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第1册)(第2版)》的第一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打破了传统实验课教材的编写模式,建立了一个能促使实验课独立发展的新的教材体系,以本套书为基础的教学实践获得了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本次修订融进了近几年教学改革中的新成果,增加了由科研转化而来、反映时代特点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在多数实验中还增加了设计性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数:273页
- 开本:16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吴泳华 霍剑青
-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40177732
内容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第1册)(第2版)》以基础性物理实验为主,共分8章,含有39个实验,可供高等院校理、工、农、医、商等各专业的学生作为物理实验课的教材,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1.1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1.2物理实验分析方法
1.3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1.4计算机虚拟方法
第二章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
2.1测量的不确定度
2.2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3.1长度
实验3.1.1长度测量
3.2时间
实验3.2.1时间测量中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实验3.2.2用示波器测量时间
3.3质量
实验3.3.1用天平测量质量
实验3.3.2用惯性秤测量质量
3.4电流
实验3.4.1直流电錶和直流测量电路
3.5温度
实验3.5.1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
实验3.5.2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与製作
3.6发光强度
实验3.6.1发光强度的测量
第四章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4.1直线运动
实验4.1.1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测量
实验4.1.2碰撞过程中守恆定律的研究
4.2振动和波
实验4.2.1用弦振动形成的驻波求振动频率
实验4.2.2单摆的设计和研究
实验4.2.3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4.3曲线运动
实验4.3.1二维碰撞运动的研究
第五章物性的测量
5.1固体
实验5.1.1固体杨氏模量的测量
实验5.1.2切变模量的测量
实验5.1.3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5.1.4热膨胀係数的测量
5.2气体
实验5.2.1空气密度的测量
实验5.2.2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5.3液体
实验5.3.1表面张力係数的测定
实验5.3.2液体黏度的测定
第六章电路与电磁场的测量
6.1直流电路
实验6.1.1直流电压的测量
实验6.1.2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6.2交流电路
实验6.2.1交流电及整流滤波电路
实验6.2.2用示波器测量电压
6.3电磁场的测量
实验6.3.1用稳恆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实验6.3.2测量螺线管的磁场
第七章光学测量
7.1几何光学
实验7.1.1透镜参数的测量
实验7.1.2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实验7.1.3投影仪和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7.2物理光学
实验7.2.1干涉法测微小量
实验7.2.2衍射法测细丝和微粒的直径
第八章电子性质与基本常量的测量
8.1电子性质
实验8.1.1用密立根油滴实验测电子电荷
实验8.1.2用电子衍射法测电子德布罗意波长
实验8.1.3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8.2测量基本常量
实验8.2.1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8.2.2氢原子光谱
物理学常量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参考资料
第一章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1.1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1.2物理实验分析方法
1.3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1.4计算机虚拟方法
第二章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
2.1测量的不确定度
2.2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3.1长度
实验3.1.1长度测量
3.2时间
实验3.2.1时间测量中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实验3.2.2用示波器测量时间
3.3质量
实验3.3.1用天平测量质量
实验3.3.2用惯性秤测量质量
3.4电流
实验3.4.1直流电錶和直流测量电路
3.5温度
实验3.5.1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
