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複杂材料的电子结构方法:原子轨道正交化线性组合

(2020-03-05 12:20:20) 百科综合

複杂材料的电子结构方法:原子轨道正交化线性组合

《複杂材料的电子结构方法:原子轨道正交化线性组合》是2015年出版的图书,ISBN是978-7-312-03623-1。

基本介绍

  • 书名:複杂材料的电子结构方法:原子轨道正交化线性组合
  • ISBN:978-7-312-03623-1

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12-03623-1
估价:60.00元
版本:1
装帧:平装
预计出版年月:201501
丛书名称:国外科技经典与前沿着作译丛

图书简介:

本书介绍了一种电子结构的计算方法,即“原子轨道正交化线性组合”(Orthogonalized 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als, OLCAO),它是一种全电子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其基函式组採用局域的原子轨道。本书叙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多种複杂体系和不同材料中的套用,并讨论了其套用前景。所採用的例子均来自于作者及其研究组过去35年乃至当下的工作,内容翔实,论述精练。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4章,其中第1~2章介绍OLCAO的历史背景,第3~4章介绍OLCAO的原理并着重分析其优越性;第二部分包括第5~12章,介绍OLCAO的具体套用。第5~10章介绍OLCAO在从简单的半导体到複杂的生物大分子体系中的套用,第11章介绍OLCAO在计算不同材料的芯能级谱中的套用,第12章讨论OLCAO的套用前景; 第三部分为4个附录,介绍OLCAO的技术细节,尤其是附录C可作为该程式的用户手册。
本书可作为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凝聚态物理、材料理论、纳米技术与工程、计算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Ⅰ)
第1章理论材料科学的电子结构方法(1)
1.1引言(1)
1.2单电子方法(2)
1.3量子化学途径和固体物理方法(3)
1.4OLCAO方法(3)
参考文献(4)
第2章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LCAO)的历史(6)
2.1早期固体能带理论(6)
2.2LCAO方法的起源(7)
2.3在LCAO计算中使用高斯轨道(8)
2.4OLCAO方法的起源(10)
2.5OLCAO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1)
参考文献(11)
第3章OLCAO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5)
3.1原子基函式(15)
3.2布洛赫函式和KohnSham方程(20)
3.3格位分解势函式(22)
3.4高斯变换技巧(24)
3.5芯正交化技巧(28)
3.6布里渊区积分(30)
3.7 OLCAO方法的优势(31)
参考文献(33)
第4章基于OLCAO方法计算各种物理性质(34)
4.1能带结构和带隙(34)
4.2态密度和分态密度(35)
4.3有效电荷、键级和局域化指数(37)
4.4自旋极化能带结构(38)
4.5标量相对论修正和自旋轨道耦合(39)
4.6磁学性质(43)
4.7线性光学性质和介电函式(43)
4.8金属中的电导函式(46)
4.9绝缘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47)
4.10体性质和构型最佳化(48)
参考文献(50)
第5章在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体系中的套用(51)
5.1单质和二元化合物半导体(51)
5.2二元化合物绝缘体(54)
5.3氧化物(56)
5.3.1二元氧化物(56)
5.3.2三元氧化物(60)
5.3.3雷射基质晶体(65)
5.3.4四元氧化物和其他複杂氧化物(67)
5.4氮化物(68)
5.4.1二元氮化物(68)
5.4.2尖晶石氮化物(71)
5.4.3三元和四元的氮化物和氮氧化物(73)
5.4.4其他複杂氮化物(74)
5.5碳化物(75)
5.5.1SiC(75)
5.5.2其他碳化物(77)
5.6硼和硼的化合物(77)
5.6.1单质硼(77)
5.6.2B4C(79)
5.6.3另外一些硼化合物(80)
5.6.4複杂硼化合物的其他形式(81)
5.7磷酸盐(81)
5.7.1简单的磷酸盐:AlPO4(81)
5.7.2複杂的磷酸盐:KTP(82)
