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西夏区

(2020-06-08 05:05:08) 百科综合
西夏区

西夏区

西夏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银川市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05°49′~106°18′,北纬38°08′~38°52′。西夏区东起包兰铁路,西至贺兰山口轴线(宁蒙界),南临永宁县,北接贺兰县,总面积1129.3平方公里,是银川市三个市辖区中面积最大的。西夏区辖2个镇、7个街道。截至2013年,西夏区共有24万人。2013年,西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8亿元。西夏区境内分布有拜寺口双塔、滚钟口、贺兰山岩画景区、西夏王陵等景点景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西夏区
  • 外文名称:Xixia district
  • 别名:新市区、新城区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 下辖地区:7个街道、2个镇
  • 政府驻地:怀远东路285号
  • 电话区号:0951
  • 邮政区码:750001
  • 地理位置:银川市西部
  • 面积:1129.3平方公里
  • 人口:24万人(2013年)
  • 方言:银川话
  • 气候条件:中温带乾旱气候区
  • 着名景点: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贺兰山滚钟口、拜寺口双塔
  • 机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
  • 火车站:银川火车站
  • 车牌代码:宁A
  • 行政代码:640105
  • 区委书记:刘虹 
  • 区长候选人:张建兵 

建制沿革

夏、商、周三代,今银川市西夏区属雍州地域,戎、狄诸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此游牧繁息。
西夏区西夏区
先秦时期今银川市西夏区为匈奴部落游牧之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全国分为36郡,但今银川市西夏区仍属匈奴部落游牧地区。
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今银川市西夏区属北地郡廉县辖地,属朔方郡。孺子初始元年(8年)今银川市西夏区形式上属新莽政权。东汉建立后,北地郡治由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移至富平县,今银川市西夏区属其管辖,属北地郡所辖廉县。
东汉延康元年(219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国,东汉灭亡,今银川市西夏区为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羌族部众驻牧之地。
东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建大夏政权。大夏真兴八年(424年)将饮汗城(今银川市东)改建为丽子园,今银川市西夏区属大夏政权控制。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焘进攻大夏,立怀远县(治丽子园),今银川市西夏区属之。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设定薄骨律镇,今银川市西夏区为薄骨律镇辖地。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今银川市西夏区改属灵州。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以大夏时的丽子园设定怀远郡、怀远县,郡县同治,隶属灵州。今银川市西夏区隶属怀远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遂废怀远郡,今银川市西夏区属灵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并州为郡,逐设定灵武郡,仍为灵州,今银川市西夏区归灵武郡怀远县。
唐初改郡为州,遂改灵武郡为灵州,今银川市西夏区境属灵州怀远县。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在怀远县西北20公里处设定新堡(原名为千金堡),堡址疑在今西夏地区南梁农场附近。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今银川地区形式上属北宋所辖,实则为党项族等部众牧猎地区。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怀远等黄河河外5镇,今银川市西夏区为拓跋党项族部众占据。
元至元八年(1271年)三月,元廷置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今银川市西夏区属之。次年又改中兴行尚书省为行中书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三月,元廷改中兴路为宁夏路总管府,是“宁夏”地名之始。今银川市西夏区归宁夏路总管府中兴州怀远县管辖。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改宁夏府路为宁夏府,今银川市西夏区归其管辖。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蒙古贵族鞑靼、瓦剌扰掠,明廷废宁夏府,徙军民于关陕地区,包括今银川市西夏区在内的宁夏北部大部地区成为空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廷置宁夏卫,今银川市西夏区属之。明建文四年(1402年),复置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右屯卫,辖屯堡18个,部分屯堡分布于今银川市西夏区。明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复置宁夏卫。
清顺治二年(1645年),陕西三边总督李化熙降清,今银川地区归清朝管辖。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清廷改宁夏卫为宁夏府,设宁夏、宁朔2县,今银川市西夏区隶属宁朔县管辖。
中华民国18年(1929年)1月,宁夏正式建省,今银川市西夏区归宁夏省所辖。同年4月13日,马仲英率部过贺兰山攻占宁朔县城。
中华民国23年(1934年)2月25日,孙殿英部攻占宁朔县大部地区。
中华民国33年(1944年)4月11日,宁夏省政府在宁夏省城设定银川市。
中华民国34年(1945年)1月9日,宁夏省城正式定名为银川市。
1949年09月24日,新城解放。
1949年09月28日,永宁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城地区为永宁县第七区。
1951年06月01日永宁县第四区、第五区划归银川市管辖,改为银川市第五区、第六区,新城为第五区第一乡,时称银川市第五区、第六区为“两郊区”。
1954年01月,银川市委、政府决定,将银川4个区合併为2个区,将第五区改为第三区,亦称新城区(西夏区),五区新城乡称为三区新城乡。
1961年01月,银川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成立新城区(银川市属县级区),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国函〔2002〕95号)批覆同意调整银川市市辖区行政区划: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设立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和兴庆区。将原新城区的朔方路、文昌路、北京西路、西花园路、宁华路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新设立的西夏区管辖;将原新城区的铁东、新城东街2个街道办事处划给新设立的金凤区管辖。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宁政函〔2016〕82号)批覆同意设立怀远路街道。

