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成立于2001年,已经成为北外本科招生规模最大、最富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学院之一。2002年国际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群被学校确定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支持学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 英文名: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 简称:IBS-BFSU
- 创办时间:2001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金融
- 属性:211
-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硕士点:7个
- 博士点:2个
学院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其人才培养项目涵盖计画内本科、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博士,以及出国留学、来华留学、高层管理培训等。国际商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会计与财务管理系、企业管理系、国际商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共六个系部;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研究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国际网际网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中国商业案例中心共六个研究中心。
学院目前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国际商务与区域治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外交学(国际经济方向)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套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国际商务、金融学、会计(MPAcc)三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八个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国际商务、电子商务五个双学士学位专业;经济、管理、IT、传播四大门类出国留学专业。所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均同时向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开放。国际商学院大量开设全英文授课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西班牙语、法语等全球通用语言作为学生的第二外语。截至2017年12月,国际商学院共有在校中国本科生888人,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留学生总计436人 (包含四年制本科、本科短期交换生、53名本科韩国又松大学短期交换生),经济学管理学双学位本科学生384人,全日制研究生294人(包含硕士274人,留学生硕士12人, 博士生8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经济管理国际项目学生401人。
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他们来自全球各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领域,涵盖经济、管理、理学、工学、文学、哲学、法学、外语等各个方向,并在相当程度上相互渗透与融合。他们既具有深厚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理论功底,同时又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院专职教师中,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70%以上拥有海外学位或半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截至2017年12月,国际商学院共有在职员工117人,其中教学科研岗员工52人,教辅4人,外教9人,外聘员工46人,BFSU-SOLBRIDGE中韩合作项目韩方工作人员6人。从职称结构来看,国际商学院目前共有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讲师24人。学院有五名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画”,两名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发展目标
愿景 Vision
通过共享全球商业实践、文化内涵和语言知识,为未来商界精英提供一个知识共享平台,成为一所连线中国与世界商业文明的全球化商学院。
To be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that bridges China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providing a platform of learning for future business leaders and practitioners through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business practices, culture and language.
使命 Mission
成为一所多语种、多文化、多区域的全球化商学院,培养具有开放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未来商业领袖。
We strive to be recognized as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in China featured by multilingualism, cross-culture and multi-region, cultivating future business talents with global vi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文化 Culture
创新——既尊重权威又不墨守成规,在不同观点和文化的碰撞中探寻前进的道路。鼓励创新、激发创造力、洞察力和想像力
专注——专注于研究全球商务、管理活动,专注于全球化商业人才培养
合作——与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国外知名院校广泛合作,追求双赢、互利的合作模式,共同为中国培养能够驾驭国际规则的跨国精英商业人才
开放——倡导平等、开放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行动 Action
为达到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国际商学院将致力于推动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 为全体学生和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和服务;
2. 努力实现学院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师资来源、学生生源、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国际化;
3. 为来自全球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向中国学生介绍世界,同时向海外学生介绍中国,做世界文明与中国文明沟通的桥樑;
4. 吸引高水平的研究和管理人才,确保学院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
5. 建设高效率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
6. 建立和发展与跨国公司和中资公司的良好关係,为教师经常接触商业前沿和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7. 确保学院拥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和硬体服务,并且争取硬体设施国内领先;
8. 建设全体毕业校友的精神家园,为校友提供后续教育及职业生涯服务。
课程设定
学院的教学由英语教学和经济、管理学专业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使其在毕业时达到与英语专业本科生同等的英语水平。同时,学生还将接受系统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教学除高等数学等少数课程用中文授课,其他专业课均採用英文教材,用英文授课或中、英文双语授课。双语授课课程占专业必修课程的80%左右。英语课程和经济管理课程根据宽口径、重基础、重实践的原则开设,各个专业之间在前两年的课程都是一致的,在大三、大四两年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英语技能课程:所有国际商学院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统一规定的英语课程学习,毕业时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具体设定为精读、泛读、口语、写作、听说、时事英语、笔译、口译、阅读与评论、商务英语等。
