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鲁山红石崖祖师修行记

(2020-04-28 09:40:06) 百科综合

鲁山红石崖祖师修行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鲁山红石崖祖师修行记
  • 类别:文学作品
  • 作者:李位淼
  • 时间:2012、1、8
  • 人称:游中岳逛少林路途遥远
  • 朝代:唐朝

正文

倒座亚武山、观望红石崖
天下庙门朝南开,然亚武山正殿门却是朝北开,名曰“倒座亚武望红石”。事关亚武山和红石崖供奉的无量祖师,即(玄武后改为真武)的一段远闻。<南真武北玄武>
红石崖位于鲁山县西北部,中有“腊山”“猪山”“石人山”。
人称:游中岳逛少林路途遥远
朝南顶登华山更是艰难
南峨眉北五台虽为显耀
有道是听景容易看景难
虽然你观罢了奇山异景
何不到红石崖游上一番
如您能到此地走上一遍
真不愧这一生来到人间
才知道胜仙境非同凡间

翻译

事情开端还需从山西省的万古寺讲起。唐朝初年,这里有一位和尚,法名叫“田利”,他壮年出家为僧,吃斋念佛、云游四海、脱爱师法旨,要在此处修建寺庙、选择吉地,必先化缘集资。最初他在附近一带化缘,因贫人多、富人少,富人又捨不得花钱,贫人却有心无钱。田利化缘很困难,便不顾自己年老体衰,背井离乡去外地化缘。经过三年的艰辛奔波,总算筹到了资金,于是在选择好地方之后就开始建起了寺庙。
竖柱上樑之日,湛蓝的天空如同一望无垠的海洋。天高云淡、草绿如茵、花儿飘香、蜂飞蝶舞,把整个春光点缀得无限妖娆,真乃旖旎风光。四面八方朝庙之人络绎不绝。此时有一男童,长得聪明机灵,卤门前留着长长黑髮,在人群中显得聪明机灵。他来到布施棚下,看到一个戴眼镜的老者,白髮银须、文质彬彬坐在桌旁一张圆椅上,桌上放着厚厚的功德簿。上布施的人向他报了布施钱物,便离去,这时男童挤到桌旁,天真的喊道:“给我上!”掌管布施的老者却不以为然,男童急了,说:“太瞧不起人了。”老者看他还没有桌子高,以取笑的口气说道:“小顽童你能上多少?”男童慷慨回答:“我要上一万石穀米。”
“我叫郭义全,是山西西息事宁人。”写完布施,男童手舞足蹈的走了,在场的人都认为男童的话是戏言,没有在意。三天后的午时,一行马车队好似长蛇阵,浩浩蕩蕩把万石穀米送来了。
讯息传出后,人们无不感到震惊。原来这男童是山西省一富豪家的独生子。其父早年谢世,男童把上布施之事诉与母亲,母亲欣然应允,即命管家送去。
这座寺院在万石穀米的资助下,便顺利建成了,因此这座寺院就取名“万谷寺”。由于“谷”“古”谐音,后来人们就叫“万古寺”了。
几年后,一个大雪纷飞、北风怒吼的冬日,一个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男孩,顶着风雪从万古寺门前经过。守门小沙弥看到他,用瞧不起的眼光斜一下,一副讥笑的样子,摇头晃脑。男孩心中不平,沖小沙弥说:“我资助万石穀米修寺盖庙,你出家之人怎能如此的不友善?”
