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三角洲油层对比是指依据油层地势十分平缓,湖水很浅,水域开阔,波浪能量虽弱,但波及範围广,河流作用显得突出的特点对油层进行对比。
许多湖泊、河流及三角洲相沉积都具多级次的旋迴性,也都可以採用旋迴对比方法,但旋迴层的发育特徵有显着不同,採取的具体对比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流-三角洲油层对比
- 外文名:Fluvial delta reservoir correlation
- 学科:石油工程
- 理论依据:沉积旋迴性
- 特点:厚度变化剧烈
- 方法:古土壤、切片对比、等高程对比
简介
在河流三角洲地区,油层对比一般不宜採用岩性对比的方法,因为其沉积环境侧向变化大,沉积物的岩性及厚度横向变化快,“岩性相似、厚度相近”的对比原则就不大适用。如河流三角洲的泛滥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及其次一级亚相内的河流切割、充填作用较强,地层的厚度变化剧烈,若简单地按照厚度进行层位的机械劈分或按岩性笼统合併,就容易导致分层错误。
理论依据
人们早已知道旋迴性是沉积岩普遍具有的基本特徵,旋迴对比则是沉积岩地层对比的基本方法。在内、外地质营力的长期作用下,沉积岩普遍具有多级次的旋迴性,利用这一特徵可以有效地逐级划分对比地层剖面。通过对现代及古代沉积的研究表明许多湖泊、河流及三角洲相沉积都具多级次的旋迴性,也都可以採用旋迴对比方法,但旋迴层的发育特徵有显着不同,採取的具体对比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在白垩纪时期,河流一三角洲沉积区地势十分平缓,湖水很浅,水域开阔,波浪能量虽弱,但波及範围广,河流作用显得十分突出。由于这些因素,导致三角洲沉积独具特色。
其基本特点是。每次建设作用所形成的三角洲叶状体即单一旋迴层都是薄而广布,几米厚的沉积层可在十分广阔的範围内追溯,各个相带在平面上展布宽阔,分异完善,砂体差异显着。从泛滥平原到分流平原河道砂体的规模逐渐分叉变小。有如树枝状再至三角洲内前缘开始出现较多的席状砂,分流河道砂体仍在其中间断地延续,而三角洲外前缘相仅以稳定的席状砂为特徵,这些砂体及其间的泥质岩在侧向上连续延展成平坦的薄层状沉积。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于上游河流频繁改道,促使上述三角洲叶状体整体反覆地迁移,建设与废弃过程交替进行,砂、泥岩在剖面上互动出现,使複合三角洲沉积也显示出明显的多级旋迴性。
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级次的沉积旋迴逐级进行油层对比,直至单层对比。另外,在三角洲的不同沉积区,砂体发育的类型和模式显着不同。
如在泛滥一分流平原地区是以极不稳定的条带一透镜状砂体的互相切割、叠置为特徵而在三角洲外前缘相却以层层叠置的席状沉积为特徵,其间的过渡带一三角洲内前缘则兼有上述两种沉积特徵。
因此,在进行单层对比时,必须区别对待,採取不同的具体对比方法。
对比方法
利用古土壤进行旋迴划分对比
古土壤是河流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河流沉积旋迴性的反映。古土壤成熟度的高低变化代表环境特徵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个地区内具有等时意义,可作为地层对比标誌。因此,正确识别古土壤层及其演化序列,利用剖面上不同成熟期古土壤的演化和组合就可以划分不同等级的沉积旋迴,并用作对比的基础和依据。
切片对比
河流沉积中由于河道频繁摆动改道,使得河道砂体在泛滥沉积中随机出现,任何一个等时单元在侧向上总是出现河道砂体与泛滥沉积的互动相变。切片对比法根据简单的沉积补偿原理,以任何一个基本平行标準层而遵循区域厚度变化趋势的层段切片,取其界面作为等时线进行控制对比。具体做法如下:
①在两个标準层间控制的大套河流连续沉积带内,等分或不等分地按总厚度变化趋势切成若干个片(约相当于亚组),切片界线就是对比的等时界线。

②切片厚度不宜太小,一般要求多数井都有一定层数的河道砂体与泛滥沉积的相组合,以防部分井以河道砂体为主,部分井则儿乎全为泛滥沉积,这样可以消除砂、泥岩差异压实带来的对比误差。各井切片界线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旋迴界线,但其切片界线以内的砂泥岩沉积的等时性还是可以基本确定的。
③区域厚度变化较大时,要利用地震剖面,选择连续性较好的反射界面,大体判别区域性厚度变化趋势,切片时应遵循这一基本趋势(右图)。
④切片界线儘可能与古土壤旋迴性结合起来。
等高程对比
河道内的全层序沉积其厚度反映古河流的满岸深度,其顶界反映满岸泛滥时的泛溢面。同一河流内的河道沉积物其顶面应是等时面,而等时面应与标準层大体平行。也就是说同一河道沉积,其顶面$}标準层(或某一等时面)应有大体相等的“高程”。反之不同时期沉积的河道砂体,其顶面高程应不相同。这就是等高程对比的依据。等高程对比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在砂层组上部(或下部)选择标誌层,并儘量靠近砂层组顶(或底)界面。

②分井统计砂层组内的主要砂层(单层厚度大于2 m)的顶界距标準层的距离。
③在剖面上按深度统计主要砂岩层顶面距标誌层的距离,并确定主要的时间段,将不同距离的砂岩划分为若干沉积时间单元(右图) 。
④全区综合对比统一时间单元,然后进行对比连线。
对于跨时间单元的厚砂层的处理,应分析是一个沉积时间单元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还是两个沉积时间单元的砂层R加而成的,或是既有河流的下切,又有R加综合而成的。对此大庆油田採用的方法是:
①综合判断沉积韵律,若砂层只有一个完整的韵律,说明是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应为一个沉积时间单元;
②若砂层为多个韵律组合而成,且底部较粗,则为多个沉积时间单元组合而成的叠加砂层;
③若砂层中存在稳定的薄层泥岩夹层,则可将砂层划分成不同的沉积时间单元;
④通过邻井对比,以多数井的划分为準;
⑤可用动态资料进行验证,如见水层位、见水特徵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异常压力的作用,往往会在地层剖面上形成类似的分段特徵,特别是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