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三阴交

(2019-07-09 01:07:24) 百科综合

三阴交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着。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三阴交
  • 出处:《针灸甲乙经》
  • 隶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 主治: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
  • 功能:将足三阴经气血从组后再行分流
  • 特殊主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穴
  •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 主要配伍: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

名称释义

(1)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2)太阴。太,大也。阴,阴之属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
(3)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内气血场的範围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场範围较大,有如三里之广,故名。
(4)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理同三阴交名解。
(5)足太阴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交会而成,气血物质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阴经,本穴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功能作用

将足三阴经气血从组后再行分流。

定位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1. 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2. 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 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
4. 心悸,失眠,高血压;
5. 下肢痿痹;
6. 阴虚诸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临床运用

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多种疾病。此外,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常用于治疗不孕症、治疗月经痛、治疗妊娠恶阻等。

配伍

1. 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
2. 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
3. 配子宫穴治疗阴挺;
4. 配大敦穴治疝气;
5.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功效

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惊不得眠。”
《备急千金要方》:“卵偏大上入腹;梦泄精;女人漏下赤白及血;脾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胫寒不得卧。”
《千金翼方》:“产难,月水不禁,横生胎动;牙车失欠蹉跌;脚疼。”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