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之城》是由Albatros Film发行的剧情片,于2010年9月17日在加拿大上映。该片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马克西姆·高德特、卢布娜·阿扎宝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加拿大法语作家瓦基迪·穆阿瓦德的同名剧作,讲述了双胞胎姐弟循着母亲的遗嘱,前往中东寻找素未谋面的父亲与兄长,却意外扯出母亲不为人知的过去。
基本介绍
-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 编剧:丹尼斯·维伦纽瓦
- 主演: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马克西姆·高德特,卢布娜·阿扎宝,雷米·吉拉德
- 製片人:Luc Déry
- 发行公司:Albatros Film
- 中文名:焦土之城
- 外文名:Incendies
- 其它译名:烈火焚身
- 出品时间:2010年
- 製片地区:加拿大
- 类型:剧情
- 片长:130 分钟
- 上映时间:2010年09月17日(加拿大)
- 分级:14A
- 对白语言:阿拉伯语 /法语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双胞胎姐弟西蒙(马克西姆·高德特饰)、珍宁(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饰)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母亲过世后,他们从遗书中得知他们的父亲依然在世,并且还有另外一个兄弟。从此,双胞胎前往中东开始了对于母亲生活秘密的探寻。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珍宁 | 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 | ---- |
西蒙 | 马克西姆·高德特 | ---- |
娜瓦尔 | 卢布娜·阿扎宝 | ---- |
Notary Jean Lebel | 雷米·吉拉德 | ---- |
Abou Tarek | Abdelghafour Elaaziz | ---- |
Notary Maddad | Allen Altman | ---- |
Chamseddine | Mohamed Majd | ---- |
Fahim | Nabil Sawalha | ---- |
Maika | Baya Belal | ---- |
Nicolas | Bader Alami | ---- |
Le garde du corps de Chamsseddine | Karim Bourara | ---- |
Lifeguard | Anthony Ecclissi | ---- |
Sharif | Yousef Shweihat | ---- |
职员表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Luc Déry Anthony Doncque Phoebe Greenberg Penny Mancuso Kim Mccraw Milena Poylo Gilles Sacuto Ziad Touma Stephen Traynor Sylvie Trudelle | 丹尼斯·维伦纽瓦 | Tamir Naber Eric Parenteau | Valérie Beaugrand-Champagne 瓦迪基·穆阿瓦德 丹尼斯·维伦纽瓦 | André Turpin | Grégoire Hetzel | Monique Dartonne | Constance Demontoy | André-Line Beauparlant | Mathieu Raynault | Rana Abboot Marie-Soleil Dénommé Amin Charif El Masri Philippe Lord |
演职员表信息来自
角色演员介绍
- 娜瓦尔演员:卢布娜·阿扎宝娜瓦尔是一个黎巴嫩老妇人,年轻时因为未婚先孕,恋人被处死,儿子被抱走。后来因为在内战中杀死了一个军队的高官,被囚禁了十五年。在监狱中还被一个人虐待和强暴了,并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女。
- 西蒙演员:马克西姆·高德特西蒙是娜瓦尔的儿子,他和双胞胎姐姐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母亲过世后,他从遗书中得知他们的父亲依然在世,并且还有另外一个哥哥。
- 珍宁演员: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珍宁是娜瓦尔的女儿,西蒙的双胞胎姐姐。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珍妮去了母亲生长的中东,在那里她和弟弟一起找到了“哥哥”,发现了母亲的过去和自己的身世之谜。
- Notary Jean Lebel演员:雷米·吉拉德娜瓦尔的长子,母亲未婚先孕,父亲被处死,又被迫与母亲分离,在孤儿院长大,后被军阀门教育成了冷酷无情的军痞,在监狱中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做下了不可饶恕的错事。
角色演员介绍信息来自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奖项 | 类别 | 获奖方 | 结果 |
---|---|---|---|---|---|
2011年 | 第83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外语片 | 《焦土之城》 | 提名 |
2011年 | 第31届 | 加拿大基尼奖 | 最佳影片 | 《焦土之城》 | 获奖 |
最佳导演 | 丹尼斯·维伦纽瓦 | ||||
最佳女主角 | 卢布娜·阿扎宝 | ||||
最佳改编剧本 | 《焦土之城》 | ||||
2012年 | 第65届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非英语片 | 《焦土之城》 | 提名 |
