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结构化学》共九章,内容包括:量子理论、原子、双原子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多原子分子、共轭分子、过渡金属化合物、簇合物和团簇、固体。各章均有习题。《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结构化学》体系完整严实,层次分明,科学概念表达正确,基础理论论述简洁,罗辑性强,文字流畅。
基本介绍
- 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结构化学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数:279页
- 开本:16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江元生
- 出版日期:1997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40059397
内容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结构化学》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化学“九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结构化学》可作为理科化学各专业结构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等师範院校和工科院校有关係科专业参考使用。
图书目录
第一章量子理论
§1.1粒子与波的经典描述
1.1.1牛顿力学
1.1.2波动
§1.2光波的类粒子性
1.2.1黑体辐射
1.2.2光电效应
§1.3粒子的波性
1.3.1 de Broglie的假设
1.3.2电子衍射
1.3.3测不準关係
§1.4 波动方程
1.4.1波函式
1.4.2波动方程
1.4.3力学量和平均值
1.4.4定态
§1.5自由粒子
1.5.1一维无边情形
1.5.2一维势箱
1.5.3三维势箱
附录1.1算符和厄密算符
附录1.2物理常数表和能量单位换算表
习题
第二章原子
§2.1氢原子
2.1.1波动方程
2.1.2角函式
2.1.3角动量
2.1.4径向函式
2.1.5能级和波函式
§2.2氦原子
2.2.1原子单位
2.2.2轨道近似法
2.2.3禁止效应
2.2.4排斥势
§2.3 Pauli原理
2.3.1自旋
2.3.2Pauli不相容原理
2.3.3Hund规则
§2.4多电子原子
2.4.1组态
2.4.2Slater原子轨道
2.4.3态的描述
2.4.4谱项及其能量
2.4.5支谱项
2.4.6np2的谱项
附录2.1球坐标系下的算符
习题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
§3.1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3.2氢分子离子和氢分子
3.2.1同核对称性
3.2.2 LCAO方案
3.2.3氢分子
§3.3 LCAO分子轨道法
3.3.1线性变分法
3.3.2简单分子轨道法
3.3.3成键原理
§3.4同核双原子分子
3.4.1分子轨道的构造和分类
3.4.2能级序列
3.4.3轨道对称性相关
3.4.4基态结构和性质
§3.5异核双原子分子
3.5.1与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比较
3.5.2相关规则的评价
§3.6电子对波函式(价键)法
3.6.1氢分子波函式
3.6.2价键方法
3.6.3双原子分子
3.6.4分子轨道法与价键法的统一
附录3.1氢分子离子LCAO方案中积分J,K,S的计算
习题
第四章对称性与群论
§4.1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4.1.1几何意义
4.1.2对称操作的“乘法”
§4.2对称操作的矩阵表示
4.2.1矩阵表示
4.2.2对称操作的简单性质
§4.3群
4.3.1群的定义
4.3.2共轭类
§4.4点群分类
4.4.1循环群
4.4.2含一个主轴的非循环群
4.4.3含多个主轴的点群
4.4.4线性分子所属点群
4.4.5分子对称性
§4.5群表示
4.5.1可约表示与不可约表示
4.5.2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4.6群论与波动方程
4.6.1波函式的对称性
4.6.2对称性分子轨道
