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母泉,曾名窦姑泉,位于济南市中区南部,青铜山顶部斗母泉村西首。《历城县誌》多有记载:“窦姑泉在大佛寺北顶”。泉水自岩壁岩孔流出,汇入石砌方池,清冽甘美,供村民饮用,蓄入封闭式水池,备播种浇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窦姑泉
- 地理位置:济南市中区南部
- 着名景点:大佛寺
- 别名:斗母泉
简介
斗母泉(窦姑泉) 在青铜山西北山阴,十六里河镇斗母泉村北崖下,邻近处有斗母庙。因水涌量大,俗称“大泉”。原名“窦姑泉”,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誌》和道光《济南府志》均着录,称“在大佛寺北顶”。清郝植恭亦称此泉为窦姑泉,将其列入《七十二泉记》。今斗母泉村的山之南麓,即大佛寺遗址。盖后来由“窦姑泉”谐音为“斗母泉”。泉水自岩壁圆洞流出,汇积于1991年棚盖起来的蓄水池内,常年不竭,为村民饮用水。池旁有连根同生的车梁木和刺楸古树,均为济南地区同类树种中的第一大树。 

史料记载
斗母泉亦称“窦姑泉”,位于十六里河镇青铜山北麓斗母泉村,泉自山半坡崖壁涌出,水流量大,常年涌流,故又称“大泉”。 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誌》和道光《济南府志》均着录,称“在大佛寺北顶”。清郝植恭亦称此泉为窦姑泉,将其列入《七十二泉记》。今斗母泉村的山之南麓,即大佛寺遗址。盖后来由“窦姑泉”谐音为“斗母泉”。现泉池半棚盖,长8米,宽5米,深4米,池水清澈,为斗母泉村民饮用水。泉边有两株形状奇特的大树,一株是刺楸,一株是车梁木,两棵树的根部盘曲连生,状如虬龙,均为济南同类树种中的第一大树。斗母泉海拔745米,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地势最高的泉。
旅游资源
斗母泉村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南部,沿二环南路东行30余华里处,全村依山而建,因为村内斗母宫有四季长流的斗母泉,而得村名。该村由碉堡峪、西坡、小泉、边庄、东坡、南圈、岭东(白花泉)、岭西(白花泉)、大泉9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280余人,耕地面积250余亩,人均耕地0.9亩,荒山面积7000余亩。
在7个自然村,东西5公里、南北3公里的範围内,散布有斗母泉、白花泉、南甘露泉、寄宝泉、小泉及以所在地命名的泉水14处,另有季节性泉水10多处,是济南市近郊泉水集中、山势优美、植被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斗母泉村有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斗母泉,其位于斗母泉村一处山崖畔,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最高泉。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五年重修。旺季三股泉水汩汩而出,因水流量大,又称“大泉”。泉水自岩壁岩孔流出,汇落方池,晶莹碧透,清冽甘美,村民们争相饮用。传说饮此泉水“治病保健”,泉周围“百米之内无虫”。在观泉饮水同时,游客还可以在此吃到地道的农家饭。青绿的山,甘冽的泉,可口的饭,纯朴的人,会让每个游客不虚此行。
自驾车路线
从二环南路与英雄山路交叉口向东约3.2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路南侧有“中国名酒市场”牌坊)路口向南(直至泉边均为水泥路),经兴隆二村村委会前行约4公里三岔路口(路边有黄色路标),走右侧道路,经涝坡村委会前行约500米小岔路口(路边有红色宣传牌“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利国利民利集体”),走右侧下坡道路,前行约200米,走一段约4.5公里的蜿蜒盘山路,经斗母泉村村委会前行约500米,路边即是斗母泉。
神奇泉水
斗母泉(窦姑泉),位于市中区斗母泉村北崖下,青铜山西北山阴,邻近处有斗母宫。因水涌量大,俗称“大泉”。原名“窦姑泉”,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誌》和道光《济南府志》均着录,称“在大佛寺北顶”。清郝植恭亦称此泉为窦姑泉,将其列入《七十二泉记》。泉水自岩壁圆洞流出,汇积于1991年棚盖起来的蓄水池内,常年不竭,为村民饮用水。
斗母泉泉池已被村民用石板砌起来,并安装了护栏,泉眼处接了一个龙头雕刻,清澈的泉水从龙口汩汩而出。泉眼上方有一块石碑,注明康熙十五年重修斗母泉,原碑记载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斗母泉很另类。泉水一般位于低洼处,这里海拔700多米,居然还能一年四季喷涌。当地村民说,趵突泉时常面临停喷的危险,斗母泉基本没有断过流。更难得的是,泉水上方生长了两株奇特的古树,其中一株为济南唯一的车梁木,另一株为济南最粗的刺楸树,两树在斗母泉边相依相伴500余年。
泉边的村子就是以这个泉而得名,斗母泉村只有200多口人,却包含了9个小自然村。几乎每个小村都靠着一眼泉水,村民孙先生说,他们因为靠着斗母泉,附近的村庄都通上了自来水,唯独他们村没搞引水工程,至今家家喝泉水。附近的居民认为,斗母泉水“治病保健”,将其奉为神水。
清澈的泉池旁边,挂了一个简陋的牌子,上面写着“池中神泉众人饮,洗手洗脚不文明,践踏龙头伤神灵,名泉保护心中印”。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着对泉水的热爱。
在斗母泉的下面,有一座道教建筑叫斗母宫。这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係,至今已经很难查证。在兴隆村一带,很多居民称“斗母泉”为“窦姑泉”,这是沿用了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中的称谓。
斗母泉相关
斗母泉位于斗母泉村外山崖畔,是济南新72名泉中所处位置最高的。崇祯、乾隆《历城县誌》和道光《济南府志》均有记载,清代《七十二泉记》中称“窦姑泉”。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此泉“在大佛寺北顶”,即锦绣川乡大佛寺北山顶。泉池修建于清代。旺季时三股泉水咕咕而出,自岩孔流出汇落方池,晶莹碧透,清冽甘美,为村民饮用水。传饮此泉水“治病保健”,泉“百米之内无 虫”。池北侧有1991年修建的封 闭式蓄水池,水盛时由池壁隙自动流出,形成天然小溪,缓缓北流。泉区有济南市最大的连根同生的车梁木和刺楸。其中,车梁木树龄500余年,胸径120厘米,树高13.6米,被收录在《济南市古树名木志》;刺楸树龄400余年,胸径72厘米,树高11.3米,是济南市保护最好的一株古树。泉东斗母宫,一进院落,三间大殿,青砖黑瓦,飞拱挑檐,殿内有王母圣像,壁上绘有彩画,1997年修复。
提示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十六里河镇斗母泉村西首
交通:(1)市区驾车沿经十路—八一立交桥—英雄山路—二环南路—兴隆镇路口向南—前行约5公里—岔路口右边下坡路—十六里河镇斗母泉村
(2)济南旅游汽车站(七里山汽车南站)济南—侯家庄客车(90分钟一班,票价3元),车程1小时左右。在涝坡庄下车,上山步行大约3小时到达山顶游览斗母泉。或者在涝坡庄乘坐私人计程车(大约30元)到达山顶游览斗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