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英文简称)

(2020-05-02 18:33:39) 百科综合
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英文简称))

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英文简称)

MBA(工商管理硕士英文简称)一般指本词条

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英文名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複合型和套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考试分为初试和複试,初试即每年十二月末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国家线后方可参加複试,複试通过后才可录取。专业代码为125100。

MBA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只是培养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偏向理论,不参与实践;MBA的招生要求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

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专业实践,特彆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

当前我国管理类专业硕士有以下7种,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工程管理硕士 MEM,旅游管理硕士MTA,图书情报硕士MLIS,审计硕士MAud。

之所以把这7个专业,都称为MBA的“兄弟姐妹”,原因在于这7个专业都同考两个科目:管理类联考和考研英语(2)。

MBA 学位起源于美国,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古董”,是我国最早的专业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心也将从过去“以学术为主”转向“以套用为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工商管理硕士
  • 外文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简称:MBA
  • 分类: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运营管理等
  • 专业代码:125100

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出现,使得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我国有两种硕士学位,一种为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种为专业硕士学位。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是中国特有的学位系统,在国外并不存在学术学位一说。专业硕士学位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也就是说国外只有一种硕士学位,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实践的硕士,在国外都是授予MBA学位,国外不存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之分。
所以说中国两种硕士学位的存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引进MA(文学硕士),MFA(艺术硕士),MBA等等学位制度,是为了与世界接轨。在国外攻读文学领域的硕士课程,最终都是授予MA学位;攻读艺术领域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FA学位;攻读商学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BA学位,这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系统,国外不存在学术硕士学位一说的,也就是说在国内获得的工商专业的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到国外时,都被认证并翻译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也就是MBA,但有些情况学术硕士学位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整体来说,学术学位是中国国内制度体系,而专业学位是全球高校国际制度体系。

历史起源

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蹟。获得MBA学位的人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
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1966年,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开设为期两年的MBA课程,成为亚洲区第一所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的商学院。

MBA的中国之路

中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80年代开始学习和引进美国的MBA教育,在1988年,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院长、教授与教育部、学位办的领导在清华大学开了为期两天的会,讨论在我国开展 MBA 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关政策。
199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并试办MBA教育,199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9所国内高校开展MBA教育试点工作,此后,中国内地陆续批准了更多的院校为MBA教育培养单位。目前体制内总计229所院校开设MBA项目,项目总数超过500个。
1994年10月,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实施了MBA入学全国联考。
2015年,取消了在职人员攻读MBA入学考试(十月联考),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12月末,考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考研英语2)。2016年,取消了EMBA自主招生,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同年,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BA均可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我国的MBA教育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主要的学习形式。

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这个专业的範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较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行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和企业投资等。
社会上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工商管理,其实这存在一些误区。工商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在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专业课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二者不能作为一门专业对待。

学科发展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MBA的教育于上个世纪末引入中国,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开展MBA教学项目的院校,而这一天,已经晚于美国83年之久。
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证明,也体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b)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c)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4.、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準。
此外,各校还可能在教育部门规定的MBA报考条件基础上制定本校的报考条件。比如清华大学,对大专毕业生考生,要求有突出的工作业绩(相关证明、业绩报告),或者有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 (1万字以上);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CET四级考试。
所以,在报考某个学校以前要弄清楚它的附加条件。
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英文简称))
分数线
2009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55 50 85
B线:145 45 77
C线:135 68 40
2010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47 94
B线:155 42 84
C线:145 37 74
2011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45 90
B线:155 40 80
C线:145 35 70
2012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50 41 82
B线:140 36 72
2013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55 41 82
B线:145 37 72
2014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0 41 82
B线:150 36 72
2015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0 40 80
B线:150 35 70
2016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39 78
B线:155 34 68
2017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70 42 84
B线:160 37 74
2018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65 42 84
B线:155 37 74
2019年MBA国家分数线
总分 英语 综合
A线:170 42 84
B线:160 37 74
2020年MBA国家分数线
A线:175 44 88
B线:165 39 78

