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深入实施《条例》和《规定》,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要求为主线,大力强化载体建设,不断拓宽公开渠道,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深化公开内容,规範公开流程,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评,不断提升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京市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地点:南京市
- 时间:2011年
- 发布单位:市政府
概 述
(一)规範公开流程,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一是规範公开内容。按照要求进一步科学规範政府信息公开分类,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于公开政府信息的範围,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推动区县部门对政府信息进行规範整理、归类,并及时公开,增强公开时效性。二是不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与深度。2011年,我们借“中国南京”网站改版之机,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了重新编制,整合各部门资源,及时、完整、主动公开各类信息,并重点抓好事关民众切身利益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公开。三是将政府信息公开与最佳化服务相结合。通过主动、及时公开社会发展、经济状况、民生情况等信息,做到服务民众、促进发展。
(二)强化载体建设,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我市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主要有政府入口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查阅点、有线电视政务频道。2011年,我市对公开渠道进行了拓展与维护,取得良好成效。秉承开门办网、为民办网、协同办网的宗旨,市政府对入口网站“中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整合全市70多家子网站的信息公开资源,对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档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进行重点展示。着力做好教育、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方便民众查询。同时,2011年8月,“移动南京政府微门户”正式建成,移动终端的政府信息公开版块与政府网站同步更新,市民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随身进行政府信息查阅。2011年10月,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设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信息公开触控萤幕和谘询台,大大拓展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与渠道。
(三)深化培训监督,切实指导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加强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以座谈会、培训会的形式对全市政府信息工作进行业务交流和工作培训,提高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法律规章等相关政策意见的梳理,编撰《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彙编》,便于工作人员的政策查询和日常学习。二是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指导。依申请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和关键。我市通过完善操作规程,落实协调会商制度等措施,强化对依申请公开的指导,着力推进依申请公开受理、审查、处置、答覆等环节的规範化和标準化。三是加强监督考核,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稳步开展。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严格落实信息公开考核制度,将信息公开工作成绩纳入全年绩效考核,定期统计通报全市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1年,“中国南京”政府入口网站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2950条。其中规範性档案5297条,占10%。
市级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733条,其中规範性档案2777条,占31.8%;区县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803条,其中规範性档案2312条,占5.3%。
公开内容
2011年,全市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包括政府公文和管理规範、重大事项和民生项目、政府机构和人事、重大决策草案等4大方面内容。
政府公文和管理规範
及时公开市政府规章和各级政府机关产生的规範性档案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档案。公开了各类规範性档案,如《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和《南京市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智慧财产权保护规定》等5部政府规章。公开了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政府公文208件。
重大事项和民生项目
对全市2011年度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涉及的综合指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以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动态信息和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公开。
政府机构和人事
按照《条例》要求及时公开了全市各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方面的信息,包括内设机构、直属单位、领导成员及分工、联繫方式等信息。
公开了领导干部选拔条件、提拔任用资格和选拔程式,以及市各级政府人事任免信息。公开了公务员招考和录用以及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条件、程式、结果等方面的信息,如招录公务员及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简章、职位信息、面试名单、拟录用名单等信息。
重大决策草案
公开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决策、规定、规划、计画、方案等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对《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办法》、《南京市智慧财产权促进条例(草案)》等10多部政府规章,通过网路、报刊等形式向市民徵求意见。
公开形式
南京市政府入口网站、市档案馆、金陵图书馆等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是我市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
网际网路
通过“中国南京”网站的“市政府信息公开”、“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区县政府信息公开”、“公用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栏目可查阅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依申请公开”栏目,可向各政府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并查阅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状态。网站设定了信息公开意见箱,并对市直部门及区、县(市)信息公开进行了统一归併。同时,区、县政府机关也在各自子网站上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各类政府信息,方便公众申请各类政府信息。截至2011年底,“中国南京”网站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1863余条。此外,新建的“移动南京政府微门户”手机网也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为公众提供实时的信息公开服务。
公共查阅点
市档案馆、金陵图书馆为政府信息集中查阅中心,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帮助。区、县也普遍设立政府信息集中查阅点,为公众提供本地区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同时,市各重点部门依託行政服务中心和办事大厅开展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并编印相关办事服务指南供市民免费领取。
政府公报
全年编辑出版《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12期,共刊登各类档案130多个,90余万字。公开法律法规、政府令、市政府档案、市府办档案、部门措施、市政府及市府办发文目录、统计资料等信息,并增加了市政府大事记栏目。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工商局注册大厅、市房产局房地产交易市场、税务局、银行、邮局等10多个点免费发放。
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全年举行新闻发布会423场,主要围绕政府重点工作、政策规章出台、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各类统计信息、社会热点动态和重大活动推介等内容及时发布政府信息。
有线数位电视
维护、拓展南京有线数位电视“阳光政务”频道,将“中国南京”网站上的各类政府信息传输到阳光政务频道,市民可以通过有线数位电视机顶盒遥控器方便快捷地查阅各类政府信息。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申请情况
2011年,全市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230件。其中,当面申请333件,网上及电子邮件申请446件,信函及传真申请428件,其他形式23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土地徵用与补偿、拆迁许可和补偿安置、城市规划和建设、建设项目立项审批、财政资金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
处理情况
在全部的1230件申请中,经核查有效申请1181件。其中“同意公开”的为767件,占总数的 64.9% ;“同意部分公开”的为96件,占8.1%;“否决公开”的为190件,占 16.1% 。
收费及减免情况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均为免费提供。
行政複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2011年,全市受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複议申请41件,全市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78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1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个别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少数机关分管领导、具体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衔接不及时,难以準确把握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及程式;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最佳化;还存在网上主动公开的内容不规範、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等情况;部分单位依申请公开办理不及时,答覆不规範。
2012年,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的要求,大力提升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信息公开意识。通过宣传、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对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及内涵的认识,準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提升工作能力,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二)拓宽工作思路,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按照要求积极推进财政性资金公开,稳步推进部门决算、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以及民生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公开力度。加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加大项目审批、招投标、施工管理、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等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推动政策透明和决策公开,加强政策解读,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全面深化基层公开,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
(三)加强公开平台建设,改善和提升信息公开工作效率。全市将努力打造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建设政府信息全市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综合套用的套用环境,实现同步发布,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效率。
(四)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强化监督、考核。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组织考核、评议。严肃查处、及时纠正公开内容、公开指南、公开目录更新不及时,公开不应当公开的信息等错误行为。把政府信息公开与最佳化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发挥综合效应,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科学规範地开展并取得更大成效。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度无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