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运禁食令是指为了保持捷运内的环境而制定的不允许在捷运内食用食品的举措。《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试行)》在公开徵求市民意见后最终确定,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此前备受争议的“禁止在捷运站台和车厢内吃喝”条款并未出现。2013年9月,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中首次出现了禁止在车厢饮食的规定。2013年12月15日禁止在车厢饮食的规定未入《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但写入《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捷运禁食令
- 本质:不允许在捷运内食用食品的举措
- 时间:2009年1月1日
- 相关法律:《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背景简介
中国人早餐大多以包子、馅饼为主,这也是很多人对车厢中吃早餐不满的原因。“最受不了韭菜包子、煎饼果子之类的,闻到就想吐。”不少支持捷运禁食的人认为,在车厢中吃这种味道大的食品,是对周围人的极大不尊重,应该坚决制止。
捷运禁食令

捷运内不管冷热,均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才能保证在远超铁路拥挤程度下,每名乘客正常生存呼吸。将捷运想像成密不通风环境,是某些人从未乘坐过捷运,代捷运乘客想像的情形。
原因
打嗝影响捷运空气
有乘客表示,在捷运站台或是捷运上吃东西看着很不舒服,尤其是在捷运车厢内吃东西,更是让人难受。“捷运车厢本来就是一个密闭的空间,乘客吃什幺的都有,有吃韭菜包子的,有吃蒜头的,吃饱了在舒适的环境里再打嗝、放屁,那味道可绝了。”在红山站附近就职的纪先生对记者表示。
捷运垃圾运费每年15万
捷运物业的工作人员表示,特别是在早高峰结束的时候,车上的垃圾根本就来不及清扫。“你看,这才一趟车,就有这幺多的食品垃圾。”工作人员一边拿着打扫工具,一边指给记者看。在这些清扫的垃圾中,饮料瓶数量最多,其次就是食品包装袋,装板栗的纸袋,甚至还有乘客们没有吃完的油饼、包子、馒头之类。
南京捷运运营分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捷运结束每天的运营工作以后,也有保洁人员清除当天所有列车上的垃圾。每天清除的垃圾就有3吨左右。“捷运专门有一辆能压缩垃圾的垃圾车,而垃圾车每天所装载的垃圾有可乐瓶、奶茶瓶,还有就是食品包装袋和果皮等,每年运输这些垃圾的费用就超过了15万。
举措
北京
捷运禁食令遭遇“水土不服” 暂不全面推广
2009年7月10日,北京市捷运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贾鹏透露,暂不考虑在运营的8条捷运线上推广“禁食”。如果9月底开始运营的4号线“禁食”措施效果好,今后可能在其他8条捷运线上推广。
捷运饮食

而就在2009年7月8日,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就《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草案)》举行了立法听证会。来自市人大、市政协、市消保委、市道路运输协会、市律协、申通集团、市公安局轨交分局等15位听证会代表参加讨论,20位市民参加旁听,对包括捷运禁食等问题进行了听证。一时间,捷运禁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有意思的是,在一家网站进行的关于是否支持捷运禁食的投票中,反对者竟然略高于支持者。有38.48%的人认为“不应该禁食,上班族在捷运上吃早饭可节省时间”,37.87%的人认为“应该禁食。在车厢内吃东西影响乘车环境”,另有23.63%的人则认为“很难说,不应明令禁止,但要加强宣传,靠道德约束”。
2014年据网易等媒体报导,5月22日举行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虽然草案中并没有出现“捷运禁食”条款,但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建议,应在草案中增加三项条款:捷运禁止饮食、乞讨卖艺、派发广告。
但经过人大城建环保委的专题视察调研,这些内容被再次列入《条例(草案)》的审议意见报告,并于今天接受人大常委会委员审议。
北京捷运"禁食条例"再被删
2014年9月25日,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德林所作的相关报告中并没有提及“禁止饮食”,也没有在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出现。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捷运禁食”可在乘客守则里作出规定,而不作为硬性规定。
