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为王管理会计》在克服了应计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缺点的基础上,创新出一套企业进行“内账”处理的规则,并将其融入了管理会计的框架只内。为全局性诊断公司财务状况和财务专题诊断提供了简洁易学实用的方法。并对公司运用管理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和编制报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基本介绍
- 书名:赚钱为王管理会计
- 类型:经济管理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42942611
- 作者:汪一凡
-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 页数:201页
- 开本:16
内容简介
《赚钱为王管理会计》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全局性诊断篇
第1讲怎幺知道公司赚了多少钱
第2讲公司资源的分布与来源
第3讲现金流思维与全局性诊断
账务处理篇
第4讲大管理会计账户表
第5讲複式簿记的左右平衡原理
第6讲怎样编制会计分录
第7讲常见业务处理指南
第8讲模拟案例的账务处理
第9讲过账与编制两大报表
专题性诊断篇
第10讲直接成本要义
第11讲生产经营主流程赚钱效能
第12讲考核现金收支责任中心
第13讲长期投资决策效果追蹤
第14讲未变现权益的估值
战略管理篇
第15讲现金流调度
第16讲生产经营全面预算
第17讲公司集团管理新说
第1讲怎幺知道公司赚了多少钱
第2讲公司资源的分布与来源
第3讲现金流思维与全局性诊断
账务处理篇
第4讲大管理会计账户表
第5讲複式簿记的左右平衡原理
第6讲怎样编制会计分录
第7讲常见业务处理指南
第8讲模拟案例的账务处理
第9讲过账与编制两大报表
专题性诊断篇
第10讲直接成本要义
第11讲生产经营主流程赚钱效能
第12讲考核现金收支责任中心
第13讲长期投资决策效果追蹤
第14讲未变现权益的估值
战略管理篇
第15讲现金流调度
第16讲生产经营全面预算
第17讲公司集团管理新说
序言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大公司的执行长中,有相当大比例是财务人员出身。这个趋势在90年代后不太明显了,也许是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需要比尔·盖茨这样的高技术专家来掌舵,才能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但是,在还没有多少真正“高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发展经济的中国,已经有迹象表明,二三十年前在美国出现过的这种趋势却是很可能重演的。出于对加强公司竞争力和个人竞争力的考虑,很值得探讨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那就是:有大局观者,最适合当老总。
好讯息是:现在非财会出身的也不必有所遗憾了,本书作者原创的“现金流诊断”能助您清晰地透视公司的管理全貌。
我们先来想像一个常见的电影桥段:两部轿车相向而行,相互靠近时都停下来,车门大开,各钻出一个扎着马尾辫,戴着墨镜,穿着黑西装的彪形大汉来。两人分别打开手中的密码箱,让对方看清箱子里的东西,一个装“白粉”,另一个装美元。然后交换手中的密码箱,各自钻回车里。说时迟,那时快,两部车无声无息地离开了……
这是最典型的“钱货两清”交易场面,接下来,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就看镜头要跟蹤的是“得钱一方”,还是“得货一方”了。企业对外交换活动也是如此,现金与实物的运动是互为逆向的,首先是“付款/收料”,最后是“收款/交货”,从不同的运动方向来观察,当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结论。本书所要介绍的“现金流诊断”,正是以现金流为主线的财务分析。
有两个明显的原因,使“现金流思维”特别有助于形成看问题的“大局观”。
一个原因是现金流数据的可比性。假设公司老总听汇报:本月卖出了冰柜10000台,彩电10000台。这种说法无异于“苹果和香蕉各卖出了1斤,总共2斤”,完全不得要领,他是不可能有多深印象的。而换一种说法,本月的销售金额是冰柜2000万元,彩电2000万元。老总就可以知道,从销售额看,两种产品各占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藉此推算自家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如果更进一步说,本月从冰柜上赚到了800万元,从彩电上赚到250万元。哪种产品对于公司更有贡献,更应对其加强管理,就不言自明了……也就是说,现金流数据因其独具的可比性,是最能让公司老总产生“感觉”,并据以管理调控的数据。
另一个原因是现金流数据的综合性。现金是生产经营的出发点,通过採购转换为实物形态,投人生产后,经过不断加工,实物形态不断地变换,直到通过产成品销售,转换为更多的现金为止,现金又是最终的回归点。出发点与回归点之间,不断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的生产加工过程,也是难以看懂的,只有以货币形式表示才能统一把握。中式现金收付思想,是用现金出现了“虚收虚付”来解释和理解的。例如,成本为1000元的原料投入生产,相当于把原料卖了1000元,又以这1000元支付生产成本,结果原料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成品交库也类似,是生产成本少了,库存商品增加了……中间都有“现金”在流动着。打个比方,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循环系统,其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如红细胞反映供氧状况,白细胞反映免疫状况,血小板反映人体的应急机制和自我修复能力,等等。