  
全国34所自主划线院校2011年、2012年分数线
学校
2012
2011
管理综合
英语
总分
管理综合
英语
总分
北京大学
120
50
170
120
55
215
中国人民大学
100
50
150
120
60
205
清华大学
国家A线
130
60
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0
50
160
100
50
170
北京理工大学
100
50
170
100
50
170
中国农业大学
95
40
155
100
48
165
北京师範大学
90
45
150
90
50
160
南开大学
90
43
155
125
60
210
天津大学
110
45
170
110
50
175
大连理工大学
95
40
150
95
45
165
东北大学
100
40
155
100
50
160
吉林大学
90
48
155
110
50
180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0
40
155
100
48
175
复旦大学
125
70
220
130
65
215
同济大学
国家A线
120
60
200
上海交通大学
110
50
180
110
50
185
南京大学
100
50
185
110
60
205
东南大学
110
45
170
105
45
170
浙江大学
110
52
180
110
52
17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0
50
180
100
50
185
厦门大学
110
55
190
110
55
195
山东大学
100
45
170
100
50
160
武汉大学
国家A线
国家A线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A线
110
47
170
湖南大学
100
45
165
100
45
165
中南大学
100
50
165
100
50
165
中山大学
100
50
170
110
50
180
华南理工大学
105
50
178
100
50
175
四川大学
90
45
170
100
50
185
重庆大学
90
40
155
100
50
160
电子科技大学
80
40
150
90
45
160
西安交通大学
90
45
150
110
55
170
西北工业大学
80
40
135
90
48
155
兰州大学
90
40
150
85
42
150

招生情况

省(市)
学校
2012年MBA招生人数
北京
北京大学
400
中国人民大学
370
清华大学
480
北京师範大学
300
北京理工大学
480-550
中国农业大学
15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
对外经贸大学
260-300
中央财经大学
290
北京林业大学
70
华北电力大学
90
中国矿大(北京)
70
中国地大(北京)
80
首都经贸大学
160
北京工业大学
60
北京交通大学
215
中科院研究生院
180
北京邮电大学
不详
北京科技大学
205
北京工商大学
100
社科院研究生院
160
中国传媒大学
220
中国石油大学
70
北方工业大学
32
中央民族大学
50
中国政法大学
24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5
北京化工大学
10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7
北京物资学院
不详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20
天津
南开大学
350
天津大学
300
天津财经大学
130
天津工业大学
不详
中国民航大学
60
天津科技大学
不详
天津商业大学
20
天津师範大学
50
上海
复旦大学
400
上海交通大学
450
同济大学
不详
上海财经大学
450
华东理工大学
350
上海理工大学
130
上海大学
25
上海海事大学
65
东华大学
450
华东师範大学
不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22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80
江苏
南京大学
330
东南大学
160
苏州大学
不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不详
江南大学
不详
南京理工大学
不详
扬州大学
和MPA共117人
中国矿业大学
78
江苏大学
77
河海大学
210
南京农业大学
100
南京师範大学
70
南京财经大学
不详
南京林业大学
30
南京工业大学
不详
南京邮电大学
72
江苏科技大学
35
浙江
浙江大学
300
浙江工业大学
150
浙江工商大学
141
宁波大学
150
浙江财经大学
100
浙江师範大学
6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00
浙江理工大学
不详
福建
厦门大学
500
华侨大学
不详
福州大学
245
福建农林大学
120
福建师範大学
10
山东
山东大学
210
中国海洋大学
不详
山东财经大学(筹)
不详
青岛大学
50
山东师範大学
45
山东科技大学
不详
青岛科技大学
60
山东建筑大学
22
山东理工大学
80
河南
郑州大学
300
河南大学
不详
河南科技大学
不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不详
河南工业大学
不详
河南农业大学
20
郑州轻工业大学
25
河南理工大学
5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4
中原工学院
30
湖南
湖南大学
不详
中南大学
不详
湘潭大学
110
长沙理工大学
200
国防科技大学
不详
湖南工业大学
60
湖南师範大学
不详
南华大学
150
湖南农业大学
不详
湖北
武汉大学
450
华中科技大学
管院招476人(专业学位)
湖北大学
80
武汉理工大学
不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8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不详
武汉科技大学
200
华中农业大学
不详
华中师範大学
120
长江大学
不详
武汉工程大学
不详
武汉纺织大学
20
湖北工业大学
不详
三峡大学
不详
中南民族大学
不详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300
中山大学
200
广东工业大学
不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50
深圳大学
135
暨南大学
270
广东财经大学
150
华南师範大学
100
香港亚洲商学院
不详
重庆
重庆大学
不详
西南民族大学
不详
重庆工商大学
不详
西南大学
300-350
重庆理工大学
150
重庆师範大学
30
四川
四川大学
500
电子科技大学
400
西南交通大学
350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150
60
四川师範大学
不详
西南石油大学
81
西南科技大学
不详
成都理工大学
120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310
西北工业大学
220
西北大学
23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不详
西安理工大学
1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0
陕西科技大学
30
西安科技大学
不详
陕西师範大学
9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0
长安大学
不详
西安工业大学
不详
西安石油大学
40
西安工程大学
15
西安邮电学院
经管学院60人
河北
河北大学
65
河北工业大学
230
燕山大学
7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10
河北经贸大学
53
河北工程大学
15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
河北科技大学
30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
山西
山西大学
不详
山西财经大学
200
太原科技大学
不详
太原理工大学
不详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350
东北大学
165
辽宁大学
200
东北财经大学
200
瀋阳工业大学
80
大连海事大学
2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不详
瀋阳大学
不详
辽宁科技大学
80
瀋阳理工大学
不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不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管学院招365人
黑龙江大学
60
哈尔滨商业大学
15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不详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5
东北林业大学
不详
东北农业大学
不详
东北石油大学
不详
黑龙江科技大学
30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00
安徽大学
160
合肥工业大学
260
安徽财经大学
65
安徽工业大学
64
吉林
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150商学院170
吉林财经大学
70
东北师範大学
120
长春理工大学
不详
长春工业大学
不详
江西
南昌大学
不详
江西理工大学
100
江西财经大学
200
华东交通大学
120
江西师範大学
120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110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不详
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
海南
海南大学
100
广西
广西大学
280
桂林工学院
不详
桂林电子科大
80
广西师範大学
200
贵州
贵州大学
160
贵州财经学院
86
云南
云南大学
180
昆明理工大学
250
云南师範大学
130-150
云南民族大学
60
甘肃
兰州大学
420
兰州商学院
80
兰州交通大学
不详
兰州理工大学
150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学
40
宁夏
宁夏大学
不详
新疆
石河子大学
80
新疆财经大学
142
新疆大学
不详

