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是发源于现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起源于隋朝,为粤东地区原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海陆丰人及粤东客家人等族群的精神信仰,随着当地移民向外扩展,成为粤东、东南亚、香港及台湾民间信仰之一。三山国王实指现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三座山——独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祖庙位于今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县城旁,当地旧称霖田都,故该庙多被称为霖田祖庙。三山国王的有不少传说,一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帮助,后才将刘张之乱平息,遂封三山国王。据台湾乡村礼俗记载,台湾三山国王圣诞定为每年二月廿五。而粤东地区三山国王出游则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三山国王庙的实际历史应该追叙至隋朝,并与流球群岛有渊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三山国王
- 其他名称:清化盛德报国王、助政明肃宁国王、惠威宏应丰国王
- 神话体系:道教神话
- 所属:山神
- 居所: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
- 司掌:守护地方
- 象徵:独、明、巾三座山
三王
道教教义 |
---|
道-德-清静-无为 炁-阴阳-炼丹-仙-性命 |
道教人物 |
---|
老子-关尹子-文子 列子-庄子-鬼谷子 张道陵-魏伯阳-许逊 魏华存-葛洪-寇谦之 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 五祖七真-陈抟-王文卿 司马承祯-刘一明-邵元节 褚伯秀-陈景元-王重阳 丘处机-张三丰-陈撄宁 |
道教神仙 |
---|
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四御/六御 玉皇-后土(地母) -紫微-勾陈 南极长生-东极青华(太乙天尊) 先天尊神 西王母-东王公 斗姥元尊-三官大帝-五方五老 玄天上帝-雷声普化天尊 星辰山川风雨诸神 九皇大帝-太阳星君-太阴星君 魁斗星君-嫦娥娘娘 东岳大帝-水仙尊王-四海龙王 金光圣母-雷公 冥府 酆都大帝-十殿阎君-五方鬼帝 黑白无常-阴阳司-判官-日夜游神 远古圣贤 盘古-女娲-伏羲-神农-黄帝 得道仙真 八仙-纯阳祖师 九天玄女-骊山老母 百花仙子-麻姑-三茅真君-黄大仙 护法神/镇邪驱魔 托塔李天王-中坛元帅-二郎真君 驱魔真君锺馗-关圣帝君 温元帅-田都元帅-四大元帅 马天君-王灵官-五营神将 法主真君-辅天真君-弼天真君 民间俗神/乡土神 天上圣母-泰山娘娘-灶君-福禄寿-财神-斗神-城隍-境主-福德正神-月老-文昌帝君-天医真人-包府千岁-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广泽尊王-灵安尊王-三山国王-古公三王-九龙三公-西秦王爷-洪圣大王-虎爷-七星娘娘-金花娘娘-临水夫人-注生娘娘-武夷真君-巧圣先师-岳武穆王-姜太公-张仙-清水祖师-董公祖师-五府千岁-五年千岁-五福王爷 |
道教宗派 |
---|
黄老道-方仙道-太平道-五斗米道 天师道-灵宝派-上清派 楼观道-茅山宗-阁皂宗-重玄派 天心派-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 净明道-闾山派-太一道-真大道 全真道-金丹南宗-正一道-玄教 龙门派-天仙派-隐仙派 |
道教典籍 |
---|
道德经-南华经-通玄经-文始经 阴符经-黄庭经-参同契-悟真篇 灵宝度人经-上清大洞真经-西昇经 常清静经-心印经-太上感应篇 灵宝定观经-老君内观经-功课经 北斗经-玉枢经-玉皇经-三官经 抱朴子-玄纲论-化书-云笈七籤 |
洞天福地 |
---|
十洲三岛-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道教名山 |
田心宫三山国王正像,2009.7.31
相传唐代文豪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当地洪水泛滥成灾,居民向这三座山祈求止雨,果然雨过天晴,韩愈便奉这三座为三山神。到了北宋时期,三位山神屡次显灵助宋军平乱,宋太宗就分别赐封三位山神为清化威德报国王(大国王,巾山国王)、助政明肃宁国王(二国王,明山国王)、惠威弘应丰国王(三国王,独山国王),合祀为“三山国王”-神职为代天巡狩监察天尊。
以下列出三山国王各自姓氏及圣诞。
- 巾山国王:大王,姓连名杰,字清化,圣诞是农曆二月二十五日。
- 明山国王:二王,姓赵名轩,字助政,圣诞是农曆六月二十五日。
- 独山国王:三王,姓乔名俊,字惠威,圣诞是农曆九月二十五日。
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中,汕头65座,揭阳60座,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09座。据2012年实地调查,汕头市濠江区三山国王庙有38座。由此,前述不完全统计,粤东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是十分保守的。
- 揭西县霖田祖庙(始建于隋,至今有1400年历史)。
- 饶平县鸿埕大庙(始建于宋,至今有800多年历史)。
- 汕头市龙湖区官埭国王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初年,至今已有670多年历史,是汕头市现存最古老的三山国王庙)。
- 汕头市潮阳区棉城蛇脐古庙(始建于明,有500多年历史)。
- 汕头市澄海银砂古庙(始建于明,有600多年历史,1996年重建),
- 汕头市金平区浮陇三山国王庙(始建于清乾隆甲午年,有240年历史,占地7.5亩,是汕头市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山国王庙)。
- 汕头市达濠王爷宫始建于明朝,清乾隆五十年改建三山亭,1985年遭火灾,遂重建,2009年末重修。
- 汕头市达濠青篮田心宫,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1987年重修。
简介
三山国王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
三山国王霖田祖庙

