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腰椎CT检查技术

(2020-03-12 07:48:49) 百科综合

腰椎CT检查技术

腰椎CT检查技术,适用于脊柱外伤。各种原因的椎管狭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椎管内占位病变。CT引导下介入放射学检查。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先天性畸形和发育异常。.脊柱退行性病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腰椎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

腰椎CT检查技术

适应证

腰椎CT检查技术适用于:
1.脊柱外伤。
2.各种原因的椎管狭窄。
3.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
4.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
5.椎管内占位病变。
6.CT引导下介入放射学检查。
7.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
8.先天性畸形和发育异常。
9.脊柱退行性病变。

禁忌证

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準备

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嘱咐病人在检查期间保持体位不动。
3.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準备。检查前4h禁食。
4.扫描前去除病人腰、腹部皮带及其他金属物品等。

方法

1.做好检查前準备。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
(1)平扫:
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下肢膝关节处用腿垫抬高,儘可能保持腰椎椎体生理弧度与检查床平行。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侧位定位像,确定扫描範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範围:根据临床要求扫描椎间盘或椎体。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定位片显示,适当倾斜扫描机架角度。
⑥扫描野(FOV):椎体範围。
⑦扫描层厚:3~5mm(椎间盘),5~10mm(椎体)。
⑧扫描间隔:3~5mm(椎间盘),5~10mm(椎体)。
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準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
①对比剂用量:80~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为2~3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注射60~80ml后开始连续扫描(8~10s扫描周期)。
④必要时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5~30min作延迟扫描。
⑤其他扫描程式和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
(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2)图像显示採用软组织窗,窗位L30~50HU,窗宽W200~400HU;骨窗,窗位L300~600HU,窗宽W1200~2000HU。
(3)测量病灶层面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4)必要时作放大照相。

注意事项

1.较小的病灶应在体表放置定位标记。
2.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禁止。
3.增强扫描后,病人应留观15min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4.由扫描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并签名。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