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霞,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新型碳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竹霞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80-02
- 职业:大学教师
- 毕业院校:太原理工大学
- 主要成就:研究论文10篇
人物经历
2002年 7月,本科毕业于山西师範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理学学士。
2005年 8月,硕士毕业于山西师範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
2006年 9月—2010年5月,太原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工学博士。
2005年 9月--至今,太原理工大学工作,讲师。
主讲课程
《结构化学》、《量子力学》。
主要贡献
在 Ш-V 簇团簇、内包金属化合物、新型纳米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研究了Tb3N@C84的结构稳定因素,原子尺度上研究了纳米碳材料的修饰问题,对[60]PCBM、[70]PCBM 和[84]PCBM 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预测了Au,Pt原子修饰后的石墨烯是半胱氨酸的好的感测器材料。
正在主持“金属富勒烯衍生物作为光伏器件中电子受体材料的效能研究”(2011jc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骨干成员参加“洋葱状富勒烯介观定位有序複合过程研究” (206760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富勒烯衍生物在光伏转换中的基础问题研究 (2009021026)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画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
在国际与国内刊物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10篇。
成果:
1.What is stable structure about Tb3N@C84? IPR or IPR-violating,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2008,sci收录.
2.First Principle 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Fullerene Derivative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in Organic Solar Cells,J. Phys. Chem. C,2009,sci收录.
3.First principle study of cysteine molecule on intrinsic and Au-doped graphene surface as a chemosensor device,Journal of Molecular Modeling,2011,sci收录。
承担项目:
1.富勒烯衍生物在光伏转换中的基础问题研究。
2.金属富勒烯衍生物作为光伏器件中电子受体材料的效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