专业基础课:所有国际商学院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统一规定的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总共有15门,具体设定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率论与数理统计、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贸易、会计学基础、公司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法、市场行销学、计算机语言、国际金融等。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每个专业的同学在学习统一的英语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学习7—8门专业课并为每个专业开设约10门左右的专业选修课,具体课程设定请参考各个专业介绍。
对外交流
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英国、澳洲、韩国以及欧洲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係。国际交流的形式包括了教师、学生互换,招收来华留学生以及学生出国留学等多种形式,包括短期、长期和学位等不同交流层次。
毕业就业
国际商学院培养具有最强英语背景的经济管理人才,学生的毕业之后表现出高就业、高层次、高起点的几个重要特点。从近两年的数据来分析,有30%的同学毕业后进入全球着名的跨国企业集团,包括国外着名投资银行、战略谘询、商业银行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另外30%的同学进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资龙头企业等;有超过10%的同学进入中央政府各大部委;超过10%的同学到美国或英国等国家留学深造;10%的同学进入北京和上海的顶尖院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另外有10%左右的同学选择传媒、教育和自主创业。从工作性质上讲,大部分同学的工作岗位集中在金融服务、财务与谘询、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可以说,在过去几年中,国际商学院的毕业生表现出了一流的就业竞争力,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无论是在教学、研究或国际合作领域,北外国际商学院始终坚持的理念是:用国际化的视角推动中国经济、用国际化的视角参与经济管理理论创新。
专业设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立于1999年, 是北外招收的第一个非语言类複合型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功底,深入理解和掌握国际经贸、国际金融专业知识,能够在跨国公司、 企业涉外经济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涉外部门等从事贸易、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複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特点在于既精通外语又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 理论和基础知识,併兼具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能力。
已经具备一套成熟的办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过去几年中,该专业一直在致力于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与英语沟通能力更好的结合,取得了非常 好的效果。在过去四年里,众多毕业生直接进入顶尖跨国机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本专业课程教师以名校博士为主,绝大部分曾经到国外长期生活和学习, 非常熟悉国内外理论前沿和实务工作。该专业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体,部分专业课程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室授课,为学生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英语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部分课程介绍请参见“课程设定情况”;专业课程设定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国际运输与保险、跨国公司、中国外贸与外资、风险管理与保险、商务契约、世贸组织专题等;本专业还开设10门左右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课程,包括中级财务会计、电子商务、ERP、公共部门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计量经济学等。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功底,系统地掌握货币金融、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当代全球金融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金 融、贸易、投资的基本规则和惯例,有关金融法规,具备熟练运用英语从事与经济、金融相关工作的能力,以及毕业后不断自我发展的潜能。能够胜任跨国金融机 构、国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政府金融与经济管理部门业务工作和分析性工作。本专业修业四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时可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金融学专业已经具有多年的办学经验,拥有一整套不同于传统财经院校的现代化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本专业有着非常强大的师资阵容,已经形成由教授、副教授和年轻博士为主体的师资结构,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攻读博士,其中有三名教师为博士后。本专业拥有国内先进的金融和计量经济学教学软体,部分专业课程採用计算机模拟系统授课。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培养也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毕业生大部分分布在外资或中资金融机构、大型公司金融财务部门以及政府经济金融管理机构。
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英语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部分课程介绍请参见“课程设定情况”;专业课程设定为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结算、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与机构、风险投资、国际商法等;本专业开设的主要选修课程包括:中级财务会计、公共部门经济学、固定收益证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商务谈判等。
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于2002年,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功底,深入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能够应对在跨文化和国际化时代企业管理中所面临 的问题的具有一流英语水平的高级複合型管理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掌握最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能够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适合在跨 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大型国有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管理、谘询、分析等工作。本专业修业四年,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时可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本专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已经进行多年培养模式探索,已经形成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比较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阵容强大,拥有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在内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拥有博 士学位或到国外做过访问和研究。