为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联繫推进的45个重大项目(事项)之一。
◎2013年9月29日,肇梧两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规划範围具体调整方案,议定共同加快推进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获得两省区批覆。
◎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6部委组成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在珠江一西江流域开展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范恆山认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林念修在汇报中提出广西需要国家重点支持解决“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把试验区定位为区域发展的示範区”等7个重大问题。
◎2013年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和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共同制定了《关于梧肇金融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工作意见》,全力支持试验区金融服务改革和创新发展。
◎2013年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深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考察调研,认为“这里区位优越,前景远大,一旦成了气候,越来越多的投资会滚滚而来”,要求试验区做好“大胆试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篇文章,打造东西部区域合作典範。
◎2013年12月2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经济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主席陈武在讲话中分别就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推动成立两省区联合领导小组,重点推进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最佳化先行区产业布局,着力提升对接先进生产力水平。
◎2013年12月27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起步区塘源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创新了西江流域产业园区先建污水厂再进驻企业的发展模式,对保护西江水质,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1月12日,广东省出台《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提出,“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创新跨省区经济合作区建设模式。”
◎2014年3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自治区领导联繫推进重大项目(事项)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厅发[2014]8号)明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列为2014年自治区领导联繫推进的57个重大项目(事项)之一。
◎2014年4月17日,粤桂两省区政府联合下文(桂政函[2014]69号),批覆同意《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30年)》,标誌着两省区正式批准建设试验区,也标誌着粤桂合作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了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2014年4月17日,肇梧战略合作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在肇庆召开,商定2014年合作重点工作38项,重点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推进以交通对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肇梧战略合作迈出更大步伐。试验区共有31个建设项目列入《2014年肇梧战略合作重点工作计画》,总投资达到214.23亿元。
◎2014年6月12日至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考察调研,主持召开试验区现场协调会,会见微软、国光电器、中兴通讯等企业高层,见证了国光电器、中兴通讯、粤创科技、一体投资控股集团等四家企业落户试验区签约仪式,并为试验区广西微软创新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揭牌。自治区党委常委、时任常务副主席黄道伟陪同调研。
◎2014年7月4日,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批覆同意设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理委员会,为肇庆市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处级;内设机构定为副处级(5个以内)。
◎2014年7月6至8日,在两广推进合作项目落实情况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希望两省区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积极引导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广西转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建议,两省区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发展能量。
◎2014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覆》(国函〔2014〕87号);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该规划,作为规划单独章节表述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年7月18日,来自梧州市的16家企业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首批挂牌企业,计画融资超亿元。
◎2014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明确,重点培育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5个重点加工贸易园区,加快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聚的态势。
◎2014年7月30日,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投资禁投清单(2014年版)》,禁止和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进入,成为广西首个开列省际流域产业禁投清单的经济开发区。
◎2014年8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批覆同意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中国—东协环保保护合作中心共同建设试验区中国—东协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範基地。
◎2014年8月18日至19日,广东省长朱小丹率广东省有关部门,实地考察西江流域城市,研究部署黄金水道扩能升级,明确启动建设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
◎2014年9月16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充分利用第十一届中国—东协博览会之中国—东协论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及大型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成功签约四个项目,契约总投资额达17.8亿元。
◎2014年9月27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专家谘询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研讨会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汪同三以及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新加坡裕廊顾问、金杜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机构的15名国内知名学者、行业领军人物获聘任为试验区第一届建设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
◎2014年10月13日,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要精心打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标誌性合作项目。会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正式签署《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试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23条支持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具体政策,标誌着我国目前唯一横跨东西部的省际流域合作特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正式启动。
◎2014年10月14日,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在大园桥上举行试验区联合启动仪式,中节能集团环保产业园、试验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验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8个项目进行了签约,总投资达185.9亿元。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两省区有关部门以及梧肇两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出席了仪式。