行政区划

2016年,西夏区辖7个街道、2个镇:西花园路街道、北京西路街道、文昌路街道、朔方路街道、宁华路街道、贺兰山西路街道、怀远路街道、兴泾镇、镇北堡镇。
西夏区西夏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夏区地处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05°49′~106°18′,北纬38°08′~38°52′。西夏区西至贺兰山分水岭,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与金凤区为邻,南北分别与永宁县和贺兰县相连,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夏区地貌属宁夏北部平原和山地地貌区,由贺兰山山地和银川平原,由贺兰山山地和银川平原两个地貌分区组成。银川平原又分为贺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黄河沖积平原两个地貌区。西山东川、西乾渠、新开渠、良田渠等绕境,湖沼镶嵌,是西夏区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徵。
贺兰山贺兰山

气候

西夏区属中温带乾旱气候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和西风环流影响,天气系统也多来自西边。同时又是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风带来水气,冬季西北季风带来乾冷的空气。西夏区气候的基本特徵是:冬寒夏暑,春季多风沙,秋季雨集中;春迟、夏短、秋早、冬长。西夏区气候乾燥,晴天多,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量为14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9.6小时,日照率为69%。西夏区气温平均年较差在32℃左右,全年平均气温较差为13.1℃。西夏区无霜期较短,最长无霜期177天,最短无霜期129天。西夏区降水较少,1990年后,年降水量介于99.7-233.1毫米之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583.2毫米。
西夏区西夏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06年,西夏区境内的贺兰山段储藏的矿产种类有能源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筑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等5大类21个品种。其中主要有煤矿、赤铁矿、溶剂白云岩、溶剂硅石、溶剂石灰岩、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此外,西夏区还有食盐、芒硝、砖瓦黏土及天然建材风积沙、细沙矿层、石材、石膏等矿产资源。

植物资源

西夏区天然林分布于贺兰山区。截至2006年,贺兰山区共有天然次生林2.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0.3%,其中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林12227.4公顷,山榆、山杏等灌木林3865.2公顷,疏林面积7998.74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75.6立方米。除贺兰山区天然林外,西夏区还有林地面积92010亩,覆盖率26%,公益林面积47962亩,经济林面积44048亩。
截至2006年,贺兰山共有野生维管植物665种,隶属81科381属,其中种子植物约有652种,分属72科308属。西夏区药用植物主要有银杏、大黄、麻黄、黄芪、甘草、柴胡、益母草、玉竹、远志、肉苁蓉等4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有枸杞、甘草、银柴胡、锁阳、党参、黄芪、大黄等。西夏区境内的贺兰山中段,分布有5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豆科常绿灌木,也是旱生荒漠区唯一的常绿强旱生植物。