4.6.3直积
附录4.1化学上常见分子点群的特徵标表
习题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
§5.1分子轨道及能级
5.1.1概述
5.1.2H2O
5.1.3BH2
5.1.4CH4
5.1.5C2H4
§5.2几何构型
5.2.1Walsh规则
5.2.2AH2
5.2.3 AH3
5.2.4其他
§5.3定域键函式
5.3.1键的定域性
5.3.2杂化对键角的影响
5.3.3 sp杂化
5.3.4sp2杂化
5.3.5sp3杂化
5.3.6碳氢化合物
5.3.7非等性杂化
§5.4键长
5.4.1实验键长
5.4.2杂化对C—H键长的影响
5.4.3杂化对C—C键长的影响
§5.5价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
5.5.1VSEPR规则
5.5.2孤对轨函与几何构型
习题
第六章共轭分子
§6.1 Hnckel分子轨道方法
6.1.1 Hnckel理论
6.1.2直链共轭烯
6.1.3共轭环
§6.2能级和波函式的性质
6.2.1能级的限与和
6.2.2交替烃
§6.3电荷密度和键级
6.3.1原子电荷
6.3.2键级
6.3.3自由价
§6.4芳香性
6.4.1共振能
6.4.2八参数方案
6.4.3五参数方案
§6.5化学反应
6.5.1前沿轨道
6.5.2奇交替烃
6.5.3亲电子取代位活性
6.5.4周环反应
§6.6含杂原子的共轭分子
习题
第七章过渡金属化合物
§7.1静电场中的原子轨道
7.1.1四方配位场
7.1.2正八面配位场
§7.2群论分析
7.2.1轨道
7.2.2谱项的分裂
7.2.3强场方案
7.2.4相关图
§7.3光谱和磁性
7.3.1吸收光谱
7.3.2光谱化学序列
7.3.3高自旋和低自旋
§7.4立体化学
7.4.1低配位配合物
7.4.2 Jahn—Teller形变
§7.5分子轨道理论
7.5.1σ成键
7.5.2 dsp3杂化轨道
7.5.318电子规则
§7.6π键和配合物
7.6.1π成键及图象
7.6.2π配位体及配合物
习题
第八章簇合物和团簇
§8.1主族簇合物
8.1.1多面体碳烷
8.1.2硼烷
§8.2三中心键
§8.3分子轨道方法
8.3.1 B6H2-6
8.3.2 B5H9(B5H4-5
8.3.3主族簇合物和团簇
§8.4过渡金属簇合物
8.4.1三支化笼结构
8.4.2等瓣相似性
8.4.3价电子计数规则
8.4.4加帽多面体
8.4.5稠合簇合物
§8.5金属硼烷和有机金属簇合物
8.5.1单笼簇合物
8.5.2稠合簇合物
8.5.318电子规则的例外
§8.6团簇
8.6.1概况
8.6.2硷金属团簇
8.6.3碳簇
习题
第九章固体
§9.1长链分子中的电子
9.1.1模型分子
9.1.2 Cn群
9.1.3能级与能带
§9.2能带和Bloch函式
9.2.1 Bloch函式
9.2.2k的意义
9.2.3能带
§9.3一般的聚合链
9.3.1能带结构
9.3.2 K2Pt(CN)4
9.3.3 Fermi能级
§9.4态密度
§9.5 Peierls形变
9.5.1複合单元
9.5.2 Peierls形变
§9.6二维晶体
9.6.1 Bloch函式
9.6.2布里渊区
9.6.3能带
习题
参考着作及文献
索引
§1.1粒子与波的经典描述
1.1.1牛顿力学
1.1.2波动
§1.2光波的类粒子性
1.2.1黑体辐射
1.2.2光电效应
§1.3粒子的波性
1.3.1 de Broglie的假设
1.3.2电子衍射
1.3.3测不準关係
§1.4 波动方程
1.4.1波函式
1.4.2波动方程
1.4.3力学量和平均值
1.4.4定态
§1.5自由粒子
1.5.1一维无边情形
1.5.2一维势箱
1.5.3三维势箱
附录1.1算符和厄密算符
附录1.2物理常数表和能量单位换算表
习题
第二章原子
§2.1氢原子
2.1.1波动方程
2.1.2角函式
2.1.3角动量
2.1.4径向函式
2.1.5能级和波函式
§2.2氦原子
2.2.1原子单位
2.2.2轨道近似法
2.2.3禁止效应
2.2.4排斥势
§2.3 Pauli原理
2.3.1自旋
2.3.2Pauli不相容原理
2.3.3Hund规则
§2.4多电子原子
2.4.1组态
2.4.2Slater原子轨道
2.4.3态的描述
2.4.4谱项及其能量
2.4.5支谱项
2.4.6np2的谱项
附录2.1球坐标系下的算符
习题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
§3.1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3.2氢分子离子和氢分子
3.2.1同核对称性
3.2.2 LCAO方案
3.2.3氢分子