课程类型

第一种是供任职公司高层管理者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
第二种是供现职管理者或大学毕业生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此即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型。
第三种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管专业基础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名工商管理硕士(Speci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全称SMBA)

複试调剂

★ 教育背景
主要是看毕业院校,大学学习成绩和工作后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一般依据考生个人文字材料,通过提问判断核实。
★ 职业经历
主要是工作性质、工作业绩、所担任的职务、所服务企业的规模和水平,一般依据考生的个人文字材料,通过提问判断核实。
★ 志趣抱负
主要看志向是否明确、符合实际,是否有很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否有清楚的认识,具体行动能否体现实现抱负的努力,一般是在单独面试中根据考生对有关问题的回答加以判断。
★ 思维逻辑及反应
主要是判断考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全,说话是否有逻辑性,能否抓住问题的重点,有创新意识,有解决问题的目标,一般是在单独面试时根据考生对问题的回答加以判断,小组面试印证补充判断。
★ 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理解他人,是否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否善于团队工作。
★ 修养风度
一个人的职业感很容易从表现出的气质来判断,商务修养也非常重要。
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英文简称))

调剂流程

第一步
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网上下载并填写调剂申请登记
第二步
拟调剂考生将申请表寄送到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
第三步
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审核后发接受调剂函至考生原报考单位
第四步
拟调剂考生向原报考单位申请调剂
第五步
原报考单位同意并转寄报考材料
第六步
拟接受调剂的招生单位研招办接受拟调剂考生的报考材料
第七步
调剂考生参加複试
第八步
研招办调档
第九步
录取
调剂条件
满足国家线(东部或者西部),没有达到第一志愿学校的分数线的考生。满足国家线(东部或者西部),却在面试中被淘汰的考生。

複试流程

複试的大致流程相似,一般为收到複试通知书,告知考生準备哪些相关複试材料、複试地点及时间等。通常要完成报导、体检、专业笔试、听力考试以及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试。但各个学校由于具体要求不同,複试的特点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考生在複试前应该了解自己所报考学校的複试规则,以及複试内容、参考书目等。
(1)笔试
专业理论课往往採用笔试形式,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目不会很难,但涉及的面一般比较广,题目比较灵活。在複试前的这段时间,考生应系统複习相关院校相关专业指定的参考书籍,查阅所报考学校导师的学术作品、研究方向;查阅专业报刊杂誌最近关注的热点,做到心中有数。
(2)综合素质面试
一般由5位老师组成複试导师组,其中一位老师为主考官,还有一位为记录人员。提问时,一般会问专业课相关知识和其他一些包括考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导师会判断考生的专业知识、从事科研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
(3)实践(实验)能力考核
条件许可的单位单独组织进行。
(4)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各校都有自己的设计和评分方式。有的学校听力和口语放在一起考试。口语考试一般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和老师对话,老师会问一些专业性问题,考生应提前複习专业英语辞彙。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