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胡地恶劣的气候;称讚了友人的德才兼备,并颂扬了高仙芝出师的雄壮军威;还描述了古战场悽惨的景象,随后描写军中宴乐之盛;最后称慕友人获明主重用,自己才能低劣不堪大任,言辞间颇有自荐其才之意。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 作品别名: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使呈高开府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作者:岑参
作品原文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1
热海亘铁门2,火山赫金方3。
白草磨天涯4,湖沙莽茫茫5。
夫子佐戎幕6,其锋利如霜7。
中岁学兵符8,不能守文章9。
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10。
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11。
孟夏边候迟12,胡国草木长13。
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14。
都护新出师15,五月发军装16。
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17。
扬旗拂崑仑18,伐鼓震蒲昌19。
太白引官军20,天威临大荒21。
西望云似蛇22,戎夷知丧亡23。
浑驱大宛马24,系取楼兰王25。
曾到交河城26,风土断人肠。
寒驿远如点27,边烽互相望28。
赤亭多飘风29,鼓怒不可当30。
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31,鬼哭夹道傍。
地上多髑髅32,皆是古战场。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33。
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34。
红泪金烛盘35,娇歌艳新妆。
望君仰青冥36,短翮难可翔37。
苍然西郊道38,握手何慨慷3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 武威:即今甘肃武威。刘单判官:据《唐才子传·丘为传》:“天宝初,刘单榜进士。”《旧唐书·高仙芝传》中记高仙芝做安西行营节度使时,刘单曾做他帐下幕僚。判官,唐节度、观察、防御诸使,都有判官,是地方长官的僚属,佐理政事。行营:军队出征作战临时驻扎地。高开府:指高仙芝。《旧唐书·高仙芝传》记高仙芝,因边功“九载入朝,拜开府仪同三司”。开府,开府仪同三司简称,官阶一品,仪制同三公。
- 热海:《新唐书·西域传》:“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东曰热海,地寒不冻。”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亘:横亘。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北部。赫:照红。金方:西方。五行方位配置,西方属金。
- 白草:又称芨芨草,为西域所产牧草,生沙土荒漠中,茎坚韧高大,熟时呈白色。磨:接近,指草原一望无际,至于天边交际处。
- 胡沙:胡地沙漠。奔茫茫:此处指沙漠绵延向前,白茫茫似无尽头。
- 夫子:对刘单的尊称。戎幕:幕府。
- 利如霜:剑锋利锐,且洁净清白。
- 中岁:中年。兵符:兵书。《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
- 守文章:指安于笔墨诗书生活。
- 立身:树立己身。《古诗十九首》:“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为出仕,藏为退隐。
- 越乡:远离家乡。
-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阴曆四月。边候:边地气候。
- 胡国:胡地,指边塞。
- 超夕阳:更在夕阳之西。
-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 军装:整装待发的军队。
- 错落:纷披交错。黄金光:指铠甲兵器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光芒。
- 扬旗:飘扬的战旗。崑仑:崑仑山。此处与下之蒲昌,战场位置皆不必作实。
- 蒲昌:即今新疆罗布泊。
- 太白:太白金星,一名启明星。传说太白星主杀伐。《汉书·天文志》:“太白,兵象也。······出则兵出,入则兵入,象太白吉,反之凶。”太白引官军,是为吉象。
- 天威:指皇帝的威严,天朝的威严。大荒:极其荒远之地。
- 云似蛇:《初学记》卷一《兵书类》:“有云如丹蛇随星后,大战杀将。”此为古代天文占象术。
- 戎夷:犬戎、夷狄,对西边少数民族的蔑称。
- 浑:全。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北通康居,西南临大月氏,以盛产马着名。
-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汉武帝时曾俘其王。
- 交河城: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 塞驿:边塞官驿。
- 边烽:边塞烽火台,用以报警的土堡哨所。
- 赤亭:即赤亭守捉。《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飘风:旋风。
- 鼓怒:暴怒,指狂风大作之状。
- 天萧条:指天高远肃明。
- 髑髅(dú lóu):死人骨,此指战场尸体狼藉,横尸遍野。
- 月苍苍:月色灰白惨澹之状。
- 羽觞(shāng):两侧有耳似翼的酒器。
- 红泪:红烛之泪。
- 君:指刘单。青冥:天。
- 短翮(hé):短的羽翅。岑参喻比自己才能短疏。
- 苍然:苍茫渺远的样子。西郊:武威城西。
- 慨慷: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白话译文
热海横贯铁门边防,火山巍巍挺立西方,
无边白草远接天边,漫浸黄沙迷迷茫茫。
为友如今身在幕府,才如锋刃锐利如霜。
中年以来投笔从戎,不再终日攻读文章。
功名业绩及时取得,立身行事合宜得当。
身为男儿心怀忠义,驰驱万里远别家乡。
遥遥边塞夏日来迟,西北异乡草木初长。
策马宾士赛如飞乌,奔向天边越过夕阳。
安西部护牢兵出师,五月初夏刚发军装,
出征战士数以万计,盔甲刀枪闪闪发光!
