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轨电车大汉阳有轨电车T6线路,于2014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5月31日试跑,2017年7月28日通车。属于湖北省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
光谷有轨电车T1、T2两条有轨电车线路于2018年1月18日通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汉有轨电车
- 外文名:Wuhan Tram
- 开通日期:2017年7月28日
- 轨道类型:城市有轨电车系统
- 所属地区:湖北武汉市
- 运营路线:3条
- 运营里程:52.8km
- 车站数量:72座
- 报站语言:汉语、英语
- 票价区间:2元/人次
- 最高时速:70公里每小时
武汉有轨电车系列
大汉阳地区是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区、汉南区、汉阳区,拟建设T1线、T2线、T6线、T8等四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运营长度63.4公里。T1线路预计于2016年12月底通车,其中车轮广场站与已开通的武汉捷运3号线沌阳大道站换乘。

施工地点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西起于黄陵,东至体育中心北站,总长为20.038公里。
位于光谷地区的T1、T2两条有轨电车线路计画今年年底开通。其中T1线路全长16.86公里,起于光谷步行街珞雄路站,止于光谷大道光谷芯中心站。全线设车站23座,总投资36.96亿元。
T2线全长19.592公里,起于汤逊湖武鹹城铁站,止于未来科技城九峰一路停车场。共设车站25座,总投资31.11亿元。

T6有轨电车最快2016年10月份开通试运营。T6有轨电车线路东起沌阳大道郭徐岭广场与3号线捷运对接,西至军山官莲湖东侧,全长近16.8公里,设站23座,贯通大汉阳片区。
本车採用的是南车株洲公司生产的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不需要辫子充电,也不需要轨道供电,只需途经每个车站时花15秒为电车超级电容充电即可,平时在运营过程中轨道不带电,安全性更高。“一列列车最多由4节车厢组成,装400人是没有问题的。”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向生产商预订了21列有轨电车。武汉订製的这批有轨电车长度超过36米,是国内目前最长的有轨电车,4节编组,最大载客量368人,最高运行速度70km/h。
此前武汉市并没有有轨电车的运营经验,这位负责人表示,运营公司将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公交集团合资组建,其中武汉市公交集团将出资80%的组建资金,运营公司将负责经开区内的有轨电车运营,目前运营方案正在制定中。
大汉阳线路

