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主义心理学亦称“联想心理学”。近代哲学心理学流派。用观念或心理要素的联想来说明人的心理的学说。流行于17—19世纪的英国。联想观点的提出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代表人物有霍布斯、J.洛克、休谟、哈特莱、T.布朗、穆勒父子、培因等。它从经验论出发,将感觉和观念作为心理的元素,并以联想作为解释心理现象的基本原则,认为一切複杂的心理现象都是通过联想而複合起来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家们积极探索联想的法则,寻求心理发生髮展的规律。哈特莱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继承英国经验心理学思想,提出同时性和相继性两种联想。认为通过联想的作用,可把一些观念组合成複合观念,或结合成具有新性质的複杂观念。他把传统的三大联想律归结为一条接近律,并视为联想的根本规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联想主义心理学
- 外文名:Associatilnism Psychology
- 起源:古希腊
- 先驱:霍布斯
起源
联想主义心理学(Associationism Psychology)源于古希腊,形成并发展于西方近现代哲学和心理学中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就其产生的时间而言,它是西方心理学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源。它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联想要领和联想规律,另一方面对现代西方其他心理学派别的某些论点及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它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学派。
联想主义心理学家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则主要领先联想的力量来实现。所谓联想,即各种观念之间的联繫或联结。联想的形成遵守两条原则:相似律(相似的观念易形成联结)和对比律(能够相互比较的观念易形成联结)。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未叶的联想主义称为早期联想主义。其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T.霍布斯。他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实质上只有两种,即感觉和联想。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它是由影响人的感官的外部运动,通过神经的传导过程,在人的脑部所引起的内部运动。当外部运动的影响停止后,由它所引起的内部运动由于情性的作用,仍会继续存在,这种残存的内部运动就是表象和观念。在他看来,那些在感觉之后继续保留在一起的相互连续的运动,在前者再次发生并占有优势时,后者也就接着发生,这实际上就是后人所说的接近联想。联想主义被J.洛克、G.贝克莱、D.休谟等人加以发展,他们用联想来说明经验形成,认为各种经验都是感觉或观念的联结。
用心理、观念以及精神要素的联想来说明人的心理的学说。由于它用简单的要素说明複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又称为原子论。联想主义心理学来源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经验主义心理学主张:①感觉过程起主要的作用;②把意识经验分析为元素;③通过联想的机制把元素综合为较複杂的心理经验;④强调意识过程。联想一词首先由英国的J.洛克提出,因此他被看作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以英国的D.哈特利、J.密尔父子、A.培因和H.斯宾塞等人为代表。
发展历程
哈特利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他十分重视联想的作用,并坚持用联想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他认为联想有两种: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这两种联想对观念的融合非常重要,它既可以组合为複合观念,又可以集结为具有新性质的複杂观念。这就是哈特利心理混合说的理论来源。哈特利还力图用神经振动说来解释联想的生理基础,认为联想是原来的神经振动痕迹作用的结果。他把传统的3条联想律归结为一个接近律,认为接近律是联想的根本规律。
J.密尔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在英国的一位重要的传播者。他认为联想有两种:一是同时性联想;二是相继性联想。他坚持接近律为联想的主律,并补充解释了生动性和频度这两条联想副律。由于他坚持“心理力学说”,认为複杂的观念不是化学的结合,而是机械的结合,以致把联想主义的机械观推到了极端,完全陷入了形上学的境地。
J.密尔的儿子J.S.密尔用“心理化学说”取代了其父的“心理力学说”。在联想问题上,起码有两点区别:一是他反对把联想看作是被动的联结而忽视联想的主动性;二是反对用力学观点来处理观念的联合。他也提出了几种联想律,但他仍着眼于整个联想历程的共同基础。1865年他提出4条联想律: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从本质上看,J.S.密尔的“心理化学说”不过是在主观意识中寻求各个观念元素的化合过程,显然也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联想主义。
代表人物
培因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最重要代表。他主张联想律应包括接近律和类似律两项。他以为两种动作或感觉如果以前同时发生,以后也可同时发生,就是可以互相结合;结果若有一个在意识中出现,另一个也成为观念而出现,这是接近律的表现。至于类似律,他主张也是联想的一个规律,并认为类似联想比接近联想更为重要,因为创造发明都是由于类似联想所引起的。由于他用联想原则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对联想的规律、种类和动力学等一系列问题都作了阐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把联想主义推进到最高峰。
培因之后的联想主义,是沿着斯宾塞的一条直线前进的。斯宾塞认为情感和关係都可造成联合。联合的基本原则就是类似律。因为联合是在经验内建筑起来的,所以他不能完全放弃接近性。他也以明了性和重複性为联合的条件,也就是说连续的重複有减弱的效力。斯宾塞的联想主义是以他的进化说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联合的频因律可累代呈现其活动。联合屡经重複之后,就产生一种遗传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可以随世代而累积。这就是斯宾塞对于习得联合的遗传及本能的见解。后来,这个进化的联想主义对感觉主义、动物心理学、美国的机能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的先天说都有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