军旗飘飘持过崑仑,战鼓声声震动蒲昌,
太白金星引导大军,天子神威光照大荒。
西望敌军云气如蛇,想那须改必将败亡,
官军追捕大宛良马,神兵俘虏楼兰国王!
想我昔日曾去交河,景象凄凉令人断肠,
塞上释站远如果点,迫地烽烟送逞相望。
赤亭要塞暴风阵阵,如狂如恕势不可当,
路上常常断绝行人,风卷沙石到处飞扬。
夜空寂寂天色萧条,风如鬼叫响在道旁,
可怜地上枯骨满目,此处原是昔日战场。
置酒高堂送君远行,边城夜空月色迷茫;
军中宰牛犒劳军士,堂上排宴酒影杯光。
金制烛盘插上红蜡,上上下下摆满大堂,
歌声娇娇飘出窗外,美女翩翩舞动新妆。
切望为发展翅青天,惜我翅短难以高翔。
城西郊外握手送别,感触万千心事茫茫!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单赴军前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大体分为四层。诗的开头四句写安西一带自然风光。遥遥“热海”,巍巍“火山”,无边“白草”,茫茫“胡沙”,构成无比辽阔壮美的边塞图景。四句全用对句,语势整齐劲健,节奏铿锵有力,不仅用这特殊环境烘託了刘单判官及出征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而且以其雄健的气势笼罩全篇。在这样一幅背景下,推出了刘单判官这一人物对他进行热情讚扬。讚扬他在幕府中表现出的杰出才能,从戎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精神。以上是第一层,照应题目“赴安西”,讚扬刘单判官。
以下第二层照应题目“呈高开府”盛讚高仙芝率军出师的声威并预言其必获全胜。“孟夏”四句所勾划的环境,既是刘单即将赴边的环境,也是高仙芝出师的环境。其中“马疾”和“天穷”三句写赴边的紧张与遥远,渲染出师的气氛。这四句用景物描写杯叙述中铺垫一下;“都护”以下几句写高仙芝出征情景,以夸张的浪漫的笔法写出师时威武雄壮的气势,其中所用“二百万”、“黄金光”、“扬旗”、“伐鼓”、“拂”、“震”等等词语,都加强着这种气势,这对部队统帅高仙芝自然也是一种委婉的讚扬。“西望”四句构想胜利场面,预言此次出师必获大捷,充满昂扬豪迈的激情。
“曾到交河郡”以下十二句为第三层,追忆自己边庭所见。先用“断人肠”来总括边庭印象,然后逐层分述:“塞驿”两句写亭堠相望,干戈未息;“赤亭”四句通过“风”这一事物写塞外苦寒;“夜静”四句写古战场凄凉萧条。由于诗人对边地生活有切身体验,以上描写均十分真切,其中流露着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客观上反映出频繁的征战给人民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这便是刘单即将奔赴的环境,也是高仙芝辗转征战的环境,这种环境暗示着边塞生活的艰辛。
诗的最后一层写送别。先写宴会场面,气氛的热烈和欢快映出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士们的激动和乐观。最后扣应题目“送”字写慷慨握别,仰慕之情中包含着深深的慰勉。
这篇作品凡五十句,是一篇规模较大的五言古诗,它多方面地展示了边塞征战生活的生动画面,充满豪迈慷慨的情调。在结构上,这篇作品于叙述中时以景物描写来作渲染铺垫,使全诗既气势流贯,又舒缓有致,内容丰富而写来从容不迫。在语言上,这篇作品与高适《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呈河西陇右幕下诸公》《送浑将军出塞》等边塞诗一样,虽为古诗而时用偶句,如“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扬旗拂崑仑,伐鼓展蒲昌”,“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等等,这些偶句,音节铿锵,如坚实的骨架,支撑于诗篇之中,使全诗如流水,既气势流蕩,又跳跃奔放。
名家评价
辽宁师範大学教授高光复:全诗张弛有度,洒脱奔放而合于节,有粗笔有细描,有大背景的渲染夸张,有小细部的谨雕慎琢,多种环境氛围的描写,如边塞壮丽风光、战场的宏大悲壮及阴森惨烈,军帐中的轻歌曼舞,显示出诗人驾驭多种艺术风格的高超技艺。行文挥洒自如,气势奔放,峻健浑郁,激昂慷慨,声情并茂,风骨端翔,已显出岑参边塞诗的本色。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其诗长于七言歌行。所作题材广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