同时,本专业拥有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商务教学软体,部分专业课程使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本专业拥有非常优秀的毕业生,在过去三年中,我们的学生在国际和国内顶尖商业大赛中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外资或中资背景的管理谘询、银行证券、会计审计等行业,为本专业赢得 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英语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部分课程介绍请参见“课程设定情况”;专业课设定为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 理、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投资学、项目管理、运筹学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中级财务会计、公共部门经济学、资产评估、电子商务、国际投资、商务契约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1998年起设立专业方向,正式成立于2002年, 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功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具备一流英语套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掌握计算机、网 络、资料库、系统分析与设计等领域的知识,能够胜任在跨国公司、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和系统开发与设计工作。本专业修业四年,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时可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複合型人才培养最早的试点专业之一,已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和培养模式。本专业注重现代管理理念和计算 机网路技术相结合,并强调外语沟通能力与信息管理过程相结合。本专业所有教师都毕业于国内外的着名院校,绝大部分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教 学设备与软体,这些软硬体条件不仅为本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北外整个管理学科发展的强大支撑。本专业的众多毕业生大多都活跃在国际IT谘询公司,跨国公司信息部门和大的国有企业信息部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英语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部分课程介绍请参见“课程设定情况”;专业课程设定为资料库技术基础、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体工程、项目管理、运筹学、决策分析、商务统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网际网路资料库、网际网路软体套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法、中级财务会计、公共部门经济学等。
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于2002年,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功底,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与手段,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深入理解现代商务、物流和企业管理流程,能够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能够在IT谘询公司,跨国公司信息管理部门、国有金融机构与大型公司信息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电子政务领域从事电子商务技术操作、开发、製作和经营管理的複合型、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修业四年,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时可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电子商务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兴学科,正是如此,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前景,同时使我们有条件从国外引进最新的商务与管理理念。电子商务专业大量跟蹤和 借鉴北美地区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拥有国内外着名院校博士学位,拥有非常强大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电子商务 专业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网路技术套用,因此拥有非常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体教学设施。毕业生具有非常强的创新精神。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英语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部分课程介绍请参见“课程设定情况”;专业课程设定为电子商务、资料库技术基 础、网路行销与关係行销、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网站设计与管理、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网际网路软体套用与 开发、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法、项目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战略管理、中级财务会计、公共部门经济学等。
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专业成立于2004年,该专业成立的背景是,最近几年我国企业到海外上市跨国併购步伐逐步加快,而我国国内证券、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处在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作为现代商业语言的 财务与会计,在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在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会计学专业以面向未来全球商业的战略思维为依託,目标是培养能够带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 的管理人才。毕业生的知识体系表现在中西方跨文化思维能力的统一,中西方财务会计体系的统一以及中西方管理战略的统一。我们为学生精心打造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在这一体系中,一流的英语技能、西方和中国会计準则、西方和中国管理理念在三个层次上构筑了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本专业修业四年,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时可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本系学生必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现代会计学的基础理论,掌握会计、理财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操作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营 过程和实际环境,熟悉我国会计领域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和相关会计準则,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模式,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问题 的基本能力,具有现代财会、审计综合管理能力,具备熟练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注册会计师专业工作和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具备进一步从事跨国管理工作的培养潜力和基本素质。