血液检验也就成了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与血液类似,现金流同样是企业最重要的循环系统,各种现金流类别及其构成,也能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和各个侧面,因而理当发挥“现金流诊断”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现金流诊断”该怎幺用?如果把企业看做一个接受了现金投入,并有现金流出的“现金池”,自上而下地始终贯彻“现金池”的概念,那幺,股东将现金投资于某公司,该公司就是股东的“现金池”;母公司将现金投资于子公司,子公司就是母公司的“现金池”;子公司将现金投资于孙公司,孙公司就是子公司的“现金池”……最后,孙公司将现金投资于某项存货,该项存货也就是孙公司的“现金池”。儘管这时只有“现金沉积物”了,但存货具有可逆性,加工销售后又能回归为现金。这种把企业视为“现金池”,着重于从外部观察其现金流人与流出的方式,从本质上说,属于“黑箱方法论”,也就是不必打开“黑箱”,只要观察输入和输出,就可以有效推断其结构与效能,特别适合于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而对各种生产经营流程、各种投资项目、各种责任中心等,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上到下,由外而内地一层层剖析之后,您的大局观念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该怎幺做也胸有成竹了。举例来说,出现了产品库存积压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直接促销只能治标,因为产品库存积压很可能是行销渠道不畅、产品不适销对路、生产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等原因的综合结果,只有全面诊断后,才能“标本兼治”地对症下药。与传统财务分析只能“雾里看花”般就事论事不同,“现金流诊断”提供的是“3D高清图像”!
厦门大学毛付根教授曾经指出:“公司老总只有财权和人事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情权,否则无从调控企业。”现在,企业界都普遍认同“现金为王”了,但这只是公司生存的前提。公司现金有三大来源,即属于输血行为的“业主投入的”和“向人借来的”,以及属于造血行为的——“自己赚来的”,后者才是公司发展的源泉,所以更精闢的提法应是“赚钱为王”。通过如何计算赚钱,如何更赚钱,现金流诊断为您提供了“知情权”。“艺多不压身”,现金流诊断的思维也是当老总必备的技能!
按照传统的划分,会计有两个分支。对外提供通用财务报告的分支,叫财务会计;对内提供管理报告的分支,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以利润为王,管理会计以现金为王,但传统上管理会计自身不设账,更没有统一的报表体系,只能依附于财务会计,对财务会计数据作吃力不讨好的各种琐碎调整,这也是它在文献和教科书里“蓬勃发展”,在实践中却只有零敲碎打套用的原因。
现在,按财务会计準则规定的全套传统核算,可以俗称为“外账”,管理会计自定的账表与核算规程,则可以俗称为“内账”,以示两者之区别。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假账”,财务会计人员大抵都有点“小得意”,可是在人人都会做假账的背后,是世界上没有人会做“真账”的残酷现实。赚钱为王的“内账”,在现阶段可以补强管理会计,使之在短期内快速崛起,成为公司内部持续运行的强势管控系统,真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由于赚钱为王管理会计革除了财务会计的百年积弊,从长远来看,还要承担引导会计整体向科学化转型的历史使命,在造假成风的“外账”被社会彻底抛弃时,等着“收编”和替代现代财务会计,这是笔者称之为“大管理会计”的原因,或者叫“赚钱为王管理会计”,都足以正名。让“利润”回归为“赚钱”,是改变商业世界游戏规则的大事,虽对会计领域颇具颠覆性,却符合常人的思维方式,完全迎合当前国人之所好,其快速扩散,大行于世,当可期矣。
在大管理会计系统中,会计人员要依託其专业基础知识,按照管理会计核算规程处理业务,担负起数据输入和数据处理工作。他们工作的成果——数据输出,则由公司高管藉助移动网际网路等手段,线上直接调用和分析,管理层据此作出决策,调控生产经营。调控结果又线上反映为现金流变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联动系统。所以,这是面向公司高管的“御用工具”,是“赚钱神器”。关上办公室的门,拉开遮盖墙壁的幕帘,大萤幕上不断闪烁的数据和图表,以静态和动态的各种方式,告诉您公司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就像前线指挥部的作战地图一样。这样的动态监控系统,超越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範围,不仅是会计人员的,更是公司高管的,这也是对“大管理会计”的另一种解读。
本书主要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公司董事会和高、中级管理层,他们希望用最少的时间了解什幺是赚钱为王,公司赚到了多少钱,如何更赚钱,以便自如地运用现金流诊断工具来赚更多的钱;还有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各界人士,如商业银行信贷员、项目投资分析师、证券市场监管者,等等,他们真心希望能看清当事人公司的真相,不上当受骗。这是偏向“管理套用”的读者群。
其次是关注会计未来趋势,致力于管理会计发展的人士。本书提出了全新构造的会计知识体系,需要有同行们的批评和改进,更需要有信念的同行们来共同推动;对于希望学习大管理会计实际操作的人士,这不同于“外账外行”的财务会计,需要专门学习才能达到“内账内行”的水平,提升自己在公司的作用和地位。这是偏向“会计处理”的读者群。
有鑒于此,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儘可能“接地气”,注重科学实用,对各类业务处理有客观依据,有具体的指南。并採用了“中国流複式簿记”(俗称“左右记账法”)的方法,力图使“零会计基础”的人士,同样可以很快入门。本书可作为企业内部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校企管、信贷、投资和会计等方向研究生选修课的教材。
任何批评、建议与要求,敬请与作者联繫,不胜感谢!
