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迁移又称水平迁移,纵向迁移又称垂直迁移,都是学习迁移的种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是根据迁移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的划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 外文名:lateral transfer and longitudinal transfer
- 所属学科:教育心理学
具体概念
横向迁移是指处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係时并列的,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係是并列的,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因此相互之间的影响即横向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抽象和概念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而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学习迁移
亦称“训练迁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原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现扩展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一通百通”等,都是迁移的意思。
迁移表现在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各个方面。1890年W.詹姆斯首先进行了记忆训练的迁移实验。1894年E.W.斯克里普彻进行了左右手迁移训练实验。1901年E.L.桑代克和R.S.武德沃斯进行了知觉训练的迁移实验。1908年C.H.贾德进行了概括化的迁移实验。1929年W.苛勒进行了顿悟关係的迁移实验。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範的学习中。如辞彙的学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学会了骑脚踏车对学习骑三轮车的影响。
迁移的其它分类
正迁移与负迁移
从迁移的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如加法的学习促进了对乘法的学习掌握。正迁移可以表现为在学习中良好的心理準备状态,可以是从事某一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学习效率提高,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如学习了英语字母发音后对汉语拼音的影响。负迁移表现为一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掌握等,学习效率低下。
近迁移与远迁移
根据迁移範围的不同,可以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
近迁移指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后,计算25×(400+4)就属于近迁移。
远迁移是指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远处既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如根据蝙蝠超声定位的原理创造发明了雷达,就是远迁移。
简言之,如果个体能将所学迁移到表面特徵与结构极都相似的其它情境中,属于近迁移。如果能迁移到表面特徵不相似,但结构特徵相似的其他情境中,则属于远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的区分是相对的,可以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得到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态度和动机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基本的原理、态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适用于许多表面特徵不同,但结构特徵相同的情境,并且能使以后的学习变得较容易、有效。
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之后,再学习菱形。特殊迁移的範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非常有限的情境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迁移是不重要的,相反,它对于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迁移的机制
对于迁移的机制有各种学说,主要有:
(1)形式训练说,系一种古老的迁移理论,认为人脑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它经过训练就可提高,某些学科可能具有训练一种或几种官能的价值。
(2)共同要素说,系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由于两种学习情景或刺激-反应之间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所致。
(3)概括化说,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理论,认为学习迁移就是知识经验概括化(类化)的结果。
(4)关係说,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对整个情景的顿悟,即学习者对学习情境中关係的顿悟。J.S.布鲁纳强调原理迁移,其实质也在于领悟事物之间的关係,其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越深透,则越能实现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