5.7.3磷酸铁锂:LiFePO4(82)
参考文献(83)
第6章在晶态金属和合金材料中的套用(89)
6.1金属单质和合金(89)
6.1.1金属单质(89)
6.1.2Fe的硼化物(90)
6.1.3Fe的氮化物(91)
6.1.4钇铁石榴石(93)
6.2永久磁铁(94)
6.2.1R2Fe14B晶体(95)
6.2.2Nd2Fe14B晶体(97)
6.2.3R2Fe17和其他相关相结构(99)
6.3高Tc超导体(100)
6.3.1YBCO 超导体(100)
6.3.2其他氧化物超导体(103)
6.3.3非氧化物超导体(104)
6.4在金属与合金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106)
6.4.1MoSiB合金(106)
6.4.2MAX相(108)
参考文献(111)
第7章在複杂晶体中的套用(115)
7.1碳相关体系(115)
7.1.1富勒烯(C60)和硷金属掺杂的C60体系(115)
7.1.2负曲率石墨型碳结构(119)
7.2石墨烯、石墨和碳纳米管(121)
7.2.1石墨烯和石墨(121)
7.2.2碳纳米管(122)
7.3聚合物晶体(127)
7.4有机晶体(129)
7.4.1有机超导体(129)
7.4.2FeTCNE(132)
7.4.3Herapathite 晶体(134)
7.5生物陶瓷晶体(137)
7.5.1钙磷灰石晶体(137)
7.5.2α和β磷酸三钙(139)
参考文献(141)
第8章在非晶固态和液态体系中的套用(144)
8.1无定形Si和aSiO2(144)
8.1.1无定形Si和氢化aSi(144)
8.1.2无定形SiO2和aSiOx玻璃(145)
8.1.3其他玻璃体系(147)
8.2金属玻璃(149)
8.2.1CuxZr1-x 金属玻璃(149)
8.2.2其他金属玻璃(150)
8.2.3金属玻璃的输运特性(151)
8.2.4金属玻璃最新进展(154)
8.3晶间玻璃薄膜(155)
8.3.1基底模型(156)
8.3.2稜柱模型(158)
8.3.3稜柱基底模型(Yoshiya 模型)(161)
8.4体相水模型(164)
8.5熔融盐模型:NaCl和KCl(166)
8.6混凝土模型(169)
参考文献(170)
第9章在掺杂、缺陷和表面体系中的套用(173)
9.1孤立空位和取代杂质(173)
9.1.1孤立空位(173)
9.1.2单掺杂(175)
9.2MgAl2O4(尖晶石)中的空位和杂质(179)
9.2.1方法(179)
9.2.2反位缺陷的影响(180)
9.2.3孤立空位缺陷的影响(181)
9.2.4Fe取代效应(182)
9.3杂质空位複合缺陷(184)
9.4晶界模型(186)
9.4.1αAl2O3中的晶界(187)
9.4.2钝化缺陷(189)
9.4.3SrTiO3中的晶界(190)
9.5表面(192)
9.6界面(196)
参考文献(197)
第10章在生物分子体系中的套用(199)
10.1维生素B12(199)
10.2bDNA模型(205)
10.3胶原蛋白模型(208)
10.4其他生物分子体系(213)
参考文献(214)
第11章在原子芯能级谱方面的套用(215)
11.1超胞OLCAO方法的基本原理(215)
11.2选择的範例(219)
11.2.1简单晶体(219)
11.2.2複杂晶体(222)
11.2.3不同局域环境下的YK吸收边(227)
11.2.4硼和富硼化合物(228)
11.2.5晶体中的取代缺陷(229)
11.2.6生物分子体系(231)
11.2.7在晶界和表面上的套用(232)
11.2.8在晶间玻璃薄膜上的套用(234)
11.2.9体相水的OK吸收边的统计描述(236)
11.3谱成像(SI)(237)
11.3.1介绍(237)
11.3.2SI处理(238)
11.3.3在硅缺陷模型上的套用(239)
11.4超胞OLCAO方法的未来发展(241)
参考文献(242)
第12章OLCAO方法的改进与发展(244)
12.1通用性(244)
12.1.1OLCAO基组(244)
12.1.2OLCAO势和电荷密度的表示(246)
12.1.3相对论性OLCAO(246)
12.1.4交换关联泛函(247)
12.1.5磁性和非共线自旋极化(248)
12.1.6组态相互作用(248)
12.1.7Hamaker常数(250)
12.2效率(251)
12.2.1分层存储体系(252)
12.2.2模组化(253)
12.2.3并行化(253)
12.3方便性(256)
12.3.1用户界面与控制(256)
12.3.2与第三方软体的互动(257)
12.3.3数据可视化(258)
参考文献(259)
附录A原子基函式资料库(261)
附录B初始原子势函式资料库(266)
附录COLCAO程式组执行模型(271)
C.1介绍(271)
C.2输入生成(272)
C.3程式执行(286)
C.4结果分析(300)
附录D计算统计举例(302)
索引(305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