好讯息是:现在非财会出身的也不必有所遗憾了,本书作者原创的“现金流诊断”能助您清晰地透视公司的管理全貌。
我们先来想像一个常见的电影桥段:两部轿车相向而行,相互靠近时都停下来,车门大开,各钻出一个扎着马尾辫,戴着墨镜,穿着黑西装的彪形大汉来。两人分别打开手中的密码箱,让对方看清箱子里的东西,一个装“白粉”,另一个装美元。然后交换手中的密码箱,各自钻回车里。说时迟,那时快,两部车无声无息地离开了……
这是最典型的“钱货两清”交易场面,接下来,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就看镜头要跟蹤的是“得钱一方”,还是“得货一方”了。企业对外交换活动也是如此,现金与实物的运动是互为逆向的,首先是“付款/收料”,最后是“收款/交货”,从不同的运动方向来观察,当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结论。本书所要介绍的“现金流诊断”,正是以现金流为主线的财务分析。
有两个明显的原因,使“现金流思维”特别有助于形成看问题的“大局观”。
一个原因是现金流数据的可比性。假设公司老总听汇报:本月卖出了冰柜10000台,彩电10000台。这种说法无异于“苹果和香蕉各卖出了1斤,总共2斤”,完全不得要领,他是不可能有多深印象的。而换一种说法,本月的销售金额是冰柜2000万元,彩电2000万元。老总就可以知道,从销售额看,两种产品各占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藉此推算自家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如果更进一步说,本月从冰柜上赚到了800万元,从彩电上赚到250万元。哪种产品对于公司更有贡献,更应对其加强管理,就不言自明了……也就是说,现金流数据因其独具的可比性,是最能让公司老总产生“感觉”,并据以管理调控的数据。
另一个原因是现金流数据的综合性。现金是生产经营的出发点,通过採购转换为实物形态,投人生产后,经过不断加工,实物形态不断地变换,直到通过产成品销售,转换为更多的现金为止,现金又是最终的回归点。出发点与回归点之间,不断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的生产加工过程,也是难以看懂的,只有以货币形式表示才能统一把握。中式现金收付思想,是用现金出现了“虚收虚付”来解释和理解的。例如,成本为1000元的原料投入生产,相当于把原料卖了1000元,又以这1000元支付生产成本,结果原料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成品交库也类似,是生产成本少了,库存商品增加了……中间都有“现金”在流动着。打个比方,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循环系统,其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如红细胞反映供氧状况,白细胞反映免疫状况,血小板反映人体的应急机制和自我修复能力,等等。血液检验也就成了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与血液类似,现金流同样是企业最重要的循环系统,各种现金流类别及其构成,也能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和各个侧面,因而理当发挥“现金流诊断”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现金流诊断”该怎幺用?如果把企业看做一个接受了现金投入,并有现金流出的“现金池”,自上而下地始终贯彻“现金池”的概念,那幺,股东将现金投资于某公司,该公司就是股东的“现金池”;母公司将现金投资于子公司,子公司就是母公司的“现金池”;子公司将现金投资于孙公司,孙公司就是子公司的“现金池”……最后,孙公司将现金投资于某项存货,该项存货也就是孙公司的“现金池”。儘管这时只有“现金沉积物”了,但存货具有可逆性,加工销售后又能回归为现金。这种把企业视为“现金池”,着重于从外部观察其现金流人与流出的方式,从本质上说,属于“黑箱方法论”,也就是不必打开“黑箱”,只要观察输入和输出,就可以有效推断其结构与效能,特别适合于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而对各种生产经营流程、各种投资项目、各种责任中心等,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上到下,由外而内地一层层剖析之后,您的大局观念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该怎幺做也胸有成竹了。举例来说,出现了产品库存积压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直接促销只能治标,因为产品库存积压很可能是行销渠道不畅、产品不适销对路、生产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等原因的综合结果,只有全面诊断后,才能“标本兼治”地对症下药。与传统财务分析只能“雾里看花”般就事论事不同,“现金流诊断”提供的是“3D高清图像”!
