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环评师

(2020-05-11 10:30:09) 百科综合
环评师

环评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适用于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简称。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与人事部共同组织的考试,该考试包括如下四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考试分4个半天进行,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採用闭卷笔答方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环评师
  • 别名:注册环评工程师
  • 适用: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答题方式:闭卷笔答方式

报考条件

(一)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报名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1、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见附属档案3,下同)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2、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3、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4、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二)免试部分科目条件:
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準》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个科目的考试。
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三)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年度当年年底

实施办法

第一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在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环保总局”)的领导下进行。两部门共同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考试办公室,设在环保总局),负责考试相关政策的研究及管理工作。
第二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第2季度。
第三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设《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个科目。考试分4个半天进行,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採用闭卷笔答方式。
第四条符合《暂行规定》的报名条件者,均可报名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第五条截止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準》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
(一)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二)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第六条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4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考试。
第七条参加考试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所在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到考试办公室确定的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式和报名条件审查合格后,向申请人核发准考证。应考人员凭準考证及有关证明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第八条环保总局根据情况确定考点设定的区域和数量。考点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大、中专院校或高考定点学校。考点设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负责对考试考务的实施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九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由环保总局负责组织编写、出版和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环保总局的名义编写、出版各种考试用书和複习资料。
第十条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应考人员自愿参加培训的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和与考试有关的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环保总局统筹规划培训工作,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机构,应具备场地、师资等条件。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及有关项目的收费标準,须经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民众监督。
第十三条考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和制度,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切实做好试卷命制、印刷、传送和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第十四条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认真执行考试迴避制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和考场纪律。对弄虚作假等违反考试有关规定者,按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考试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配套的部门规章、规範性档案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原则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档案的编制与报批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準则
熟悉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行为準则。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五)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六)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範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範的主要内容。
四、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範围;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熟悉生产建设项目(活动)开办(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採取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範围;
(2)熟悉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了解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工程设施防洪的有关规定;
(2)了解防洪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了解城乡规划和规划区的法律定义;
(2)掌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有关规定;
(3)熟悉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改建的有关规定;
(4)熟悉城乡建设和发展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有关规定;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了解本条例的适用範围;
(2)掌握修建桥樑、码头和其他设施须按照防洪和航运的标準、要求进行的有关规定;
(3)掌握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的规定。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及保护要求;
(2)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3)掌握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按照核心区和缓冲区管理的规定。
(二十四)《风景名胜区条例》
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五)《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了解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2)掌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二十六)《土地复垦条例》
(1)熟悉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的原则;
(2)了解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的损毁土地範围;
(3)掌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有关规定。
(二十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熟悉医疗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选址的有关规定。
(二十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法律定义;
(1)掌握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有关规定;
(3)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与有关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準或规定的有关规定。
(二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熟悉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範围;
(2)熟悉建设各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应採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掌握禁止兴建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
(三十)《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熟悉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範围;
(2)掌握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的有关规定;
(3)了解海洋工程拆除、弃置或者改作他用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4)熟悉海洋工程污染物排放管理的有关规定。
五、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了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熟悉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
(3)了解需切实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4)了解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有关要求。
(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1)熟悉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的主要要求;
(2)熟悉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污染管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有关要求;
(3)了解改革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有关要求。
(三)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熟悉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2)熟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有关要求;
(3)了解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关要求;
(4)了解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的有关要求。
(四)"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1)熟悉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2)了解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有关要求;
(3)熟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
(4)熟悉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範和推广套用的规定;
(5)掌握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
(五)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1)熟悉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七)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1)熟悉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总体任务和具体任务。
(八)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九)关于推进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品质的指导意见
(十)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规定
(十一)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複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熟悉当前产能过剩、重複建设问题较为突出的产业和行业;
(2)了解抑制产能过剩和重複建设的政策导向及环境监管措施。
(十二)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複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1)熟悉提高环境保护準入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有关要求;
(2)熟悉加强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有关要求。
(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掌握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分类。
(十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1)熟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含义;
(2)了解本办法的适用範围;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十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了解列入本名录的危险废物类别;
(2)了解列入本名录危险废物範围的原则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準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套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环境标準体系
(一)环境标準体系的构成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2.工程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公众参与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11.方案比较
12.环境影响评价档案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档案编制的总体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範围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3.环境空气品质现状调查
4.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熟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与要求。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
8.附录
了解附录中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附表、附属档案的要求。
(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1.评价等级
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4.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1.总则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掌握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
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熟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基本要求。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1.总则
2、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範围
3.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4.声环境影响预测
5.声环境影响评价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1.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範围
2.工程分析
3.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现状评价
4.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5.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
(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2)熟悉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
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八)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九)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2.风险识别
熟悉风险识别的範围、类型和内容。
3.风险计算和评价
4.风险管理
(九)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範--生态影响类
1.适用範围
熟悉规範的适用範围。
2.总则
3.验收调查技术要求
三、环境质量标準
(一)环境空气品质标準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準
(三)地下水质量标準
(四)海水水质标準
(五)声环境质量标準
熟悉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準值。
(七)土壤环境质量标準
四、污染物排放标準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準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準
(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準
(四)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準
(五)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準
(六)恶臭污染物排放标準
(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準
(八)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準
(九)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準
(十)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準
(十一)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準
(十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準
(十三)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準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六)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
(四)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五)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五、环境保护措施
六、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析
七、清洁生产
八、环境风险分析
九、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準、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二、项目分析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五、环境风险评价
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七、环境可行性分析
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中介

