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

(2020-01-21 11:57:30) 百科综合

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

一期工程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全长10.6公里,全线设高架宗关站、太平洋站、硚口路站、崇仁路站、利济北路站、友谊路站、循礼门站、大智路站、三阳路站、黄浦路站。

二期工程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分东西两段,正线全长18.25公里,其中西段工程从宗关至吴家山,长11.26公里设汉西一路、古田四路、古田三路、古田二路、古田一路、舵落口、额头湾、五环大道、东吴大道9座车站;东段工程由黄埔路至堤角,长6.99公里,设头道街、二七路、徐州新村、丹水池、新荣、堤角6座车站。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合用控制中心,并在古田新建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1座,在古田二路和二七路设主变电站。工程採用与1号线一期工程相同的标準与制式。工程採用採用B型车,4辆编组,设计最高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系统设计最大运输能力2.85万人次/小时。
市民乘轻轨可从堤角直达东西湖
轻轨二期工程(堤角一东西湖)通过国家专家组的全方位测评,计画于28日投入试运营,届时,市民乘轻轨可从堤角直达东西湖。
轻轨二期长18,7公里,由原一期工程(黄浦路一宗关)分别向东西两头延伸。西段从宗关到东西湖区的东吴大道,东段从黄浦路到堤角。二期通车后,武汉轻轨一号线全长达28.8公里。武汉捷运集团介绍,武汉轻轨一号线全线列车採用全自动驾驶功能,听从计算机指挥,可以无人驾驶;出发或遇相交轨道时,列车会自动选择方向;行驶中,列车按运营时刻表自动控制加减速,準点抵达各站;遇紧急情况,列车紧急剎车停在安全距离内;进站“定点”停车,自动对準站台划定的旅客上车线;跑到终点,列车自动折返。
相对于一期工程,二期在人性化程度上更进一步。
轻轨二期15个站点全部配建有公厕,男女分设有2—3个蹲位;每个站点都设计了脚踏车棚,车位总数达2000个,市民可方便地骑脚踏车到捷运站换乘。
此外,一期只有盲道和无障碍坡道,二期则在每个站增加了残疾人使用的垂直升降 电梯,直达乘轻轨的站台;二期有13个站点设计有广场或绿化节点,位于进出站口或站点过街天桥的上桥处;二期车辆是“鼓肚子”造型,坐车人感觉更宽敞;车轮上增由Ⅱ了防震装置,乘坐感觉更平稳,车辆之间的车钩设计了缓冲装置,遇突然剎车可将撞击的“副作用”减到最小;车轮上的吸音设计可以降噪9分贝,夜间行驶安静。
据悉,试运营期间,轻轨二期将安排上线列车18列,行车间距6分钟,运能9500人/小时,能满足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的需要。年内,还将增加上线列车数量,行车间距缩短到5分钟。

将延长至汉口北

即将全线通车的轻轨1号线,还将向新城区延伸——轻轨1号线终点站将由堤角延伸至汉口北市场群,明年底可望建成通车。
按初步设计方案,轻轨1号线延长线全程高架,长约7公里,在汉口北批发第一城服装市场设终点站汉口北站。轻轨1号线延长线通车后,汉口北市场群将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
今年,湖北省、武汉市领导多次视察调研汉口北地区,要求轻轨1号线延长线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底建成通车。
去年以来,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开业,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与中心城区的交通瓶颈开始显现。

票价

採用限时分段计价(每相邻两站之间为1个区间),起价1.5元,可乘坐6个区间,超过6个区间每3个区间收费0.5元(不足3个按3个算),收费全程5元)。使用“武汉通”、储值票的乘客可以享受8折优惠,老年储值票5折优惠(需与老年证同时使用)。

车站

金山大道站(预留站,未修建),东吴大道站,五环大道站,额头湾站,竹叶海站(施工中,未开通),舵落口站,古田一路站,古田二路站,古田三路站,古田四路站,汉西一路站,宗关站,太平洋站,硚口路站,崇仁路站,利济北路站,友谊路站,循礼门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原江汉路站,由于2号线经过此处,设循礼门站,且2号线设有江汉路站,在江汉路中段,为避免混淆,故更名),大智路站,三阳路站,黄浦路站,头道街站,二七路站,徐州新村站,丹水池站,新荣站,堤角站

国内首用柔性接触网

武汉轻轨列车使用了柔性接触网,以确保轻轨供电安全。据悉,这种供电方式在国内轻轨中尚属首次。
据了解,接触网一般分柔性、刚性两种。武汉轻轨採用了柔性接触网,它具有很好的弹性,能提供更稳定的电能,保证列车运行时的安全。
同时,供电钢轨带有750伏的高压电,特意採用下面裸露,其他三面绝缘,以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吸音隔声屏降噪音

轻轨通车后,沿线居民将不会受到噪音影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轻轨沿途的轨道两侧设定了吸音隔声屏,特别是在经过的居民区、医院等路段,隔音屏最高达到2米,且呈封闭状,能有效阻碍声音传播。
同时,轻轨全线採用弹性整体道床、无缝钢轨,并减少轨道接缝,使车轮柔和地接触钢轨,大大降低了震动。

