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2020-05-10 22:18:54) 百科综合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的一所公立完全中学,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无线电测向活动重点单位、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副主席单位。

1960年4月,学校创办,时称“北京钢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5年,学校加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校牌。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占地51.8亩,共有36个教学班,高中、国中分别为18个班,有在校学生近1300名(含40名外籍学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 外文名: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 简称:北科大附中
  • 创办时间:1960年4月
  • 类别:公立完全中学
  • 现任领导:王世东(校长)
    张志宏(书记)
  • 校训:明德至善,鼎新力行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路36号
  • 主要奖项:全国文明单位
    国际生态学校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北京市中国小科技教育示範学校
    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範学校
    海淀区新品牌学校
  • 知名校友:马鼎盛等

办学历史

1960年4月,学校创办,时称“北京钢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学校的干部、教师均由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选派。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工作基本停滞。
1967年,开始複课。
1968年,开始招收国中生,与北京钢铁学院脱离了隶属关係,被移交给海淀区教育局。
1972年,恢复两年制高中,成为五年制完全中学。
文革结束后,学校开始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学校恢复三年制高中教育,修砌红砖围墙,建起正式的大门,同时还建了东教学楼。
1995年,在志新村建立“东校”区。
2003年,外电职高校园併入该校。
2005年,开始启动重建工作。
2007年9月,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
2011年,学校成立国际部。
2013年,学校更名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2014年,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海淀教育改革试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学校。
2015年1月16日,该校被国家环保部和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授予“2014年度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称号,同年,学校成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对口支持单位,加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校牌。
2019年,在海淀区教委总体规划下,学校进入“海淀进修教师学校教育集团”。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占地51.8亩,共有36个教学班,高中、国中分别设定18个班,在校学生近1300名(含40名外籍学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5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29人、兼职教研员15人,硕士以上教师42人,高级教师58人。
特级教师:王秀辰、李小雄、郑春花、范先荣
正高级教师:王秀辰
北京市骨干教师:范先荣、崔丽等