动物资源

截至2006年,贺兰山有陆栖脊椎动物182种及亚种,畜类51种,鸟类约120种。西夏区有主要经济动物80种,其中鸟类40种,畜类1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鱼类近10种。西夏区鱼类主要有鲤鱼、青鱼、鲫鱼、白鲢、鲶鱼、草鱼、鸽子鱼等。西夏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多达3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游隼、白尾海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天鹅、小天鹅、鸢、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兀鹫、秃鹫、胡兀鹫、鹗、猪隼、红隼、雕号鸟、纵纹腹小鹗、长耳小鹗、蓝马鸡、灰鹤、蓑羽鹤、大鸨、小鸨、石貂、兔狲、猞猁、马鹿、马麝、盘羊等。
西夏区国家级保护动物名表西夏区国家级保护动物名表

水资源

西夏区有黄河、农渠、山泉、降水4类,地表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农渠主要有唐徕、汉延、西乾渠及配套乾支、支斗渠,年引进水量18.2亿立方米。贺兰山诸口常年泉水不断,年涌水量约0.09亿立方米,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除蒸发渗流的降水量外,能产生的径流多年平均水量约0.19亿立方米。
截至2006年,西夏区地下水资源为2.73亿立方米,水质良好,污染不明显,pH值在7~8之间,总硬度小于250毫克/升,含盐量0.01%~0.2%之间。区内地下水资源可分为山前倾斜和引黄灌溉区两部分,山前倾斜平原可补给0.04亿立方米,引黄灌区可补给2.65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西夏区常住总人口35.60万人,增长1.1%。其中城镇人口32.07万人,乡村人口3.5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14‰,死亡率为4.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6‰。

民族

西夏区境内居住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俄罗斯族、土族、苗族、瑶族、侗族、彝族、朝鲜族、东乡族、撒拉族、布依族、土家族、纳西族、白族、壮族、黎族、畲族、维吾尔族、毛南族、锡伯族、裕固族、高山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哈尼族、羌族、傈僳族、水族、赫哲族和哈萨克族等44个民族。

政治

刘虹:书记
张建兵:副书记,区长候选人
党 成: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公铁物流中心主任
李 亮:常委、公安分局局长
马黎刚:常委、副区长(挂职)
李永仁:常委、人武部政委
杨爱军: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
杨 晨:常委、宣传部长
路爱宁:常委、组织部长
贺满庭:常委、统战部长
邵中宏:常委、兴泾镇党委书记
谢乐军:常委、副区长(挂职)

经济

综述

2013年,西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2.27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77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24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26亿元,同比增长1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903元,比上年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为2.6:53.3:44.4。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7%,衣着类上涨2.6%,医疗保健上涨2.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居住类和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3.6%,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8%。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西夏区上报固定资产投资107.51亿元(不含厅局项目及农户投资,下同)。按投资主体分,国有经济投资41.9亿元,下降18.45%;非国有经济投资65.61亿元,增长10.44%。按投资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3亿元,比上年下降55.42%;第二产业投资48.5亿元,下降13.9%;第三产业投资56.02亿元,增长1.3%。

第一产业

2016年,西夏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
全年小麦播种面积0.04万公顷,减少33%。蔬菜播种面积0.06万公顷,增长20%。园林水果播种面积0.30万公顷。增长50%。全年粮食产量12.13万吨,增产3.4%;其中小麦产量0.24万吨,减产22.5%。蔬菜产量3.66万吨,增长30.2%;园林水果3.17万吨,增产13.2%。

第二产业

2016年,西夏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55亿元,下降1.3%,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增加值102.23亿元,增长0.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5.88亿元,下降4.3%;重工业增加值99.67亿元,下降1.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4.21亿元,下降3.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94.64亿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3.2%。按行业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6.64亿元,下降4.8%;石油加工、炼焦业增加值73.65亿元,下降2.7%;化学原料及化学製品製造业增加值0.81亿元,增长49.9%;纺织业增加值0.02亿元,下降26.6%。西夏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3.57亿元,增长7.8%。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85.6亿元,比上年下降1.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8.19亿元,比上年增长4.8%;主营业务成本267.88亿元,增长2%。利润总额22.92亿元,增长277.4%。工业品出口交货值7.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7.03亿元,资产负债率58.9%。
2016年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21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66亿元,下降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23.76亿元,下降5.8%;建筑装修装饰业实现产值1.12亿元,下降1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4万平方米,下降17.5%。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5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住宅开发投资21.66亿元,增长14.4%。商品房施工面积262.02万平方米,下降6.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2.16万平方米,下降13.7%;商品房销售面积45.03万平方米,增长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1.88万平方米,增长0.3%;商品房待售面积72.35万平方米,增长13.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4.39万平方米,增长4.5%。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9.76亿元,下降0.4%,其中住宅销售额16.21亿元,下降9.5%。

