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分析程式

(2020-07-18 13:32:39) 百科综合

分析程式

分析程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係,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式是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运用的重要程式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分析程式
  • 外文名:Analytical Procedure
  • 介绍:会计师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 包括:识别出与其他信息不一致波动关係
  • 目的:用作风险评估程式等3个目的

目的

1、用作风险评估程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式也服务于这一目的。
2、当使用分析程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式。
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式作为实质性程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覆核。
此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做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步骤

①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②确定期望值;
③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④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⑤调查异常数据关係;
⑥评估分析程式的结果。

特定认定

①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鑒于实质性分析程式能够提供的精确度受到种种限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越谨慎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式。
②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式可能是适当的

要求

① 可获得信息的来源。数据来源的客观性或独立性愈强,所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将愈高;来源不同的数据相互印证时比单一来源的数据更可靠。
②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实施分析程式使用的相关数据必须具有可比性。
③可获得信息的性质相关性
④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差异额

① 考虑重要性和计画的保证水平
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画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②考虑更多的审计证据
可接受的差异额愈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愈多审计证据,以儘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画的保证水平。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