捷运禁食”条款在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中经历条款删除、又恢复后,如今再次被删。
北京捷运禁食规定正式实施
2019年5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表示,捷运“禁食”规定即日起正式实施。对不文明乘车行为劝阻制止不听的,捷运运营单位有权拒绝提供乘车服务,并报告公安和交通执法部门,北京市交通执法部门将其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上海
未入《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最终写入《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2008年11月28日,南京捷运向乘客下“禁食令”后,一时间引起了沪上捷运族关注。上海捷运提倡不在车厢内吃刺激味浓的食品,还不会强制执行“禁食令”,运营方表示,文明乘车需要靠广大乘客自觉遵守。
捷运运营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要做到完全“禁食”,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在车厢里哪些食品可吃,哪些食品属于不能吃?如何认定其行为“污染”了捷运环境;如果买了食品饮料不吃行吗等等,这些都很难来界定的。此外,捷运运营方并没有执法权,所以只能以倡导为主,不能强制执行。“创造良好的乘车环境,还是需要广大乘客用道德来约束。”
2013年9月,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中首次出现了禁止在车厢饮食的规定。这也意味着上海有望首次通过立法明确捷运车厢“禁食令”。按照修订草案修改稿,“车厢内饮食”与吸菸、随地吐痰、便溺等行为一同被列入禁止行为。违反者将“由轨交企业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上海捷运“禁食令”最终未被写入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却出现在2013年12月16起公开徵求意见的新版《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
南京
取消捷运“禁食令”条款
2008年11月26日 南京规定2009年起在捷运内饮食将被罚款
2008年11月27日 南京捷运就“禁食”徵询网民意见 称将慎重考虑
2008年12月03日 南京捷运禁食新规遭网友质疑 称运营方无执法权
2008年12月30日 南京取消捷运“禁食令”条款
南京捷运运营分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捷运是不準带饮料进入的,但矿泉水除外。工作人员表示,捷运客流量大时,乘客手中的饮料经常会撒到其他人身上和站台的地面上,这些痕迹都很难清洗,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容易发生纠纷。
西安
乘捷运严禁车厢内饮食
2011年2月22日,西安乘捷运严禁车厢内饮食及携带脚踏车穿滑轮鞋
2011年2月21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由市法制办会同市捷运办起草的《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草案)》,报送市人大常委会进入相关立法程式。
此前,在徵求市民意见时,人们曾围绕捷运内是否可以吃东西展开争论。有市民说,不同的食物散发出不同的气味,可能会影响狭小空间内的空气品质。也有市民提出,为什幺不能设定一个吃东西区?
对于这个问题,草案第四十四条规定,禁止下列行为:在车站或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吸菸、吐口香糖、乱扔废弃物;在车厢内饮食;……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草案)》送交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颁布实施。西安捷运二号线将于2011年9月通车,西安市力争在首条捷运通车前,完成立法,为西安捷运安全运营提供法律保障。
重庆
2011年03月25日 重庆未通过轨道交通车厢内“禁食令”
国外
欧美一些国家的捷运也有类似法规。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等城市都明令禁止在捷运里吃喝。在义大利的佛罗伦斯,即使在教堂或者公共建筑附近吃东西也将被重罚。当然,也有欧洲城市不在捷运禁食,例如伦敦、布拉格等。
