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成本标準是制定定额成本的依据。按制定标準的技术经济条件,可分为“理想标準”与“正常标準”; 按制定标準的时间範围,可分为“基本标準”与“当期标準”。理想标準是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为假定来制定定额成本。它要求最好的生产设备、最低的原材料价格和最少的材料消耗量,最合理的工资率和工时消耗,最高的生产量和销售量,而且生产过程中无浪费、无停工、无机器损坏现象。这种标準不考虑现实可能性,事实上达不到,一般企业不採用。基本标準是以某一年度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制定定额成本。
这种标準一定多年不变。各期实际成本和同一标準比,可以反映各期成本升降幅度的大小。但如果生产技术和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标準就会显得过时,难以起到控制作用,所以实际工作中也很少採用。正常标準是以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制定定额成本。它把生产经营中一般不可避免的损失估计在内,是预期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故较为先进可行。当期标準是指随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的变更,予以修订的定额成本。这种标準由于充分反映了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现状,因而较为合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定额成本既先进合理,又适应当前的生产经营条件,通常将“正常标準”与“当期标準”结合起来,採用所谓“当期正常标準”制定定额成本。按当期正常标準,编制的定额成本,称为“现行定额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