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浅析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2020-06-21 13:39:46) 百科综合

浅析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扎龙湿地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保留完整、原始、开阔的生态系统。扎龙湿地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和利用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扎龙湿地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建议,探索扎龙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浅析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 特点:保留完整、原始、开阔的生态系统
  • 关键字:扎龙湿地 生态旅游
  • 探索:扎龙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扎龙湿地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保留完整、原始、开阔的生态系统。扎龙湿地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和利用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扎龙湿地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建议,探索扎龙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关键字

扎龙湿地 生态旅游 开发保护一、湿地生态旅游概念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四个特徵:以水的存在为特徵;湿地的土壤与临近高地明显不同;湿地供养的植物适应湿生条件(有些就是水性植物),与之相反,不耐淹的植物在此时不能立足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1]。二、国内外湿地生态游状况

(一)国外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旅游在国外开展较早,世界上一些景观优美的湿地都开展了旅游和娱乐活动、湿地生态旅游[2]。生态旅游业是国际旅游中占有一定地位,并产生了一些着名的湿地旅游区,如:美国切斯披克湾湿地公园、英国斯利姆布瑞吉野鸟和湿地中心、马来西亚putrajaya湿地公园等。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湿地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如湿地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公园管理等[3]。湿地公园的建设受到政府与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与支持,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

1.日本钏路湿地

2002-2003年政府共投资8亿日元进行湿地调查、研究以及购买恢复钏路公园所需的用地,为钏路湿地公园的基础建设提供保障。日本社会各界对钏路湿地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重视,建立许多生态基金、湿地保护基金等。钏路公园还成立了民间的全国联合理事会,负责湿地保护、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政府参与开发保护积极,使得钏路湿地步入生态旅游的成熟阶段[4]。

2.马来西亚Kota Kwmuning湿地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Kota Kwmuning湿地公园,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不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兼具教育科普、游憩休闲作用。度假村、游乐场、人工花园及湿地外围区适当低密度的人工建筑不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可保障度假区的经济贡献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4]。该公园已成为兼具多种功能的湿地生态公园。

(二)国内湿地生态旅游

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与特性、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1]。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种时尚和特点,并构成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也对该区的湿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力,力求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本地区的支柱旅游产业。同时也大力宣传保护湿地及其宝贵的资源。

1.向海湿地

向海湿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向海景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科学规划旅游景区,朝着加快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迈进。同时加快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及继续谋划开发向海的吃住、娱乐场所,逐步改善向海景区的消费条件。另外,积极宣传推广“绿色乡村游”,提升向海生态旅游知名度,打造全国绿色生态旅游知名品牌[3]。

2.黄河湿地

郑州黄河湿地依据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的地理特徵,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目前,基本形成了“四点一线”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并且不断在扩大规模。周边6.8万亩国有林区开发建设了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区[3]。黄河湿地正朝着“湿地生态游”的方向发展。三、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优势条件分析

(一)扎龙湿地概况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东南26处,松嫩平原、乌欲尔河下游,地理坐标为南纬46°48′~47°31.5′,东经123°51.5′~124°37.5′,南北长120km,东西宽59km,总面积为2100km。扎龙湿地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2℃,年降水量为428mm,且78%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该湿地是乌欲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盖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或季节性的淡水沼泽。湿地内湖泊、沼泽、湿草甸星罗棋布,其中湖泊、水泡有200多个,芦苇沼泽面积最大。由于有大面积的浅水沼泽湿地,吸引大量丹顶鹤、白枕鹤等游禽与涉禽。

(二)扎龙湿地开发优势条件

1.自然条件

(1)动物资源

扎龙湿地动物资源丰富(如表1)昆虫类、鱼类和鸟类是该区主要动物资源。 表1[5].扎龙湿地动物种类 Table1. species of wetland animals in ZhaLong natural reserve 昆虫类 鱼类 两栖类 鸟类 爬行类 兽类 目 11 — 2 16 3 5 科 65 9 4 48 4 12 种 277 51 6 265 6 37 保护区的鸟类有4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鹳、玉带海雕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雀鹰等33种。目前世界上现存鹤类15种,中国9种,扎龙湿地有6种。全世界有丹顶鹤2000多只,扎龙湿地有346只,占全世界总量的17.3%,因此扎龙湿地成为“鸟的乐园”“鹤的故乡”[6]。另外还有37多种兽类,包括狼、赤狐、狍、獾和黄羊等;两栖类6种,有中国林蛙、黑斜线蛙、列斑雨蛙、花嘴蟾蜍;爬行动物有3种,包括蜥蜴、淡水龟等;水生鱼类51种。主要有草、青、鲢、麦穗、等种类组成。以及药用的七鳃鳗科、鲶科和鲤、鲫、泥鳅等种类组成。其中鲫鱼为优势种,占48%以上。从年龄组成上看,经测定,70%的个体为成体或幼鱼。本区的浮游动物由18科23属组成,生物数量约为924.7个/L,生物量0.376毫克/L。以枝角类占优势,占生物量的55%[7]。