纽约:争议大操作难
儘管纽约市捷运并无禁食令,但在首都华盛顿市却有着非常严格的禁食令。捷运管理规定中明确禁止吃喝,违者可能面临捷运警方的逮捕。美国佛州杰克森威尔的禁食令稍微人性化些,出于健康需要,一些乘客的进食是被允许的,但饮料要使用符合捷运方规定的容器盛装。
对于喝饮料的规定,美国各地比较宽鬆,但普遍禁止含酒精饮料,纽约市的捷运、长岛捷运甚至连线外州的短途列车都有此禁令。华盛顿州斯波坎市的捷运允许携带和喝饮料,但是饮料的容器必须密封,或有防漏设计。
虽然美国各地捷运行为规範并不完全相同,但对违反者的惩罚一般都很严——轻者通常会被口头警告或驱离、罚款,重者甚至会被逮捕、拘留,或是被判社区服务等等。
俄罗斯:规矩从小做起
莫斯科捷运是世界公认的“地下宫殿”。它能够历经近80年的历史仍然保持整洁与美观,跟政府的大力保护、百姓的文明意识密切相关。
莫斯科颁布过多个版本的捷运法规,但都没有明令禁止在捷运上吃东西。根据2008年的最新法规,其仅对“开过封的饮料和冰淇淋”下了“逐客令”。此外,圣彼得堡等地的捷运法规与莫斯科的基本一致。
然而,即便法规没有规定,俄罗斯人却早已把不能在车厢上吃东西视作 “潜规则”。俄新社北京新闻中心的塔季扬娜告诉记者,在俄罗斯,“文明行为”本身就暗含了禁止在车厢吃东西。如违反规则,将被处以罚款,但具体数额不详,因为没有体现在法规里。
巴黎:“不成文法律”
在法国,巴黎捷运站里曾张贴了一系列平面广告抨击不文明行为。啃着汉堡、乱丢食物的主角顶了一个野猪脑袋。留学生孙逸恺说,法国人认为在公交上吃东西很不礼貌:“就像一条不成文的法律。”
在许多欧洲人看来,在捷运里饮酒比吃汉堡、薯片更加恶劣。德国汉堡市公共运输协会2011年出台“禁酒令”,乘客乘坐巴士、捷运及轻轨等交通工具时,没有打开的葡萄酒、啤酒等酒类可以带上车,喝过酒的乘客也可上车,可车辆行驶过程中禁止喝酒,违者将被罚款40欧元。
看法
是否要禁止饮食
有乘客表示捷运车车厢应该禁止饮食,经常有乘客在车厢内吃快餐,气味扑鼻,影响了车厢空气环境,让人很不舒服,禁止车厢饮食很有必要。
也有乘客稍有不同看法:车厢禁食可以讨论,车站内饮食就不要禁止了。对那种只能在路上吃早饭的辛苦上班族,候车时吃饭也无可厚非,难道一定要他们边走路边吃饭幺?
有乘客建议捷运可以尝试“分类禁食”,即上班时段拥挤不堪的车厢内,乘客不应该在车厢吃油炸食品、豆浆、包子等。她认为,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喝饮料无可厚非,但具体尺度还是要靠乘客自觉把握,没有必要完全禁止捷运饮食’,只要在进食时不妨碍其他乘客,并且不乱丢垃圾就可以了。
操作
还有一位乘客提出疑问,一旦正式出台“禁食”规定,操作起来会有难度,比如在上下班时段,车厢已经很拥挤了,执法人员如何在车厢内执法?“如果工作人员不在,有人吃东西怎幺办?”有乘客指出。
禁食理由
还有乘客认为捷运禁食理由不充分:火车上也有卖酒卖烟卖小吃的、飞机上还配餐呢。但是赞同搞好公共卫生,不製造垃圾,乱丢垃圾!“所谓的素质论、味道论都是太矫情,这是不是一种顺应捷运公司减少麻烦的懒人思维呢?”
南京市捷运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捷运运营分公司总经理宋国强表示,捷运“禁食令”没有依据。
评论
拥挤逼仄的捷运空间,吃东西不仅不卫生,更会被当作对公共空间秩序的挑战,北京市拟规定禁止捷运吃东西,迎合了不少百姓的心声。
然而,捷运禁食虽然站在了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却忽略了民意的具体内容与立法结果之间的逻辑关联,尤其是这样的决策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其一,捷运实行的是公司化运营模式,捷运运营公司没有执法权,没有资格和权利对违规饮食的乘客进行处罚,况且捷运上饮食也算不得违法乱纪行为,请公安等有执法权部门介入有点过头。其二,从捷运公司的运营成本角度说,不可能在每节车厢安排人员,专门查处和制止乘客饮食。其三,捷运里的文明,需要经过长期的宣传和教育来慢慢引导,更多要依靠公众之间相互监督和约束,如果“一刀切”地全面禁止饮食,对于特殊人群的饮食要求,就有失公允。况且,即使立法禁止了,最后能否执行还是一个问题。
总之,立法不是万能的。更何况,社会公共秩序的管理、文明社会的文明习惯也不是仅靠罚款就能罚出来的,它必须经过长期的宣传和教育,靠民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净化来慢慢引导和改进。特别是目前,在很多上班族还需要利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解决早餐的现实面前,捷运车厢内禁食明显不妥。法律不能解决道德上的所有问题,文明要求过于超前肯定不行。就当前而言,捷运禁食,不如提升服务,只有用更加完善和优质的服务来充当乘客权利之争的润滑剂,方能取得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