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东林村(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洪濑镇东林村)

(2020-02-03 09:06:59) 百科综合
东林村(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洪濑镇东林村)

东林村(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洪濑镇东林村)

东林村,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洪濑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东林村
  • 行政区类别:村
  • 地理位置:“佳色寨”顶东林寺(清水岩)南麓而得名
  • 耕地面积:1975亩
  • 山地面积:1680亩
  • 人均收入:6000元

村庄介绍


东林村位于洪濑镇之南郊,东与福林村接壤(以楼仔桥为界,旧时是四都与五都的分界线),西临东溪畔,南连少卿山麓,北偎佳色寨山脉,距南安市区20公里。
东林村
村委会设在陈塘。聚落分布在鸡屎寨下。东林村系洪濑镇第四大行政村,四都通镇区唯一主干道由南向北贯穿全村,省道307线顺东溪溪畔而过,镇辖新型东溪开发区位于西南向,覆盖域内4个自然村。村落交通位置十分显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历史沿革

东林村因位于“佳色寨”顶东林寺(清水岩)南麓而得名。明朝时,此处山上有一寺院,名曰东林寺,以寺取地名为东林。东林村旧称南安县五都从政乡嘉禾里。旧属南安五都,民国年间为东塘保,解放初称东林乡,1958年为东林大队,1984年改为洪濑镇东林村委会。

自然地理

村落面积5平方公里,辖陈塘、演顶、侖顶、潘坑、后厝、茶林、贡山、楼仔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975亩,山地面积1680亩,主种水稻、甘薯,兼种甘蔗、花生。林果有松树、龙眼、茶树。土特产有桂圆、茶叶。

经济发展

东林村由于地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周边企业林立,驻有全国驰名的金鹿集团、足友公司、帮登公司、神象日化等着名厂家。截止2008年,拥有村办企业10余家及兽、禽温室养殖场10余户。村集体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达6000元,经济位置居全镇中上水平,是个较有发展潜力的行政村。

人文景观

东林村系由十三世纪七十年代洪武年间,燕山始祖司令忠勇公十房三世孙纯斋公(讳牛儿,字元德甫,又字元惠民)携眷从南安丰州移居东林繁衍而来,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纯斋公及夫人柯氏玉娘享年后合葬于东林村猛虎山,故称“猛虎墓”,该墓葬是明代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墓。脉发玉枕、坐南朝北,其状如虎,故风水曰:“猛虎过涧”。墓为石砌结构,规模宏大,总面积1925平方米,为该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人物

道光乙未年(1835)恩科武举人黄柏(1812-1886)系演顶自然村人,字守松,自幼身体壮实,天资聪颖,深得名师授艺,因艺技压群雄而中举。事后因政局发生变化,他性情刚正,毅然弃官返乡办设武馆,收徒传艺,其学生众多,其中佼佼者有光绪年间洪梅武状元黄培松,同治年间武举人黄南昌、黄道全、黄明德等人,中武生者就更多了。黄守松享年七十四岁,其现有后裔160多人,分别在政界、商界、科研等部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东林村里现尚有洪武年间建造的潘坑桥、明朝年代的茶林古大厝、嘉靖年间的少卿墓等诸多古建古居,都一一蕴藏着一个个稀奇动听的故事。

文化教育

东林村历来素有尊老爱幼、崇尚教育的传统美德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解放前就有众多乡亲旅居海外谋生,旅居印尼、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侨胞已达数千人。在侨胞的慷慨资助下,东林村解放前就开始兴办教育,几经衍变,现有村办中心国小1所,内有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幼稚园舍、大礼堂各一座,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学校设有校董基金会,每年春节、“六一”节、教师节等节日採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校师生进行奖学奖教,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心国小还于1990年创办了全省唯一独具特色的少年军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并多次受到省、市、县诸多单位的嘉奖。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