(2)植物资源[3]

扎龙湿地有厥类植被2科2种,被子植物65科468种。草科植物占绝大多数。除世界种及大陆广泛分布种外,蒙古植物区系成分占15.2%,达乌里植物区系成分占14.5%,满洲植物区系成分占12.7%,华北植物区系占4.1%。其中芦苇、水葱、苔草、莎草,狼尾草和星星草等植物有着广泛的分布。扎龙湿地内生长着龙胆草、甘草、防风、芦根等套用的中草药。扎龙湿地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本区浮游植物由24科37属组成,分属于7门。生物数量约为254.2万个/L,生物量0.889毫克/L(湿重)。隐藻门占优势,占总生物量的45%,主要种群小环藻、衣藻也占一定的优势。

(3)逐渐完善的水上项目

这里有乌裕尔河、双阳河、克钦湖、仙鹤湖、龙湖、南山湖等大多水面2000亩以上[6]。湿地中各个弯弯曲曲的长短河道连通各个大大小小的湖泡,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衬托上翠绿的植被,景色十分壮观。夏季丰水期,河水出槽,湖泊外溢,可形成方圆数百公里的明镜水面。游客可以在此泛舟放鬆心情,也可以水上垂钓,进行漂流比赛。在芦苇荡进行野炊。冬季枯水期,在这里开展冬泳比赛。

2.人文资源

(1)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扎龙湿地西部边缘地区的村屯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历史悠久。扎龙湿地核心区居住着大部分的达斡尔族的居民,底蕴浓厚。满族人的舞蹈、服饰尤其是满族的美食“八大碗”,以及满族人民自己酿製的高粱酒,让来自八方的客人垂涎欲滴。达斡尔族歌舞类节目,达斡尔族服装、鞋帽、首饰、等旅游产品。也成为游客旅游欣赏的一道风景线。由于湿地内芦苇丰富,当地居民利用芦苇编织出各种古朴大方、精美细緻的芦製品,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扶持2-3户农民,在一条街成立旅游纪念品专卖店。

(2)悽美的“故事”

徐秀娟为了救助陷入沼泽中的幼雏丹顶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经过各大媒体的报导及有歌手将其事迹写成歌传唱,使得各地人们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个为救丹顶鹤的小女孩儿。目前徐秀娟救助丹顶鹤的芦苇坡被扎龙湿地列为一项旅游景点,《徐秀娟事迹》也被列为湿地宣传环保知识的一个项目。同时,《徐秀娟事迹》在教育旅游者的同时也让找龙湿地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嚮往。

3.交通便利的“绿色之都”

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东南部26km处,每天早、中、晚各有一班车开往那里,车程为35分钟,往返票价10元钱。另外旅游旺季时火车站也有专列直达景区。如果是租车,150元/半天,车程30分钟。目前,齐齐哈尔市无论是铁路还是航空都开通了国际专列及航班,以便外国游客能方便到达。交通的便利为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加大了成功的筹码。 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市已经连续5年举办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使齐齐哈尔市获得“中国绿色之都”的荣誉称号,被列为国家级工农旅游示範点。由此齐齐哈尔市让全世界看到一个炙手可热的生态城市,提高了齐齐哈尔的知名度,提升了在生态旅游业的地位。从而提高了旅游者来齐的数量。

4.旅游路线夺冠#p#分页标题#e#

2007年,哈尔滨—大庆—杜尔伯特—齐齐哈尔—五大连池—黑河,情系《黑土地西部旅游路线》成功卫冕“CCTV2006年完美假期十佳路线”冠军线路。这标誌着黑龙江西部旅游摘得“中国旅游第一线”的桂冠[8]。该路线涵盖了黑土地上天文、地文、水文几乎所有黑龙江省富有特色的旅游类型的景区。整个旅程充满着人文关怀,也颠覆了以风景为中心的线路设计模式,而以游客的情感需求来组合游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旅游情怀。然而,其中齐齐哈尔这一站的旅游特色就是扎龙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因此该旅游路线的夺魁,不仅为扎龙湿地创造了品牌效应,也大大提高了扎龙湿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通过这样的辐散路线为扎龙湿地吸纳了大量游客。