会计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英语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部分课程介绍请参见“课程设定情况”;专业课程设定为: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会计模拟实验、审计、中国税收与税法;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电子商务、投资学、固定收 益证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培养目标
北外跨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定位
国际商学院致力于培养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又具有一流英语水平的高层次、複合型经济管理人才。我们对毕业生的要求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支点:一个中心是所有的学生通过四年的教育应当拥有国际化的商业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能够深刻理解国内外的经济运行规律,能够洞察商业机会,有判断力、有毅力、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支点是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体现在学生具体学习内容上,他们要掌握现代经济和管理中的基本理论方法、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一流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对不同商业以及文化环境的适应和理解。
2、层次定位
国际商学院培养的人才应当是高层次的,能够胜任中国政府和顶国内外重要商业机构要求的,能够在国际政治经济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才,也就是要培养未来商业社会中的精英人才。
3、类型定位
国际商学院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以教学型为主,逐步加强科学研究的水平,为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过渡準备条件。
4、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包括套用性比较强的套用经济学(贸易、金融)、管理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会计),不发展基础理论学科。
5、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
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理论人才和普通财经院校的一般套用人才,国际商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层次複合型套用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
国际商学院培养的学生主要服务于:大型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国家部委,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各类大型企业。
7、规模定位
培养精品毕业生,不盲目追求规模,本科10个班,240人左右,每班24人(英语小班上课),研究生1到2个班,50人左右。
本科生毕业整体要求
1、北京外国语大学跨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试验区项目对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质量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毕业时其学习的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要达到国内重点高校毕业生水平。具体包括:学生毕业时应当顺利通过教学计画所要求的课程的考试,累计不及格课程门数不得超过4门;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全部进行答辩,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毕业时其英语水平最低达到专业英语四级水平,学校鼓励并提供必要条件协助全体学生达到专业英语八级水平。
完成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任务。
该要求是学校总结了多年教学情况,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综合提出的,事实已经证明是可行了,也保证了培养特色的实现。在过去的几届毕业生中,99%的学生顺利达到了以上要求,得到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平均超过98%的学生达到了专业英语八级的水平。
2、培养人才的特色体现在,学生毕业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或比较强的能力:
(1)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现代政府和企业对跨国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应当首先具备独立的分析、判断思考能力,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建立和灌输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扎实地掌握现代经济和商业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鼓励学生从事健康的管理实践活动等。
(2)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技术与技巧。学生毕业时应当熟悉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一些普遍使用的技术技巧,例如计算机和信息处理能力、数据蒐集处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这些知识和内容的取得有赖于健全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课程深度。
(3)一流的外国语表达沟通能力。毕业生不仅仅要系统扎实地掌握经济管理知识,毕业时还要具备使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工作的能力,这要求毕业生必须在英语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都具备非常熟练的基本功。这些能力的形成靠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的,除了基础外语以外,还必须加强学生对经济和管理环境中对外语的综合驾驭和套用能力。
(4)一流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国经济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有对外语语言的迫切要求,更重要的是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理解,以及建立在这种理解基础上的合理驾驭能力。这些能力比较难以通过单纯的课堂方式获得,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条件,包括邀请国外学者授课、讲学,出国学习,更多地接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等。
国际商学院的培养目标緻力于以上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学生毕业时不仅仅具备比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具备非常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为以后考取或申请国内外顶尖学校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体系
专业和英语融合的本科双学位课程设定
专业和英语融合的本科双学位课程设定富有北外特色,分为五大模组:
1)公共必修课和全校通选课:
公共必修课(324课时),全校通选课 (144课时)
2)英语必修课:精读、口语、听力、泛读等(约750课时)
3)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率论一数理统计、宏、个体经济学、计算机、会计、管理学、公司财务等15门课程(810课时)
4)专业必修课程:每个专业有5门专业课程(约180课时)
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超过30-33门的选修课程,学生任选10门(360课时)
5)英语双学位课程:英美文化、商务英语、时事英语、写作、口、笔译等(750课时)
複合型课程体系设计的特色
第一,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融合
毕业生外语水平是北外国际商学院与其他商学院学生相比的优势所在,如何在取得经济学或管理学学位的同时,英语达到相当于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水平,这是我院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英语技能课(精读、口语、听力、泛读)安排在大一、大二,坚持小班上课,发挥北外的传统优势,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打牢基本功,使其拥有扎实的英语功底,为高年级学习做準备。同时,在“十五211”项目实施中,我们重点开了发视听说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利用开放式教学平台改进小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规模效益。