根据大汉阳公共运输的总体规划,到2030年,大汉阳地区的有轨电车线网将达到14条,设车站277座,总长214公里,贯通汉阳、武汉开发区、蔡甸、汉南,其中2017年前将开建4条线路,包括T6线(沌阳大道-军山黄陵)、T1线(体育中心-军山)、T2线(碧湖路-沌口路)、T8线一期(军山-纱帽)。10月即将开通试运营的就是其中的T6线。
位于光谷地区的T1、T2两条有轨电车线路计画今年年底开通。其中T1线路全长15.824公里,起于光谷步行街珞雄路站,止于光谷大道光谷芯中心站。全线设车站23座,总投资36.96亿元。
T2线全长19.592公里,起于汤逊湖武鹹城铁站,止于未来科技城九峰一路停车场。共设车站25座,总投资31.11亿元。
5月31日,武汉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路段试跑,百余市民代表“尝鲜”试乘了“车都工匠号”有轨电车。作为武汉乃至华中地区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该线路将于今年底试运行。该线路全长约16.8公里,设车站23座(含预留站1座),起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官莲湖路止于沌阳大道车轮广场,并在此与捷运3号线换乘,投资约26亿元。
大汉阳有轨电车
武汉市大汉阳有轨电车T6线路,于2014年11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28日建成通车。
车都工匠号
大汉阳地区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车辆“车都工匠号”试跑现场看到,“车都工匠号”外形底色为白色,橙色的肩带线条贯穿车身首尾。“这样的外观设计反映了大汉阳地区精緻秀美的环境特色,表现了大汉阳地区工业为支柱的地区特徵,整体造型现代、流畅。”武汉车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说,“车都工匠号”为100%低地板车辆,普通乘客抬脚即可上下车,使用轮椅的特殊人士也可无障碍出行,十分方便、舒适。在技术上,採用自主研发、国内领先的超级电容储能技术,以车载超级电容储能元件供电,在车辆进站后利用乘客上下车时间即可完成充电,全线无接触网运行,具有快充快放特点。“类似于‘短跑运动员’,非常适合城市运行”。
武汉开发区现代有轨电车命名为“车都工匠号”,武汉车都轨道交通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一命名有深刻用意。“一方面体现武汉开发区以汽车、电子电器製造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激励我们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不断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为开发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车都工匠号”后续的部分车辆将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武汉基地生产,实现武汉本地化生产製造,充分发挥武汉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特殊照顾
39个路口均设有智慧型交通系统,通行享受一路“绿灯”
据了解,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沿线有39个路口,由于有轨电车在路面运行,与其他社会车辆都是同步的,如何能够保证有轨电车优先通行,这些就有赖于智慧型交通手段了。
“大汉阳地区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将採用智慧型交通系统控制有轨电车的优先权,由路口感应环线和视频检测器、智慧型交通信号机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按照相交路段的道路等级,确保有轨电车在不大幅影响交叉口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给予绿灯‘放行’,优先通过路口。”武汉车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信号系统负责人介绍。
目前,试验线39个路口均考虑了设定智慧型交通系统,具备条件的路口已开始施工。
车辆基地盖公租房,华中地区尚属首次
位于黄陵官莲湖东侧的车辆基地,是“车都工匠号”停靠的“港湾”,也是进行检修和维护的专用场所,占地面积约12.7万平方米。
为顺应国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趋势,在经过细緻的市场需求调查及充分论证后,确定了在车辆基地运用库上方建设公租房,这种形式的综合开发在华中地区尚属首次。
一期建设的内容包括6栋公租房建筑、机动车库、上平台坡道及平台间连廊,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未来极有可能利用联合检修库上方及车辆基地前方白地进行商业开发,并与一期开发的公租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住综合体,为周边企业提供租金较低的住房和较好的商业环境。项目计画年内开工建设。
有轨电车桥樑跨国家级干线高速,为世界首座
据了解,试验线有轨电车专用桥樑——凤凰桥跨越了京珠高速公路,是世界首座跨国家级干线高速公路的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桥樑。凤凰桥位于武汉开发区军山街凤凰大道北侧,桥樑全长395米,最大纵坡4.0%,连续跨越京港澳高速公路主动脉和凤凰一路、朱山四路两条市政道路。施工方介绍,由于跨越高速公路,桥樑施工难度极大,“桥下高速公路车辆高速驶过,上面施工一点东西都不能掉下去,必须小心翼翼”。为此,施工方在桥樑两端採取现浇连续箱梁工艺,在中间跨高速公路的150米,使用钢箱梁及顶推工艺施工,一点一点地往前推进,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试验线计画年底通车试运行,成立专门公司运营
试验线工程由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试验线的后官湖大道段,是整个工程的重点、难点,沿线企业、社区、交叉路口众多,既要保证避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还要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同时还要按照时间节点保证进度,只能阶段性、局部性地进行施工。
另外,车辆基地融合了土建、轨道、设备安装、供电、通信、信号等多个专业,多支施工作业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专业交叉施工,这对现场管理和施工组织要求极高。
目前,试验线正线土建工程完成了约80%,轨道铺设完成过半,官莲湖车辆基地综合楼、运用库、联合检修库等主要建筑均已全部完成封顶,进入内部装修和管线、设备安装阶段。试验线计画于今年底通车试运行,并由项目业主单位武汉车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与武汉公交集团合资成立有轨电车运营公司,负责武汉开发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的运营及管理。
线路走向
大汉阳有轨电车T6线路全长16.852公里,起于武汉市黄陵官莲湖,沿凤凰大道、朱薛路、全力三路、后官湖大道、车城西路、沌阳大道走行,终点位于沌阳大道与东风交叉口前。本线终点站车轮广场站分别与在建武汉捷运3 号线沌阳大道站换乘。
本工程共设车站 25 座(预留车站1 座)。其中岛式车站1 座,错开岛式车站8 座,对称侧式车站7 座(含预留1 座),错开侧式车站9 座。系统相关设备需要考虑满足室外环境的需要。本工程全线设定官莲湖车辆段一座(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内设车辆运用整备、月检和架大修设施及必要的配备办公、生活房屋。
(主词条:大汉阳有轨电车)
光谷有轨电车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T1、T2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首次公布在建的两条有轨电车的运营路线,这两条分别名为T1、T2试验线的有轨电车(光谷有轨电车),于2018年1月18日开通运营。至2018年,日均可运送10万人次客流。
T1线路由一段单环线和一段双线组成,单环线经关山大道、珞瑜路、珞雄路、步行街北路围合而成,线路长度为2.414公里,设站5座;双线起于关山大道东侧,沿三环线南侧、光谷一路路中、光谷大道北侧走行,终点位于光谷大道北侧芯中心站,在高新六路设定流芳车辆基地。
T1线与2号线南延线在华中科技大学站、省中医院站、光谷大道站等三个站点换乘,与11号线在雄楚大道站换乘,与规划的13号线在关山大道南湖大道站换乘。
T2线沿天恆路、大学园路、三环线、武黄高速、神墩五路、光谷七路、九峰一路走行,终点位于珊瑚北路以东、九峰一路以北。T2线线上路起点与武鹹城铁车站及规划的9号线形成换乘,在三环线光谷大道路口与2号线南延线换乘,在武黄高速光谷五路路口与规划的19号线形成换乘,在光谷七路-高新大道路口与11号线换乘。
据介绍,T1、T2在三环线关山大道及光谷一路路口,将分别形成2个交叉口,可方便乘客在此换乘,可从2条线路的4个起始站点中的任意一点顺利抵达另外3个点,并形成6条总里程达到101.5公里的运营线:光谷广场至未来科技城,里程23公里;光谷广场至光谷芯中心,里程16公里;光谷广场至汤逊湖城铁站,里程10公里;汤逊湖城铁站至未来科技城,里程19公里;汤逊湖城铁站至光谷芯中心,里程13.5公里;光谷芯中心至未来科技城,里程20公里。
据预测,有轨电车建成后,将成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骨干公共运输工具。到2018年,T1线全日客流量将达到6.68万人次,发车频率4.5分钟;T2线全日客流量将达到3.24万人次,发车频率6分钟,有轨电车,每列载客300人,票价比捷运便宜、比公车稍贵。