厦门大学毛付根教授曾经指出:“公司老总只有财权和人事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情权,否则无从调控企业。”现在,企业界都普遍认同“现金为王”了,但这只是公司生存的前提。公司现金有三大来源,即属于输血行为的“业主投入的”和“向人借来的”,以及属于造血行为的——“自己赚来的”,后者才是公司发展的源泉,所以更精闢的提法应是“赚钱为王”。通过如何计算赚钱,如何更赚钱,现金流诊断为您提供了“知情权”。“艺多不压身”,现金流诊断的思维也是当老总必备的技能!
按照传统的划分,会计有两个分支。对外提供通用财务报告的分支,叫财务会计;对内提供管理报告的分支,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以利润为王,管理会计以现金为王,但传统上管理会计自身不设账,更没有统一的报表体系,只能依附于财务会计,对财务会计数据作吃力不讨好的各种琐碎调整,这也是它在文献和教科书里“蓬勃发展”,在实践中却只有零敲碎打套用的原因。
现在,按财务会计準则规定的全套传统核算,可以俗称为“外账”,管理会计自定的账表与核算规程,则可以俗称为“内账”,以示两者之区别。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假账”,财务会计人员大抵都有点“小得意”,可是在人人都会做假账的背后,是世界上没有人会做“真账”的残酷现实。赚钱为王的“内账”,在现阶段可以补强管理会计,使之在短期内快速崛起,成为公司内部持续运行的强势管控系统,真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由于赚钱为王管理会计革除了财务会计的百年积弊,从长远来看,还要承担引导会计整体向科学化转型的历史使命,在造假成风的“外账”被社会彻底抛弃时,等着“收编”和替代现代财务会计,这是笔者称之为“大管理会计”的原因,或者叫“赚钱为王管理会计”,都足以正名。让“利润”回归为“赚钱”,是改变商业世界游戏规则的大事,虽对会计领域颇具颠覆性,却符合常人的思维方式,完全迎合当前国人之所好,其快速扩散,大行于世,当可期矣。
在大管理会计系统中,会计人员要依託其专业基础知识,按照管理会计核算规程处理业务,担负起数据输入和数据处理工作。他们工作的成果——数据输出,则由公司高管藉助移动网际网路等手段,线上直接调用和分析,管理层据此作出决策,调控生产经营。调控结果又线上反映为现金流变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联动系统。所以,这是面向公司高管的“御用工具”,是“赚钱神器”。关上办公室的门,拉开遮盖墙壁的幕帘,大萤幕上不断闪烁的数据和图表,以静态和动态的各种方式,告诉您公司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就像前线指挥部的作战地图一样。这样的动态监控系统,超越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範围,不仅是会计人员的,更是公司高管的,这也是对“大管理会计”的另一种解读。
本书主要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公司董事会和高、中级管理层,他们希望用最少的时间了解什幺是赚钱为王,公司赚到了多少钱,如何更赚钱,以便自如地运用现金流诊断工具来赚更多的钱;还有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各界人士,如商业银行信贷员、项目投资分析师、证券市场监管者,等等,他们真心希望能看清当事人公司的真相,不上当受骗。这是偏向“管理套用”的读者群。
其次是关注会计未来趋势,致力于管理会计发展的人士。本书提出了全新构造的会计知识体系,需要有同行们的批评和改进,更需要有信念的同行们来共同推动;对于希望学习大管理会计实际操作的人士,这不同于“外账外行”的财务会计,需要专门学习才能达到“内账内行”的水平,提升自己在公司的作用和地位。这是偏向“会计处理”的读者群。
有鑒于此,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儘可能“接地气”,注重科学实用,对各类业务处理有客观依据,有具体的指南。并採用了“中国流複式簿记”(俗称“左右记账法”)的方法,力图使“零会计基础”的人士,同样可以很快入门。本书可作为企业内部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校企管、信贷、投资和会计等方向研究生选修课的教材。
任何批评、建议与要求,敬请与作者联繫,不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