“双迴路”供电系统

武汉轨道公司专家透露,武汉轻轨有两个独立电站输电,採用“双迴路”供电系统,即使遇到停电,也能保证其正常运营。
其供电硬体採用了双组变电站供电模式,即每条线由两个独立的主变电站供电,分别由不同的市属变电站输电。两个变电站可实现越区供电,如出现其中一个主变电站停电,系统将自动切换,由另一主变电站来担负全线的供电任务。
就算两个主变电站同时停电,也不会导致轻轨“失控”。轻轨的指挥系统,如调度电话、通讯系统等在停电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它们全部由蓄电池供电。指挥中心可迅速下达指令,通知司机、车站执行紧急疏散预案。

列车8年不用大修

武汉轨道公司负责人称,武汉轻轨列车整体採用全封闭结构,并配备了闪光地图、目的指示器、数位化信息系统、电动塞拉门等先进设备。
车体间由带装饰的贯通道连线,採用进口材料,若不出现重大意外,列车可保证8年无大修。此外,隔声、防水、隔噪等性能均达到欧洲标準。
武汉轻轨列车车体为国内首次採用的铝合金结构,强度高、耐腐蚀,适合武汉潮湿的气候,同时减轻车体重量1—2吨,提高了行驶速度。
司机室装备有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防护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列车的监控系统可随时监控列车设备的运转状态,并将状态反馈给控制中心。

体验“江城天路”

蜿蜒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即将全线运营的武汉轻轨1号线.以高架形式穿梭于汉口城区.平均高度相当于5层楼高.最高点达24米.因而有江城天路之称。23日上午.在武汉捷运集团组织下.各大媒体记者登上一列崭新的轻轨二期列车.对即将开通的轻轨1号线二期西段作了体验.零距离感受“江城天路”的风采。 列车很快到了一期终点宗关站.宗关站发车时间为ll:05,沿途所经车站虽然没有乘客上下,但列车仍然停车、开门、关门。11:20,列车抵达终点站东吴大道。据了解。从宗关到东吴大道近12公里.列车运行只花了15分钟。整车减重2.5t,不仅有利于节能降耗。也有利于减轻整车噪声。在二期列车车轮内还专门嵌入降噪阻尼环。车轮降噪声为9.17分贝,降噪效果明显。记者还注意到,凡二期工程附近有居民区的,轻轨桥粱均安装了隔音屏。 二期车辆车厢内人性化设计随处可见:增加了车厢中部的横扶手。方便站在中部的乘客;在司机室的拖车后部设定了残疾人轮椅停放区;每个车厢两端设定了播放滚动字梁的LED显示装置;车门上方设定了动态地图显示装置,动态显示列车到达的每一个站点;列车上安装了两通道列车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播放系统.乘客可同步收看电视台播出的节目:车厢和司机室均设定了360°的摄像头、紧急对话装置、紧急逃生锤和灭火器。 空调系统方面,选用了全封闭卧式涡旋压缩机.有效降低了整机高度,并且能自动进行多级能量调节製冷;空调机组不同于一期的两端布置方案,而是布置在车厢车顶。减少了送风距离,降低了送风压头。能有效降低空调机组噪音.同时保证製冷均匀;各座椅下均设定了电採暖装置,可提高冬季乘坐舒适性。 二期车辆还採用了数字模拟式混合制动系统和移动闭塞信号控制技术,具备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自动折返完善功能.达到B型车国内先进水平。 轻轨l号线一期车站由于建设时间旱,均未建厕所.乘客深感不便。故在二期车站建设时,每个站均配建厕所。 在该站,除了自动扶梯外,记者还发现了一处垂直电梯,专供残疾人轮椅乘坐。在站台上,铺设了盲道,方便盲人乘车。目前,一期车站也在进行改造,增加无障碍设备。 二期车站的导向标识系统也非常完善。乘客上下车、进出站均有标识指引。每个车站除告诉乘客当前车站站名外,也显示下一站即将到达的车站站名。车站LED显示装置还预告下一列车进站的时间。 二期工程从2007年7月正最开工,今年7月通车.总工期仅3年.由于拆迁困难,最后一个车站今年元月才完成拆迁,真正留给土建的施工时间很少;同时为了贯彻捷运加物业的战略,有物业开发的站点工程量大。这就导致部分车站装修工程不能在本月底完成.需适当延后。不过,这不会对市民乘坐轻轨造成大的影响。 至于竹叶海车站,是因为过去本没有此车站,去年8月才正式决定预留竹叶海车站.该站去年10月才施工,目前土建工程没有完工。

