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整合就是指:占优势地位的政治主体,将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力量,有机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中心框架中,实现政治社会一体化,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认同的过程。
来源:吴晓林着《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3页。
基本介绍
- 书名:《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
- 作者:吴晓林
- 类别:政治学
- 页数:331
- 定价:48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
- 获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主要内容
《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主要内容
全书内容摘要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有分化、无整合,社会必然撕裂;有整合、无分化,社会必然冻结。中国当前所处的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矛盾和冲突逐渐凸显。因此,如何应对社会结构变迁、维护社会稳定,并且适时地推动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力图回答的问题。《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深植现代化启动以来的历史图景,深入研究和比较中、英、美、日四国在各自发展进程中,如何实施政治整合来维持社会稳定、推动政治发展。总结了英国“妥协渐进”的政治整合模式、美国“多元均衡”的政治整合模式、日本“集团主义”的政治整合模式,指出了已开发国家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不同阶段和转换原因。回到中国本身,分析了中国1949年以来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五个不同阶段,以及经验教训。在中外经验总结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基本的规律: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构成现代化的一种“双向运动”,二者之间的均衡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保证;良性的政治整合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政治发展的“两层次功能”。 中国在处理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对于阶层分化及其后果的不适应,导致在分化与整合之间出现了总体性失衡。针对历史经验和中国现实,有必要促使政治整合机制由“问题解决型”向“目标前瞻型”转变,寻找与阶层分化均衡相适的整合机制。
着作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从分化与整合的关係谈起
二、选题的理论价值:形成一种中观的政治整合理论
三、选题的现实需要:应对渐增的阶层矛盾与冲突
第二节已有研究评述
一、国内的政治整合研究:以“维稳论”为中心
二、国外的政治整合研究:以横向整合为中心
三、国内外政治整合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第三节研究架构
一、核心概念
二、基本假设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四节主要创新点与研究限度
一、创新点
二、研究工作的限度
第二章政治整合的“两层次功能”理论框架
第一节分化与发展、稳定的内在关係:两个维度的分析
一、作为突破性力量的分化有助于形成新的发展结构
二、作为破坏性力量的分化有可能冲击社会稳定秩序
第二节阶层分化:社会稳定的内在挑战
一、阶层分化本身具有冲击现有社会秩序的自然冲动
二、缺乏规制的阶层分化将阻滞理想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三节阶层分化:政治发展的内在维度
一、阶层分化为新政治结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阶层分化推动社会各阶层政治参与的扩大
三、阶层分化促进现代政治意识的传播与扩展
第四节政治整合的理论框架:功能与结构
一、因应阶层分化的“两面”:政治整合两层次功能的预设
二、政治整合的“功能检验”:三个基础领域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国外经验:已开发国家的政治整合机制
第一节英国:“妥协渐进”的政治整合模式
一、为何要研究英国的政治整合
二、19世纪英国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
三、20世纪英国政治整合的变迁:从体制容纳到服务型整合
四、英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整合的特点
第二节美国:“多元均衡”的政治整合模式
一、为何要研究美国的政治整合
二、阶级阶层:美国政治整合的解释话语
三、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政治整合:有限干预与社会制衡
四、工业社会中的“新政式”政治整合:积极调整与社会服务
五、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整合:福利改革压力下的“多元均衡
六、”冲突一一致“:美国”多元均衡“整合模式的形成逻辑
第三节日本:“集团主义”的政治整合模式
一、为何要研究日本的政治整合
二、二战前的政治整合:二元社会的控制性整合
三、二战后的政治整合:寻找集团主义整合的新均衡
四、日本政治整合的隐忧与展望
第四章中国实践:阶层变化与政治整合
第一节改革之前的控制性整合与阶层合化
一、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式整合与阶层的强制合化
二、1958-1978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运动式整合与刚性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变迁
第五章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均衡是现代化事业的保证
第六章中国阶层分化的结构性挑战与政治整合的政策取向
结语:继续深化指向政治发展的政治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节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从分化与整合的关係谈起
二、选题的理论价值:形成一种中观的政治整合理论
三、选题的现实需要:应对渐增的阶层矛盾与冲突
第二节已有研究评述
一、国内的政治整合研究:以“维稳论”为中心
二、国外的政治整合研究:以横向整合为中心
三、国内外政治整合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第三节研究架构
一、核心概念
二、基本假设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四节主要创新点与研究限度
一、创新点
二、研究工作的限度
第二章政治整合的“两层次功能”理论框架
第一节分化与发展、稳定的内在关係:两个维度的分析
一、作为突破性力量的分化有助于形成新的发展结构
二、作为破坏性力量的分化有可能冲击社会稳定秩序
第二节阶层分化:社会稳定的内在挑战
一、阶层分化本身具有冲击现有社会秩序的自然冲动
二、缺乏规制的阶层分化将阻滞理想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三节阶层分化:政治发展的内在维度
一、阶层分化为新政治结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阶层分化推动社会各阶层政治参与的扩大
三、阶层分化促进现代政治意识的传播与扩展
第四节政治整合的理论框架:功能与结构
一、因应阶层分化的“两面”:政治整合两层次功能的预设
二、政治整合的“功能检验”:三个基础领域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国外经验:已开发国家的政治整合机制
第一节英国:“妥协渐进”的政治整合模式
一、为何要研究英国的政治整合
二、19世纪英国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
三、20世纪英国政治整合的变迁:从体制容纳到服务型整合
四、英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整合的特点
第二节美国:“多元均衡”的政治整合模式
一、为何要研究美国的政治整合
二、阶级阶层:美国政治整合的解释话语
三、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政治整合:有限干预与社会制衡
四、工业社会中的“新政式”政治整合:积极调整与社会服务
五、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整合:福利改革压力下的“多元均衡
六、”冲突一一致“:美国”多元均衡“整合模式的形成逻辑
第三节日本:“集团主义”的政治整合模式
一、为何要研究日本的政治整合
二、二战前的政治整合:二元社会的控制性整合
三、二战后的政治整合:寻找集团主义整合的新均衡
四、日本政治整合的隐忧与展望
第四章中国实践:阶层变化与政治整合
第一节改革之前的控制性整合与阶层合化
一、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式整合与阶层的强制合化
二、1958-1978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运动式整合与刚性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变迁
第五章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均衡是现代化事业的保证
第六章中国阶层分化的结构性挑战与政治整合的政策取向
结语:继续深化指向政治发展的政治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观点
“政治整合两层次功能论”
以往的政治整合研究大多将其置于“维稳论”层面,把政治整合视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其逻辑建立在“冲突-整合”的基础上,这很容易导向应付危机与风险的事务主义。(第210页)
本书在比较中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现代化启动以来的大历史,得出政治整合两层次功能论:
良性的政治整合可以同时维护社会稳定与政治发展。
“政治整合的三维框架”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吸纳”、“资源配置”与“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
。并指出这三个系统的匹配是政治整合成功的保证。(第216页)
“政治整合的四个象限”
在对各国进行历史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形成一个坐标系。
第一个象限是“低分化,弱整合”;第二个象限是“低分化,强整合”;第三个象限是“高分化,弱整合”;第四个想先是“高分化,强整合”。(第209页)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个“铁律”:
现代化是一种兼具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双向运动”。二者相适是现代化建设的保证(第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