隋初隋文帝时期,三山(明山、巾山、独山)出现神迹。当地人便在巾山之麓建庙奉祀此三山之神,至今已具1400多年历史。
唐朝开始,三山神成为当地山神,当地人对三山神普遍顶礼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职能在禳灾纳福,为一般民众服务为主。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逢淫雨伤害庄稼,百姓祝祷求三山神,雨乃止,韩愈便写了《祭界石文》,派人到祖庙祭拜。
到了北宋,“三山神”因助宋太宗征北汉刘继元有功,宋太宗“诏封明山为清化威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并赐庙额曰:明贶,并敕增广庙宇,岁时合祭。从此,三山神便被统称为三山国王,三山国王庙又称明贶庙。至宋仁宗明道年间,“复加封广灵二字”。至此,“三山国王” 经皇封,提升为国家神,成为为国家皇权服务的神灵象徵。当时,其地域影响大体局限于潮汕。
元朝,三山神的影响和地位,较唐、宋时期更加显赫。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国王庙”,祭拜者,除当地民众外,还有“远近士人”,“岁时”或“走集”都要前来拜祭。

三山国王祖庙在揭西县河婆镇西南3公里处的玉峰(又称大庙山)东北麓。由于河婆古属霖田都,故又称三山国王霖田古庙,隋朝时创建,至今香火延续了1400多年,影响深广。
三山国王起源于揭阳揭西县,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植根于千万民众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神祗。俗称王公(有地方称为王爷、老爷),与其夫人合称为王公夫人,其信仰在揭西大地十分兴盛,作为揭阳的守护神,三山国王及其夫人在潮汕人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供奉三山国王的庙宇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实三山国王庙的数量远不止记述的那幺多,很多小村庄都有三山国王庙,还有一些其他神灵的庙宇也同时供奉着三山国王。每年正月,各地都要举行三山国王的迎神游神活动,全民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穀丰登。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戏,兼有舞狮、舞龙,游灯笼等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盛极一时,热闹非凡,老幼皆乐。
潮汕本土人口约1000万,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达到了1500万,由于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传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在揭西的霖田祖庙,已迎来海内外及港、澳、台同胞的进香团成百万人。除进香外,还进行寻根问祖活动,甚为感人。实际上,三山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樑。
潮汕本土人口约1000万,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达到了1500万,由于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传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在揭西的霖田祖庙,已迎来海内外及港、澳、台同胞的进香团成百万人。除进香外,还进行寻根问祖活动,甚为感人。实际上,三山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樑。

由来
据清朝同治三年的《广东通志》称,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对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乡民遂于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宋太祖赵匡胤开基以后,刘?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于神,天果然雷电以风,助王师之讨伐,刘备兵败,南海以平。宋太宗征太原时,在城下见金甲神三人,操戈驶马,冲锋在前。凯旋后,观三金甲神在城上。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宋太宗即诏封明山神为清化威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为「明贶」。岁时合祭。另据《潮州府志》,三山国王之事迹略异。府志称,宋代末年,恭帝被北掳去。文天祥立端帝于福州,改元景炎。元兵压境时,张世杰奉帝南奔潮州,至揭阳县境,又被围。情势危急之中,忽见天气骤变,风雷昼晦,有兵马三支,从三面山中,由三位将军率领,冲杀而出,驱退元兵,斯围即解。帝与众臣正欲向三支兵马致谢,兵马迅速按原路退去,顷刻间不见蹤影。风雷过后,细视周围,三面环山,一为绿树苍苍,一为白石峨峨,一为土色赭赭。于是封三山为三山国王。邑人立庙祀王,所塑神像则一为青面,一为白脸,一为赭颜。此三山即为独山、巾山和明山。...

