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与条码技术

(2020-02-17 23:19:17) 百科综合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与条码技术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与条码技术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与条码技术》是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鸿。

基本介绍

  • 书名: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与条码技术
  • 作者:陈鸿
  • ISBN:10位[7302161240]13位[9787302161240]
  • 定价:¥35.00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1

基本信息

作者:陈鸿着
ISBN:10位[7302161240]13位[978730216124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3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丛书”的第二册,全书从系统工程师的角度出发,考察经济学领域中的二律背反原理(Trade-off)与现代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各种相关约束条件;阐述在现代物流管理领域中,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工程与构建现代社会综合系统工程之间的各种相互约束关係;以及从降低物流成本的角度,如何解决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工程中的物流成本与物流管理质量的相互约束关係;从消费者追求高质量的商品到生产者实现让利于消费者的服务理念的建立,阐述社会生活系统的综合管理问题;介绍国际上常用的条码及其相关技术,物流领域的条码技术套用;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流通领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工程中验证着名的“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

内容提要

本物流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材或研究参考资料,以及从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物流管理标準化及其有关方面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陈鸿,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信息工程学博士,现任院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校物流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主要学历与职历:1990年起留学于日本筑波大学、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和鸟取大学。1996—2002年就职于日本大型自动化物流中心和专业软体开发公司。从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体研发、物流自动化配送管理软体开发、虚拟现实(VR)技术套用、运筹学在物流领域的套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其博士论文概要与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日本各种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上。