教学建设

  • 基础设施
截至2017年5月,该校实验室、信息通用教室、信息技术教室、苹果机房、3D创客科技室、联合北科大的工程科技实验室等专业教室,有气象站、天文台等设施。
  • 课程体系
1996年,学校在国中成立了“军事科技特长班”(简称“军班”),依託无线电测向和定向越野项目进行军事体能和科技训练。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茶艺课、创客机器人、服装设计、国画、吉他、剪纸、街舞、京剧、马球、手工皮具、书法、太极拳、外教口语、围棋、衍纸画、纸藤花、中国象棋、VR创新课程、电子製作、天文观测、学生成长导师项目、北科大校史课程、国乐团、生化课程、机器人项目、物理化学高端实验、小语种校本选修课、国学课程等校本课程。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建设了三级五类课程体系,即基础、拓展和研究三级课程,每级包含人文课程、STEAM课程、健康课程、艺术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五类;设定“1+3”专项课程,贯通培养,从“1”之初三开始,不仅按照实义务教育学习内容,还要贯通高中学习需要的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过渡至“3”的高中学习和生活。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1+3”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说明
鼎新书院
融通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等课程内容
人生规划课程
北京科技大学生涯规划老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设计
学科与职业发展规划课
-
研学旅行项目课程
-
戏剧课程
聘请校外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剧本
大学实验项目课程
与北科大联合开发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探究项目课程,学生到北科大实验室上课,授课教师由大学老师担任。截至2019年7月,该校学生拓展探究实验项目共30余门
STEM工程课程
开设机器人製作、单片机控制、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发酵套用、植物分子组培课程
五大联考竞赛课程
开设全国五大联考中的“竞赛”课程,由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授担任教练
注:以上内容来源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 中考成绩
2016年中考,学校最高分562分,有550分以上学生13人,540分以上22人,500分以上77人;单科中,语文最高分115分,数学与英语最高分均为120分,物理最高分100分,化学最高分78分。
2017年中考,学校最高分555分,有550分以上学生6人;初三(6)班语文、物理、化学平均分超过海淀区平均分;单科中,语文最高分118分,数学最高分117分,英语最高分119分,物理最高分98分,化学最高分79分。
  • 高考成绩
2016年,学校文科最高分661分,海淀区排名116名;600分以上学生11人;一本上线44人(文科16人,理科28人);文科一本上线率超过20%。
2017年,学校共有600分以上学生7人,其中理科6人,文科1人;理科本科上线率92%,全校本科上线率93%;文科单科中,语文最高123分,数学最高144分,英语最高130分,文综最高249分;理科单科中,语文最高118分,数学最高139分,英语最高137分,理综最高251分;在入学时仅有2名学生进入了区前7000名情况下,理科有7名同学进入前3000名。
  • 比赛成绩
2013年,学校1人代表国家队参加亚太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得金牌。
2014年,学校1人以“红外光电报警电路的设计”课题在第六届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上进行成果答辩;北京市天文观测知识竞赛,学校1人获北京市一等奖,3人获北京市二等奖,1人获北京市三等奖1人,1人获海淀区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五届中国小电脑作品评选机器人竞赛项目,学校代表队获高中组二对二机器人足球二等奖。
2015年,“不让毒品进我家”家庭手抄报大赛活动,学校1人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天文观测知识竞赛,第三十三届北京市学生科技节,学校3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学校2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
2016年,海淀区中学生主题辩论赛,学校辩论队进入海淀区前八名;第十届全国中国小师生藏书票及小版画大展,学校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长80米、长2米以及定向猎狐比赛,学校男女队获得团体两个第五名和两个第六名;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无线电测向机製作,学校3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短距离80米测向,学校代表队获团体第六名,快速测向,学校1人获二等奖;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製作活动决赛,学校1人获高中组全国二等奖;全国青少年《空间科学创意》交流赛,学校代表队获团体二等奖;第五届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纸服装作品展示活动,该校学生作品中有2套服装获设计一等奖、3套服装获设计二等奖,5人获优秀模特奖。
2017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职业机器人运动基础大赛,学校5人获冠军,2人获季军,学校无人机代表队获空中无人机花样伫列项目青年组表演赛冠军,舞蹈二队获机器人舞蹈项目青年组季军。
2015-2017年,该校学生在科技方面获奖达502人次,截至2017年5月,该校军班先后4人次获得北京市中国小银帆奖,200多人次获区级以上的竞赛奖励。
2017年,北京市植物栽培大赛获奖名单,学校2人获最佳展示奖,4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30人获三等奖;海淀区中小学生智慧型控制(单片机)竞赛现场编程A组竞赛,学校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信息与创意实践活动,学校1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
2018年,第三届北京高校“诵读经典礼讚辉煌”,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决赛,该校是唯一参加高校决赛的中学单位;海淀区中国小英文短剧大赛,该校英语话剧《皇帝的新装》获特等奖,晋级2019“希望中国”中英双语文化艺术节北京地区决赛;“神通杯”第一届全国无人机花样列队公开赛,该校无人机队5人获全国青年组亚军;“神通杯”第一届全国机器人舞蹈大赛,该校机器人舞蹈二队获青年组亚军;第十六届全国中国小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该校机器人队6人组成三个小组参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北京市第三十五届学生科技节,北京市中国小观鸟赛鸟类知识竞赛中学组,学校4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9人获三等奖;第七届“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国小阅读指导活动”,学校15人获一等奖,26人获二等奖,37人获三等奖,8个班获徵文先进集体;海淀区首届“中国小国际学生多元文化节”,学校1位韩国籍留学生获海淀区优秀国际学生,3人的6幅绘画作品获优秀学生作品;海淀区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之星”评选活动,学校1人获“艺术之星”称号。
2018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江苏灌云),该校1人获W18组快速测向银牌、短80米第四名、短2米第六名、个人全能第四名,1人获M15组短80米银牌,1人获M18组个人全能第六名,短2米第七名,快速测向第八名,1人获个人全能第八名,3人获短2米接力第三名,短80米接力第六名,3人获短2米接力第四名,短80米接力第四名。
2018年全国学生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山西吕梁),该校1人获高中女子组标準2米金牌、测向机製作一等奖,1人获高中男子组个人全能金牌、短2米银牌、短80米铜牌,1人获国中男子组测向机製作一等奖、短2米铜牌,1人获高中男子组短80米银牌 ,1人获高中女子组短2米银牌、标準80米银牌、个人全能银牌,1人获国中男子组短80米银牌、测向机製作二等奖,1人获国中男子组短2米银牌,1人获高中男子组标準2米银牌,1人获高中女子组标準80米铜牌、个人全能铜牌、测向机製作二等奖,1人获高中女子组短80米铜牌,1人获国中女子组个人全能铜牌,1人获高中男子组测向机製作三等奖,高中获标準80米总团第一名,高中女子组获短80米、短2米、标準80米、标準2米糰体第一 ,高中男子获标準2米糰体第一 ,国中获80米军事团体第二 ,国中男子组获短80米、短2米糰体第一。
2019年,第39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1人获物理与天文领域一等奖,1人获工程学二等奖;海淀区中小学生阳光测向比赛,学校测向队获中学组男子和女子的两项团体冠军,4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三等奖。

教师成绩

姓名成果时间
韩英
海淀“知识型职工标兵”
2013年
周琦
全国中学中职学校团委书记职业技能竞赛亚军
2015年
郭利利
第三十三届北京市学生科技节天文观测竞赛优秀辅导奖
2016年
李广民、李涛、冯润明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职业机器人运动基础大赛最佳教练员
2017年
赫丽萍
第十三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现场课说课比赛一等奖
2018年
张京宇、李昕、陈连云
第七届“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国小阅读指导活动”先进组织工作者
王宇红、袁鑫、魏冰涵、韩菘、
孙利红、王燕、王晓琳、王蕾
陈静瑶
第七届“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国小阅读指导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刘艳京
北京市师德先锋
Nick
外籍教师年度人物奖
苏梦、姜航、肖志青、徐静、
龚晨、邢庆芳
第二届“学院杯”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风采展示一等奖
曾博、路宜、王洁琼、辛玲玲、
魏思萦、李晓莉
第二届“学院杯”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风采展示二等奖
唐明慧
第三届北京市中国小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二等奖
2019年
王琪、宋芳
三八红旗手
注:以上内容来源

