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路: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是2010年7月1日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廖子光(Henry C.K.Liu)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出路: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
- 作者:(美国)廖子光(Henry C.K.Liu)
- 原版名称:China's Way Out:Global Debt Crisis and China's Strategies
- 译者:林小芳 嵇飞 等
- ISBN:9787511704368, 7511704360
- 页数:430页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7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丛书名:金融与发展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出路: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内容简介:廖子光先生的第一本在华出版的着作——《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2008年4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后,在中国学术界、金融实业界以及中国经济金融政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08年到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廖子光先生又撰写了大量的和国际金融危机有关的文章,《中国出路: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就是这些文章的精选。《中国出路: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论述主题包括四大部分:美国和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美国解救危机政策的巨大局限、危机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力图向中国转嫁危机和中国如何应对危机。
廖先生既是美元霸权理论等领域的国际着名学者也是华尔街成功的投资家,他在《中国出路: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正文的文章和附录的访谈、讲座中,对上述这些大家都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做了既专业性又通俗的深人论述。这样一位作者对金融等问题的论述是具有和纸上谈兵很不一样的不可多得的价值的,用北京大学着名学者韩毓海的论述来说,就是“学院里的经济学教授。眼光肯定高不过真正的资本家”。“鼓吹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学家们若来纽约曼哈顿做生意,一定会赔得底儿掉”。但是“这位廖子光曾经是洛克菲勒公司投资委员会的理事,据说是少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赚到钱的纽约投资家之一”。因此.他的着作肯定能够帮助我们国家和一般投资人认清国际金融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实际。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
但是,廖先生的着作的意义绝不止于此。廖先生出身爱国华侨家庭,他更看重的是,希望自己的着作能够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世界舞台上重新赢得汉唐盛世一样的地位,同时为世界实现更平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廖先生关于中国如何摆脱金融危机、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的论述确实是非常系统的,这里笔者就对廖先生的相关论述做一框架性的阐释,以使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重大问题。
媒体评论
早在2005年12月廖子光先生就建议中国决策层,在贸易屮使用人民币来结算。该建议随即受到屮国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市等四个城市开展与港澳地区跨境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廖子光先生的政策建议开始逐步付渚实施。
——摘自美国《中华商报》2009年7月4日社论
学院里的经济学教授,眼光肯定高不过真正的资本家。用廖子光先生的话来说,鼓吹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学家们若来纽约曼哈顿做生意,一定会赔得底儿掉,这位廖子光曾经是洛克菲勒公司投资委员会的理事,据说是少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嗛到钱的纽约投资家之一。
——北京大学着名学者韩毓海
美元霸权是由廖子光(HenryC.K.Liu)首创的描述美元在全球经济屮霸权地位的术语。廖最早在2002年4月11日号《亚洲时报》的一篇题为《美元霸权必须终结》的文章中提出这个术语,然后这个术语被广为流传
和引用。
——译自国际维基百科美元霸权(DollarHegemony)词条
在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整个美国金融市场风雨飘摇、全球市场都在寻找对策和方向的今天,廖子光先生的着作无疑为我们找到解答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路径。
——摘自2008年10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美元霸权”这个词就由廖子光先生首创。其在全球亦拥有众多冬粉,可惜的是,他的忠实冬粉大部分在北美、西欧,而在亚洲和中国读者寥寥可数(详见廖子光个人网站的访问IP位址全球一览)。身处险地而不自知,惜哉亚洲!惜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国人还未充分睁眼看世界如是,奈何!
