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重型坦克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研製的一种重型坦克,最终因机动性不足而放弃使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重型坦克
- 英文名称:T1Heavy Tank
- 次型/级:M6
- 国家:美国
二战爆发后德国坦克部队一时所向披靡。美军开始考虑研製新一代的重型坦克,1939年9月开始了新一代重型坦克的初步研究。次年5月20日美陆军高层责成相关单位立即研製一种总重量在50~80吨的重型坦克。 当时美军决定研製一种多炮塔坦克,有两个主炮塔,每个炮塔迴旋角度为250度,装备低初速75毫米T6坦克炮。另外还有两个小型炮塔,其中一个炮塔装37毫米炮和7.62毫米机枪,另一个装20毫米机关炮和7.62毫米机枪。车上还有4挺机枪安装在球形枪架上。1940年7月11日该方案获得批准,给予编号T1重型坦克。

就在T1进入工程研製阶段时,兵器委员会突然要求取消多炮塔方案,改用单炮塔。新的设计方案在1940年11月22日得到批准。新方案採用由T9高射炮改进而来的76.2毫米坦克炮,在主炮旁边还增加了一门37毫米M5E1机关炮,炮塔能360度旋转。如果电气系统损坏,还能用手动转动。车长位置在主炮左侧,供车长专用的小型炮塔上安装有一挺7.62毫米机枪。炮手位于主炮右侧,装有周视镜以及直视型潜望镜。右侧炮塔后部安装有1挺俯仰角
为-5度~60度的12.7毫米机枪,由装弹手操作,主要用于防空或打击从后方接近的敌步兵。车体前部紧靠导向轮的位置有两挺7.62毫米机枪,由驾驶员操作,炮塔下方还有两挺12.7毫米的活动机枪,俯仰角-10度~60度,由副驾驶员操作。车内还有驾驶员、副驾驶员及一名机枪子弹装填手。车体前部装有一个逃生舱口,车内的地板上还有一个逃生口。
由于美国陆军兵器委员会完全没有设计重型坦克的经验,因此在设计T1的过程中遭遇了大量问题。首先是坦克动力系统,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协助。根据T1坦克的重量,匹配的发动机功率必须在736.4千瓦以上。汽车工程师协会推荐採用怀特-赛克龙公司的风冷汽油机。中间还曾考虑过採用艾力逊公司的V-1710航空发动机,但因其优先供应飞机工业,所以没能採用。最后採用怀特G-200汽油机,它在2300转/分时输出功率为706千瓦.发动机自重612千克。发动机问题是解决了,但没有合适的变速箱,这成了制约整个项目进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解决变速箱问题,美国几个大公司都参与了这个项目,其中施奈德液压公司等提出使用变扭器,通用动力公司提交了新型的液压变速箱方案,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气-电传动方案,这个方案性能较好但却严重超重,比其他系统重5吨多。综合比较后,汽车工程师协会选择了液压助力变速箱。1940年8月兵器委员会和鲍尔温机车工厂签订了製造一辆试验型T1重型坦克和50辆生产型坦克的契约。T1定型后,通用电气解决了气-电传动的一些关键技术,只需要付出2吨的代价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机动性能。兵器委员会在试验型坦克上加装了气-电设备后,将其命名为下1E1。
在所有的準备工作完成后,鲍尔温机车工厂决定开始T1坦克的生产。
通用动力原定1941年5月开始交付液压变速箱,但直至1941年8月也没有做到。有点着急的兵器委员会立即要求鲍尔温机车工厂改变方案,採用施奈德液压公司的T-16001变扭器,坦克编号为T1E2,在试验中发现转向制动器存在容易磨损和过热问题,后来研製了新的制动衬面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要求T1E2坦克儘早投入生产。鲍尔温机车工厂用M3坦克和T1E2原型车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中T1E2原型车毛病百出,最后居然连液压系统也出了故障,导致坦克不能转向也不能换挡;在旋转炮塔时,小齿轮轴拧断直接导致炮塔被卡住。T1E2在诸多陆军高级官员面前丢尽了脸,只好被拖出试验场。
研製队伍随即对该车进行大规模改进:首先是将变扭器採用的4个冷却水箱集合成2个大型水箱,将发动机的2个滑油冷却水箱减少到1个,以减少发动机舱内的管路;更改排气管路,提高效率,并且安装了新型的排气管消音器;车体后部重新设计以降低高度;车长的7.62毫米机枪和驾驶员的左侧固定机枪被取消。车体前部的两挺12.7毫米的机枪并排设定,并且为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增加了潜望镜;炮塔被结构类似于M4中型坦克的新型炮塔取代,主炮塔上不再设定供车长用的小型炮塔,其上有活动枪架可以临时架设7.62毫米或者12.7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后部的机枪取消。有人甚至建议重新设计前车身,因为工作量太大而没有採纳。

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陆军迫切需要重型坦克。T1E2虽然没有完成测试,美军还是决定让该型坦克投产,一些细节问题留到使用中去解决。而陆军对数量的要求迫使兵器委员会以牺牲坦克性能为代价,在G-200发动机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直接採用通用动力公司提供的小功率柴油机和液压变速箱来替代。1942年2月,针对各种不同的配置,兵器委员会17812号会议记录为侧重型坦克分配了各种不同的编号,其配置如下。
T1:铸造车体,G-200汽油机,液压变速箱子;
T1E1:铸造车体,G-200汽油机,通用电气的气-电传动系统;
T1E2:铸造车体,G-200汽油机,变扭器;
T1E3:焊接车体,G-200汽油机,变扭器;
T1E4:焊接车体,4台GM-67柴油机,2台液压变速箱;

1942年4月以T1E2和T1E3为蓝本的重型坦克正式上线生产,T1E2编号M6,T1E3编号M6A1。陆军原先打算订购1084辆,后来根据边生产边改进的思想,将前几批生产数量压缩至115辆。T1和T1E4就此停工。T1E1性能优良。美军不打算提供给盟国,因此公开宣布以T1E1定型的M6A2不投入生产,援助给英国等国家的重型坦克只能是M6或者M6A1,暗地里却命令M6A2立即投产而且只装备美国陆军。同年9月,美国决定把60辆M6和55辆M6A1提供给英国,115辆M6A2给美国陆军,计画11月份投产。后美国陆军装甲部队司令部雅各布-丹佛斯上将写信给陆军司令部,认为M6坦克过重,动力和其庞大的体积不成比例,与其运输一辆重达60吨的庞然大物,还不如运输两辆30吨的中型坦克参战.这样战斗力的提高更为迅速。在参考了部队的意见后,美陆军最终确定将M6的数量压缩至4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