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郑利权

(2020-04-05 13:14:00) 百科综合

郑利权

郑利权,中国当代颇具综合实力的艺术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郑利权
  • 出生地:浙江磐安窈川
  • 出生日期:1979年
  • 职业:集学者、书法家、画家、学术策展人于一身
  • 毕业院校:原杭州大学中文系

简介

集学者、书法家、画家、学术策展人于一身,现为杭州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美术馆学术策划、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会副秘书长。主张多维度与宽视野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模式,其艺术作品原创性较强,学术底蕴深厚。

个人简历

1979年生,浙江磐安窈川人。
2001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执教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郑利权
2003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7年供职于浙江美术馆。
现为杭州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沙孟海研究》特约编辑。曾任杭州大学美工团团长。
在《中国书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参加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全国兰亭学术论坛、海派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论坛30余次,浙江省文化厅立项课题《浙江美术资源调查》撰稿人,中国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宋画全集》、《日藏中国书法》的撰稿人。
参与策划余任天百年诞辰艺术展、“神州国光——黄宾虹艺术展” 、“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书风书峰——2011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新·浙·派——浙江青年书法十人展”等。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览并获奖,为文化部、浙江大学、台湾艺术大学、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沙孟海研究会、中国扇博物馆、泰顺博物馆、周昌谷艺术馆、乐清市人民政府、泰顺县人民政府、磐安县人民政府收藏。

参与展览

2012 2012兰亭书法社双年展,浙江美术馆,浙江杭州。
全国文化系统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中国书法百家扇面展,中国扇博物馆,浙江杭州。
浙江省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浙江金华。
2011 浙江省第二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银奖,浙江美术馆,浙江杭州。
浙江省级文化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作品展金奖,浙江杭州。
万山红遍——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浙江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浙江美术馆,浙江杭州。
浙东书风——全国书法篆刻展,宁波美术馆,浙江宁波。
香溢苏杭——中国书法名城杭州·苏州书法精品展,浙江杭州、江苏苏州。
2010 沙孟海奖——第七届全浙书法大展铜奖,宁波美术馆,浙江宁波。
浙江省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嘉兴博物馆,浙江嘉兴。
积健为雄·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会作品展,浙江杭州。
2009 浙江书法六十年系列大展精英展,浙江美术馆,浙江杭州。
全国文化系统职工书画展一等奖,中国美术馆,北京。
水墨维度——郑利权艺术作品展,浙江杭州。
2007 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浙江丽水。
2006 第三届全国书法研究生书学学术周作品联展,,北京。
第三届浙江省青年书法选拔赛提名奖,浙江富阳。
当代书画艺术创新展,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台湾台北。
2005 磐安书法十人展,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2004 浙江大学师生书画作品展(教工组)一等奖,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2003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陕西西安。
2002 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浙江浦江。
庆祝建军75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一等奖,中国书法研究院,北京。
兰亭杯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大展一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绍兴。
2001 金华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获奖作品,浙江金华。
第三届全浙书法大展,浙江杭州。
2000 中国浙江青少年艺术基金群鹰奖,浙江杭州。
首届浙江省大中专学生美术大赛书法类二等奖,浙江杭州。
1999 浙江省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书法业余组银奖,浙江杭州。
1998 浙江大学迎春书画作品展一等奖,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学术着述