5.客源市场和环境容量

根据扎龙湿地旅游区目标的客源状况,并考虑到国家省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加上扎龙湿地旅游所处的地位,同时对影响客源的社会经济水平,休闲时间的长短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通过参照比较法对2006—2010年扎龙湿地旅游客源做预测,到2010年游人总数达到37.26万人次[9]。 环境容量是某一区域景点、景区在对环境不构成影响和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值[1]。 扎龙湿地的环境容量逐年增加的趋势(如表2) 表2[9] 2002—2010年扎龙湿地旅游区环境容量 时期 日环境容量(人次/d) 年环境容量(万人次/d) 2000—2002 2790 5859 2003—2005 3060 6445 2006—2010 3438 7220 以上表明扎龙湿地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客源,较大的环境容量等优势条件说明扎龙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很的潜力,也为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先决条件。

6.国际交流明显

因为扎龙湿地的鸟类资源丰富,所以引起了国际上有关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 1987年扎龙湿地举办了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来自30多个国家200多名代表考察了扎龙湿地。1989—1994年我国分别与日本北海道鸟类研究所、俄罗斯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合作关係,期间中国也派扎龙湿地人员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香港参加学术交流和科学考察[3]。2003年11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路”,2005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路”,2007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加入“东亚—澳大利亚—西亚鸻鹬类网路”等国内、国际组织[10]。 扎龙湿地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国际鹤类基金会,世界自然协会,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等国际性组织和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42个国家,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内150多万人的鸟类学者、生态学者和大自然的爱好者及游客考察学习,参观游览。四、 扎龙湿地面临的问题在扎龙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几个:

(一)行政管理矛盾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扎龙湿地横跨齐齐哈尔市与大庆市,齐齐哈尔市拥有扎龙湿地的43%,大庆市拥有扎龙湿地的57%,而扎龙湿地管理局设在齐齐哈尔市,归齐市管辖[11]。但涉及到湿地管理则各管一片,水利、渔业风各管一线,两市从各自职能和利益的角度去从事生产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追求的是各自地区和各自部门的利益,很少考虑综合效益,造成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割,污染严重影响了湿地植物多样性保存,造成植被的退化,也影响了动物稀有物种的生存及繁殖,威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开展。

(二)水资源污染严重

近年来,乌裕尔河上游的城镇工业逐年增多,据统计有70多家工厂向乌裕尔河排放工业污水,加上湿地被围垦后施用的化肥、农药等,通过地表径流形式进入保护区,每年排入乌裕尔河或保护区湿地的工业废水约910×104m3包含COD588m3、BOD53203.3m3、氨氮3.39m3。由于大量含N、P的污水进入湿地,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产生富营养话现象。另外扎龙湿地内已建有繁荣、东升、及江灌区,灌溉面积为40066.7km2,化肥施用量10200t/a,农药施用量90t/a,增加了有机污染的含量,加剧了水污染[12]。

(三)水量补给不足

近年来,扎龙湿地的供水量明显不足,水位持续下降,湿地大面积减少。这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除1998年外,1999-2002年以及2004年乌裕尔河和双阳河流域都连续乾旱,使得保护区核心区的沃绿兰河奋斗桥断面2000年比1957年水位下降1.1米,保护区工作站地下水位2002年比1999年同期比较下降了1.2米[13]。 另外,为了满足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在乌裕尔河和双阳河的上中游建有60多座水库,截流了大部分的水。使乌裕尔河和双阳河下游河流乾枯主河道断流,每年仅有1亿立方米流入湿地,与年需水量4亿立方米相距甚远。目前,湿地补给水量为13.74×108m3,排泄水量为14.34×108m3,每年仍缺水0.6×108m3[12]。

(四)开发资金短缺

开展湿地旅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资金不足引发一系列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无能力开发和利用,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一味盲目的增加项目,导致设施不配套,旅游产品品位不高,缺乏吸引力。资金短缺还造成对其宣传力度不够,限制提高扎龙湿地的知名度,也限制宣传保护湿地资源的教育活动。五、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一)主打品牌效应,开发新项目