第三产业

2016年,西夏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1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73亿元,增长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58亿元,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1.31亿元,增长8.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9亿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0.29亿元,下降7.5%;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3.97亿元,增长1.3%;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12亿元,增长22.3%;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6.73亿元,增长15.9%;其他各种经济实现零售额0.19亿元,增长16.1%。
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4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29.3%;非税收入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0.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51亿元,同比增长48.8%,八项公共服务支出之和11.85亿元,同比增长46.0%。其中: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354.7%,节能环保支出同比增长59.4%,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53.1%。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06年,西夏区辖区内有科研机构47所,每万人拥有科学技术人员为1203人。

教育

截至2006年,西夏区共有幼稚园(学前班)57个,国小28所,中学7所,职业中专技术教育学校11所。

卫生

截至2006年,西夏区卫生局下辖西夏区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西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夏区兴泾镇卫生院、西夏区镇北堡镇卫生院、西夏区镇北堡镇卫生院芦花分院5个直属医疗卫生单位。辖区内有4家自治区级医疗单位,1家市属医疗单位,1家部队医院,15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3家农牧场职工医院,36个私营诊所。

交通运输

银川火车南站(货站)、银川汽车西站设在本区,包兰铁路纵贯其中,银新、银西专用线在此与其接轨。110国道沿贺兰山由北向南穿过区境,银川绕城高速北段、西段、南段环抱城区。
截至2006年底,西夏区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99.8公里。其中,国道38公里,省道20.3公里,县道53.5公里,乡村道路88公里。包兰铁路横穿辖区而过,在境内49.7公里。110国道从辖区经过。

历史文化

地方风俗

婚嫁
按伊斯兰教规定,男婚女嫁有4个条件:男女双方同意;双方父母同意;证婚人到场;有一定的聘金。婚礼中要写“依扎布”(婚书),念“尼卡哈”。按照回族的传统习俗,娶亲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礼(麦海勒)衣物外,还要送上几十个用彩纸包裹的礼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乾、枣子等饮茶物品,称为“封子”,同时要送上羯羊1~2只。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待客,亲友送礼示贺。闹洞房时,只耍公婆不耍新人,以各色颜料涂抹公婆以图吉利。
卫生
穆斯林在礼拜前必须沐浴。沐浴分为“大净”“小净”,以保证身体洁净。洗手、脸惯用“汤瓶”,而极少用脸盆,认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乾净。“汤瓶”最早由阿拉伯传人。
服饰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宗教人士和虔诚的信教者在礼拜或参加宗教活动时,则穿上长袍、长衫,妇女按教义要戴盖头,一般老年人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绿色。盖头颜色不同,但样式一致。

方言俚语

西夏区方言属北方语系,既具备了北方语言的基本特徵,又具有其地方和民族特色。西夏区回族民众使用宁夏方言,在语音上和汉族相比,有捲舌韵母的“儿化”韵。部分音素发音部位靠前,有些后鼻韵母併入前鼻韵母。

风景名胜

景点有西夏王陵、华夏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
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
滚钟口位于银川市境内,距市区17公里的贺兰山麓,在西夏时期为皇家游览避暑胜地。滚钟口,俗称"小口子",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一口滚落的大钟,"滚钟口"由此得名。
贺兰山岩画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距银川市56公里,在贺兰山口山口内外分布着近6000幅岩画,其中罕见的人面像岩画就有708幅,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金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以西约30米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王陵的範围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西夏王陵面积约40平方公里,分布有8座王陵和附属的70多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距今已有700-900年的历史。2006年,西夏王陵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名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