2012 《兰亭精神与浙江书风——兼及当代二王帖系书风的同质化现象研究》,《中国书法》(中文核心刊),2012年第1期。《从区域书风的视角研究浙江书法——“书风书峰:2011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书法》(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2期。《现代人,为什幺需要书法?》,《美术报》,2012年3月31日,总第958期。《明代浙派绘画的社会背景与群体考察——兼及浙派概念的巨观视野与学术重构》,《明代浙派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楷书冷落与大师缺席》,《书法》(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8期。《视觉的伤害:当书法遭遇製作》,《书法》(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9期。《浙派背景与意写精神——周昌谷国画艺术风格的观念性臆述》,《指向深处——周昌谷艺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2011 《从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看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马衡的功绩》,《西泠印社》2011年第1期,第29辑。《近三十年来“现代书法”的观念演进与文献综述》,《书法三十年·当代书法艺术深圳论坛论文集》,黄河出版社,2011年版。《“隐文化”的当下意义——周沧米先生山水画的艺术考量》,发表于《美术报》,2011年3月26日。《“巨字”的跨越——王冬龄先生巨幅草书创作的学术意义》,发表于《美术报》,2011年4月16日。《流出生命的痕迹——陈子胄油画的“写意性”与“本土性”简析》,《美术报》,2011年4月30日。《传统与视觉的融汇——陈峰艺术评析》,《中国书画》(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绘画寂寞论》,发表于《美术报》,2011年6月4日。《精緻和谐——杨西湖先生书法艺术简述》,《浙江文史》,2011年第6期。《富春山居图的地理视域与经典意义》,《美术报》,2011年6月11日,总第916期。《兰亭精神与浙江书风——兼及二王帖系书风在浙江区域传承的巨观研究》,《第二届中国书坛“兰亭论坛”论文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实证与简约——朱关田先生书学研究与书法创作的多维勾稽》,《书风书峰:2011浙江书法名家学术文献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王冬龄的书学研究与学术体系综论》,《书风 书峰 :2011浙江书法名家学术文献集》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年版。
2010 《历史与艺术的维度——沙孟海多维身份的文化分析》,《中国书画》(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第6期。
《吴冠中的浙江情结》,《今日浙江》2010年第5期。
《浮动的意义——桑火尧绘画的符号学意义解读》,《书画世界》,2010年第3期。
《论篆刻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西泠印社》2010年第1期,总第25辑。
《沙孟海书法艺术中的章草思想及其寻绎》,《沙孟海研究》2010年第4期。
《叶铭的“刻碑”生涯与金石活动考察》,《西泠印社》,2010年第4期,总第28辑。
《“深度绘画”需要思想“给力”》,《美术报》,2010年12月11日。
2009 《边缘状态下的艺术化生存——陆俨少的书法人生》,《中国书法》(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第5期。
《期刊媒介与民国书法——民国书法的传播媒介学考察》,《书法赏评》2009年第2期。
《文人雅集的当代延续与演进——会文书社》,《美术报》2009年5月16日。
2008 《效率与公平——论照片评审与书法把关》,《书法》(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第3期。
《意象生辉——池长庆书画艺术的文化意象阐述》,《书画艺术》2008年第3期。
《媒介的力量——三十年来书法传播媒介之变迁与影响研究》,《中国书法》(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第8期。2008年度《中国书法》杂誌优秀论文奖。
《草书“同质化”现象刍议》,《书法》(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第9期。
《古代书法市场述论》,《书法赏评》2008年第2期。
《天庐病目考:非艺术因素与艺术家风格变迁——关于余任天的个案研究》,《余任天研究文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海派书家的媒体生涯——民国时期海派书法家媒体从业的现象、类型与影响研究》,《海派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诗性精神的缺失与重构——当代书法“同质化”现象批评》,《书法导报》2008年3月20日。
《东皋心越篆刻艺术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浙中书学论文集》,中国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2007 《颜真卿书法研究现状综述》,《民国美术期刊的生态状况与原因探究》,《浙江大学美术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论民国时期绍兴书法家群体的类型及成因》,《绍兴历史上的书法论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版。
《雅集的力量——兰亭雅集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阐释与书学史贡献》,《全国首届兰亭论坛论文集》中国
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9月版。
2006 《“书法”概念考辨》,《书法赏评》2006年第1期。
《近三十年来颜真卿书法研究焦点评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1期。
《论大众书法传播中的“把关人”》,《书法导报》2006年4月26日、5月3日连载。
《论中国西方音乐学专着的生态状况(1981-2001)》,《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005 《中国古代书法市场述论——古代书法市场的历史分期、运作模式、研究价值诸问题》第二届“全国书法
研究生书学论坛”论文集,首都师範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书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书坛新青年》第一辑,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2004 《论古代书法的传播手法》,《书法世界》2004年第3期。
《论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金华职业技术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论书法传播学的建设》,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2期
《从实物传播到数字传播——网际网路与书法传播的革命》,《书法赏评》2004年第3期。
《书法环境的失落与重建——论中国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汉字“方块”造型论》,《书法赏评》2004年第4期。
2002 《气象挥霍 体格凝重——评始平公造像记》,《书法导报》2002年第41期。
《声华当笔健 丽落富清制——评李思训碑》,《书法导报》2002年第42期。
《雄浑古穆 静虚超迈——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导报》2002年第43期。
2001 《寄情山水,沖和淡远——观王驾吾教授对联有感》,《美术报》2001年第380期。
2000 《一点一拂,纯任自然——东汉摩崖书法艺术综述》,《美术报》2000年第321期。 《一代词宗的书艺——纪念夏承焘教授诞辰一百周年》,《浙江文艺报》2000年第157期
1999 《甲骨春秋一百年》,《美术报》1999年第309期。