小沙弥听了,觉得非同寻常,急回寺院诉与师傅,师父命小沙弥叫回男孩。经过田利和尚仔细盘问,男孩对答如流,才知道就是当年布施万石穀米的小义全。师父看到义全如此情景,心生悲念随问他如何落到如此田地。
原来不幸的事发生在大富豪之家,一场大火,万贯家业毁于一旦,女主人经不住打击,像狂风吹灯一样熄灭了。树倒猢孙散,家郎、院工、丫环、仆女全都走散。
母亲去世了,他孑然一身,小小年纪,望着中道破落的家庭,万般无奈,只好背井离乡,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师父爱怜他,于是就把他留在了寺里。小义全从此告别了白天讨饭,夜宿破庙的生涯。
义全聪明伶俐,喜欢读书,读过的书过目不忘。爱好习字,写的字娟秀、刚劲,如同龙飞凤舞。爱劳动,手脚勤快。深客群僧厚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知好景不长,俗言,人食五穀杂粮,岂能无病。进寺院半年,义全生了一场大病,随又双目失明,两条腿也瘸了,他悲痛欲绝。
田利和尚知道此境,便安慰他不要难过,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他继续生活下去。一天小和尚从茅厕回来,不见义全,他惊慌失措,东找西寻,不见蹤影。只好告诉师傅,派人到处去找,最后在离寺半里之远的山沟旁一棵树下发现了血迹,和一个大姆脚趾头。小和尚惊恐之余,急回寺院稟报师傅,狼把义全······。把义全的大母脚趾头交于师傅。田利和尚责怪了小和尚,命他搬一把椅子放在佛堂供桌前,随后师傅踩在椅子上,眼含泪花,缓缓将脚趾头放在顶棚上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西方安乐国太子来到万古寺降香。他同随从们一同走进殿内拜佛。走到佛殿门口,看见一银须飘拂的老和尚敲着木鱼,虔心念佛,诵经毕,太子一行鱼贯而入,焚香拜佛后,太子欲出,老法师叫道太子慢行,老衲有话要讲,太子只好转身。老法师许久未语,太子道,法师有何见教?法师道,太子请随老衲后堂叙话。太子无奈就随到后堂,田利法师从顶棚上取下一个大母脚趾头对太子说,请你把鞋袜脱去,我替你安上,太子顿觉面红,却又莫名其妙。心里想,他怎幺知道我缺一个脚趾头呢?于是脱下鞋袜,田大师拿起脚趾头,长长吹了三口气,照準太子大母脚趾头残缺处叫声合,立即给安上了,完整无缺。
随请太子内堂叙话,老法师知道天机不可泄露,便没有把太子就是郭义全,被狼吃掉后,有投胎转世之事告诉他。只说太子第一辈子是乞丐,第二辈子是瞎子,第三辈子是瘸子。只因你前世积德行善,三辈子的灾难一辈子受尽。这辈子成为太子,还要做皇帝。田大师说:不仅这辈子做皇帝,要做三辈子皇帝呢。太子听罢心慌意乱头髮蒙。心想,我早我早已看破红尘,深感世态炎凉。全无做皇帝之意。
当晚太子就借宿寺院,心中不安彻夜难眠。独自在寺院内转悠以解忧愁。他走到一口井旁,俯视井水时,仿佛看到水里竟有一处美丽雄伟的宫殿。比朝中宫殿更加雄伟、壮观,胜似仙山琼阁。这时忽听天空有人在说话,太子呀,那正是你的住处。要想住进去,必须得道,道门清苦,修道都在深山、险峰,定要吃苦。当他举目仰望,却没人影,只有明月当空。次日他打发随从回去,自己不再回宫了。
别了随从,直奔东方,来到八百里伏牛山脉,鲁山境内外方山“红石崖”。
红石崖位于鲁山县西北部,与汝州交界处,耸立一东西走向的山脉,绵延百里,海拔930米,成为鲁山与汝州的自然分界线,也成了山脉南部地区阻挡壮风的一道天然屏障,这里怪石林立,处处悬崖峭壁,站在山顶,向南眺望,辽阔原野,百里外的湖波和山峦丘陵清楚可见。这里层层梯田,道道山沟,石筑民居交相辉映。呈现出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之美,别有一番许多名山大川里寻觅不到的原始生态情调。
这里四面环山,曾峦叠嶂,山峰峻峭,景色优美。九女峰、擂鼓台、轿顶山、玉皇庙、笔架山、八角沟、冷风口、加官梯、蜡猪山等名胜古蹟美不胜收。
