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清单是指,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给中国制度建设开出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三张清单
- 外文名:Three lists
- 提出人:李克强总理
- 包括: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 负面清单
解决事项
这三张清单分别解决什幺问题?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回答,就是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幺,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乾什幺,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怎幺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施展终于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有人比喻说,“三张清单”相当于先给企业等市场主体鬆绑,再捆住政府乱作为的手,待政府的责任明确后,研究如何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确立政府与市场的新关係、新秩序。如果说负面清单、权力清单是针对政府乱作为,那幺责任清单则是针对政府不作为。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莉认为三张清单十分形象地对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係进行了界定。她表示,“责任清单”要解决的是3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管什幺?明确政府的责任,那就是要种好“责任田”,当好“服务员”;二是怎幺管?要创新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三是管不好怎幺办?要有问责追究的制度。针对目前实践运行当中产生和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责任清单”可以起到很好的纠偏作用。
在国家发改委巨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看来,三张清单三位一体,具有清晰的改革逻辑。“负面清单”从经济改革切入,瞄準政府与市场关係,打破许可制,扩大了企业创新空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行政体制改革切入,瞄準规範政府权力,做出明细界定,是自上而下的削权。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三张清单从限制权力、拓宽创新的活力到明确各自主体的责任,一环扣一环,为创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并提供了很好的助力。三张清单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激发活力、鼓励创新、推动发展的逻辑。
三张清单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莉认为三张清单十分形象地对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係进行了界定。她表示,“责任清单”要解决的是3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管什幺?明确政府的责任,那就是要种好“责任田”,当好“服务员”;二是怎幺管?要创新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三是管不好怎幺办?要有问责追究的制度。针对目前实践运行当中产生和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责任清单”可以起到很好的纠偏作用。
在国家发改委巨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看来,三张清单三位一体,具有清晰的改革逻辑。“负面清单”从经济改革切入,瞄準政府与市场关係,打破许可制,扩大了企业创新空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行政体制改革切入,瞄準规範政府权力,做出明细界定,是自上而下的削权。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三张清单从限制权力、拓宽创新的活力到明确各自主体的责任,一环扣一环,为创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并提供了很好的助力。三张清单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激发活力、鼓励创新、推动发展的逻辑。

影响
官方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已有283个项目落地,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后,投资热情极大地迸发,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加10倍。这都被认为是“负面清单”运营一年以来取得的成效。
国家统计局日前在河北、辽宁、浙江和甘肃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感受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影响的企业中,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表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达39%和42.6%,满意率达81.6%,侧面反映了企业作为改革的当事人和受益者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认可。
是不是简政放权之后,给企业鬆了绑,政府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答案是否定的。权力有“放”就有“管”,不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后,市场的秩序如何监管维护,这是对政府转变管理理念的重大挑战。“责任清单”规範了政府的监管责任,明确了监管範围。
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其5个配套档案今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也被认为是今年3月1日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以来,市场主体“宽进”之后的“严管”方案。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的“黑名单”,严格执行黑名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限制登记制度,明确了市场退出机制。以辽宁省探索三张清单联动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辽宁省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490件;检测广告15.4万条,广告违法率降至10%,市场监管取得一定成效。
推进与落实
“三张清单”的提出很不容易,要把“三张清单”真正贯彻落实下去恐怕更难,难度在于如何真正管住政府的权力。他认为,要管住政府的权力,要在法律上下大功夫。要想让针对企业“负面清单”不至于变成新的“镣铐”,就要认真研究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日前,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章泽透露,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放管”衔接。一是要按照职责分工,把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在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对取消下放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同步研究、同步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并同步落实;三是注重同步推进;四是进一步强化部门和地方事中事后的监管责任,对每一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都要在实施运行中及时跟蹤了解、检查落实。
“如何研究创新监管方式,处理好管与放的关係,进而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是很大的挑战。”孙晓莉说,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有的认为取消下放行政事项后,部门就没有责任了;还有的虽有管的意识,但是对于如何管并不清楚。另一个挑战是,政府如何在监管中学会借力。政府要善于藉助社会的力量,发挥合力。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谘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心理不适”或权力依赖,下一步要在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和下放,逼着这些部门承担新责任。对于监管能力不足的,则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外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