名家评述

利权作品格调高,小楷写得非常好,我看过他的小楷《乐毅论》,写得非常精到,行草功力也不错,驻基传统,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并转化为自已的东西。
——刘江(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执行社长)
利权的草书总体的感觉是清逸、奔放、气韵比较生动。写草书要很有情绪,可以说是激情。古人云:“速而法毕”,大草下笔速度很快,还要特别注意用笔的细节问题,在快速的情况之下,要求把书写应有的东西都交代好,所以感到难度很大,利权草书线条的感觉很好,不论形式上,还是内容都是意态的、生动的。
——马世晓(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利权擅写行草,遍临古之佳作,根砥扎实,视野广阔,能出新意,颇具天赋。中文出身,亦写一手好文章,并以其余事兼作山水小品,以书入画,清雅出新,格调自高,不蹈前人窠旧。文、书、画之合流,当为青年艺术家之娇娇者。
——俞建华(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利权的作品有的偏重于传统,有的偏重于创新,有的则既有传统也有创新。我认为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郑利权也一直是这样想的,他是浙江青年书法家中理论成果较丰富的一位,因为有理论与学术支撑,使他的作品更有学术的意味,一旦思想进入作品之中,作品才有深度可言。
——骆恆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郑利权是浙江青年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他学书起初于“二王”,后攻颜鲁公、米南宫、徐文长、王觉斯等,书法创作视野广阔。同时,驻基国学,书内书外博收约守,艺术才情发挥有致。作品以行草擅优、线条流畅、开合有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为同道之颂扬。
——宋涛(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郑利权多年来从事书画研究并注重学术思考,而且是一个勤奋的书画家。他深知写生是记录生活、提炼生活的有效手段,关注的应是生活中最生动、最感人、最凝鍊的物象,因此它最具鲜活的特质,最具强烈的情感。从“写生”的视角观照郑利权的书画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多元视野、丰富情感与书写笔性。郑利权的书法作品有绘画的趣味,其绘画作品有书法的笔意,在作品中表现着他对生动线条的捕捉与瞬间情感的流露,体现出一种对书法的生动性和情感性的追求,这是“写生”观作用于“书”与“画”相得益彰的结果。
——马锋辉(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传统的中国书画家,都十分注重学问根砥培植。学问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品格,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理论与创作向来是相辅相成的关係。书法家的“文”与作品的“格”相合,是书法气息的重要来源。郑利权是一位具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笔性笔意很好,他的绘画充满意趣,他的文章有理论深度、视点新颖。书法、绘画、理论的三维一体,显露出郑利权的勤奋努力与艺术潜质。他的作品时常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进步很快,近几年屡屡斩获文化部展览的大奖,可见他的实力。在当下较为浮躁与功利的艺术背景之下,郑利权能潜心学术,勤于创作,不为外界所动,难能可贵。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郑利权的学术学养是比较全面的,这种全面可以在作品当中体现出来,我觉得他的作品,书法也好,绘画也好,确实有一个比较浓厚文化底蕴的水墨艺术。他是一个极具艺术潜质的青年艺术家,他与其他青年艺术家的区别,就是他有学术、有文字、有理念。他用学术理念去创作的作品,学术切入点是比较明确的。他书画兼长,两路并进,他用绘画的方法来写书法,然后又用书法的优势来进行他的绘画,这就是传统的所谓“书画同体”的艺术创作观,在青年艺术中,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他的绘画和书法之间,我觉得界限是比较模糊的,这也呈现出21世纪比较开放的艺术趋向。
——桑火尧(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精选

郑利权作品:
郑利权
郑利权
郑利权
郑利权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