实验3.5.2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与製作
3.6发光强度
实验3.6.1发光强度的测量
第四章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4.1直线运动
实验4.1.1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测量
实验4.1.2碰撞过程中守恆定律的研究
4.2振动和波
实验4.2.1用弦振动形成的驻波求振动频率
实验4.2.2单摆的设计和研究
实验4.2.3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4.3曲线运动
实验4.3.1二维碰撞运动的研究
第五章物性的测量
5.1固体
实验5.1.1固体杨氏模量的测量
实验5.1.2切变模量的测量
实验5.1.3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5.1.4热膨胀係数的测量
5.2气体
实验5.2.1空气密度的测量
实验5.2.2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5.3液体
实验5.3.1表面张力係数的测定
实验5.3.2液体黏度的测定
第六章电路与电磁场的测量
6.1直流电路
实验6.1.1直流电压的测量
实验6.1.2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6.2交流电路
实验6.2.1交流电及整流滤波电路
实验6.2.2用示波器测量电压
6.3电磁场的测量
实验6.3.1用稳恆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实验6.3.2测量螺线管的磁场
第七章光学测量
7.1几何光学
实验7.1.1透镜参数的测量
实验7.1.2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实验7.1.3投影仪和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7.2物理光学
实验7.2.1干涉法测微小量
实验7.2.2衍射法测细丝和微粒的直径
第八章电子性质与基本常量的测量
8.1电子性质
实验8.1.1用密立根油滴实验测电子电荷
实验8.1.2用电子衍射法测电子德布罗意波长
实验8.1.3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8.2测量基本常量
实验8.2.1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8.2.2氢原子光谱
物理学常量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第3册)(第2版)》编辑推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第3册)(第2版)》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第3册)(第2版)》的第一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打破了传统实验课教材的编写模式,建立了一个能促使实验课独立发展的新的教材体系,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第3册)(第2版)》为基础的教学实践获得了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感测器技术(二)
实验1.1光电转换器特性的研究
实验1.2电涡流感测器
第二章光学测量与光信息处理技术
实验2.1雷射散斑测量
实验2.2雷射都卜勒效应
实验2.3傅立叶光学的空间频谱与空间滤波实验
实验2.4θ调製法空间假彩色编码及卷积定理的光学模拟
实验2.5椭圆偏振光法测定介质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2.6光纤干涉仪
实验2.7全息术
第三章光谱技术与原子结构
实验3.1塞曼效应
实验3.2同位素光谱——氘原子光谱
实验3.3卢瑟福散射实验
第四章核技术
实验4.1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
实验4.2测量高速运动电子的动量与能量间关係
实验4.3符合法测量放射源活度
第五章磁共振技术
实验5.1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5.2核磁共振
实验5.3铁磁共振
实验5.4核电四极共振
实验5.5光泵磁共振
第六章X射线技术
实验6.1X射线衍射——德拜法
实验6.2X射线衍射——劳厄法
实验6.3物相分析
第七章电子显微技术
实验7.1透射电子显微镜
实验7.2扫描电子显微镜
第八章低温和真空技术
实验8.1低温的获得与温度的测量
实验8.2低温热容的测量
实验8.3高真空的获得和检漏
实验8.4真空镀膜
实验8.5气体放电电浆特性的研究
实验8.6四极质谱
物理学常量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实验1.1光电转换器特性的研究
实验1.2电涡流感测器
第二章光学测量与光信息处理技术
实验2.1雷射散斑测量
实验2.2雷射都卜勒效应
实验2.3傅立叶光学的空间频谱与空间滤波实验
实验2.4θ调製法空间假彩色编码及卷积定理的光学模拟
实验2.5椭圆偏振光法测定介质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2.6光纤干涉仪
实验2.7全息术
第三章光谱技术与原子结构
实验3.1塞曼效应
实验3.2同位素光谱——氘原子光谱
实验3.3卢瑟福散射实验
第四章核技术
实验4.1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
实验4.2测量高速运动电子的动量与能量间关係
实验4.3符合法测量放射源活度
第五章磁共振技术
实验5.1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5.2核磁共振
实验5.3铁磁共振
实验5.4核电四极共振
实验5.5光泵磁共振
第六章X射线技术
实验6.1X射线衍射——德拜法
实验6.2X射线衍射——劳厄法
实验6.3物相分析
第七章电子显微技术
实验7.1透射电子显微镜
实验7.2扫描电子显微镜
第八章低温和真空技术
实验8.1低温的获得与温度的测量
实验8.2低温热容的测量
实验8.3高真空的获得和检漏
实验8.4真空镀膜
实验8.5气体放电电浆特性的研究
实验8.6四极质谱
物理学常量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