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套用》是2010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关于如何最佳利用资源的研究,无论其社会的特徵是什幺形式,所有社会中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一样的。
基本介绍
- 书名: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套用
- 页数:372页
-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5月1日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装: 37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60153593, 9787560153599
条形码: 9787560153599
尺寸: 22.6 x 16.4 x 1.6 cm
重量: 581 g
内容简介
因为各地域的生产资源供给有限,所有社会都面临一系列关于最佳化使用资源和在公民间公平分配收入的问题。这种实证和规範性问题可用科学方法对待,独立于所研究的社会的政治组织结构。在这里,资源的最佳化使用和生产效率的分析将是中心问题。合理的规划应基于资源最优计算中得到结果,而且通过一个最佳载体来套用,生产决策可以得到分化而不失其效率。
目录
序言
绪论
一、论题的提出
二、几个一般性论点
三、理论假设
四、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物流理论文献评述
二、相关经济理论文献评述
三、微观的观点
第二节 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模型
一、最最佳化模型
二、相关区位理论分析模型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
第三节 剪刀一自组织一新组合理论
一、选择不同的技术变革道路所引发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
二、剪刀:技术和知识诱导的资源利用方式的不断变革
三、自组织:适应新资源利用方式从无序到有序的自我完善
四、新组合:技术和知识诱导的管理模式的创新
五、剪刀一自组织一新组合模式
六、剪刀一自组织一新组合模式对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的阐释
第二章 区域资源最佳化——物流与供应链网路建模系统
第一节 区域物流与资源最最佳化利用建模系统概述
一、区域物流网路最最佳化模型的内涵与供应链结构
二、构建区域网路最最佳化模型以整合区域资源
三、补充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节 选择和实施NOM能力的準则——标準化与资源整合
一、标準术语与说明书
二、标準化与资源整合
三、开发标準化产品
第三节 选择和实施NOM能力过程
一、企业资源规划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
二、事务型IT和分析型IT的比较
三、供应链系统层次结构
四、物流资源最佳利用的集中式与分散式决策
第三章 物流绩效指标体系与供应链绩效分析
第一节 物流业绩、成本和价值的衡量
一、指标与指标体系
二、供应链中的关键物流绩效指标
第二节 区域物流资源的诊断与改善
一、诊断的含义
二、区域物流资源的改善
第四章 区域物流资源最佳利用模式——一体化管理
第一节 区域企业供应链製造战略
一、有关企业製造战略的演化
二、新的网路环境下的製造战略
三、建立企业间联合製造战略——超越精益思想
第二节 物流网路设计、设施选址和生产运作
一、物流网路设计的战略重要性
二、区域物流网路设计
三、主要选址决定因素
第三节 设施资源最佳利用的模型最佳化分析
一、最最佳化模型
二、模拟模型
三、探索性模型
四、探索性建模方法的套用範例——坐标方格技术
五、区域物流国际化的挑战和选址分析
第四节 仓储设施及设备资源利用分析
一、仓储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二、基本仓储决策
三、物权决策
四、使用公用仓库的合理性分析
五、仓库数量分析
六、仓储设备採购的差异分析
第五章 生产与运输最优规划模式
第一节 供应链中的生产规划方法与资源利用分析
一、长期规划任务
二、中期规划任务
三、短期规划任务
四、协调与一体化管理
第二节 準时制生产方法和精益思想原理
一、準时制生产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二、“经济”批量和订货量
三、JIT与EOQ存货管理方法的比较
四、JIT与物料需求计画(MRP)
五、资源最优配置模型——精益思想原理
第三节 特定行业供应链资源配置的中、短期规划分析
一、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和行销一体化规划
二、计算机组装业的供应链和行销的一体化规划
第四节 业务外包:区域企业最佳利用资源的新模式
一、业务外包
二、精益製造与外包
第六章 建立区域托盘共用系统与集成化运输系统
第一节 区域托盘共用系统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分析
一、理论分析
二、区域托盘共用系统网路最最佳化模型及其交换模式
三、结论
第二节 区域集成化运输系统模式
一、运输在供应链中的角色
二、运输基本模式与运输选择决策
三、运输最最佳化模型——集成化运输系统
四、结论
第七章 区域物流与资源利用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本地、区域性和全球性资源配置中的物流与供应链定位
一、供应链资源利用能力
二、供应链在本地、区域性与全球性延伸
三、在区域性与全球性网路中的恰当定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从发达区域供应链中汲取价值
一、欧洲供应链
二、美国供应链
三、亚洲供应链
四、中国的供应链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变革
一、市场增长和顾客需求的改变
二、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政策
三、中国向更开放、更自由的市场经济迈进
第四节 未来方向和机会
一、区域物流的网路开发战略化与最佳化
二、获得杰出的职能
三、整合供求,控制波动
四、区域物流职能和资产的整合——集中化与条理化
五、整合信息技术和系统结构
六、组织变革及供应链效率之衡量
七、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合併与发展
结论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