沿九女峰东行,有两座高峰,海拔980米,时常云雾缭绕,取名“雾朵山”,分东雾朵和西雾朵。紧靠东雾朵山南簏,是一个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瓦岗寨。寨中地势平坦,寨的四周是峭崖绝壁,只有南北两个寨门可以上下,现在寨内石砌的残壁断墙随处可见。这里易守难攻,是民众避难的地方。在瓦岗寨南门悬崖上,站立着两个5米高的无首石人,其四肢、身躯、栩栩如生,是守护瓦岗寨的石仙。保佑寨中一方平安。传说石人头颅是民国初年战乱,被火炮打掉的。
瓦岗寨下是东西两座形态各异的小山,西边一座形似蜡猪、东边一座形似肥猪,两座小山相距百米。海拔高度880米,民间传说这一蜡、一猪是供奉寨上石仙之祭品而得名。
蜡猪山远近闻名,祖师庙就建在形似蜡烛的山顶。庙门前有两颗硕大的栎树和橿树,树高30多米,乾径1.4米。历经500多个春秋,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与风雨为伴,日月同辉。庙南方1.5千米处是鸡冠山,海拔800多米,它像一只雄鸡伏卧,鸡尾有眼泉水常年流淌,从不乾枯。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三十年前这里还建过小型水电站,供当地人民用电。
祖师庙历代人几经修缮,现已建一座八角高挑,琉璃飞檐的仿古式庙宇。此庙香火旺盛,每逢庙会,香菸缭绕。降香人群川流不息,甚为壮观,祖师峰名气大增。
诗曰:苍松翠柏立山腰,孤峰之间祥云罩。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古万琴。
玉树琼花香作锦,水光山色翠连云。
又曰:山清千古秀,花木四时春。
清风挺青松,逸气上烟云。
石人峰:两具山峰,婷婷玉立,直插云霄,风雨飘波,经磨历韧,饱经沧桑,丝毫无损。
正是: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蜡山,像一支点燃的蜡烛,前沿深谷,山泉清澈,常年不断,顺蜡而下,流向深谷。
诗曰:山下泉水响叮咚,相似蜡烛流无穷。
猪山,位于蜡山东侧,像正一头肥卧的大猪,遥望北方,与石人对侍。一年四季,满山的野草,形似肥猪的鬃毛。
正是:远看俯卧一头猪,近看原是山与谷。
三山互映,成为一体。
遥遥蓝天烛一桿,猪山仰视向北观。
北靠两具石人山,婷婷玉立沖云端。
春来山间垂杨柳,夏日花开满山间。
红石山中牛羊满,脚下白云浮浮翻。
登上蜡山向下看,山下泉音似琴弦。
太子观罢,就来到两具石人的北边,面南盘膝而坐,一坐十年,历尽艰辛,受尽万苦,饥饿难耐,就下山揉一把臭娘叶充饥,每逢下山,就拿红桢子作仗。脚跟磨破,鲜血直流,染红了山石,红石崖故此而名。
一日太子静坐,忽觉天旋地转,坐不稳了,其因此山有骨没肉。至今,红石崖的石头像斧劈一样,山瘦保不住太子,就跃身而起,跨上南峰,不甚一足蹬下一块巨石,巨石滚落山下,至今仍存。
太子起在空中,举目遥望南方“亚武山”,回首红石崖。
来到亚武山,为怀念红石崖,面北而坐,故倒坐亚武山,观望红石崖。又历经十年,太子又坐不住了,原来亚武山有肉无骨,万般无奈,就来到武当山,乃今日之金顶。
武当山苦修二十余载,草芽穿心,喜鹊贯顶,饥吞松柏子,渴饮山下泉。一日太子心想,我已静修四十余载,历尽艰辛,至今又如何呢?倒不如重返皇宫。就信步下山,走到一河边,见一老太手持铁棒,在一巨石上研磨,太子问:老太太恁磨此棒作何用?老太曰:我磨绣花针,太子感叹!何时才能磨成针呢!老太太启示到:“铁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顿觉醒悟的太子,如梦初醒,知道是上神在点化自己,再回首老太太已经不见了,原来是南海大士观世音老母在度化太子。
一日夜,太子跑阳,心想,我并无凡心,为何跑阳,完了,看来我是修不成正果了,不如早回,行至山腰,见一老者,手捧一碗穀米直往下流。又赶一群羊往一间小屋里进,羊多容不下,羊又出来了。太子道:老人家,穀米和羊都容不下了,这是何因?老人启示到:谷多必溢,羊满自出啊!太子领悟,二次回山,正所谓,聪明人一点即破,湖涂人棒打不开。此观音二次度化。
