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治理是公共管理学科中一个有待拓展深化的学术领域。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伴随着区域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市圈协作治理理论蓬勃兴起,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很多学者发现,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私营化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带来了诸如公共管理“碎片化”、政府职能削弱,甚至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于是西方的公共管理学者提出了“整体性治理”、“複杂性网路治理”等概念,强调政府在进行公共事务治理时不仅要对政府内部各部门的机构与功能进行整合,而且要促使政府之间,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之间进行协作。“新区域主义”也提出地方政府在区域治理中要实现与私营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权力分配,形成不同行动者责任融合、行为边界交叉的治理网路。
基本介绍
- 书名: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治理
- 作者:崔晶
- ISBN:978-7-300-22135-9
- 定价:42.00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3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内容简介······
京津冀政府如何联手治理雾霾?
“环京津贫困带”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治理?
如何避免地方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导致的“诸侯经济”现象?
如何化解财政与行政分权体制下的“行政发包制”给都市圈跨域治理带来的困难?
崔晶博士的《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治理》一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本书在融合整体性治理、区域多方协作治理、複杂性网路治理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都市圈公共事务协作治理面临的困境,建构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从中央政府、都市圈地方政府、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分析维度,剖析都市圈地方政府的协作机制、协作治理的网路结构等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路分析、数据可视化、调研访谈等方法,完成对都市圈协作治理机制、整体性协作治理模式、都市圈跨界公共事务协作治理网路的结构和特徵等的分析,提出从整体性治理的角度整合和最佳化地方政府协作活动,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实现长期、稳定、有效的协作,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促进区域战略规划的科学化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作者简介······
崔晶,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治理、府际关係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联合国开发计画署以及民政部委託项目多项。出版英文专着Local Government Refor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Three Municipal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2010),先后在《政治学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都市圈的界定
二、都市圈治理的“碎片化”
三、区域协作与整体性治理
四、本书的框架结构、方法及内容
第一章都市圈府际协作治理的理论研究
一、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都市圈治理理论
二、以複杂性治理网路为主导的都市圈治理理论
三、以整体性治理为主导的政府间协作理论
结论
第二章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演进
一、我国区域空间的尺度重组
二、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历程
三、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基本形式
结论
第三章都市圈生态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集体行动的影响
因素
一、“行政区经济”、“行政发包制”与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
二、都市圈生态治理中的地方政府集体行动
三、环京津贫困带的产生与治理
结论
第四章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
一、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信任和沟通机制
二、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
三、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结论
第五章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模式
一、协作治理体系的整合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二、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的构建
三、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都市圈整体性协作治理网路的形成
结论
第六章地方政府协作与区域包容性发展: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
社会网路实证分析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二、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三、京津冀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关係网路的实证分析
结论
第七章府际协作中的事权划分:京津冀都市圈大气污染协同
治理案例研究
一、京津冀都市圈:一个新的区域增长极与面临的大气
污染治理挑战
二、中央对地方政府授予的“部分优先权”
三、“环境竞次”和“环境竞优”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
划分
四、权力让渡与跨区域合作组织
结论
第八章走向区域治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邻避抗争案例
研究
一、区域治理与社会抗争
二、“中国式”邻避抗争的案例分析
三、公民在区域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与社会学习
四、区域治理中的政府与公民
结论
第九章结论
一、进一步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府际关係
二、建立都市圈统一的信息网路体系
三、构建都市圈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
四、完善都市圈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机制
五、构建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多元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一、都市圈的界定
二、都市圈治理的“碎片化”
三、区域协作与整体性治理
四、本书的框架结构、方法及内容
第一章都市圈府际协作治理的理论研究
一、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都市圈治理理论
二、以複杂性治理网路为主导的都市圈治理理论
三、以整体性治理为主导的政府间协作理论
结论
第二章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演进
一、我国区域空间的尺度重组
二、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历程
三、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基本形式
结论
第三章都市圈生态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集体行动的影响
因素
一、“行政区经济”、“行政发包制”与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
二、都市圈生态治理中的地方政府集体行动
三、环京津贫困带的产生与治理
结论
第四章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
一、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信任和沟通机制
二、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
三、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结论
第五章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模式
一、协作治理体系的整合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二、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的构建
三、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都市圈整体性协作治理网路的形成
结论
第六章地方政府协作与区域包容性发展: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
社会网路实证分析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二、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三、京津冀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关係网路的实证分析
结论
第七章府际协作中的事权划分:京津冀都市圈大气污染协同
治理案例研究
一、京津冀都市圈:一个新的区域增长极与面临的大气
污染治理挑战
二、中央对地方政府授予的“部分优先权”
三、“环境竞次”和“环境竞优”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
划分
四、权力让渡与跨区域合作组织
结论
第八章走向区域治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邻避抗争案例
研究
一、区域治理与社会抗争
二、“中国式”邻避抗争的案例分析
三、公民在区域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与社会学习
四、区域治理中的政府与公民
结论
第九章结论
一、进一步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府际关係
二、建立都市圈统一的信息网路体系
三、构建都市圈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
四、完善都市圈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机制
五、构建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多元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