对接公交

轨道交通一号线将于28日全线运营,为解决轻轨与常规交通换乘难,昨日武汉市公交管理办决定,28日起6条公交线路改线与轻轨衔接。
据了解,公交衔接调整方案将分“三步走”。第一阶段主要依託现有公交场站和道路调整新辟25条,第二、三阶段则结合沿线道路及换乘枢纽建设情况实施。
为尊重市民出行习惯,让市民逐步适应轨道交通加常规公交的换乘出行方式,第一阶段公交线路调整将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在28日调整6条。拟新辟的线路基本集中在第二批次,届时将新辟线路通往轨道1号线两端点,即开通新线路将乘客输送到轨道东吴大道(东西湖方向)、新荣村(江岸二七方向)站点。而拟取消的线路,将根据实际客流情况在第二、第三批次中进行。
以下为6条与轻轨衔接的线路的新走向。
527路:去行马池中路、环湖中路、马池路、姑李路、姑嫂树路、唐家墩路、新华路、友谊路、京汉大道、前进一路、三民路、民族路、沿河大道、沿江大道:回行从三民路起改走友谊路、新华路,其他不变。
595路:由发展一村至武汉客运港。去行汉西路、发展大道、新华路、友谊路、京汉大道、前进一路、三民路、民族路、沿河大道、沿江大道;回行不走前进一路,其他不变。
604路:常青花园、常青路、红旗渠路、姑嫂树路、唐家墩路、建设大道、宝丰一路、硚口路、月湖桥、琴台大道。
716路:后湖大道、金桥大道、发展大道、黄孝河路、解放公园路、惠济路、澳门路、解放大道、硚口路、月湖桥、江城大道、汉阳大道、阳新路、拦江路。
711路:由武汉动物园至牛皮岭。沿途经动物园路、马沧湖路、汉阳大道、拦江路、晴川桥、友谊南路、中山大道、北京路、胜利街、三阳路、澳门路、三眼桥路、发展大道、姑嫂树路、后湖大道。
717路:新荣村客运站、后湖大道、百步亭小区、解放大道、长江二桥、和平大道、中山路、粮道街、中华路、临江大道、紫阳路、中山路、白沙洲大道、江国路;回行从紫阳路起改走解放路、民主路、中山路,其他不变。

酝酿16载 建设10年—武汉轻轨发展史

2000年4月,铁四院完成总体设计。12月,武汉轻轨一期工程开工。
2002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2003年1月,武汉交通1号线轻轨一期开始铺轨。
2003年5月,轻轨1号线一期铺就全程轨道,投资额19亿元。
2004年7月28日,武汉轻轨进入观光试运营,轻轨一期全长10.234公里,设站点10座。2007年6月25日,武汉轻轨1号线二期工程东段开工建设,西段开始铺设管道,为开工做前期準备。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覆,武汉市轻轨1号线二期全长18.448公里,全线高架,总投资51亿元。
2010年4月21日,轻轨1号线二期桥樑浇注成功,成为国内最长轻轨桥樑。
2010年6月,轻轨1号线二期铺轨完毕,正式成为国内最长轻轨。
2010年6月12日,轻轨1号线二期全线试车。轻轨1号线的最高时速可达到80公里,平均时速36.5公里。目前1号线一期运行时速为60至70公里。
2010年7月20日,轻轨1号线试运行。
2010年7月28日,轻轨1号线试运营。
该集团老捷运人介绍,以上十年大事记只是轻轨工程建设的历史,其酝酿及设计,应上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4年,武汉市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酝酿武汉轨道交通。
1992年10月,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公司)成立,编制《武汉市轻轨交通一号线首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跨出实质性一步。
1993年8月,北京市城建设计院编制了《武汉市轻轨交通一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4年6月,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对北京城建设计院的“一号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1998年11月,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武汉轻轨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综合规划》。
1999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2月,市轨道办委託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为一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单位。
由此可见,武汉轨道交通历史,远远不止10年,而是26年。

十年建设无重大事故

除了是国内最长的城内轻轨,武汉轻轨还被行业内人士称为最安全的重点建设工程。据市城建委安全站官员介绍,从2000年动工,到即将全线通车。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未发生过一例重大事故,创造了国内、省内重点工程安全施工的奇蹟。
有意思的是,轻轨上还建有国内唯一的陆上轻轨“彩虹桥”。这缘于轻轨建设中的两大难题:如何穿越长江二桥和江岸货场铁路上空?
长江二桥下的铁路,曾令轻轨穿越二桥的规划几易其稿。最终敲订的方案是下穿二桥,降低目前黄浦大街高度,从上到下形成二桥、轻轨、马路三层的格局。
目前,江岸货场仍在使用,轻轨越过铁路上方,中间不能架桥墩,只能架设超长跨度桥。其中两跨长50米,正中的一跨达105米,而武汉轻轨桥樑平均跨长仅为30米。这幺大跨度的桥樑,要保证其安全,不仅桥樑厚度比其他路段要厚近30厘米,上方还将修建钢拱,以分担桥樑巨大的压力。

超长轻轨将改变人们生活

中国管理科学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鬍润洲认为,作为武汉首条快速轨道交通,轻轨将大大改善沿线交通,对居民购房、消费、就业、就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出行难题解决之后,人们会选择轻轨两端房价较低的地段购房,给两端楼盘带来升值潜力;随之而来的将是沿线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居民到闹市区消费将产生明显的“钟摆式”客流;交通的时间成本降低后中,沿线的企业招聘将变得更容易;将有更多的市民涌向同济、协和等市内大医院,等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