线路概况
光谷有轨电车T1示範线:北起珞喻路华中大站,南至光谷芯中心站(一期终点为光谷一路捷运佛祖岭站),全长16.8km,共设车站22座,一期设站17座。线路沿珞瑜路、珞雄路、利嘉中路、关山大道、三环线、光谷一路、光谷大道布置,在“三环线当代国际花园站~三环线工程大学站”3站2区间与T2线共线运营,共线里程2.526km。
光谷有轨电车T2示範线:西起三园路汤逊湖城铁站,东至九峰一路光谷植物园站,全长19.6km,共设车站25座(含共线段3座)。线路沿三园路、大学园路、武黄高速、神墩五路、光谷七路、九峰一路布置。
T1线北起光谷步行街,南至光谷芯中心,覆盖南北向成熟区;T2线西起汤逊湖城铁站,东至未来科技城,覆盖东西向引领区。
创新设计:6大交路
传说中的把2条线跑出“6种组合”。
光谷有轨电车T1、T2示範线,呈东西、南北走向,纵横大光谷,助力高新区“东扩南进”。
T1、T2两条线,经统筹最佳化创新设计,在三环线设定大、小三通立交,使“2条线变6条线”,在投资总额基本不增加基础上,运营里程由36公里变为102公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全国独树一帜。

专用信号灯
智慧型系统是在有轨电车沿线路口的轨道上,装上感应线圈。当有轨电车快到路口时,会通过感应线圈传递给路口的控制柜,在距路口二三十米远处,还设有有轨电车专用信号灯。为明显区分于社会车辆的红绿灯,光谷有轨电车信号灯为“蓝、黄、白”三色。有轨电车的专用信号灯,白灯亮时表示可以通行;蓝灯亮时,禁止通行;黄灯亮表示侧向通行,包括左转、右转。
在社会车辆少的路口,将保证有轨电车绝对优先,有轨电车要到路口时,社会车辆的红绿灯就变红,不让社会车辆走,有轨电车的灯变白,可以行驶;在社会车辆多的路口,保证其相对优先,儘量让有轨电车先行驶,社会车辆放得慢一些。具体哪些路口绝对优先或相对优先,还有待与交管部门商定。
目前,有轨电车T1、T2线智慧型交通系统正在进行光谷一路和光谷七路沿线路口的管线预埋工作,其他路段也将陆续展开施工。
线路
光谷地区有轨电车T1线路全长15.824公里,起于光谷步行街珞雄路站,止于光谷大道光谷芯中心站,其中T1、T2线在三环线南侧(关山大道-光谷大道)形成互通高架共线段979米,全线共设车站23座,总投资36.96亿元。
T1线路由一段单环线和一段双线组成,单环线经关山大道、珞瑜路、珞雄路、步行街北路围合而成,线路长度为2.414公里,设站5座;双线起于关山大道东侧,沿三环线南侧、光谷一路路中、光谷大道北侧走行,终点位于光谷大道北侧芯中心站,在高新六路设定流芳车辆基地。
此外,T1线与2号线南延线在华中科技大学站、省中医院站、光谷大道站等三个站点换乘,与11号线在雄楚大道站换乘,与规划的13号线在关山大道南湖大道站换乘。
有轨电车T2线全长19.592公里,起于汤逊湖武鹹城铁站,止于未来科技城九峰一路停车场,共设车站25座,总投资31.11亿元。T2线沿天恆路、大学园路、三环线、武黄高速、神墩五路、光谷七路、九峰一路走行,终点位于珊瑚北路以东、九峰一路以北。
T2线线上路起点与武鹹城铁车站及规划的9号线形成换乘,在三环线光谷大道路口与2号线南延线换乘,在武黄高速光谷五路路口与规划的19号线形成换乘,在光谷七路-高新大道路口与11号线换乘。
T2线开通初期,预计2018年日客流量可达3.24万人次。
(主词条:光谷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