§3.3 LCAO分子轨道法
3.3.1线性变分法
3.3.2简单分子轨道法
3.3.3成键原理
§3.4同核双原子分子
3.4.1分子轨道的构造和分类
3.4.2能级序列
3.4.3轨道对称性相关
3.4.4基态结构和性质
§3.5异核双原子分子
3.5.1与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比较
3.5.2相关规则的评价
§3.6电子对波函式(价键)法
3.6.1氢分子波函式
3.6.2价键方法
3.6.3双原子分子
3.6.4分子轨道法与价键法的统一
附录3.1氢分子离子LCAO方案中积分J,K,S的计算
习题
第四章对称性与群论
§4.1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4.1.1几何意义
4.1.2对称操作的“乘法”
§4.2对称操作的矩阵表示
4.2.1矩阵表示
4.2.2对称操作的简单性质
§4.3群
4.3.1群的定义
4.3.2共轭类
§4.4点群分类
4.4.1循环群
4.4.2含一个主轴的非循环群
4.4.3含多个主轴的点群
4.4.4线性分子所属点群
4.4.5分子对称性
§4.5群表示
4.5.1可约表示与不可约表示
4.5.2不可约表示的性质
§4.6群论与波动方程
4.6.1波函式的对称性
4.6.2对称性分子轨道
4.6.3直积
附录4.1化学上常见分子点群的特徵标表
习题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
§5.1分子轨道及能级
5.1.1概述
5.1.2H2O
5.1.3BH2
5.1.4CH4
5.1.5C2H4
§5.2几何构型
5.2.1Walsh规则
5.2.2AH2
5.2.3 AH3
5.2.4其他
§5.3定域键函式
5.3.1键的定域性
5.3.2杂化对键角的影响
5.3.3 sp杂化
5.3.4sp2杂化
5.3.5sp3杂化
5.3.6碳氢化合物
5.3.7非等性杂化
§5.4键长
5.4.1实验键长
5.4.2杂化对C—H键长的影响
5.4.3杂化对C—C键长的影响
§5.5价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
5.5.1VSEPR规则
5.5.2孤对轨函与几何构型
习题
第六章共轭分子
§6.1 Hnckel分子轨道方法
6.1.1 Hnckel理论
6.1.2直链共轭烯
6.1.3共轭环
§6.2能级和波函式的性质
6.2.1能级的限与和
6.2.2交替烃
§6.3电荷密度和键级
6.3.1原子电荷
6.3.2键级
6.3.3自由价
§6.4芳香性
6.4.1共振能
6.4.2八参数方案
6.4.3五参数方案
§6.5化学反应
6.5.1前沿轨道
6.5.2奇交替烃
6.5.3亲电子取代位活性
6.5.4周环反应
§6.6含杂原子的共轭分子
习题
第七章过渡金属化合物
§7.1静电场中的原子轨道
7.1.1四方配位场
7.1.2正八面配位场
§7.2群论分析
7.2.1轨道
7.2.2谱项的分裂
7.2.3强场方案
7.2.4相关图
§7.3光谱和磁性
7.3.1吸收光谱
7.3.2光谱化学序列
7.3.3高自旋和低自旋
§7.4立体化学
7.4.1低配位配合物
7.4.2 Jahn—Teller形变
§7.5分子轨道理论
7.5.1σ成键
7.5.2 dsp3杂化轨道
7.5.318电子规则
§7.6π键和配合物
7.6.1π成键及图象
7.6.2π配位体及配合物
习题
第八章簇合物和团簇
§8.1主族簇合物
8.1.1多面体碳烷
8.1.2硼烷
§8.2三中心键
§8.3分子轨道方法
8.3.1 B6H2-6
8.3.2 B5H9(B5H4-5
8.3.3主族簇合物和团簇
§8.4过渡金属簇合物
8.4.1三支化笼结构
8.4.2等瓣相似性
8.4.3价电子计数规则
8.4.4加帽多面体
8.4.5稠合簇合物
§8.5金属硼烷和有机金属簇合物
8.5.1单笼簇合物
8.5.2稠合簇合物
8.5.318电子规则的例外
§8.6团簇
8.6.1概况
8.6.2硷金属团簇
8.6.3碳簇
习题
第九章固体
§9.1长链分子中的电子
9.1.1模型分子
9.1.2 Cn群
9.1.3能级与能带
§9.2能带和Bloch函式
9.2.1 Bloch函式
9.2.2k的意义
9.2.3能带
§9.3一般的聚合链
9.3.1能带结构
9.3.2 K2Pt(CN)4
9.3.3 Fermi能级
§9.4态密度
§9.5 Peierls形变
9.5.1複合单元
9.5.2 Peierls形变
§9.6二维晶体
9.6.1 Bloch函式
9.6.2布里渊区
9.6.3能带
习题
参考着作及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