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肇庆市怀集县北部新岗林场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喜树群落),珍稀野生动物和水源涵养林。
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列入省级建设规划;2004年1月正式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28.5公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
- 气候: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 级别:省级自然保护区
- 区域面积:3000公顷
- 保护对象: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管理单位: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批准时间:2004年1月
历史沿革
60年代末,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就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採集标本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并积累了大量数据;1990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列入省级建设规划;2004年1月正式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地理境域
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北与清远市阳山县接壤,距离县城69公里,南北长12.5㎞,东西宽7.7㎞,总面积2728.5公顷。
大稠顶自然保护区
气候条件
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地貌特徵
因有最高峰大稠顶而得名。大稠顶海拔1626m,是肇庆市最高峰,广东省第四高峰,区内最低海拔330m。海拔高低悬殊大,相对高差达1300m,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域範围
保护区管护总面积为2728.5公顷,其中核心区1360.4公顷、缓冲区480.3公顷、试验区887.8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º23′50″~112º27′10″,北纬24º10′16″~24º104′52″。
保护目标
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喜树群落),珍稀野生动物和水源涵养林。有森林面积1768.2公顷,其中常绿阔叶林572公顷,占森林面积的32.35%,常绿针叶林386公顷,占21.83%,常绿针阔叶混交林810公顷,占45.81%,活立木蓄积量345238.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3.9%。
植物
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内森林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沟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灌木草丛、针阔混交林。其中野生珍稀植物主要有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喜树、桫椤、野茶树、普洱茶、野生荔枝、金毛狗、樟树及人工栽培的台湾杉等9种。其中喜树成群落分布,在广东省内是比较罕见的。此外,红锥、华南锥、竹柏、华润楠、本地山杉、檫树等优良用材树种,乌韭、狗脊、乌药、七叶一枝花、土茯苓、板蓝根、两面针等药用植物,京梨、毛花猕猴桃、阔叶猕猴桃、山楂、建兰、阔叶万寿竹、香百合等观赏植物均十分丰富。
动物
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类群的物种组成计有1000多种。经调查鉴定,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共有30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服角雉和蟒蛇等,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苏门羚、白鷳、虎纹蛙、地龟、三线闭壳龟、短尾猴、水獭、小灵猫、斑林狸、风头鹃隼、赤腹鹰等。
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以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种类很多,如乌龟、平胸龟、沼蛙、银环蛇、挂墩后棱蛇等,其中挂墩后棱蛇在广东省内属首次发现。保护区内有一片平地被称为“马骝山”的林地,一直有猕猴自然分布。
管理措施
2012年,大稠顶自然保护区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在区内重点区域安装10台红外线照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鷳、野猪和其他野生动物。白鷳出现的数量最多时有6只,为雌雄白鷳共同觅食。2012年10月中旬,大稠顶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家林业局和广东省林业厅的有关规定,组织工作小组按照《广东省2012年国家级公益林落界成图和扩大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工作操作细则》的要求,实地勘查收集并编制区内省级生态公益林资料,完成大稠顶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公益林落界成国家级公益林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大辖区内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
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