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还荆州》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首联叙描送别朋友出秦川,直接写“送”;颔联想像朋友将去的荆州风光,反衬别后自己的孤独,突出不捨;颈联想像朋友将行的途中情景,表达对别后朋友的牵挂;尾联感叹一别再难见,直接表达不捨之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送人还荆州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 作者:皇甫曾
原文
送人还荆州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作者简介
皇甫曾(723?—785),字孝常。行十六,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天宝十二载(753)进土。大曆初,宫殿中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南返,在湖州与皎然、颜真卿等联句唱和。后又官阳翟令。与兄冉齐名,俱工诗,时号“二皇甫。”《全唐诗》存诗48首,编为1卷。
鉴赏阅读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幺作用?(4分)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想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
诗人由眼前送别地的景物想到友人将要去的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详析:颔联“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可直译为:“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原句有点互文的意思,因此也可连起来翻译为:“眼前(秦川)的山水仿佛传递着楚地的春晓美景。”云梦、洞庭都指古代楚地,荆湘一带。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捨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