——摘自和讯网网友帝国资本部落格
廖子光,一位打入美国华尔街内部的华人指出,藉助于美元霸权,美国步入金融资本主义,而其贸易伙伴落入工业资本主义。“而当前中国金融正準备大步融入这一己处于高度危机状态只是维持着脆弱的恐怖平衡的美元霸权体系,中国金融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廖子光提出广富有见地、催人猛醒的思考和建议。
——摘自2008年10月7日《中国图书商报》
美国纽约廖氏投资谘询公司总裁廖子光近日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说,“危机在美国发端的原因是发的债太多,印的钞票太多。现在再加一点儿债,再发一点儿钞票,不会解决问题。就好像一个人喝醉了酒,不舒服,解决的办法不是再给一瓶酒。”这揭示了美国救市政策的巨大局限性。
——摘自2009年03月31日深圳《晶报》
目录
译序
廖子光来华学术讲座内容述要
第一部分 致命病毒:美国和国际金融危机根源
第一章 银行解除管制催生信贷滥用
一、银行在非银行债务市场得不到尊重
二、道琼斯指数与利率
三、格林斯潘欺骗性的政策声明
四、二元市场
五、利润不均衡分享的危险
六、流动性紧缩仅仅是初期症状
七、信贷衍生品过剩
八、对沖买卖带来的风险偏好
九、投资者信心下降
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贴现视窗的担保品
十一、《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
十二、企业集团的兴衰
十三、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尝试
十四、沃尔克反对废除
十五、格林斯潘支持废除
十六、摩根大通的膨胀
十七、《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
十八、废除导致当前的信贷危机
第二章 非银行金融系统的崛起
一、流动性紧缩只是症状
二、美国证交会:投资者的保护人
三、体系性的欺诈问题
四、债务驱动市场
五、银行与资产负债表外的投资渠道
六、担保品管理的兴衰
七、银行在安然欺诈案中的角色
八、抗诉法院使银行摆脱困境
九、美国证交会对银行的审查
十、银行指责审计人员
十一、2007年历史再次重演
十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宽容
十三、安达信的倒闭
十四、发行渠道分散化
第三章 美联储的新权威
一、利率变动与美元走向
二、美联储的新权威
三、利率与选举
四、利率难题就是“否定”的代名词
五、选举时间表
六、沃尔克的“放血”试验
七、货币列车同时相向驶开
八、用一种过度调整纠正另一种过度调整
九、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的画面
十、收入平等的骗局
十一、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型
十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海市蜃楼
十三、美国国债俘获外国中央银行
十四、结构金融使利率渐进主义失效
十五、格林斯潘的科学藉口
十六、债券市场崩溃
十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十八、经济学中的政治
十九、新权威
第四章 美联储操纵国际金融
一、美联储的外汇操作
二、进口附加费
三、《广场协定》
四、明目张胆的规避程式
五、威慑性的外流
六、政策协调
七、货币贬值
八、投机者获利
九、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冲突
十、中国加入了出口游戏
第五章 美联储无力解决其自造的危机
一、美联储及其政策工具
二、美联储试图以恶性通胀之代价来挽救市场
三、美联储可以创造货币,但不能创造财富
四、联邦政府是“最后借款人
五、格林斯潘认识到美联储难以“妙手回春”
六、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带来企业债务危机
七、高槓桿效应的危险
八、穷人过度储蓄的全球谎言
九、中央银行支持对全球穷人“剪羊毛
十、地方政府与金融巨头
十一、格林斯潘谴责第三世界,而不是美联储
十二、格林斯潘迟到的滞胀警示
十三、金融资本主义的资本危机
第六章 致命病毒:经济泡沫化中的债务证券化
一、生产过剩规律
二、困惑的公众
三、维克塞尔的想法已经过时
四、1987年的教训
五、混淆货币与财富
六、泡沫中的泡沫
七、债务证券化模糊了债权与股权的区别
八、1994年的教训
九、1998年的更多教训
十、流动性可能迅速消失
十一、2003年的教训
十二、总收益互换
十三、併购:定时炸弹
十四、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之差
十五、中央银行扭曲国内价格
十六、收入就是一切
第七章上涨的油价与下跌的美元
一、石油一桶100美元的问题
二、十大新经济事实
三、石油经济学
四、油价与货币政策
五、廉价石油问题
第二部分 饮鸩止渴:美国解救政策的巨大局限
第八章 “太大不能倒”导致道德风险
第九章 央行的无能与市场流动性
第十章 零件率陷阱
第十一章 国有化不是易走的出路
第十二章 破产的货币主义
第三部分 转嫁危机:危机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第四部分 正当其时:中国脱离美元霸权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廖子光(Henry C.K.Liu) 译者:林小芳 嵇飞 等 丛书主编:刘元琪
廖子光(Henry C.K.Liu,亦被译作亨利,C,K,刘),1938年出生于香港,受教于美国哈佛大学,专业是建筑和城市设计。后来先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期间对经济学和国际关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转行从事金融实业,并开始深入研究金融理论和国际关係。曾任美国着名的洛克菲勒公司的投资顾问,现为美国纽约廖氏投资集团董事长,是成功的金融实业家,也是美元霸权理论的奠基人,在金融和国际关係等领域着述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