目录

第1章物流模式与物流系统1
1.1物流与物流管理1
1.1.1传统物流定义1
1.1.2物流分类2
1.1.3现代物流管理定义3
1.1.4现代物流管理系统3
1.1.5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管理领域的区别4
1.2物流的基本活动4
1.2.1保管活动5
1.2.2库存管理6
1.2.3仓储活动6
1.2.4配货活动7
1.2.5包装活动7
1.2.6流通加工8
1.3世界各国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解9
1.3.1美国的服务中心说9
1.3.2欧洲的成本中心说和供应链管理10
1.3.3日本的利润中心说11
1.4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关係13
1.4.1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3
1.4.2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与市场行销14
1.4.3流通活动、传统物流和物流渠道15
1.4.4供应链和流通渠道的领导者17
1.4.5重视物流顾问的谘询价值17
1.4.6商物分离与信息系统19
第2章物流系统工程与物流基本功能的关係21
2.1物流系统功能与包装功能的关係21
2.1.1包装的定义与特徵22
2.1.2包装功能所面临的基本课题22
2.1.3包装模数的设计23
2.1.4包装设计的基本条件23
2.1.5流通包装与物流诸活动的关係与效果24
2.1.6包装表示标识的设计準则24
2.2物流系统功能与流通加工功能的关係25
2.2.1流通加工的功能与内容25
2.2.2需要流通加工的场合25
2.3物流系统功能与商品检验功能的关係26
2.3.1基本方法26
2.3.2特殊方法27
第3章物流保管功能概述28
3.1ABC分析法及其在库存管理中的套用28
3.1.1库存管理目标的制定28
3.1.2制订库存控制计画与约束因素预测29
3.1.3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的选择29
3.1.4制定ABC分析表29
3.1.5根据ABC分析表分类30
3.1.6绘製ABC分析图30
3.1.7确定重点管理对象30
3.2ABC分析法的拓展与套用31
3.2.1二八理论31
3.2.2多层次的ABC分析法33
3.2.3关于项目分类管理的效果34
3.3双标準ABC分析法34
3.3.1数列排列法35
3.3.2坐标法35
3.3.3多标準的模糊分类法36
3.4零售商物流配送中心的订货方式38
3.4.1订货方式的种类38
3.4.2两箱法或双堆法38
3.4.3与物流中心相配套的零售业订货系统39
3.4.4零售企业的传统订货系统39
3.4.5关于集中订货订单内容的设计概要41
第4章物流系统工程与信息功能的关係42
4.1物流系统功能与信息功能的关係42
4.2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功能43
4.2.1物流信息系统架构43
4.2.2物流作业支持系统架构43
4.2.3订货处理系统44
4.2.4订货数据套用45
4.2.5电子数据交换系统45
4.2.6实时销售控制系统45
4.2.7自动连续补货系统46
4.3物流系统工程与电子商务47
4.3.1IT技术与物流的关係47
4.3.2电子商务47
4.3.3物流领域中电子商务的利弊47
4.4自助式物流服务系统与虚拟商店街50
4.4.1自动化的POS系统50
4.4.2虚拟商店和VR技术50
4.4.3虚拟现实(VR)技术简介51
第5章物流系统工程与二律背反原理的关係53
5.1物流系统工程及其表现53
5.1.1传统物流活动53
5.1.2现代物流活动53
5.1.3现代物流基本功能的特徵分析53
5.1.4传统物流系统与物流系统的比较55
5.1.5与物流活动相关定义扩展的实例55
5.2二律背反原理及其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的表现57
5.2.1二律背反原理57
5.2.2二律背反原理与相关表现形式57
5.2.3交货服务项目的内容60
5.2.4物流费用与交货服务项目的相互约束关係60
5.2.5物流战略矩阵的设定準则61
5.2.6提高企业整体效益62
5.3物流系统工程与二律背反原理的关係64
5.3.1现代物流活动的6种基本功能的相关性64
5.3.2物流系统工程中的二律背反表现64
5.3.3物流系统工程的目标体系64
5.3.4传统物流系统工程与物流系统工程的区别65
5.3.5三种经济性的考察66
5.3.6物流系统工程的构成要素与发展趋势67
第6章物流系统工程的综合功能评价70
6.1物流系统工程综合功能的基本结构70
6.1.1物流综合功能的基本构成要素70
6.1.2美国和日本物流管理综合能力评价方式比较70
6.1.3经营主体联合体所必需的现代管理的高度综合能力72
6.1.4企业联合深化所追求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72
6.2高度化企业集团的管理能力75
6.2.1中小企业之间功能相互补充75
6.2.2多样化的区域物流行政功能75
6.2.3区域物流行政等管理能力的强化76
6.3现代物流管理综合能力强化76
6.3.1多样化的物流管理资源76
6.3.2信息资源77
6.3.3企业的特色资源77
6.3.4知识能力与智慧财产权77
6.3.5客户与商圈结构状况分析77
6.3.6组织结构的凝聚力77
6.3.7企业外资源78
6.3.8系统架构能力78
6.3.9管理目标设定能力78
6.3.10调整能力78
6.3.11管理能力79
6.4系统评价能力的扩充79
6.4.1提高组织能力79
6.4.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80
6.4.3日本的物流管理综合能力81
6.4.4两种系统的特徵比较82
6.4.5追求网路领导人员的能力84
6.4.6价值观与自我意志决断力84
6.4.7富有人情味与同情心84
6.4.8勇敢地开口说话84
6.5提高现代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85
第7章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与零库存物流86
7.1架构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86
7.1.1物流系统86