英语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本科生的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融合。英语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课程将逐渐与所学专业内容相结合,使学生不仅继续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拓展了本专业的知识。
学生在大三开始,可以选修学院具有特色的英语双学位课程,接受英文的口、笔译等专项技能训练,以商务、经济、经贸、金融和信息管理专业内容为主,同时包括英美文化与社会概况、英美文学简介、时事英语等课程。在基础阶段着重语言技能,在高年级阶段着重了解英语国家的商业文化和商业语言以及高级套用能力等。
学生在三四年级修完指定英语课程并完成一篇英语毕业论文后,可获得北外英语专业双学位。
第二,宽口径培养。
儘管我们本科设定了六个专业,但统一设定了14 门专业基础课,这部分课程占到各个专业课程的一半以上,这样在分专业的基础上就同时做到宽口径。专业课讲求高效高质量,我们对各个专业的专业课去粗取精,每个专业设定了5-6门专业课,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同财经院校比,适当减少课时,增加信息量和课外阅读量。
第三,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
学生要选修大学开设的六大系列通识教育课程8学分。
同时,国际商学院开设了30多门选修课,分为多个模组,专业选修课尊重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选择各个不同的方向,拓宽学生知识面。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形成层次丰富的知识结构。
第四,经济、管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材的选择上体现双语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网路多媒体课件、案例和实验室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以《货币金融学》为例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体现双语的要求。选择了由美国着名的金融学家米什金撰写的《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原版书作为核心教材。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作为教材,主要在于该书的如下特点。
——内容全面,逻辑清晰。
——形式多样。
——版本更新快。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全部用英文完成。
与此同时,用中文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尤其是较低年级的学生在接受新理论时使用母语更为有效;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和板书帮助学生熟悉这一领域的英文表达,而且加强中英文之间的联繫,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了语言的训练。
最后,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课后的练习,并且在考试中使用英文答卷。
专业课採用双语教学的占80%以上。
培养效果
通过过去几年的努力,北京外国语大学跨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试验区在人才培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的培养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毕业质量
1、从毕业生毕业质量来看,毕业生完全达到了我们预先设定的标準,部分指标甚至超与我们的预期。
第一,从毕业生成绩看,99%的毕业生都顺利达到我们预先设定的毕业标準。经济学、管理学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从2003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率先实现了100%论文答辩。
第二,从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的通过率看,专业四级通过率一直保持在毕业时达到100%,专业八级通过率平均也达到98%,这在全国经济管理类学科中是绝无仅有的。
第三,从毕业生考取外校研究生的情况来看,代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的数学和经济学或管理学考试成绩优异,很多学生达到了国内顶尖学校的研究生录取标準,说明学生在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习方面是扎实而有效的。例如,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专业成绩第一名是我们的学生。北大经济学院金融学研究生专业成绩第一名,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专业成绩第五第六名都是我们的学生。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
国际商学院通过率 | 全国外语院校通过率 | |
1999级 | 100% | 85% |
2000级 | 100% | 86% |
2001级 | 99% | 74% |
2002级 | 99% | 81.5% |
2003级 | 98% | 74.5% |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一次通过率
北外国际商学院通过率 | 全国外语院校通过率 | |
1999级 | 100% | 77% |
2000级 | 97% | 74% |
2001级 | 99% | 74.42% |
2002级 | 93% | 73.53% |
2003级 | 99% | 65.05% |
就业率、就业去向和就业层次
2、从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和就业层次来看,很多指标都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说明社会对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有非常高的评价。我们的毕业生去向大约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央各大部委,包括北外毕业生一直比较青睐的外交部和商务部,最近几年到经济管理部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个部分的毕业生占到总毕业生人数的10%左右。
第二部分也是毕业生选择最大的去向是北京、上海、香港甚至海外的各大着名跨国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被代表职业生涯最高标準的跨国管理谘询公司和跨国投资银行录取,例如波士顿(BCG)和麦肯锡(Mckinsey)管理谘询公司,以及滙丰(HSBC)、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瑞银(UBS)等投资银行,更大数量的毕业生分布在中外资商业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物流等行业。这个部分佔毕业生去向的比例在过去三年中已经由26%上升到接近40%,取代了中资大公司和机构成为毕业生的第一大去向。
第三部分是各大中资机构,包括四大银行、各行业总公司、各大进出口公司、新型IT和高科技企业等的国际业务部门。该部分占到毕业生去向的大约20%强。
第四部分是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包括考取国内顶尖学校研究生或者申请到海外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在考取国内研究生方面,学生考取的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包括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而且很多同学都是以极其优秀的成绩被这些大学录取。到国外攻读学位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绝大部分都是所在国学术排名很好的学校。这个部分的学生人数大约在20%强。
此外有少量同学选择文化传媒教育等产业、自主创业、继续考研等,这个部分的比例不到10%。
在校生成绩
3、从在校生取得的成绩来看,在各个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学生在校期间广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创业比赛、外语比赛等,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从社会实践看,学生参加了各种不同规模层次的活动。比如,耶鲁大学中国学生精英项目、全球商学院学生联合会的跨国实习项目、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组织的跨国实习项目等国际项目,以及中国政府和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种志愿者活动,以及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国内项目。
