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行政体制沿革》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总序)、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未来行政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对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等等。
基本介绍
- 书名:新中国行政体制沿革
-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 页数:331页
- 开本:16
- 定价:42.00
- 作者:许超 杨海蛟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1242238, 7501242232
- 品牌:世界知识出版社发行部
内容简介
《新中国行政体制沿革》是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总序)
第一章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行政体制的探索期(1949—1954)
一、中央行政体制设定和改革
二、地方行政体制设定和改革
三、行政机构的精简整编
第二节 行政体制的调整期(1955—1966)
一、中央行政体制改革
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三、中央地方权力关係的调整
第三节 行政体制的挫折期(1967—1976)
一、“军管会”与“革委会”取代各级政权组织
二、非常状态下的机构调整
第四节 行政体制的恢复期(1977—1987)
一、国家行政机构的恢复
二、大力推动政府机构和人员精简
三、首次提出转变行政职能
四、再次启动市管县改革进程
第五节 行政体制的跨越期(1988—2001)
一、按照行政职能转变的要求改革行政机构
二、推动中央地方关係制度化:分税制改革
三、推行公务员制度,实现行政人事管理科学化
第六节 行政体制的深化期(2002年至今)
一、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改革行政机构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三、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
四、推行绩效改革,构建效能政府
五、建立公务员制度,实现行政人事管理法治化
六、从“市管县”到“省管县”
第二章 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
第一节 走出改革怪圈,构建精干型政府
第二节 约束行政权力,建成责任型政府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责任政府建设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责任政府建设
第三节 转变行政职能,建成有限型政府
一、中央向地方分权
二、政府向企业和社会放权
第四节 规範行政权力,建成法治型政府
一、何谓法治政府
二、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三、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第五节 干部人事制度走向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一、干部人事制度的民主化程度增强
二、实施分类管理,干部人事制度的科学性增强
三、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章 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关于行政体制的论述
二、邓小平理论中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
三、江泽民的行政体制改革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
五、不断解放思想,积极进行理论创新
第二节 从中国国情出发合理借鉴国外经验
一、国外的行政体制改革情况
二、中国对国外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和反思
第三节 坚持走渐进式改革之路
一、什幺是渐进式改革
二、中国行政体制的渐进改革之路
三、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思考
第四节 正确处理党政关係,坚持党对行政的领导
一、坚持党对行政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改革方向
二、规範党政关係,实行党政职能的适度分离
三、对未来党政关係的思考
第四章 未来行政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信息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挑战
一、信息化的挑战
二、全球化的挑战
三、市场化的挑战
第二节 经济转型期的挑战
一、世界各国在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行政体制在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政府利益化的挑战
一、政府利益化的表现
二、政府利益化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
第四节 公民社会的挑战
一、公民社会的含义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
三、公民社会的兴起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挑战
第五章 对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第一节 调整纵向行政关係
一、中央与地方行政关係的调整
二、省——市——县关係的调整
三、县与乡关係的调整
第二节 改革横向运作机制
一、以“大部制”改革为突破口,重构行政权力运作机制
二、推进地方政府横向关係的改革
第三节 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转变经济职能
二、强化社会职能
第四节 构建多中心治理机制
一、多中心治理的兴起
二、中国多中心治理机制的构建
第五节 推进政府能力建设
一、何谓政府能力
二、政府能力的构成
三、中国政府能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行政体制的探索期(1949—1954)
一、中央行政体制设定和改革
二、地方行政体制设定和改革
三、行政机构的精简整编
第二节 行政体制的调整期(1955—1966)
一、中央行政体制改革
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三、中央地方权力关係的调整
第三节 行政体制的挫折期(1967—1976)
一、“军管会”与“革委会”取代各级政权组织
二、非常状态下的机构调整
第四节 行政体制的恢复期(1977—1987)
一、国家行政机构的恢复
二、大力推动政府机构和人员精简
三、首次提出转变行政职能
四、再次启动市管县改革进程
第五节 行政体制的跨越期(1988—2001)
一、按照行政职能转变的要求改革行政机构
二、推动中央地方关係制度化:分税制改革
三、推行公务员制度,实现行政人事管理科学化
第六节 行政体制的深化期(2002年至今)
一、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改革行政机构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三、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
四、推行绩效改革,构建效能政府
五、建立公务员制度,实现行政人事管理法治化
六、从“市管县”到“省管县”
第二章 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
第一节 走出改革怪圈,构建精干型政府
第二节 约束行政权力,建成责任型政府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责任政府建设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责任政府建设
第三节 转变行政职能,建成有限型政府
一、中央向地方分权
二、政府向企业和社会放权
第四节 规範行政权力,建成法治型政府
一、何谓法治政府
二、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三、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第五节 干部人事制度走向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一、干部人事制度的民主化程度增强
二、实施分类管理,干部人事制度的科学性增强
三、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章 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关于行政体制的论述
二、邓小平理论中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
三、江泽民的行政体制改革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
五、不断解放思想,积极进行理论创新
第二节 从中国国情出发合理借鉴国外经验
一、国外的行政体制改革情况
二、中国对国外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和反思
第三节 坚持走渐进式改革之路
一、什幺是渐进式改革
二、中国行政体制的渐进改革之路
三、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思考
第四节 正确处理党政关係,坚持党对行政的领导
一、坚持党对行政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改革方向
二、规範党政关係,实行党政职能的适度分离
三、对未来党政关係的思考
第四章 未来行政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信息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挑战
一、信息化的挑战
二、全球化的挑战
三、市场化的挑战
第二节 经济转型期的挑战
一、世界各国在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行政体制在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政府利益化的挑战
一、政府利益化的表现
二、政府利益化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
第四节 公民社会的挑战
一、公民社会的含义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
三、公民社会的兴起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挑战
第五章 对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第一节 调整纵向行政关係
一、中央与地方行政关係的调整
二、省——市——县关係的调整
三、县与乡关係的调整
第二节 改革横向运作机制
一、以“大部制”改革为突破口,重构行政权力运作机制
二、推进地方政府横向关係的改革
第三节 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转变经济职能
二、强化社会职能
第四节 构建多中心治理机制
一、多中心治理的兴起
二、中国多中心治理机制的构建
第五节 推进政府能力建设
一、何谓政府能力
二、政府能力的构成
三、中国政府能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