把握好旅游形象,不失时机推广旅游形象。这是提高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认知度,更广泛地占领市场的先决条件之一。齐齐哈尔市是世界上珍禽丹顶鹤的故乡,素有“鹤”城的美誉。每年开展的“观鹤节”吸引了广大的中外游客。因此,深入挖掘“鹤”的主体形象,将鹤城这个名字叫响。在规划上,全力打造“中国大湿地,世界鹤故乡”的城市旅游品牌,实现了生态观光游,湿地赏鹤游等为主体的特色旅游,形成了“四线六区”的旅游格局[14]。 扎龙湿地资源丰富,可以利用天然景观开发湿地观赏、摄影、绘画、水上垂钓以及冬季的冬泳比赛等生态旅游项目。为了增加旅游项目和接待能力,扎龙湿地边缘修建人工游乐场和简单的别墅,为游人提供休闲度假服务。开发以“鹤”为主体的相关产品,如亚麻製品、木製品等纪念品、工艺品,这些商品的设计生产需要有明确的地方性、艺术性特徵,具有一定的旅游纪念意义。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发生态资源

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对外宣传教育可借鉴河北雾灵山国家级湿地的做法,利用资料手册、标语、布告及宣传车等各种宣传手段[15]。除此之外,扎龙湿地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际网路等高科技手段大範围地宣传保护其自然资源及珍惜物种。也可以藉助外界条件来宣传教育工作,如:放映爱鸟护鸟影视片,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世界湿地日”等活动,召开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游客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保护区是天然大课堂,每年举办大专院校学生来保护区教育实习以及中学生的夏令营活动,并且不同层次和年龄的游客设计宣传的内容及手段不尽相同。最后,加大对扎龙湿地周边居民的教育,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力管理资源和进行控制,使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扎龙湿地,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

(三)增加进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面临扎龙湿地愈加严重的缺水问题,各部分採取了相应的措施,现大庆工作、生活用水和齐齐哈尔动灌区,林甸东升水库灌区的水田未达到规划用量,中引工程现状供水量在5亿m3左右,尚有潜力开发[16]。由此可以积极进行多方协作,加大引嫩江水补充湿地水源及地下水补给的方式。不仅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治理了水污染。还缓解扎龙湿地目前面临的缺水危机。另外,合理利用和调控乌裕尔河、双阳河水,减少中上游截流,分流河水。同时加强天然水资源的保护和涵养。

(四)治理污染源,保护水资源

根据保护区水质现状,水污染髮展趋势制定扎龙湿地水资源保护规划,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地质环境管理法》等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对严重污染水资源的工厂、企业及个体要依法惩处。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指导方针,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建立城镇生活用水处理系统,採用生物工程等技术来治理湿地的营养化[17]。同时严格控制新的新污染源的增加,直接或间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各种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尽而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另外,建立定位监测站,给其它方式对保护区生态资源的数量、质量、生长、分布及消长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制止突发污染事件,为保护湿地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五)科学规划管理

根据2003年8月1日施行的《黑龙江湿地保护条例》第32条规定:湿地应当由所在地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管理管理机构,湿地跨两个以上市的,由省人民政府设立湿地管理机构#p#分页标题#e#[3]。因此省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将管理许可权划分清楚,使其各个部门对其职责有明确的认识。管理机构还要进行自然资源管理、游客管理、导游管理,提高其素质和生态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资源,使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步入正轨。

(六)多源筹措资金

资金不足制约着扎龙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这一问题解决的渠道有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深入改革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将湿地旅游产业保护性开发引进股份制、合作制、外资独资、民营制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一个方面是设立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基金,成立基金会。政府机构、企业公司、各界名人、当地民众、旅游过客等为其提供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在现有事业经费基础上,保护区积极争取国家立项拨款以及国际、国内有组织的捐赠以及保护区的多种经营。

(七)加强国际组织联繫,注重科研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外国专家来保护区讲学,引进国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性利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建立起扎龙湿地与世界主要湿地保护网路体系。 扎龙湿地建立以来就开展了科研工作,10多年来在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帮助参与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採用箇中方法对丹顶鹤等珍禽分布进行可调查,且积极开展珍禽驯养工作。通过人工孵化,散养繁殖等手段加大珍惜动物的数量。国家应当继续加大投入建立保护区水文、气象、土壤、生物等监测机构,形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监测网路,为有效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技手段和科学依据[18]。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惜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湿地,对调节本区气候、滞储洪水、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开展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对保护湿地,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和观赏者的环境意识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生态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可以投入到湿地的保护中去,用以解决困扰多年的缺水,湿地面积缩小,水体污染,鸟类种群减少,等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其从自然有破坏力的工作转到旅游业中增强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扎龙湿地人员较多,人为破坏严重,所以开发生态旅游则有重大意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