◎2014年10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率有关部门到试验区考察调研,主持召开专题协调会,要求全面落实两省区珠西经济带规划实施共同行动计画和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加强金融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以管委会联席会议为基础,建立年度两省区联席会议、两市市长联席会议和两管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2014年10月22日,广西银行业落实两省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金融扶持政策,在梧州市召开支持试验区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座谈会,16家金融机构与试验区投资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协定,授信融资规模168.56亿元。
◎2014年10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工作,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列入自治区新战略的重点工程。
◎2014年11月1日,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梧州宝石节重大活动之第七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在梧州市举行,试验区发展成为论坛关注的重点。同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授予试验区“广西加工贸易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牌匾,标誌着试验区成为广西区内9个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园区中首个获得授匾的园区。
◎2014年11月14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法律服务团成立,这是广西首个为省际流域合作特区服务而成立的法律服务团。
◎2014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覆,同意设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理委员会,为梧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处级;内设机构不超过5个,定为副处级。
◎2014年12月2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第四视察组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调研发展情况,就加强泛珠各省(区)合作,推动泛珠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展集中视察活动。
◎2014年12月3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行文,申请在试验区设立梧州综合保税区,并启动申报各项工作。
◎2015年2月2日,肇庆市市委、市政府在封开县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成立,封开县县委书记张浩兼任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封开县县长黄学武兼任管委会主任。
◎2015年2月9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加快。对2015年工作提出,务实推进泛珠合作,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015年3月17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食品药品监测检验中心(广西桂东食品药品监测检验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该中心将打造成试验区乃至西江流域的大型专业检测中心。
◎2015年3月25日,梧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理机构成立会议,成立中共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工作委员会、中共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黄俊华、市长朱学庆作重要讲话,徐文伟同志任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
◎2015年3月26日,2015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MIECF)在澳门开幕,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唐仁健和澳门特区政府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就如何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深化合作共同宣言(2015—2025)》、深化桂澳环保交流与合作等交换意见。双方商定,桂澳两地将共同参与推进中国—东协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範基地建设。
◎2015年4月24日,梧州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广东省肇庆市考察学习,并举行肇梧工作座谈会。会上,双方共同探讨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及筹备成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管委会等有关工作。次日,肇梧战略合作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在肇庆市举行,双方就组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管委会,并开展实体化运行等事宜进行深入磋商,审议并原则通过《2015年肇梧战略合作重点工作计画表(送审稿)》,对进一步加快试验区建设达成共识。
◎2015年6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2015年自治区领导联繫推进重大项目(事项)责任制工作方案》(厅发〔2015〕15号),明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挂点联繫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自治区联繫领导,明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2015年6月24日,广西四大生态产业园之一的梧州生态产业园在试验区社学片区启动建设。
◎2015年7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覆粤桂合作特别合作和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範区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辖区内实行与广东省肇庆市相同的电价政策,实现区域电价一体化。
◎2015年7月16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梧州学院主要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2015年7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推进CEPA先行先试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为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参加,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试验区列为率先实施单位。
◎2015年7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开放合作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第二次会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列入自治区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明确支持试验区在产业发展、土地利用、金融创新、行政审批、财税、人才等方面先行先试。
◎2015年7月31日,梧州茂圣茶业公司在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成为试验区首家完成挂牌融资企业。随后,奥卡光学仪器、碧清源环保、嘉进药业、法兰集团等入驻试验区企业分别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和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上市。
◎2015年8月27日,广州港“穿梭巴士”南沙—梧州支线成功试航,标誌着试验区港口与广州南沙港共享28条国际班轮航线,通达全球350个主要港口。同日,广州港集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办事处挂牌成立,试验区与中国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港结成“区区合作、港港联运”关係,进一步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2015年9月1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东协博览会期间,梧州市投资环境推介会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项目签约仪式在南宁举办,试验区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奥卡光学仪器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定。
◎2015年10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金坚强率银监局、保监局等金融机构到广州,与广东省金融办、保监局等部门进行工作对接,落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金融扶持政策,并达成一致意见,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在试验区挂牌。
◎2015年11月9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专家谘询委员会举行第二次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等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产业规划、区位优势、政策落实等进行研讨、支招。