三山国王源自广东潮汕一带,建于隋朝的广东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就是“三山国王”祖庙,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三山国王”原本是揭阳县内的三座高山,分别叫巾山、明山、独山。古人对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于是将三座高山加以人格化解读,并演绎出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比如,南北朝时期的“三山国王”,曾襄助隋文帝完成帝业,被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
此外,相传唐代中期,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适逢潮州水患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他便向“三山国王”祈求。果然,三天后雨过天晴,韩愈随即尊奉三山为神。到了宋朝,这“三山神”协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师太原大捷,受到太宗赵光义的褒封:封巾山“清化威德报国王”,封明山“助政明肃宁国王”,封独山“惠威弘应丰国王”,并赐庙名曰“明贶”。而在元初,张世杰奉宋少帝南奔潮州,“三山神”再次显灵救助少帝突围。经过历代帝王的褒封,三山神由将军、元帅、护国王等嬗变为“三山国王”,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忠义烈士的推崇和民众对英雄豪杰的感佩。
此外,相传唐代中期,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适逢潮州水患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他便向“三山国王”祈求。果然,三天后雨过天晴,韩愈随即尊奉三山为神。到了宋朝,这“三山神”协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师太原大捷,受到太宗赵光义的褒封:封巾山“清化威德报国王”,封明山“助政明肃宁国王”,封独山“惠威弘应丰国王”,并赐庙名曰“明贶”。而在元初,张世杰奉宋少帝南奔潮州,“三山神”再次显灵救助少帝突围。经过历代帝王的褒封,三山神由将军、元帅、护国王等嬗变为“三山国王”,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忠义烈士的推崇和民众对英雄豪杰的感佩。
演变
三山国王庙的实际历史应该追叙至隋朝,并与流球群岛有渊源。
潮州(潮汕)历史记载: 隋大业三年(607),炀帝杨广派羽骑尉朱宽航海求访异俗。朱宽得到船师的帮助,两次从义安郡(即潮州)浮海到琉球国(今日本沖绳县和鹿儿岛县)招抚琉球国王,琉球王不从。大业六年(610)二月,隋炀帝派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周率领东阳兵一万多人,从义安郡出发,航海到琉球,击败了琉球国,斩琉球王欢斯葛刺兜,俘获数千当地居民回归。
据《隋书.流球国传》载许流球国(流球群岛)实际上为三国,中国明朝的历史后来补叙其为南山,中山,北山 三国. 其实这三国远在明朝之前, 甚至隋朝之前,就以自然的地理(海岛) 而形成并一直流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其实相当于山寨). 潮州方言里,很多海岛称为海山. 潮州饶平就有一个海山镇.
三山国王庙的很多传说, 或者记载的历史,都跟隋书 所叙的这段历史很吻合.这些数千人被隋军掳获并随军带到潮州的流球居民,后来与隋军一起在潮州居住并镇守隋朝之潮州. 为纪念其祖先, 他们便建立的三山国王庙(以纪念其来自流球三山之地). 其后代后来远播潮州各地,台湾,闽南(云霄县外龙村走王最具代表性),东南亚,也在所居之地建立三山国王庙.潮州三山国王庙有很多辅助朝廷皇帝的传说,跟隋军流球征航 及后来镇守潮州这段历史不无关係.
三山国王庙是潮州人中,其先祖于隋朝随隋军从流球来,用于纪念/崇拜其先人和历史.潮州人中崇拜三山国王庙的这一支,其先祖与流球群岛很有渊源.其语言辞彙中, 虽然经过历史时间文化的交汇,仍然隐含与流球群岛的渊源.潮州民间某些文化,风俗,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流球的痕迹.比如,潮州的簸箕神(在中国的文化里,只有潮州有),在流球可以看到很类是的风俗.
还有其他一些历史,文化, 语言, 习俗,崇拜,可以看到这种渊源.只是从来没有人留意.许氏于此抛砖引玉,定有专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学科去考证.
据刘希孟[元]所着《明贶庙记》,三山国王起源于揭西县霖田都“三位神人镇三山”的神话故事,三座山分别是独山、明山、巾山,相传有三神人住在其中巾山石穴中,受命于天,镇守巾、明、独三山,后来演变为
奉祀
日期
每年农曆2月25日“国王生”,民众到当地庙宇隆重祭拜。春节游神时,三山国王也是被扛上街游庆者之一。潮汕各地民众以往还视它为“地头爷”,新生儿女或亲人病故,都进庙向国王稟报,好比登记或注销户口。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各王的封号及神诞日为:独山惠威宏应丰国王是农曆3月16日;巾山助政明肃宁国王是农曆2月28日;明山清化威德报国王是农曆3月24日。①
潮汕祭拜三山国王