2012年 | 第37届 | 法国凯撒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焦土之城》 | 提名 |
2010年 | 第35届 |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最佳加拿大长片 | 《焦土之城》 | 获奖 |
2011年 | 第55届 | 义大利大卫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焦土之城》 | 提名 |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生活在加拿大的作家穆阿瓦德在2003年创作了一个英文名为Scorched(法文名Incendies)的剧本。作家本人把剧本搬上了舞台,戏剧上演了几年之后,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一家小剧院里邂逅该戏剧。维伦纽瓦看到时非常激动,看完之后,很喜欢这个剧本。
剧本创造
改编剧本的过程里,穆阿瓦德给了丹尼斯·维伦纽瓦完全的自主权。最初他写了一个大概有50页的电影剧本初稿给穆阿瓦德看,穆阿瓦德看了之后就同意让丹尼斯·维伦纽瓦自由地去创作剧本了。
摄製过程
剧组里的约旦裔导演找来了几个伊拉克难民出演该片。在约旦拍摄该片的一个挑战就是每个演员的口音问题,为了要突出一种戈兰族的口音和阿拉伯地区的腔调,剧组中的大部分演员都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口音。还有一些来自非洲的职业演员,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一种语言。
幕后製作信息来自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称 | 国家 |
---|---|
micro_scope media | 加拿大 |
TS Productions | 法国 |
Phi Group | ---- |
发行公司
公司名称 | 国家 | 时间 |
---|---|---|
Albatros Film | 日本 | 2011年 |
Alfa Films | 阿根廷 | 2011年 |
Cinéart | 比利时 | 2011年 |
E1 | 加拿大 | 2010年 |
Festive Films | 新加坡 | 2011年 |
Golden Village Pictures | 新加坡 | 2011年 |
Happiness Distribution | 法国 | 2011年 |
Lucky Red | 义大利 | 2011年 |
Seven Films | 希腊 | 2011年 |
索尼经典 | 美国 | 2011年 |
Bir Film | 土耳其 | 2011年 |
Filmcoopi Zürich | 瑞士 | 2010年 |
Hopscotch Films | 澳大利亚 | 2011年 |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国 | 2011年 |
Trinity Filmed Entertainment | 荷兰 | 2011年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细节 |
---|---|---|
加拿大 | 2010年9月17日 | --- |
中国台湾 | 2011年3月18日 | --- |
中国香港 | 2011年4月21日 | --- |
比利时 | 2010年9月4日 | 那慕尔电影节 |
美国 | 2010年9月4日 | 特柳赖德电影节 |
加拿大 | 2010年9月13日 |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波兰 | 2010年10月8日 | 华沙电影节 |
韩国 | 2010年10月9日 | 釜山国际电影节 |
加拿大 | 2010年10月12日 | 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
法国 | 2010年11月27日 | 巴黎魁北克电影周 |
印度尼西亚 | 2010年12月3日 | 雅加达国际电影节 |
希腊 | 2010年12月4日 | 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11年1月21日 | 圣丹斯电影节 |
英国 | 2011年2月18日 | 格拉斯哥电影节 |
澳大利亚 | 2011年3月3日 | 阿德莱德电影节 |
美国 | 2011年3月12日 | 迈阿密国际电影节 |
中国香港 | 2011年3月24日 | 香港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11年3月25日 | --- |
美国 | 2011年5月2日 | 三藩国际电影节 |
捷克 | 2011年7月3日 | 卡罗维瓦里电影节 |
芬兰 | 2011年9月15日 | 赫尔辛基国际电影节 |
荷兰 | 2011年11月2日 | 阿姆斯特丹电影周 |
製作发行信息来自
影片评价
把伊朗电影式的冷峻和希腊电影式的悲悯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法国电影中常见的变态感,就是《焦土之城》的味道。该片中母亲早年的经历是故事的主线,其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变迁紧密结合的戏剧性,简约而犀利,毫不煽情。仅仅从片中的画面,观众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躁动和炙热。(网易娱乐评)
该片是一部叙事技巧很出色的电影,它真正阐释了何谓爱恨交织及宽恕,唱出了时代和战争带给个人惨烈宿命的命运之歌,它将古希腊悲剧和宗教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两代人被历史碾压的人生,沉默却坚定地控诉着宗教信仰不容而带来的战争罪行,反思着黎巴嫩内战而带来的国家伤痛。
该片在现实和过去两个时空交织下追寻真相的平行剪下穿插切换娴熟,情感释放拿捏精準,通过不断回溯,把一个女人传奇、诡异、荒谬、隐忍、欲说还休、爱恨相间的一生娓娓道来,和国难家恨交织在一起,白描出黎巴嫩内战时整个国家是如何陷入仇恨和烽火的原始面貌,情节进展虽缓慢,却迸发出惊人的感染力。(凤凰娱乐评)