◎2015年11月16日,两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现场对接会在梧州召开。广东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出席会议,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管委会揭牌,并见证广州港“穿梭巴士”南沙—梧州支线航班成功首航。
◎2015年12月8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与中财嘉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PPP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定。试验区将利用中财嘉丞集团的资源优势,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PPP项目的建设与服务等。
◎2015年12月11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在福建省召集“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繫会议”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共同指导和支持试验区联合管委会开展工作,逐步实现成立统一管委会的目标。
◎2016年1月30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经过民主推荐、公开评选等办法,评选出“感动粤桂十大人物”。
◎2016年3月24日,南宁海关与广州海关签署的《深化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共同推进两关区通关便利化、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申设,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支持试验区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建立“区区合作”,推动梧州港、贵港港与广州港实现“港港联运”。
◎2016年3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厅制定印发《〈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土地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单列试验区用地指标,鼓励试验区创新採取多种供地方式供地。
◎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8号)明确,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区合作平台发展。
◎2016年4月1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珠海横琴新区签订战略框架协定,进一步拓宽继试验区“区区合作”渠道,最佳化试验区发展环境。
◎2016年4月18日,肇庆市人民政府、梧州市人民政府批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管委会组建方案》,为试验区走向联合办公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6月30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桂林银行合作发起的广西粤桂财金壹号投资发展中心(有限合伙)22.2301亿元的产业基金正式设立。
◎2016年7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总体工作方案》和三个配套档案。
◎2016年8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所原所长、研究员汪同三教授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批特聘专家,正式受聘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从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经济研究。
◎2016年8月25日,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瑞宝力源集团有限公司在大会主旨论坛上籤署《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金融产业聚集区项目合作协定》,涉及总投资规模100亿元。
◎2016年9月11至14日,第十三届中国—东协博览会期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举办珠江—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论坛,共同探讨“粤桂方案”、合作发展,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
◎2016年9月29日至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印发《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总体工作方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理办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以及《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方案》,即“1+3配套档案”,率先推动试验区广西片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落实工作。
◎2016年10月11至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率队赴香港举办活动,在港期间召开了2016广西·香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合作恳谈会、2016广西·香港CEPA服务业合作交流推介会和2016广西·香港交通物流合作恳谈会三大活动。试验区出席并参加了有关活动,并在恳谈会上与香港红牌集团签署红牌智慧家电孵化园项目。在港期间试验区还召开了香港专场推介会,与5家港资企业现场签约。
◎2016年10月31日,试验区管委会携手广东封开县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农信联社肇庆办事处,共同举行“携手粤桂·悦享商圈·共创未来”——2016年政银企合作签约仪式。三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定》,将在涉及试验区的园区建设、旅游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交通网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众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试验区及地方的经济金融工作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016年12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到试验区,就贯彻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精神,服务地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调研,并在考察期间为“粤桂(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仿真中心”揭牌。
◎2016年12月22至23日,试验区管委会出席参加了在广东佛山举行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会前,佛山调研团专程来到试验区考察,对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会有关事项及商讨联盟组建事宜。
◎2017年1月21日,试验区开展2016年“感动粤桂”十大人物、“粤桂之友”授予仪式暨2017年“开门红”攻坚活动动员大会,对试验区十大人物进行表彰,以及动员试验区全体成员在2017年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2017年2月24日,梧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试验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议题,在此前21日,常委会还专题听取了试验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有关汇报。
◎2017年4月10日,试验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梧州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惠强,专项小组副组长,梧州市政府党组成员、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主持召开试验区(梧州)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综合比选会议。会议指出自试验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全国19个省区市261名优秀人才角逐试验区11个岗位。随后经过层层筛选,4月12日,专项小组公布了各岗位参加面试人员名单;17日,公布了各岗位考察对象;23日,对各岗位拟聘任人选进行了公示。
◎2017年4月18至21日,试验区管委会与国家环保部中国—东协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共同主办了“中国—东协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对话会暨中国—马来西亚环境友好技术研讨班”。并在会上与中国—东协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三方共同签署《共建中国—东协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範基地(广西)合作协定》。会后,各方代表来到试验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交流。
◎2017年5月9日,香港电子业商会会长吴自豪博士率领电子业商会一行来到试验区了解投资政策和发展环境,重点洽谈了加工贸易合作项目事宜,双方达成共识,香港电子业商会与试验区签署了电子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投资建设框架协定。
◎2017年5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调研组到试验区就CEPA工作展开调研。调研组表示,试验区具有独特的体制机制承载优势及特有的政策叠加适用优势,为地方加快探索实施CEPA先行先试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希望试验区能进一步加快推进CEPA先行先试示範基地的建设步伐,最佳化CEPA政策落地环境,全力推动CEPA各项措施儘快落地见效。
地图信息
地址:梧州市万秀区龙湖镇黄梅顶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