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20-05-05 23:59:21) 百科综合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依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室于198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1年4月,通过验收,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1995年8月,通过第一次评估,获B类第一名。2000年5月,通过第二次评估,被评为优秀(A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1月,被人事部、中国科学院评为"先进集体"。2004年12月,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画先进集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
  • 时间:1987年
  • 验收:1991年4月

研究领域

超导电性是指许多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套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此背景下,1987年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在物理所筹建国家超导实验室,并于1991年4月通过验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面向国内外开放。1995年8月通过第一次评估,获B类第一名。2000年5月通过第二次评估,被评为优秀(A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1月,被人事部、中国科学院评为"先进集体"。2004年12月,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画先进集体”。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周兴江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赵忠贤研究员。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涵盖了前沿基础研究和套用基础研究两个方面。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超导机理和相关物理研究,以及薄膜製备和超导薄膜器件套用研究等。
实验室现有七个课题组:
1) 非常规超导体低能激发和混合态物理性质研究;
2)微纳尺度超导体中物理现象的研究;
3)新超导材料探索和相关机制研究;
4)超导薄膜材料和器件的物理及套用;
5)新型超导材料的电子谱学和光谱学研究;
6)通过中子散射研究包括铁基和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在内的强关联材料;
7)利用核磁共振法研究超导功能和机制。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超导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国际国内超导学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视窗。实验室承担着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多个重大研究项目,目前在实验条件、研究水準、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个层面得到显着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实力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多年来,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质量超导单晶製备,磁通动力学和机理问题研究中作出国际水準的工作。 2006年底,利用我国的自主智慧财产权和核心技术,超导实验室成功研製了国际首台超高能量解析度真空紫外雷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并在对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2008年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高温超导研究的另一波高潮,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型铁基超导材料的发现以及相关的物性研究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学术团队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和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优秀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目前有研究员16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画”2人,中科院“百人计画”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2人。 同时实验室更有一批工作在第一线的年轻人和研究生,他们思维活跃,睿智进取,给实验室带来生机和活力。由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的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才,目前遍及世界各地的重要科研机构。目前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 最佳化人员结构,延揽优秀人才,发展尖端独特的实验研究技术,努力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同时与国际和国内着名的研究机构进行长期、务实和富有成效的合作。努力将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国际一流,为今后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奠定基础。

组织领域

实验室主任:
周兴江 研究员
副主任:
郑东宁 研究员

周 放 研究员
行政秘书:
徐 四


学术委员会



主 任:
赵忠贤
院士
中科院物理所
学术秘书:
朱北沂
博士
中科院物理所
委 员:
甘子钊
院士
北京大学

李方华
院士
中科院物理所

苏肇冰
院士
中科院理论所

杨国桢
院士
中科院物理所

于 渌
院士
中科院理论所

张殿琳
院士
中科院物理所

周 廉
院士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朱道本
院士
中科院化学所

龚昌德
院士
南京大学

吴培亨
院士
南京大学

邢定钰
院士
南京大学

张裕恆
院士
中国科技大学

陈仙辉
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丁 洪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封东来
教授
复旦大学

冯世平
教授
北京师範大学

何豫生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金 铎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吕 力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邱祥冈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闻海虎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王楠林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王亚愚
教授
清华大学

翁征宇
教授
清华大学

熊光成
教授
北京大学

肖立业
研究员
中科院电工所

向 涛
研究员
中科院理论所

许祝安
教授
浙江大学

杨乾声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张广铭
教授
清华大学

张平祥
教授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郑东宁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周兴江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周 放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戴鹏程
教授
IOP/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郑国庆
研究员
IOP/Okayama University

潘庶亨
教授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郗晓星
教授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SA

林海青
教授
Chinese Univ. of Hong Kong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