学生入围全球学生领袖:2004年5月我院01级学生白灏,通过美国丹佛大学的合作机构Up With People的严格考核、审查,成为当年全球百名优秀学生领袖之一,并作为首位中国学生干部代表参加此次访问项目(该项目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在8个国家18个城市游学5个月,学习领导、沟通等课程)2005年我院学生王琳,2006年03级学生马科超,2007年04级梁嘉仪、05级马静远也参加了该项目。
从各种商业竞赛的比赛成绩看,学生在很多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
2003年,由欧莱雅集团主办的全球第四届线上商业竞赛(E-strat Challenge)中,我院学生代表队名列全球第十三,成功闯入半决赛
2004年该院学生组成的LeRaL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爱国者”杯首都高校企业模拟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名
2005年在首届学会杯高校商务谈判邀请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得模拟谈判团体亚军
2005年我院学生代表队获中银万事达卡策划大赛一等奖、最佳策划奖
2006年,我院文根第同学在第二届中国经济专题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欧莱雅线上商业竞赛,取得中国区亚军的成绩,中日韩商业创意比赛取得冠军,爱国者杯创业比赛冠军,忠旺杯商业谈判比赛亚军等。
学生在大学生英语比赛中也表现不俗。
2005年我院学生余瓅荣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
2005年我院学生倪文乐和丁洁分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
经济管理国际项目
中美本硕连读实验班(2+3)
参加实验班的学生在我院完成伊利诺伊大学(以下简称UIC)大一及大二的课程,之后转入UIC商学院继续学习剩余的本科及硕士课程(约三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该学位经过了全美高等商学院联合会(AACSB)的商业及会计双向认证。被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将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留服)正式注册,学院将协助学生到中留服进行学位认证。
学分豁免本科2+2项目
经济管理国际项目本科2+2的学生在我院就读两年的英语课程及部分商科学分课程(约占国外大学总学分的1/3),之后将转入与我校国外合作大学继续学习剩余课程(约两年),完成学业后可获国外大学学士学位。被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将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留服)正式注册,学院将协助学生到中留服进行学位认证。
国际项目预科1+3
经济管理国际项目的预科学生在我校就读一年的本科预备课程(该课程被国外合作大学认证),可获得我校颁发的预科结业证;之后再转入国外合作大学学习三年左右的本科课程,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国外大学学士学位。被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将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留服)正式注册,学院将协助学生到中留服进行学位认证。
专本升硕1+1项目
经济管理国际项目专本升硕的学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就读一年的硕士预科课程(该课程被国外合作大学认证,部分大学可豁免一定学分),可获得我校的硕士预科结业证;之后将转入与我校国外合作大学继续学习一年至两年的硕士课程,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国外大学硕士学位。被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将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留服)正式注册,学院将协助学生到中留服进行学位认证。
预备班
该课程为有意向参加经济管理国际项目但没达到录取要求的学生而开设,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开设少量的商科基础课程及通识课程。该课程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一学期制和一年制两个层次。
复语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实验班
本项目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管理理论知识,熟悉经济、金融、商务相关的国际惯例与规则,具备多语种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拥有广阔视野,能胜任国际部委、大型央企、金融机构和跨过公司等相关机构工作,国际亟需的套用型、复语型高级经济惯例人才。
同等学力申硕
培养目标与方向
(一)国际商务管理方向
藉助北外在对象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通晓国际市场规律、国际商务惯例和跨国经营知识,了解区域商务环境,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能够胜任在中外资跨国公司、涉外机构等从事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或国际贸易、跨国运营与行销、跨国投资等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国际金融管理方向
藉助北外在对象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资本流动规律、了解国际金融监管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则与区域投融资环境,具备跨国投资风险分析与管理能力,能够胜任在涉外机构、中外资跨国公司与金融机构从事国际金融政策分析或国际汇兑与结算、国际信用管理、跨国投融资、金融分析与监控等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学特色
1、依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各国社会文化与商务环境研究优势,设定四门商务外语课程,将跨文化谈判与全球商务环境与商务外语课程融合在一起,切实提升学生的外语套用水平。
2、全球化视野:利用北外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400多所合作高校,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与交换学习机会,国外学习课程可根据国外成绩单替换相应课程学习与考试。课外学院安排学生与留学生互动,接受不同思维方式的薰陶。
3、多元化授课方式:活跃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商学院教学一线的资深教师授课,利用北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的设备和国际商学院购买与自主开发的案例库,採取考试导向型教学、线上课堂、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发挥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4、个性化课程安排:设定增值课程模组与“证书替换学分”计画供学生选择。提供“金融英语证书”、“商务英语证书(BEC)”、“信产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证书”等考试培训,获得证书者可替代相关课程的学习与考试。提供英、日、西、法、俄等语言课程和外语统一水平考试冲刺课程,供学生选择(报名超过15人即开班)。
5、广泛而富有价值的学员交流平台。
课程设定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
公共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社会科学方法论 | ||||
商务外语Ⅰ:听说 | ||||
商务外语Ⅱ:写作 | ||||
专业基础课 | 套用统计学 | |||
经济学 | ||||
高级管理学 | ||||
企业战略管理 | ||||
专 业 必 修 | 国际商务管理方向 | 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 国际金融管理方向 | 国际金融 |
国际市场行销 | 资本市场与跨国併购 | |||
国际物流与供应链 | 绿色金融与全球环境政策 | |||
国际商法 | 公司财务 | |||
专 业 选 修 | 国际商务管理方向 | 高级商务外语I:跨文化沟通与谈判 | 国际金融管理方向 | 高级商务外语I:跨文化沟通与谈判 |
国际会计 | 国际会计 | |||
资本市场与跨国併购 | 国际商法 | |||
国际金融 | 国际市场行销 | |||
商务分析与系统套用 | 商务分析与系统套用 | |||
高级商务外语II:全球商务环境 | 高级商务外语II:全球商务环境 |
备注:学生可在专业选修课的6门课中选择4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