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标準成本是指医院在充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的基础上,根据现已达到的技术水平所确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提供某种服务应当发生的成本。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医疗服务标準成本
- 地点:医院
- 属性:调查、分析
- 本质:效经营条件
制定意义
制定医疗服务标準成本,就是确定以什幺样的医疗服务成本目标作为现行标準成本。在医疗服务标準成本控制法中,正确地制定标準成本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便于医院编制预算。标準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目标成本,因而可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2)便于考核、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由于标準成本是事先制定的,在正常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以及有效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同时标準成本各成本项目又都是依据预计的数量标準和价格标準确定的,因而,可以通过确定每个成本项目实际脱离标準成本的差异及其责任归属,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分清他们的管理责任,确定其效果。
(3)便于进行成本控制。通过对日常成本的反映和计算,找出实际成本与标準成本总额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以便进行成本控制。
种类
从理论上看,医院在制定医疗服务标準成本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标準成本包括理想标準成本、正常标準成本和现实标準成本三种类型。
(1)理想标準成本:它是指以现有技术设备处于最佳状态,经营管理没有任何差错为前提所确定的标準成本。由于这种标準成本是在假定没有材料浪费、设备不发生事故、工时全有效的基础上制定的,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高不可攀,所以,它不适合被选为现行标準成本。否则,将会挫伤医院职工的积极性。
(2)正常标準成本:它是指医院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实际成本平均值的基础上,剔除其中不正常因素,并考虑未来的变动趋势而制定的标準成本。这种标準成本实质上是医院在正常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的成本目标。由于它的水平偏低,也不宜作为医院未来成本控制的奋斗目标。
(3)现实标準成本:又称期望可达到的标準成本。它是指根据医院近期最可能发生的生产要素耗用量、生产要素价格和医疗服务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应该能够达到的标準成本。这种成本从医院实际出发,考虑到医院一时还不能完全避免的成本或损失,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同时又能对改进未来成本管理提出合理要求,是一种既先进又合理,最切实可行又接近实际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成本目标,因此,它是目前主要西方国家在制定标準成本时首选的标準成本。
制定
医疗服务标準成本的制定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标準成本、直接人工标準成本和间接费用标準成本三个方面来制定。
(1)直接材料标準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準成本(SC1)是指医疗服务产品应耗用直接材料的成本目标,它是由直接材料价格标準(又称标準价格SP)和直接材料用量标準(又称材料消耗定额SQ)两个因素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SC1=SP×SQ
即:某医疗项目产品的直接材料标準成本=某种直接材料价格标準×该种直接材料用量标準
(2)直接人工标準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标準成本(SC2)是指医疗服务项目产品应耗用直接工资的成本目标,受工资率标準(SR)和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準(sH)两因素影响。其计算公式为SC2=SR×SH
即:某医疗服务项目直接人工标準成本=工资率标準×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準
(3)间接费用标準成本的制定。间接费用按其成本的特性可划分为变动性间接费用和固定性间接费用两类。变动性间接费用是指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间接费用,其标準成本是由变动性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标準和工时用量标準两因素所决定的。固定性间接费用是指不随业务量成比例变化的那部分间接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它通常根据事先编制的固定预算来确定其标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