①《台湾文献》第32卷4期,台北市华隆印刷部,1940年
庙宇
1.祖庙
潮汕祭拜三山国王

祖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灰沙土夯墙盖瓦建筑物,殿廊皆雕樑画栋,富丽堂皇,极具民族特色。祖庙始建于隋,显于诏,封于宋(宋太宗诰封明山、巾山、独山三山神为“三山国王”),封赐额又谓“明贶庙”,因庙在古霖田郡,故又称“霖田祖庙”,当地民众称之为“大庙”,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后代有修建,八十年代更是修葺一新,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庙前有石拱桥,入门两侧各置泥塑将军像一座,其旁各有一匹泥塑白马,庙正殿奉祀三山国王坐像,左偏殿祀开山祖师,鲁班先师、北极玄武、出游神木坑公王,右偏殿祀文昌帝君,月下老人、南极仙翁、出游神指挥大使。后殿有花厅,祀三山国王夫人,左厢房祀七仙女,神农大帝、文财神爷、天官赐福,右厢房祀千里眼、顺风耳、黄帝武财神爷、土地神。前进殿塑把门将军,左孟章,右监名大将军。所塑诸神共百余尊,皆塑得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高大雄伟,女神清秀典雅,形态各异。
刘希孟《明贶庙记》记载“潮之三邑(海阳、揭阳、潮阳),梅、惠二州,在在有祠,岁时走集,莫敢遑宁”。明、清以来,随粤东移民所至,三山国王的香火被带往邻近省市,后来又漂洋过海,传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三山国王庙移民从家乡带来的原有的信仰而建立起来,反映了移民们为求生存、求发展而团结起来的思想意志。建神庙奉祀三山国王,举行游神赛会,正是利用它作为团结的形象。除单一籍祀神作为团聚的旧形式,在一些地方三山国王庙还起着地方性同乡会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作用。

2.粤东庙
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中,揭阳60座,汕头80座,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9座。经过重新整修、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有揭西霖田祖庙(始建于隋,至今有1400年历史,成立有庙理事会),饶平鸿埕大庙(始建于宋,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潮阳棉城蛇脐古庙(始建于明,有500多年历史,相传是当时全潮阳最大的三山国王庙),澄海银砂古庙(始建于明,有600多年历史,1996年重建)。此外,汕头市区已发现三山国王庙有40多座,其中龙湖区官埭国王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初年,至今已有670多年历史,是汕头市现存最古老的三山国王庙)、金平区浮陇三山国王庙(始建于清乾隆甲午年,有240年历史,占地7.5亩,是汕头市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山国王庙)
汕头官埭国王庙

3.台湾岛庙三山国王不但在潮汕地区广为立庙祭祀,而且传到福建、台湾,又随着华侨而传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在台湾尤为突出,据统计台湾三山国王庙多达500多座左右,遍布彰化,台南,高雄,新竹,竹东,新庄,宜兰等地,信众达600万人之多,并成立了“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每年台湾都有二十几个团队,一千多人组团到揭西县祖庙拜祭三山国王。每年农曆二月二十五是“国王生”台湾各地三山国王庙香火特隆,男女信徒跪拜甚多,那里的渔民和潮汕的渔民一样,称二月二十五为“王公滚”,这一天绝不出海。

4、普宁云落镇三山国王庙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三山国王庙有别于其他的是有童身(类似于藏传佛教的活佛),平时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有村民去庙里上香或重大节日时会在庙了出神,每年正月十五迎神时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就会坐在刀轿(脚踏三把刀、屁股坐三把刀、背靠三把刀、左右手各扶一把刀,刀都是开刃的)上出迎,村民非常虔诚。对于童身(类似于藏传佛教的活佛)老人去世后会新的童身出现,类似于活佛转身。
5、广州在广州大道北的黄庄也有三山国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