7.1.2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86
7.1.3以物流中心为目标的物流系统架构87
7.1.4物流系统的评价标準与改善87
7.1.5物流效率促进企业发展88
7.2物流服务和零库存物流的本质89
7.2.1物流管理组织和功能89
7.2.2物流服务的构成要素89
7.2.3零库存管理90
7.2.4JIT配送模式与零库存物流92
7.2.5多频度少量化物流93
7.3物流成本计算94
7.3.1物流成本数据的利用95
7.3.2通过政府部门编制物流成本计算便览95
7.3.3关于物流服务成本95
7.3.4物流成本计算ABC法及其套用97
7.3.5配送成本计算98
7.3.6价格标準制定99
7.3.7网上购物的付款方式100
第8章採购物流模式与採购策略102
8.1採购功能和制定採购策略的基本準则102
8.1.1採购功能102
8.1.2採购作业流程103
8.1.3外购决策104
8.1.4制定採购模式策略104
8.2採购策略简介105
8.2.1商品价值成本分析的採购策略105
8.2.2採购定价的策略105
8.2.3库存管理成本与採购批量的策略106
8.3採购物流模式106
8.3.1採购商物流之一———供货代理107
8.3.2採购商物流之二———视窗代理制度107
8.3.3採购商物流之三———共同配送107
8.3.4採购商物流之四———竞争对手之间的共同配送108
第9章批发商物流模式及其衍变趋势110
9.1销售物流与流通领域的竞争对手110
9.1.1现代物流管理活动和销售物流模式的相互冲击111
9.1.2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112
9.1.3竞争对手(Top-runner)之间的角色相互转换112
9.2批发商类型及其时代特色113
9.2.1批发活动和批发商定义113
9.2.2批发商的类型114
9.3批发商功能与第三方物流的问世117
9.3.1在供应链中提供商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平台117
9.3.2增加市场透明度118
9.3.3调节供需空间和时间的矛盾118
9.3.4提供供需双方融通资金和谘询服务118
9.3.5批发商功能的衍变与第三方物流的登场118
9.4批发商物流及其特色119
9.4.1批发商在物流过程中的功能119
9.4.2批发商物流的转型对策与第三方物流架构120
9.5国外批发商物流与变革模式简介121
9.5.1美国批发商完善的批发机构和代理业务模式121
9.5.2批发专用的高度功能物流中心的构建121
9.5.3供应链管理导致批发商的转型122
9.5.4药品与食品连锁店导致批发商的转型123
9.5.5饮食连锁商店发展导致不同专业批发商联合124
9.5.6日本批发商特有的运作模式的利弊125
9.5.7IT技术是批发商物流转型的契机125
9.5.8批发商物流的课题126
第10章多样化的零售商物流及其时代特色127
10.1零售业物流的系统特色127
10.1.1零售业主导型的物流系统结构127
10.1.2大型零售业在物流上游的现状与分析129
10.2高度物流化的CVS系统构建129
10.2.1商店内部信息子系统130
10.2.2综合数字通信网路(ISDN)130
10.2.3现代物流管理系统131
10.3零售业支援系统的开发131
10.3.1商店销售活动的活性化132
10.3.2低成本操作对策132
10.3.3人事管理的重新评价132
10.3.4新开业调查、新业态开发等支援系统架构133
10.3.5物流系统的开发支持133
10.4零售业系统的多样化与面临的挑战133
10.4.1零售业领域的物流课题134
10.4.2超级市场与CVS管理模式的差异134
10.5企业纵向和横向联合体的可实现性135
10.5.1企业纵向联合体的目标与特性135
10.5.2企业纵向联合体的推动主体与对策135
10.5.3企业横向联合体的效率性与特性136
第11章物流领域中的数据处理技术138
11.1数据仓库的现状与课题138
11.1.1企业信息系统的三类课题138
11.1.2分析和活用信息的时代138
11.1.3自然增值的企业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140
11.1.4有用的详细数据的欠缺与冗长141
11.2架构数据仓库的长处141
11.2.1数据仓库概念141
11.2.2单独建立资料库的必要性143
11.2.3提供可信赖的有实用价值的数据143
11.3数据仓库的具体功能145
11.3.1从传统数据统计分析向多维分析构思转变145
11.3.2数据挖掘技术147
11.3.3数据仓库技术的套用领域148
11.3.4SOM算法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套用148
11.4成功利用数据仓库的条件150
11.4.1保持强烈的目标意识150
11.4.2从小到大的资料库架构原则150
11.4.3架构数据仓库的关键是数据採集151
11.4.4用户是数据仓库的主体151
11.4.5日本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趋势152
第12章物流系统的网路化构建153
12.1物流信息功能的关键技术153
12.1.1物资与信息一体化技术153
12.1.2文字识别技术和声音识别技术155
12.1.3专用数据处理装置156
12.2联结系统的信息技术与系统157
12.2.1物流VAN157
12.2.2物流EDI和Web-EDI158
12.2.3移动体通信及其防止泄密对策158
12.2.4卫星通信159
12.3IT时代的物流功能160
12.3.1引进虚拟製造企业方法160
12.4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度化161
12.4.1架构物流功能高度化信息系统161
12.4.2物流系统高度化所必需的信息功能162
12.4.3相关管理主体与物流系统的关係162
12.5信息功能高度化与物流活动效率化162
12.5.1IT技术领域的多样化163
12.5.2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与对应164
12.5.3物流网路的套用现状和发展趋势164
12.6架构基于信息功能的物流共同化系统166
12.6.1系统的业务内容与架构目标167
12.6.2架构共同化配送系统的基本条件167
12.6.3架构物流共同化与信息功能高度化系统168
第13章常用条码及其相关技术简介170
13.1关于套用条码技术的常识170
13.1.1条码的基本概念170
