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保训

(2020-06-21 02:23:05) 百科综合
保训

保训

《保训》,尚书类文章,属于《尚书》逸篇,出土于清华简,收录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基本介绍

  • 篇名:保训
  • 出土:清华简
  • 收录: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 性质:尚书类文章
  • 内容:姬昌对姬发的遗言
  • 作者:姬昌
  • 创作年代:商

竹简情况

这篇简文共有11支简,每支22至24个字,其中第2支简上半残失,还没有找到,不过篇文大体已经齐全。这些简的长度只有28.5厘米,是“清华简”中最早编排起来的一篇简书,并被命名为《保训》,现已收录于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书简(壹)》一书中。

原文

隹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鬲,恐坠保训。戊子自演水,己丑昧爽至□,病,述保训,令史书之。王若曰:发,朕疾适甚,恐不汝及训。昔前人传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汝以箸受之。钦哉,勿淫!昔舜久作小人,亲耕于鬲茅。恐,救中。自诣厥志,不讳于庶万眚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埶,乃易立埶诣,测阴阳之物,鹹川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兹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受厥绪。于呼!祗之哉!昔微矵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伓厥罪。微亡害,乃追中于河。微寺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康,祗备不懈,用受大命。于呼!发,敬哉!朕闻兹不旧,命未有所延。今汝祗备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尔身受大命,敬哉,毋淫!日不足,唯宿不羕。”

释文

戊子自演水,己丑昧爽至□,病,述保训,令史书之。
急急忙忙从演水(即洵水,其地位于今陕西东南部的安康市旬阳县)启程,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天刚濛濛亮到达了地,这裏距演水一天左右的路程,而距离岐丰一定还很远,文王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住了,怕要到不了丰见不到太子发,所以口述遗训,让史官记录下来。
朕疾适甚,恐不女及训。
我病重会很快死去,来不及当面向你发口传“保训”。
昔前人传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汝以箸受之。
前人“传保”都要面对面地讲,可现在我病得实在厉害,恐怕等不到见你最后一面了,所以你还是看我的书面遗言吧。
经过专家们反覆讨论,《保训》简的释文大致内容是:周文王在位五十年的时候得了重病,他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人世,担心没有时间向其继承人传授宝训,戊子这一天,他自己洗了脸,第二天他把太子发(即后来的周武王)找来,对太子发说:
“我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担心没有时间对你加以训告。过去人们传承‘宝训’,一定要把它背诵下来。现在我病得这幺重,你一定要把我说的话记下来。要恭敬做事,不要放纵自己。”
“以前舜出身于民间,亲自参加劳动,舜就去求取‘中’,能够自我省察,将事情做好。舜获得了‘中’后,更加努力,毫不懈怠。舜的行为得到了尧的讚赏,尧就把自己的君位传给了舜。”

评论

李学勤认为,《保训》里所含的“中”的观念,或称中道,是《保训》全篇的中心,它与儒家后来所说的“中庸之道”有着内在的联繫。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中文系黄德宽教授认为,《保训》蕴含的思想关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道”和“阴阳和谐”观念,这些观念都是长期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核心元素。

汉语辞彙

保训,意为护育教导。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