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20-05-06 02:44:47) 百科综合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85年,原名食品机电系,2000年机电专业与食品专业分开成为两个系,更名为机电工程系,2006年升级为二级学院,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是培养机电专业人才的摇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1985年
  • 现任校长:黄传辉
  • 原名:食品机电系

师资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业设计(本科)、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和数控工具机套用及维护等五个专业。教职工65人,专业教师50余人。专业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2人,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师资所占比例为88%,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较强师资队伍。

院校荣誉

学院教师结合徐州地区行业需求,已形成了“工程装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工程装备系统控制及其智慧型化”、“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焊接技术及新型焊条焊丝的开发”等四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开展了工程机械、矿山、建材机电装备等领域的一系列研究。2007年,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被评为学校重点学科,并获得40万元/年的专项建设经费,2008年该学科又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製造技术》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以“节能环保型迴转窑关键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为代表的一批研究成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得到推广套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院长 黄传辉
党委副书记 周卫东
教学副院长 王树臣
副调研员 刘 忆

学者风采

刘 忆

女,1956年4月出生,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调研员,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名师。近几年,共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煤炭部、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徐州市科技局下达的包括省自然基金项目及企业委託等二十余项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研成果A类奖、阜新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杨根喜

男,1966年2月生,江苏姜堰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徐州工程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完成江苏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地方政府及企业委託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熊永超

男,辽宁省阜新人,九三学社社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原阜新矿业学院,1991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82年至2006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任教,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矿山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无损检测与控制等学科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20余项,编写出版统编教材和专着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李菊丽

女,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12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工学院机械製造专业,长期从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省级、校级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获奖,主持建设的《机械製造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螺桿铣刀数位化设计与加工仿真系统研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数位化敏捷开发”等8项,“单层釺焊金刚石成型砂轮的研究”项目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优秀奖。编写出版教材《机械製造基础》等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得省文明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王树臣

男,满族,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注册ASE)。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1990年7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出版教材等4部,其中3部任主编;主持省级教研课题3项,其中两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省市科研课题各1项。

杨 莉

女,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近几年主持、完成河南省省级科研项目11项,省级鉴定均达国内领先以上水平,获河南省省、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其中国家纺织总会重点教改项目“热加工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纺织工业局部级教改项目二等奖,河南省省级重点教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与实践”,获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着书4部。共在“焊接学报”、“中国造纸”、“东华大学学报”、“金属热处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2篇,其中EI收录4篇。

倪宏昕

男,汉族,河南偃师人,教授,徐州市政协委员,1983年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江苏省金工教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主要从事化学热处理方面的研究,承担和参加了省部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4项,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2篇论文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编写教材2部,出版专着1部,2001年和2003年被评为徐州市优秀专家。

黄传辉

男,1970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徐州市高校科学技术协会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工程机械专用车辆製造工业协会副会长。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EI收录9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获教育部国家提名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多项。

于庆波

男,1970年7月生,教授,工学博士。主讲《金属学》、《专业英语》、《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等课程。另外,多年来一直从事轧製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高强度管线钢DWTT断裂理论,低碳贝氏体钢强韧性机制,有限元模拟,高层建筑用耐的抗震、耐火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结合科研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

秦建华

男,1964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1986年湖北工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机械系农业机械化专业毕业,毕业后在湖北恩施轴承厂工作。1992年—2007年先后在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95年到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002年评为副教授。2009年至今在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作。任本职以来在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共发表文章21余篇,其中EI收录14篇。以第一作者发表8篇,其中5篇EI收录。发明了机筒成型法技术,以发明人排序第一授权、受理机筒成型法相关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

张佐营

男,1969年生,山东费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机械製造与测试。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车辆与发动机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济南军区某部从事装甲车辆维修管理工作。2002年至2008年,先后在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技术革新等项目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

石端虎

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山东曹县人,工学博士,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2008年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焊缝无损检测、图像处理、缺陷分割与识别、缺陷定位、可视化以及堆焊材料的最佳化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的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结题1项,参与的江苏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结题1项,徐州市课题结题2项,在研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线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校培育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高校“青蓝工程”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010年12月入选徐州市首批科技镇长团,2011年3月-2012年8月挂职担任江苏省睢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2012年8月获徐州市首批科技镇长团优秀成员称号。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製造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试验分析、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机械设计学、製造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最佳化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适用面宽,毕业生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从事机械电子技术、电控技术及套用、机械製造与计算机控制、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等工作。
机械设计製造及自动化
(机械製造及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在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试验分析、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机械製造装备设计、机械製造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适用面宽,毕业生倍受社会欢迎。每年除有相当比例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选择就业的空间十分广阔。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掌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设计製造、科技开发、套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套用型人才。能套用现代控制技术、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等解决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的设计、製造、套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机械设计学、製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製造(CAD/CAM)、机电系统设计、机电系统信号分析和处理、智慧型化仪表原理及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适用面宽,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内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从事机械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械製造与计算机控制、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等工作。
工业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开展“人、机、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及进行产品造型、人机工程学、信息媒体的设计,以产品设计和信息媒体的设计为方向,广泛採用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设计手段,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套用能力,能够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人机工程学、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产品设计初步、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绘图、程式设计语言、CAD技术基础、CI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形态设计、造型设计、机械製造基础、设计力学、图象处理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产品开发中的策划、设计构思、功能分析、结构设计、外形设计、色彩设计以及产品的包装、装潢、广告、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设计等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材料成型技术研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製图、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製造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原理、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计算机三维造型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从事材料加工领域和材料成型控制领域的生产管理、设计和研发工作。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