所获荣誉

全国文明单位
国际生态学校
国防教育示範校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单位
首都文明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PED)》项目实验学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範学校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示範学校
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範学校
中英学校发展计画合作项目实验学校
中英气候课堂项目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海淀教育改革试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
北京市青年文明号
北京市文明礼仪示範学校
北京市中国小文明校园
北京市中国小科技教育示範学校
北京市金鹏科技奖
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範校
北京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北京师範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海淀区新品牌学校
海淀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学校
海淀区绿色学校
海淀区智慧教育统建项目先进单位
海淀区2018年优秀外籍教师管理团队奖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成员
海淀区东片区域教研组成员
海淀区传统项目学校(定向越野)
以上内容来源:)

合作交流

  • 校际合作
2014年5月16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学校签署对口支援框架协定。同年8月31日,区教工委与北京科技大学签署了北京科技大学支持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展的协定。学校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口支持单位,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学院路研修中心落户科大附中,区教研员带班上课,指导教师备课与教研活动。
2018年6月,学校参加了北京市“1+3”试验项目,设有"1+3"项目班,从初三到高三实施贯通培养,引入北京科技大学生化学院、机械学院、院系课程、外语学院、文法学院等八个院系的课程,该项目班的学生每周五下午进入北科大物理、化学实验室,完成实验操作课程。北科大高工学院为该校的机器人竞赛项目提供技术的支持,成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化生学院提供生物科技训练营项目,为中学生提供与大学生一起做实验的机会,定期参观并在大学物理实验室内做实验,参观校史馆,参加国际文化节等活动。
  • 对外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是学院路地区唯一具有招收国际学生资质的学校,该校国际部成立于2011年,2016年实行奖学金制度。
2014年6月3日下午,芬兰第一副议长拉维及夫人道该校进行参观交流。
2018年3月28日上午,“一带一路”俄罗斯、爱沙尼亚两国中学校长教育交流访问团进入该校参观交流。
2018年10月18日上午,马来西亚师生和该校学生志愿者进行交流。
2019年1月10日下午,该校接待来自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校长团一行17人参观访问。
截至2019年5月,该校与芬兰约恩苏高级中学为友好学校。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标
学校校徽学校校徽
北科大附中校标整体呈现艺术化的“鼎”字,蕴含中华文化中的沉稳厚重与传统大气。主体由课桌椅构成“鼎”力之势,亦暗寓“鼎新力行”的校训;展开的书本化成飞鸟,振翅欲飞,寓意学生放飞梦想。标识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陪伴与鼎力支撑,甘做学生成长成才背后的无名英雄。色彩上,清新亮丽的科技蓝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徽在校标基础上增加了环形的中英文学校全称,以及建校时间。学校徽标一方面呼应了北京科技大学校标的主体元素“鼎”,另一方面展示了“鼎力相助,放飞梦想”的主题,激励学生勤奋读书、追逐梦想。
  • 吉祥物
学校吉祥物为科科,是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头上的“鼎”字表达了学校校训。“鼎”的厚重沉稳,体现学校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希望与要求。蓝色飘带既有飘带的“柔和”,象徵学生们不断涌现出的自由灵动的创新精神;又有蓝色代表的“海纳百川”;飘带尾部两颗“中国红”串珠,表达了学校不忘中国传统文化。头上的一抹彩虹,代表学校的课程与活动,也代表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与特长,寓意着学校提倡多元文化、尊重每个学生不同性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科科双手上举托天表达了学生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与成人成才的坚定信心,也表达出对于多元文化的开放包容与欢迎。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至善,鼎新力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校训:团结,守纪,求实,勇进
  • 校歌
学校校歌为《放飞梦想》,王柏程作词,陈延华作曲。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歌词:我们青春,挥洒阳光时尚,我们拼搏勤奋乐观坚强。笑语在耳畔飘蕩,未来在这里启航。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脚下奔向远方。我们畅游知识海洋,我们快乐成长。

社团文化

  • 社团名单
国乐团
机器人队
诗词吟唱社(长风诗社、泠风诗社)
健美操社
模联社
京球社
摄影社
足球社
篮球社
电视台
阳光绿色志愿者服务队
-
注:以上内容来源
  • 学生活动
“国乐飘香”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
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参观活动
职业模拟招聘会
合唱比赛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
研学旅行
国学文化进校园
体育节
学生独奏音乐会
新年联欢文艺汇演
学农活动
科技节(含纸飞机比赛)
地方考察
文化体验
注:以上内容来源

学校领导

校长:王世东
党支部书记:张志宏
副校长:李广民、崔丽

知名校友

马鼎盛:香港军事评论员、凤凰卫视主播、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客席研究员。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