13.1.2条码符号的结构172
13.1.3条码字元表示法173
13.1.4条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的套用现状175
13.2EAN/UCC-13码简介176
13.2.1EAN/UCC-13码的编码结构177
13.2.2EAN-13码的奇偶性组合方式177
13.2.3商品代码的编码準则180
13.2.4EAN-13码的校验码计算方法180
13.2.5EAN-13码的数据字元表示与计算181
13.2.6EAN-8码的校验字元计算法181
13.3UPC码简介183
13.3.1UPC码的编码结构184
13.3.2UPC-A码的校验方法184
13.3.3UPC-E码的编码规则185
13.3.4UPC码的公差尺寸简介187
13.4ITF条码188
13.4.1交叉25码的编码结构188
13.4.2交叉25码的套用领域189
13.5NW-7码191
13.5.1库德巴码的编码规则191
13.5.2库德巴码的尺寸与测定192
13.639码194
13.6.139码的编码规则194
13.6.239码的校验方法197
13.6.339码的串联特性与信息追加198
13.6.439码的尺寸和测定方法198
13.7128码199
13.7.1128码的编码规则200
13.7.2关于128码的校验方法203
13.7.3128码的串联特性204
13.7.4关于128码的尺寸和公差204
13.7.5关于128码尺寸的测定方法205
13.8其他常用的一维条码206
13.8.193码的编码规则206
13.8.293码的校验字元计算法208
13.8.325码208
13.9二维条码简介209
13.9.1二维条码的分类210
13.9.2PDF417条码211
13.9.349码简介213
13.9.416K条码216
13.9.5矩阵式二维条码216
第14章EAN/UCC系统与日本条码系统简介226
14.1EAN/UCC系统简介226
14.1.1EAN/UCC系统的主要内容226
14.1.2EAN和UPC系统的兼容226
14.1.3EAN/UCC系统对国际贸易与物流的影响227
14.1.4EAN/UCC系统的编码系统228
14.2定量商品编码229
14.2.1贸易商品的条码选择229
14.2.2贸易编码结构应注意的事项230
14.2.3编码结构231
14.2.4UCC-12代码232
14.2.5UPC-E商品条码的代码结构233
14.2.6特殊项目或商品编码234
14.3变数商品编码235
14.3.1零售变数商品编码236
14.3.2电子数据交换用的变数贸易项目标识236
14.3.3店内标识码236
14.3.4非零售变数贸易项目239
14.3.5套用标识符的定义与结构240
14.3.6最常用的套用标识符242
14.4EAN/UCC系统的常用编码247
14.4.1物流单元编码概述247
14.4.2SSCC248
14.4.3物流标籤248
14.4.4定位码249
14.4.5资产编码250
14.4.6服务编码250
14.4.7EAN/UCC系统的特殊套用条码编码250
14.4.8EAN系统的图书代码251
14.4.9EAN系统的期刊代码253
14.4.10音像製品和电子出版物编码253
14.5日本物流条码标準化体系简介254
14.5.1JAN-通用商品码255
14.5.2ITF-物流商品码255
14.5.3条码设计与製作例257
14.5.4物流识别码的内容258
14.5.5日本物流识别码设定例258
14.5.6ITF标準码錶示法和文字结构260
14.5.7日本JIS标準的ITF码基本尺寸261
14.5.8ITF码的校验码计算法262
14.6条码印製与日本条码的套用领域简介263
14.6.1ITF码的光学特性264
14.6.2符号载体265
14.6.3条码印製涂料颜色搭配265
14.6.4条码的印製指标266
14.6.5标準物流码的印刷位置267
14.6.6标準条码的印刷条件268
14.6.7标準物流码ITF在日本流通业的套用271
第15章条码套用系统设计简介276
15.1条码套用系统的构成276
15.1.1条码阅码器的选择277
15.1.2条码解码器的种类279
15.1.3光电扫描器简介280
15.1.4CCD扫描器设计原理简介284
15.1.5固定安装光束扫描器285
15.2数据通信原理与条码阅码接口设计简介287
15.2.1数据通信概念288
15.2.2数据通信系统架构288
15.2.3数据传输原理293
15.2.4计算机与条码阅码器接口设计简介298
15.3条码的码制选择与编码库架构303
15.3.1条码码制的选择303
15.3.2建立条码编码库304
15.3.3计算机系统架构305
15.4条码解码软体的设计简介307
15.4.1条码码制和扫描方向判别307
15.4.2条码元素逻辑值的判别法311
15.4.3条码解码软体的设计简介315
15.4.4条码解码器的数据输出软体设计318
15.5条码套用软体开发的基本準则321
15.5.1分析阶段322
15.5.2系统设计阶段323
15.5.3程式设计和编写阶段326
15.5.4程式测试阶段327
15.5.5系统试运行和维护阶段328
第16章物流领域中条码技术套用实例329
16.1条码技术套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329
16.1.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功能329
16.1.2条码技术在销售系统的套用330
16.1.3供应链管理系统数据结构331
16.1.4系统流程与维护332
16.1.5条码技术套用于库存管理系统335
16.2条码技术在其他物流领域中的套用342
16.2.1条码报关单管理系统342
16.2.2条码技术在自动生产线上的套用343
16.2.3条码技术在FMS系统中的套用344
16.2.4条码技术在邮电管理系统中的套用345
16.2.5条码技术套用于图书管理系统346
第17章物流领域的信息功能与物流系统工程的关係355
17.1信息功能高度化对物流活动的影响355
17.1.1条码技术促使物流活动的高度化356
17.1.2关于信息功能高度化与活动多样化356
17.2信息功能高度化的发展趋势357
17.2.1物流网路与供应链的关係357
17.2.2基于信息功能物流平台的物流共同化系统构建358
17.2.3关于日本区域内或跨区域配送活动简介359
17.2.4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359
参考文献361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