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五成的公众认为,2010年京、沪、穗等大城市的房价将继续上涨。当被问及“如果有100万现金,是否会买房”时,54%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答覆。可见“全民炒房”的心态在蔓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全民炒房
- 时间:2010年
- 相关:房价
- 类别:相关辞彙
原因

当前之所以有巨量资金投到房地产市场,源于高增长率、高储蓄率、民间投资渠道不畅以及人们收入分配不平均等四大原因。这几年我国的储蓄率特别高,已经达到了GDP的40%以上。全国人民一年创造的财富中消费加净出口只占其中的不到60%,其他都成为了储蓄,这幺多的钱必然要寻找一个投资出路。可是,股市风险高,存银行利息又很低,也不太可能用人民币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只有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买房就成了满足人们投资需求的一大现实渠道。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业的更深层次原因与收入分配差距有关,在年均9%左右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收入分配的增长速度是不平均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远远高于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速。这也是开发商倾向于修建高价位房、而普通大众又买不起房的客观原因。
态势
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产品,房地产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公众最重要的投资工具,“全民炒房”态势已经显露。
由于投资获利的层层加码,当前一些大城市的房价水平,相对于当地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超乎想像的高度。在北京,建成区的房价与家庭收入比目前已经超过了30倍,房价与租金(年)之比则超过了50倍;在上海的中心区,不少楼盘的单价超过10万元人民币,超过了当前东京核心区的住宅价格,而上海的单位土地产出不到东京的1/20。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人士热议的焦点问题,国际主流媒体都对中国的房价引起的泡沫问题表示了关注。
在“流动性陷阱”阶段,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将毫无例外地进入股市、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引起房价、股价在积存泡沫的基础上持续上涨。这必然带来几大问题;一是引起占绝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的普遍不满;二是对其他产业和居民消费形成挤压,人为压制人民生活水平,阻碍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三是由此培育出来的大量投机机构,利用相同手法炒作估值过低的农产品,引发全国农产品供给危机。
虽然中央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换经济成长方式,但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冰火两重天,大量民营企业放弃实体产业经营,转而从事房地产投资。目前,中国急于将投资依赖型经济转换到以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上来,但高房价迫使许多家庭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收入投入到住房上,而购买其他商品的支出势必被耗尽,严重影响民生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从长期来看,越积越大的泡沫破裂必然严重危及中国银行体系——这是一个严重依赖房地产、把房地产信贷资产看作最优资产的商业银行体系,它的安危关係到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生计和稳定。
后果
脱离价值规律和真实需求的房地产业,对其自身繁荣和国家经济安全都是十分不利的。从当前看,巨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业,会有泡沫产生的风险。如果更多的人购房不是用于自住而用于投机,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就会进一步扭曲。如果出现了泡沫,就终有破裂的一天,到时候房价会直线下降,其结果,烂尾楼出现,房地产萎缩,同时造成建筑业亏损,农民工失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应对之策
有三条建议,一是建立规範的市场秩序,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中找均衡。从供应方分析,要打破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屋供应和定价上的实际垄断地位;从需求方分析,必须解决人们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不畅的现实问题。二是加快改革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创新不足,如果能够通过改革吸引巨大的买房资金进入金融业,就既能解决房价过高、又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三是政府对巨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要做到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提供廉租房等途径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