高级红顶环评中介:
环保部旗下中心人员担任环评公司高管
环评机构中环联(北京)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下称中环联),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公开资料显示,中环联成立于2005年8月,2008年6月获得建设项目环评甲级资质。
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公司业务原本顺风顺水,且培养了不少环评师,“我们去年还算不错的,大概300来万。”
中环联至今已有四任法定代表人,分别是李恆远、冯晓星、曾晓东和谢玉红,他们都曾担任一个名为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正副秘书长,现任谢玉红还与2004年在环保部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同名。公司隶属于中华环保联合会。
多年来致力于社会组织研究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认为,红顶中介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不正当竞争和利益输送。
“与政府相关的这些企业,是不是能够公平进行环保评估,中间有可能会出现我们说的利益输送的问题。”贾西津说。
基层红顶环评中介:
此前所做环评报告档案都找不到了
2015年3月,环保部网站通报了一批违规的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63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和22名环评工程师被处理,其中被取消资质的就有福建省邵武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邵武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3月初,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家研究所直接隶属于邵武市环境局,在同一幢楼里办公。这家研究所对外承接的业务主要是为企业製作环评报告,并收取相应费用,也就是环保部要求取缔的红顶中介。
让人吃惊的是,这家环科所此前所做的环评报告档案消失。
“档案现在都没有固定的机构了,连位置都不知道在哪里。”黄义亮更无法提供研究所此前承接了多少对外业务、每年收入多少、和资金流向信息。
全国情况不完全统计:
涉嫌挂靠环评师近四成与环保部门人员同名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环保部清理的62名挂靠环评工程师名单中,55名为环保系统的工作人员,占到了大多数。
环保部环评司数据中心查询显示,截至2015年3月22日,全国登记的环评工程师总计11368名。河南省507名环评工程师,178名涉嫌挂靠;四川省472名环评工程师,68名涉嫌挂靠……
挂靠情况较为严重的五个省数据发现,五省共有539名环评工程师涉嫌挂靠,其中96名与地方环保局局长或副局长重名,15名与当地环保系统单位处长或副处长重名,15名与当地监测站站长或副站长重名,26名与当地环保系统单位的主任重名,19名与当地环保系统单位科长重名。
涉嫌挂靠的环评师中,与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同名的比例占到了将近40%,比重惊人。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