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观遗址,又称三阳庵,位于泰山中、西路之间,西靠全真崖,东肩凌汉峰,为明嘉靖初年德藩所辟。明嘉靖三十一年(1551年),东平道士王三阳穷游西域、历遍名山而归隐岳麓,并携其徒华阴、云山、昝复明等在此伐木薙草,凿石为窟,庐居于此。明万曆二十年(1592年),大学士于慎行和礼部尚书肖大亨对三阳观又大加拓修,断崖斩石,芟趾定基,奠定了三阳观的基本规模。明清时,三阳观群体建筑包括门阁,题额三阳观、三观殿、真武殿、三阳庙、混元阁(内供老子坐像)、天仙圣母大殿等。据考察,三阳观建于层台之上,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院组成,前院南北为31.6米,东西为13.6米,由门阁、影壁、禅房等组成;中院高于前院3.02米,混元阁在此,面阔8.80米,进深5.80米;后院高于中院10米,高台之上,建有天仙圣母大殿,面阔13.10米,进深6米。冯玉祥住泰山时,曾于此筑室读书。现在所有建筑均已废圮,仅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