四十年后六月初一,太子昏昏迷迷,记不起春夏秋冬,忘却了人间之事。忽听一女子直呼救命。太子听罢,心想,我脱离红尘,不问人间之事,。少顷,又呼救命,太子沉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奢。何乐不为呢,于是,手持七星宝剑奔向喊声处,原来是女子遭遇猛虎,太子赶走猛虎,女子获救,千恩万谢,并替太子理髮、更衣,又问太子家居何方?愿与太子结为夫妻。太子道:我乃修行之人,早已断绝人间情缘。女子还是献媚、缠磨。太子无动,随大怒,把剑指向女子,女子见状觅死,随将罗裙蒙面,一头扎进万丈深渊,此乃老母三次度化。
太子仰面长叹,天哪!苦苦静坐,怎落得如此结果!施即,双目一闭,载入了万丈深渊,只觉得耳旁冷风嗖嗖,身躯在空中飘悠,轻轻下坠,像落在棉花上一样,睁眼一看,五条真龙伸爪接定,拖住了太子。
施万谷聊表寸心,越三灾降服贵门
出皇宫修成玉体,入武当修就金身。
三个月重返旧地,怀红石寸土如金。
又曰: 六十年苦修行功德圆满,
归道武当炼就道家金身;
在天庭统领着二十四部,
是七星稳北斗执掌乾坤;
掌人间功德薄除恶扬善,
洒清风布细雨养育万民;
收瘟疫、驱邪魔、刬除病患,
天地尊万民敬武帝真君。
暑天南方炎热,北方凉爽,六月初一天,太子重返旧地乘凉,揉一把臭娘叶忆到前境,折根桢子木想起当年。
臭娘叶养育太子,故红石崖大圈的臭娘叶远近闻名,每逢採摘季节,漫山遍野人头攒动。臭娘叶、木兰菜是当地的土特产,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珍品。
红桢子木,又是一宝。勤劳的红石崖人用它做杴把、锄柄,再炎热的天,用它做柄从不烫手。另外用红桢木刺牛舌头可治疗牛结症。
古往今来,红石崖留下了许多的民迹,实乃名不虚传。为纪念安乐太子、今日之祖师。每年正月十二日当地民众、香客,举办庙会,进行各种文艺活动,活跃了当地人的文化生活。
红石崖人杰地灵、地大物博,千年柿子品种品种繁多,祖国药典记录的草药比比皆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区人民已有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改变山区人民的生活,绿化山林、拓宽道路。现如今交通可谓是四通八达,南门入口处有太澳高速和郑尧高速穿过,S325省道和县乡公路穿境而过,构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以瓦岗山为中轴,四面环山,九女峰、雾朵山、老婆寨一字排开,北面是汝州市开发的平王宋国家森林公园。老婆寨古有四门,四寺(今仍存)南门“雷音寺”、北门“天子坟寺”、东门“择沟寺”、西门“红石寺”。西门擂鼓台下,古名“天沟”,谷深峡窄,取名一线天,为一美景。
红石崖海拔高,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炎热夏季,最高气温比其他地区偏低五到七摄氏度,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由于祖师庙灵气所在,香火旺盛,各地善男信女不远千里来此朝拜祖师,每年的农曆三月三,六月初一也是朝拜祖师之日,朝山拜顶之人络绎不绝。
当地政府和人民,当以全新的姿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各界的投资者来红石崖开发宗教旅游事业。
红石崖人勤劳、朴实、诚恳、知恩、感恩。我们将以宽广的胸怀、全新的理念、热情的服务态度、最大的努力支持投资开发商,把红石崖建成一个集宗教观光、旅游踏青、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旅游胜地!
供稿人:李位淼
2012、1、8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